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与流动特征及在“甜点”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5 位作者 蒲秀刚 刘诗局 关铭 刘伟 李永新 董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7,共13页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出“甜点”评价关键要素。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TOC>1.5%或者2.0%)且单层集中段厚度较大(10~15 m或更大)的咸化湖盆页岩,在中低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_(o)<0.8%)就可形成较多滞留烃,且纵向上具良好的源储组合,有利于页岩油近源微运移,形成富集段;混积型页岩黏土含量较低,对液态烃吸附总量较小,且页岩具有较好脆性,可保证地下可动烃数量较多,人工改造也可形成较好导流效果;页岩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层微纳米孔隙和碳酸质与长英质层超压成因的微裂缝和构造缝中,非均质性极强,但多组分烃和非烃通过混相可改善重质烃和非烃组分的流动性,支撑中低熟液态烃有较高的流动量。此外,良好封闭性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足够高的现今地层温度(最好大于120℃)可提高中低熟页岩油地下流动性,合理的生产制度可保障多组分烃和非烃最佳混相从而形成最大流动量。具备上述条件的咸化湖盆中低熟页岩油称为“甜点”靶体,可用水平井和体积改造等非原位转化技术进行开发,并与需原位转化的淡水湖盆中低熟页岩油并列,构成中国中低熟页岩油两种主要类型,都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是陆相页岩油革命得于发生的重要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非原位转化型 多组分烃与非烃混相 烃组分流动 控制因素 吸附性 “甜点”评价 咸化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低密度水包油压井液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喜柱 周福建 +3 位作者 郑淑杰 王凌梅 代礼杨 钟惠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113,共2页
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常压凝析气藏已进入中期开采阶段,由于使用的水基压井液密度均大于1.0g/cm3,洗井时经常有压井液漏失,对储集层损害严重,严重降低产能.室内岩心研究表明,在净压力作用下,储集层的压力敏感性较强,气体流速敏感性损害程... 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常压凝析气藏已进入中期开采阶段,由于使用的水基压井液密度均大于1.0g/cm3,洗井时经常有压井液漏失,对储集层损害严重,严重降低产能.室内岩心研究表明,在净压力作用下,储集层的压力敏感性较强,气体流速敏感性损害程度很弱,地层水损害程度中偏严重.在模拟储集层高温条件下,对现场使用的压井液损害储集层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渗透率小于10mD的气层渗透率的损害平均为53%,这主要是压井液的滤液进入岩心的细小孔喉引起水锁伤害所致.根据不同伤害机理理研制出一种效果较好的低密度(0.84~0.90g/cm3)水包油压井液,抗温168℃,抗水、油污染容量10%,渗透率恢复值平均为90.06%,最低在87.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气藏 储集层伤害评价 低密度水包油压井液 抗高温 储集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家铺油田枣Ⅴ油组储层热解参数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尹伟 林壬子 +1 位作者 罗小平 林双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9-72,共4页
该文详细阐述了储层热解参数的地球化学含义及地质意义 ,并结合沈家铺地区储层热解参数特征 ,分析了沈家铺地区原油的性质和纵向上储层含油性的变化 ,指出了枣V油组的主力油层 ,检验了射孔的有效性 ,提出了补射层段。分析结果表明 ,沈... 该文详细阐述了储层热解参数的地球化学含义及地质意义 ,并结合沈家铺地区储层热解参数特征 ,分析了沈家铺地区原油的性质和纵向上储层含油性的变化 ,指出了枣V油组的主力油层 ,检验了射孔的有效性 ,提出了补射层段。分析结果表明 ,沈家铺地区原油密度高、粘度大 ,属重质稠油 ;纵向上随深度增加储层含油性逐渐变差 ,由油层—油水同层—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铺油田 枣V油组 储层 热解参数 特征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二叠系相对低密度砂岩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文才 顾岱鸿 +2 位作者 赵颖 刘鹏程 李会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部局部发育的相对低密度(小于2.45g/cm3)砂岩一般厚2~3m,物性条件较好,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3×10-3μm2,含气饱和度多大于45%,产气量多大于10万m3,是主要产气层...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部局部发育的相对低密度(小于2.45g/cm3)砂岩一般厚2~3m,物性条件较好,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3×10-3μm2,含气饱和度多大于45%,产气量多大于10万m3,是主要产气层。相对低密度砂岩为石英砂岩,中—粗粒为主的石英含量通常大于90%,颗粒之间以点—线接触为主,填隙物少,欠压实明显,中晚期成岩作用弱,孔隙中普遍存在沥青质。石英颗粒抗压实能力强,酸性流体易于流动因而溶解作用强,油气注入阻碍晚期胶结作用,是该类砂岩密度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低密度砂岩 欠压实作用 溶解作用 油气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等温吸附曲线SLD-PR模拟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志明 郭为 +5 位作者 熊伟 左罗 沈瑞 高树生 杨发荣 苗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67,共6页
页岩气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组成,吸附气体的含量直接影响页岩气藏的地质储量和页岩气井的产量。为了准确得到页岩的吸附气含量,以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实验测量了温度在25-45℃,压力在0-8 MPa范围内页岩吸附甲烷的等... 页岩气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组成,吸附气体的含量直接影响页岩气藏的地质储量和页岩气井的产量。为了准确得到页岩的吸附气含量,以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实验测量了温度在25-45℃,压力在0-8 MPa范围内页岩吸附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发现页岩的吸附气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通过简化局部密度函数(SLD-PR)理论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并且与实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计算页岩等温吸附曲线。利用SLD-PR方法预测了页岩气藏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等温吸附曲线,弥补了高温高压下实验测量页岩等温吸附曲线误差大的不足。同时对比了利用SLD-PR方法和Langmuir方法计算的吸附气量,发现利用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的吸附气含量偏大,利用SLD-PR方法计算得到的页岩吸附气含量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简化局部密度函数法(SLD) 等温吸附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在丹巴地区铂族矿物物相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坤阳 徐金沙 +1 位作者 饶华文 裴眼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4-930,共7页
丹巴地区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品位低、铂族矿物颗粒细、铂族元素间的类质同象普遍,此类铂族资源的赋存状态研究及矿石的选冶长期以来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器组合,对丹巴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中含量达到1‰的... 丹巴地区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品位低、铂族矿物颗粒细、铂族元素间的类质同象普遍,此类铂族资源的赋存状态研究及矿石的选冶长期以来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器组合,对丹巴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中含量达到1‰的元素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铂族矿物原位的赋存状态和形貌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该矿床的铂族矿物主要为砷铂矿、锑钯矿、碲锑钯矿,其次以自然铂、硫砷铑矿、硫砷铱矿,呈椭圆状、纺锤状等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及蛇纹石中,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极少量的铂与钯元素呈固溶体形式存在。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该矿床中主要的铂族元素为Pt、Pd,其次为Ru、Rh、Ir、Os;点分析表明砷铂矿中Pt的含量为52.84%,锑钯矿中Pd的含量为45.15%;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表明铂族元素主要分布在含铁的硫化物中,Pt、Pd等铂族元素的含量与铁、镍的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丹巴地区铂族元素亲铁、亲镍、亲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仪 铂族矿物 赋存状态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世悦 龚文磊 +4 位作者 张顺 蒲秀刚 马洪坤 时战楠 张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是泥页岩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之一。在岩心精细观察与描述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岩石热解分析等技术手段... 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是泥页岩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之一。在岩心精细观察与描述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岩石热解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的岩石学特征、裂缝类型及发育特征(长度、开度、角度、充填物等)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主要由长英质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黏土矿物组成,主要岩性包括云质泥岩、砂质泥岩、泥质云岩、砂质云岩及白云岩等,沉积构造类型包括块状构造、层状构造、纹层状构造及透镜状构造等。孔二段泥页岩主要发育构造缝、层理缝、差异压实缝及异常高压缝等4种裂缝,其中构造缝最发育,其次为层理缝和差异压实缝,异常高压缝发育较少,裂缝中充填物主要包括黄铁矿、方沸石、方解石及沥青等。研究表明,构造作用、岩性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成岩作用及有机质丰度是控制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裂缝 主控因素 沧东凹陷 孔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广 王宏伟 +1 位作者 韩国猛 浦秀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0-1708,共9页
为了明确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先统计研究区已知井点砂体地层砂地比值,将最小比值作为能储集油气砂体的所需最小值,圈闭出能储油砂体分布区;再通过计算得到砂体地层顶面古构造脊分布,将二者叠合部位确定为沿砂体... 为了明确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先统计研究区已知井点砂体地层砂地比值,将最小比值作为能储集油气砂体的所需最小值,圈闭出能储油砂体分布区;再通过计算得到砂体地层顶面古构造脊分布,将二者叠合部位确定为沿砂体侧向运移向断裂输送油气路径;然后计算圈出断裂侧向封闭部位,将其与能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叠合,该叠合部位即可判定为断砂配置圈闭油气部位。笔者建立了预测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的方法,既将输送油气路径和断砂配置圈闭油气耦合部位预测为油气聚集有利部位。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中。预测结果显示,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源聚集有利部位主要有2处,均分布在赵北断裂西部,与目前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外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斜坡区 断裂 油气聚集 有利部位 预测方法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滩坝沉积特征、成因及沉积模式:以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魏恒飞 关平 +2 位作者 王鹏 吴颜雄 李秋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8-577,共10页
文章在对600多米岩芯颜色、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薄片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滩坝沉积特征,研究了滩坝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及成因,建立了滩坝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滩坝单砂体厚度较薄,滩坝中发... 文章在对600多米岩芯颜色、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薄片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滩坝沉积特征,研究了滩坝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及成因,建立了滩坝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滩坝单砂体厚度较薄,滩坝中发育较多典型的波浪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多以跳跃和悬浮两个总体为主。坝砂体主要发育于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可容纳空间较大处,且多分布于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可容纳空间较大处;滩主要发育于各级别基准面旋回中可容纳空间较小处。滩坝的形成与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有关,在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水体较深,湖泊面积大,易形成大的湖浪和湖流,从而发育坝砂体。最后,根据瓦尔特定律,结合一个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沉积类型垂向变化,建立了上干柴沟组滩坝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相律 滩坝 柴达木盆地 相模式 可容纳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