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封堵性定量研究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卫新 汤达祯 +3 位作者 杨铭 何祖荣 付志芳 宋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50-255,共6页
断块油藏的形成与断层的封堵性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断层封堵性的研究预测断块油藏的含油气性。阐述了评价断层封堵性的方法,通常,采用泥、页岩在断面上的涂抹程度,即粘土涂抹潜力、泥岩涂抹系数和泥质断层泥比率来定量描述断层的封... 断块油藏的形成与断层的封堵性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断层封堵性的研究预测断块油藏的含油气性。阐述了评价断层封堵性的方法,通常,采用泥、页岩在断面上的涂抹程度,即粘土涂抹潜力、泥岩涂抹系数和泥质断层泥比率来定量描述断层的封堵性。介绍了粘土涂抹潜力、泥岩涂抹系数和泥质断层泥比率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方法的适用范围,给出了方法实现的详细步骤。粘土涂抹潜力和泥岩涂抹系数评价方法由于需要对每一个单层都要计算断层的涂抹程度,因此对于薄砂泥岩互层的地层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而泥质断层泥比率对于多层序地层计算简便,容易实现。故采用泥质断层泥比率和断层横向封堵系数对新庄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断层的封堵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标定确定了断层的横向封堵系数与断块储量的关系,以及可封堵油气的最小断层泥比率。对新庄油田泌90断块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后期的油气开发证实,预测结果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泥岩涂抹 断层封堵性 断层横向封堵系数 关键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油田隔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国文 谭成仟 +3 位作者 郑小武 朱新喜 王玉生 韦旺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42-545,共4页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认识和表征储层隔夹层特征,对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以及制订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有重要的意义。以H油田VIVIAN层砂岩油藏为例,探讨了储层隔夹层...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认识和表征储层隔夹层特征,对中、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以及制订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有重要的意义。以H油田VIVIAN层砂岩油藏为例,探讨了储层隔夹层的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讨论了H油田VIVIAN层的隔夹层性质和测井曲线特征,VIVIAN层的隔夹层主要为岩性和物性隔夹层;然后对这2种隔夹层的识别分别提出SHI曲线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法、经验统计法和含油饱和度法,并建立了隔夹层的识别标准。实际应用表明,提出的隔夹层识别方法和标准可以有效地划分H油田VIVIAN层砂岩油藏的隔夹层,识别结果与岩心和开发资料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隔夹层 识别方法 岩性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继平 李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主要对盆地、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以及勘探开发区块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和空间分布预测,并通过地质风险、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和决策分析,对有利目标进行评价和优选,对于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实... 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主要对盆地、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以及勘探开发区块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和空间分布预测,并通过地质风险、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和决策分析,对有利目标进行评价和优选,对于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实现油气资源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技术在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评价现状,指出了我国油气勘探评价存在着数据库建设滞后、各种评价参数积累不够、参数选择随意性大等问题,认为我国石油公司应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适度引进”的思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勘探评价技术,以提高油气勘探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资源评价 目标评价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低密度水泥浆(ULCS)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韩立胜 靳文龙 +2 位作者 李晓岚 权虎林 张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8,90,共4页
在枯竭油藏和弱胶结地层固井时,通常使用低密度水泥浆。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这些油藏的地层压力梯度不断下降,以往使用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还没有一种单独的体系能够适应越来越困难的固井条件。国外提出了一... 在枯竭油藏和弱胶结地层固井时,通常使用低密度水泥浆。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这些油藏的地层压力梯度不断下降,以往使用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还没有一种单独的体系能够适应越来越困难的固井条件。国外提出了一种新的超低密度水泥浆技术,这种技术基于加入微珠和充气产生泡沫2种配制低密度水泥浆方法的优点,将2种降低密度的方法联合使用,从而产生密度更低、性能更加优良的超低密度水泥浆(ULCS)。介绍了用密度为0.998 g/cm3的ULCS在墨西哥的中南部Samaria区域固井以及用密度为0.647g/cm3的ULCS在墨西哥Cantarell油田封固尾管的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配制的ULCS能够适应枯竭油藏苛刻的固井条件,没有发生漏失,固井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浆 超低密度 枯竭油藏 弱胶结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里海盆地泥火山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段海岗 陈开远 史卜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4,共8页
泥火山构造在地震相上为不连续、弱振幅的空白反射或杂乱反射,呈柱状与围岩不整合接触。其分布规律受盆地应力场和构造活动带的控制,在盆地边缘山前冲断带泥火山最发育,盆地中心发育较少,同一构造带上泥火山沿主断层和背斜发育带走向呈... 泥火山构造在地震相上为不连续、弱振幅的空白反射或杂乱反射,呈柱状与围岩不整合接触。其分布规律受盆地应力场和构造活动带的控制,在盆地边缘山前冲断带泥火山最发育,盆地中心发育较少,同一构造带上泥火山沿主断层和背斜发育带走向呈串珠状分布。泥火山构造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并在浅层伴生放射状正断层和塌陷补偿构造。按照泥火山构造成因和构造特征可以划分为背斜型、走滑断层型和逆冲断层型3种。区域地质背景、挤压走滑应力场下的构造活动、快速而具有特色的沉积地层和地层超压环境是该地区泥火山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泥火山构造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破坏以及构造圈闭形成、储集层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火山 构造特征 构造类型 形成机制 快速沉积 油气成藏 南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乍得湖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先雄 夏斌 +2 位作者 万志峰 吕宝凤 蔡周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及邻区地球物理资料、岩矿特征、钻井资料,分析了盆地结构特征、构造样式、演化序列以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表明,乍得湖盆地为伸展断~坳型裂谷盆地,断裂、褶皱构造发育;经历了前裂谷(侏罗纪以前)... 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及邻区地球物理资料、岩矿特征、钻井资料,分析了盆地结构特征、构造样式、演化序列以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表明,乍得湖盆地为伸展断~坳型裂谷盆地,断裂、褶皱构造发育;经历了前裂谷(侏罗纪以前)、同裂谷(135~23.5Ma)、后裂谷(23.5Ma以后)三个演化阶段;主要发育白垩纪和古近纪两套含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征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规律 乍得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辛东地区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7
7
作者 韩清华 兖鹏 +1 位作者 余朝华 吴时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62-373,345,共13页
辛东地区位于多个构造带的结合部,构造复杂,其中辛镇构造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构造带。区内断层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性和继承性,沙三上段到沙二段(Es3上-Es2)沉积时期和东营组(Ed)沉积时期是断层发育的全盛期。根据4116测线平衡剖面的演化... 辛东地区位于多个构造带的结合部,构造复杂,其中辛镇构造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构造带。区内断层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性和继承性,沙三上段到沙二段(Es3上-Es2)沉积时期和东营组(Ed)沉积时期是断层发育的全盛期。根据4116测线平衡剖面的演化史分析,辛东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沙三段(Es3)沉积前的雏形阶段、沙三段—东营组(Es3-Ed)沉积时期的定型阶段和馆陶组-现今(Ng-现今)的衰退阶段三个时期。研究区内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邻近的民丰洼陷和牛庄洼陷。油气成藏期次基本分为东营期和馆陶末~明化镇期,且以晚期成藏为主。生成的油气首先就近运移,在深部沙四段(Es4)、沙三中下段(Es3中下-Es2)发育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其次,通过大规模联通的储集体和活动性断层向本区运移,在靠近洼陷的构造翼部和核部的古近系断块区富集起来;此后,由于长期发育的活动性断层的存在,已形成油气藏的平衡条件被改变,部分油气随着活动性断层继续向上运移在浅部新近系中形成次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平衡剖面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基亚克油藏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压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玉英 王恒贵 +2 位作者 王江 李铭 周志军(审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7,157,共4页
油藏储集岩的储集空间、储集类型、储集模式、连通程度及压力敏感等性质,影响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制定油藏开发技术策略,以及确定合理开发方式、井网、采油速度、油井产能等.分析了肯基亚克低渗透碳酸盐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孔... 油藏储集岩的储集空间、储集类型、储集模式、连通程度及压力敏感等性质,影响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制定油藏开发技术策略,以及确定合理开发方式、井网、采油速度、油井产能等.分析了肯基亚克低渗透碳酸盐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的压力敏感性等.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粒内孔和粒间(溶)孔,以小喉道连通的孔隙和微喉道连通的孔隙占主导地位;储层渗透率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类储层,地层压力下降初期渗透率、孔隙度伤害严重,后期相对减弱;当地层压力下降10.00MPa时,渗透率压缩量为总压缩量的64.1%,孔隙度的压缩量为总压缩量的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特低渗透 孔喉结构 压敏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基亚克异常高压特低渗透碳酸盐油藏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英 王恒贵 +2 位作者 王江 袁树喜 周志军(审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157-158,共4页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地层有较丰富的天然驱动能量和压力敏感性强等特点.通过对肯基亚克油田的盐下储层及流体性质的分析,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了该类油藏不同开发时期的合理开发方案.结果表明:...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地层有较丰富的天然驱动能量和压力敏感性强等特点.通过对肯基亚克油田的盐下储层及流体性质的分析,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了该类油藏不同开发时期的合理开发方案.结果表明: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应该充分依靠天然能量驱动进行衰竭式开发,基础方案适用于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能量衰竭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前期;转注油井5口,转注时间为2022年,构成点状注气,注气井主要位于构造的高部位,井底流压为50.00MPa,是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较优的二次采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异常高压 低渗透 压敏 开发方案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孔介质复合封闭储层压力分布的求解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汝勇 孙文涛 +2 位作者 李顺初 黄炳光 杨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146,共3页
针对双孔介质复合封闭储层模型,研究了两种内边界条件(是否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下的变流率问题的无因次内、外区储层压力分布的Laplace空间解,在深入剖析了解的结构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找出了它与常见的复合、双孔、均质储层压力分... 针对双孔介质复合封闭储层模型,研究了两种内边界条件(是否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下的变流率问题的无因次内、外区储层压力分布的Laplace空间解,在深入剖析了解的结构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找出了它与常见的复合、双孔、均质储层压力分布间的相互关系。此项研究,无疑是对试井分析理论的一种完善,并填补了试井分析理论在此方面的空白和不足,对相应试井分析软件的研制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对油藏工程中的数值模拟方法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介质复合 封闭储层 储层压力分布 变流率 LAPLACE空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忠民 卞德智 +2 位作者 潘校华 黄先雄 肖坤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6-981,共6页
目的分析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及分析技术。结果B盆地中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不同... 目的分析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及分析技术。结果B盆地中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结论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解与胶结作用及沉积环境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环境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下白垩统 B盆地 中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下复杂地层井身结构优化及突破盐丘钻井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卞德智 董本京 孙振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19,共3页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藏属于地质条件复杂、高压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难度大,巨厚盐丘给钻井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如缩径、卡钻、挤毁套管等。在分析盐下油藏地层压力剖面基础上将表层套管与首层技术套管合二为一,制定了详细的固井...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藏属于地质条件复杂、高压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难度大,巨厚盐丘给钻井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如缩径、卡钻、挤毁套管等。在分析盐下油藏地层压力剖面基础上将表层套管与首层技术套管合二为一,制定了详细的固井工艺措施,优选出了两性离子聚磺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并制定了维护处理措施,使得在厚达3 000 m以上盐层钻进时钻井液性能稳定、井径规则、井眼畅通,解决了由盐层溶解、垮塌以及盐层塑性流动所引起的阻卡、划眼等井壁稳定问题。井身结构的简化,使钻井周期明显缩短,节约了大量钢材和水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身结构 盐丘 聚合物钻井液 盐水钻井液 钻井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