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港油田港西生物酶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道山
史明义
+3 位作者
倪方天
赵冬云
张景春
佘跃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为了研究生物酶(DGE)在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进行驱油和单井吞吐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分析了DGE的生化特性、界面活性及其在不同润湿性岩心上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DGE主要由蛋白酶、乙醇脱氢酶、木聚糖酶等酶构成,总蛋白含量...
为了研究生物酶(DGE)在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进行驱油和单井吞吐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分析了DGE的生化特性、界面活性及其在不同润湿性岩心上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DGE主要由蛋白酶、乙醇脱氢酶、木聚糖酶等酶构成,总蛋白含量为10~3μg/mL数量级,且酶的生物活性较高;DGE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10^(-1)mN/m数量级,比复合驱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活性低;DGE对原油有一定的乳化性,在质量分数高于4%时,对原油的乳化能力明显增强。DGE分子在岩石表面吸附后能改变岩石的润湿性,使岩石表面更趋向水湿。DGE驱油井组先导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投入产出比为1:12,提高原油采收率3%以上。DGE驱油技术适合均质、中、低渗透和含胶质沥青质较高的油藏,注入的DGE体系在油层中老化一定时间后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界面张力
润湿性
驱油
乳化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晶体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兰全
李志鹏
+6 位作者
邹开真
马晓楠
刘振阳
尹鹤
雷利庆
禹宝军
马存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7-364,共8页
方解石脉体广泛发育在富有机质页岩中,其岩石学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研究的热点。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能够原位表征矿物晶体的微观结构和晶体取向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并在地质学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马溪组...
方解石脉体广泛发育在富有机质页岩中,其岩石学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研究的热点。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能够原位表征矿物晶体的微观结构和晶体取向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并在地质学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晶体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被用于表征方解石脉体的矿物学特征和结晶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脉体的矿物组成为方解石和石英,其中方解石是主体,其晶粒的平均大小为372μm;而石英主要分布在方解石纹层界面处。方解石脉体中的方解石晶体属于三方晶系或菱方晶系,相应的晶胞类型为三方晶胞或菱方晶胞,其晶格常数为a_(0)=b_(0)=4.99A,c_(0)=17.061A,α=β=90°,γ=120°。方解石脉体在纵剖面上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原因是方解石晶粒内部发育聚片双晶,其中相邻的双晶条纹具有不同的晶体取向,晶体取向差为75°;而相间的双晶条纹具有相同的晶体取向,且同一双晶条纹的晶体取向相同。方解石晶粒内部发育完全解理,常成组出现且与双晶条纹呈锐夹角斜交,两者均是在方解石结晶过程中受到构造压扭作用产生的,其中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双晶条纹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结晶学特征
矿物学特征
方解石脉体
页岩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港油田港西生物酶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道山
史明义
倪方天
赵冬云
张景春
佘跃惠
机构
中国石油
大港油田
公司
采油
工艺研究院
中国石油
大港油田
公司
采油
五
厂
长江大学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文摘
为了研究生物酶(DGE)在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进行驱油和单井吞吐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分析了DGE的生化特性、界面活性及其在不同润湿性岩心上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DGE主要由蛋白酶、乙醇脱氢酶、木聚糖酶等酶构成,总蛋白含量为10~3μg/mL数量级,且酶的生物活性较高;DGE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10^(-1)mN/m数量级,比复合驱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活性低;DGE对原油有一定的乳化性,在质量分数高于4%时,对原油的乳化能力明显增强。DGE分子在岩石表面吸附后能改变岩石的润湿性,使岩石表面更趋向水湿。DGE驱油井组先导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投入产出比为1:12,提高原油采收率3%以上。DGE驱油技术适合均质、中、低渗透和含胶质沥青质较高的油藏,注入的DGE体系在油层中老化一定时间后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
生物酶
界面张力
润湿性
驱油
乳化
矿场试验
Keywords
biologic-enzyme
interfacial tension
wettability
oil displacement
emulsification
pilot test
分类号
TE357.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晶体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兰全
李志鹏
邹开真
马晓楠
刘振阳
尹鹤
雷利庆
禹宝军
马存飞
机构
中国
石化胜利
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
青海
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采油五厂
中国石油
新疆
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7-36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2172,4217215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CX02109A)联合资助。
文摘
方解石脉体广泛发育在富有机质页岩中,其岩石学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研究的热点。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能够原位表征矿物晶体的微观结构和晶体取向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并在地质学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晶体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被用于表征方解石脉体的矿物学特征和结晶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脉体的矿物组成为方解石和石英,其中方解石是主体,其晶粒的平均大小为372μm;而石英主要分布在方解石纹层界面处。方解石脉体中的方解石晶体属于三方晶系或菱方晶系,相应的晶胞类型为三方晶胞或菱方晶胞,其晶格常数为a_(0)=b_(0)=4.99A,c_(0)=17.061A,α=β=90°,γ=120°。方解石脉体在纵剖面上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原因是方解石晶粒内部发育聚片双晶,其中相邻的双晶条纹具有不同的晶体取向,晶体取向差为75°;而相间的双晶条纹具有相同的晶体取向,且同一双晶条纹的晶体取向相同。方解石晶粒内部发育完全解理,常成组出现且与双晶条纹呈锐夹角斜交,两者均是在方解石结晶过程中受到构造压扭作用产生的,其中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双晶条纹平行。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结晶学特征
矿物学特征
方解石脉体
页岩
四川盆地
Keywords
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
crystall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lcite vein
shale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港油田港西生物酶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李道山
史明义
倪方天
赵冬云
张景春
佘跃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晶体分析
赵兰全
李志鹏
邹开真
马晓楠
刘振阳
尹鹤
雷利庆
禹宝军
马存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