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含水油藏多介质驱替剩余油赋存状态与时移特征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周宗良
蔡明俊
张凡磊
杨艳
-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处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8-612,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大港油区大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4E-06)。
-
文摘
密闭取心技术是剩余油研究的主要手段,通过开展多种岩心实验,可以准确分析高含水油藏水驱、多元驱后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以及剩余油的微观赋存状态等。文中依据微观玻璃刻蚀驱替实验,将剩余油赋存状态分为簇状、多孔状、块状、柱状、滴状和膜状等6种类型。实验表明:水驱随实验时间变化,孔径明显增大,孔喉连通性变好,岩石孔隙度变大,岩心物性总体变好;而二元驱后,孔径的时移特征与水驱相反,孔径显著减小,孔隙空间被聚合物替代。随着驱替的时间变化,微观剩余油赋存量减小,小油滴增多,大油滴减少;驱替前,微观剩余油以连续型的簇状、多孔状及分散型的较大块状、柱状为主;驱替后,微观剩余油以分散型的滴状、膜状及较小的块状、柱状为主。
-
关键词
赋存状态
时移特征
剩余油
多介质驱替
密闭取心
-
Keywords
occurrence state
time-shift characteristics
residual oil
multi-media displacement
sealed coring
-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碎屑岩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与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芦凤明
蔡明俊
张阳
倪天禄
萧希航
-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处
-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大港油区效益增储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8E-11-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动静态因素控制的冲积扇储层剩余油分布及形成机理研究”(编号:2019M650998)联合资助。
-
文摘
为了完善碎屑岩储层构型级次划分方案,并更好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从大港油田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以储层构型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认识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并对构型研究精度提出要求。将构型分级与地层划分分级、沉积微相分级有机结合和对应,重新确定储层构型分级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储层构型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构型划分方案更明确,6级构型界面对应复合沉积体构型单元。平面上对应复合曲流带或复合辫流带,由2个以上单一复合体构成;剖面上为小层或砂层组,内部由多个单砂层组合而成,单砂层之间发育泥岩隔层。该方法应用于大港官80断块枣Ⅱ、枣Ⅲ油组,划分和表征7,8,9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单一沉积单元、增生体),对特高含水阶段密井网开发油田的构型研究具有明显优势。
-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分级方案
微相复合体
单一微相
单砂体
构型解剖
-
Keywords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lassification scheme
microfacies complex
single microfacies
single sand body
architecture anatomy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