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凹陷北大港油田唐家河开发区东三段储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宝生 芦凤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该文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和油田生产急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微构造研究、细分沉积微相、流动单元研究、注水后储渗参数变化研究、数值模拟等技术对主力油组东三段储层进行了精细描述。纵向上将... 该文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和油田生产急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微构造研究、细分沉积微相、流动单元研究、注水后储渗参数变化研究、数值模拟等技术对主力油组东三段储层进行了精细描述。纵向上将东三段细分为10个时间地层单元、25个单砂体,将其三角洲沉积划分为4种微相类型。通过对微观孔隙结构、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的研究,对孔隙结构和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注水后储渗参数的变化。最后综合各类研究成果提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生产动态提出了有效的调整方案,经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渗流屏障 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3个尺度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浩 刘双莲 +1 位作者 吴伯福 刘伟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在拉张的地质背景下,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形成于弱水动力变化带,水动力的强弱变化形成特殊的储集层岩性叠置结构(即不同的岩性按一定比例关系形成薄互层),形成由微孔隙与大孔隙构成双组孔隙系统的油层微观组构,油层高含束缚水因... 在拉张的地质背景下,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形成于弱水动力变化带,水动力的强弱变化形成特殊的储集层岩性叠置结构(即不同的岩性按一定比例关系形成薄互层),形成由微孔隙与大孔隙构成双组孔隙系统的油层微观组构,油层高含束缚水因而电阻率低,但其中较大孔隙储集可动油气,具备产能。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从沉积相、储集层岩性结构及储集层微观组构这3个尺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在弱水动力变化带寻找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了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某断块,数口井见到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水 低电阻率油层 沉积相 储集层岩性结构 微观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几点做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秀敏 王术珍 +2 位作者 王胜刚 刘存辉 赵连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4-86,共3页
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为港东油田的主力断块 ,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发育后期曲流河沉积的影响 ,地层非均质严重 ,加上长期注水开发 ,使断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 ,油层水淹加剧 ,剩余油分散 ,挖潜难度加大。为此 ,1991年... 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为港东油田的主力断块 ,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发育后期曲流河沉积的影响 ,地层非均质严重 ,加上长期注水开发 ,使断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 ,油层水淹加剧 ,剩余油分散 ,挖潜难度加大。为此 ,1991年对注水最完善的明二单元率先进行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进行了一系列挖潜工作。主要包括 :①实施层系互换 ,完善注采井网 ;②钻加密调整井 ,挖掘死油区 ,提高断层附近及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动用程度 ;③实施精细注水 ,充分挖掘低渗透率控制的剩余油。主要从 3个方面整体实施 ,一是增加注水井点 ,缩小注水半径 ,改变液流方向 ,提高注水扫油面积 ;二是加强高含水层的专项治理 ,重点突出注水井的调剖工作 ;三是脉冲注水 ,通过周期性地强弱交替注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东油田开发 高含水后期 地质特征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塘凹陷塘沽—新村地区古近系异常高压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邓荣敬 徐备 +4 位作者 漆家福 肖敦清 韦阿娟 王东林 李建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1,共6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塘凹陷塘沽—新村地区古近系存在欠压实导致的异常高压。根据声波时差和试油静压资料,塘沽—新村地区古近系普遍发育2个欠压实带,下部欠压实幅度明显高于上部欠压实幅度,异常高压油藏主要分布在3500m以下深度的沙...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塘凹陷塘沽—新村地区古近系存在欠压实导致的异常高压。根据声波时差和试油静压资料,塘沽—新村地区古近系普遍发育2个欠压实带,下部欠压实幅度明显高于上部欠压实幅度,异常高压油藏主要分布在3500m以下深度的沙三段深层中。油藏压力系数平面分布与沉积相带和断层的活动性有关。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形成该区古近系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异常高压抑制烃源岩演化,促进油气初次运移,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促进深层裂缝形成,提高原油产量,控制油气藏平面分布,异常高压泥岩对下伏储集层起良好封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北塘凹陷 古近系 异常高压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的构建及其功率谱和高阶谱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书明 王家映 肖建玲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根据功率谱等价性或模型多样性原理。具体构建了2个系统: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用相同的激励信号作用,结果显示,功率谱密度无法分辨非最小相位信号.丢失了信号中的相位信息.而双谱包含了信号的相位信息。通过对大地电磁(MT)信... 根据功率谱等价性或模型多样性原理。具体构建了2个系统: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用相同的激励信号作用,结果显示,功率谱密度无法分辨非最小相位信号.丢失了信号中的相位信息.而双谱包含了信号的相位信息。通过对大地电磁(MT)信号分析,表明MT信号一般具有非最小相位性.同样也可确定其他地球物理信号的非最小相位性。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用功率谱方法处理这种具有非最小相位特征的信号,则会使解释结果出现偏差。为了提高解释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利用高阶统计量(高阶累积量和高阶谱)方法处理地球物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功率谱 高阶谱 最小相位系统 非最小相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