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窦松江 孙超囡 +1 位作者 张艳君 孔令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单井泥质侧积层解释的基础上,以点坝内部构型为指导,结合动态分析,对泥质侧积层的井间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河流相 储集层 沙道沉积 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赋存规律——以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宜强 张津 +4 位作者 潘登 燕云 刘明熹 曹涵 高文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49,共6页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利用紫外荧光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经图像处理后,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剩余油赋存状态划分为簇状...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利用紫外荧光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经图像处理后,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剩余油赋存状态划分为簇状、孔表薄膜状、狭缝状、角隅状和粒间吸附状5种。在高含水阶段,不同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中,剩余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簇状、孔表薄膜状、角隅状、粒间吸附状和狭缝状;聚/表复合驱后簇状剩余油和孔表薄膜状剩余油较多,后续可采用改善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开采;砾岩剩余油分布较砂岩更加复杂,簇状剩余油和粒间吸附状剩余油较砂岩多,后续应考虑采用控制注入流体流度的方法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高含水 微观剩余油 赋存规律 紫外荧光 水驱 聚/表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层面建模算法及实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左毅 宋静 +3 位作者 史卓丽 乔婧璇 祖秀然 郑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由于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特征及其研究目的不同,三维地质建模中层面建模采取的模拟方法和模型精度均有所区别。从三维地质建模角度出发,将油藏开发划分为油藏评价、新区建产和老区调整3个阶段,通过港东二区五断块层面模拟过程中各种模拟算... 由于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特征及其研究目的不同,三维地质建模中层面建模采取的模拟方法和模型精度均有所区别。从三维地质建模角度出发,将油藏开发划分为油藏评价、新区建产和老区调整3个阶段,通过港东二区五断块层面模拟过程中各种模拟算法分析及筛选,提出了层面模拟时,油藏评价阶段建模采用Kriging算法,网格精度为100 m×100 m×5.0 m;新区建产阶段建模采用Kriging算法或Global B-spline算法,网格精度为50 m×50 m×1.5 m;老区调整阶段建模采用Local B-spline算法或Converging average算法,网格精度为10 m×10 m×0.5 m,使层面模拟结果更符合地质情况及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阶段划分 层面建模 模拟算法 标准层面 油藏评价 新区建产 老区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徐庄油田薄层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识别及建模
4
作者 李云鹏 林学春 +4 位作者 余星辰 康志宏 李佩敬 王亚静 祁爱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9,共9页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小—微裂缝的发育情况开展研究。采用PSO-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区裂缝性储集层发育情况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离散裂缝网络模拟方法,模拟了小—微裂缝的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小—微裂缝发育的生物石灰岩深、浅电阻率幅差较大;研究区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较为发育,对改善储集层物性和注水受效方向有重要意义;小—微裂缝受控于断裂带和生物石灰岩沉积微相。油藏数值模拟证实,融合小—微裂缝介质的双孔双渗模型的油水关系动态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徐庄油田 沙河街组 生物石灰岩 小—微裂缝 粒子群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被引量:46
5
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3 位作者 邓远 陈世悦 鄢继华 韩文中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5,共10页
细粒沉积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研究程度远低于粗碎屑岩,尤其在岩石分类、岩相划分和脆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X射线衍射数据为基础,以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和长英质矿物为三端元,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4类12种岩石类型,... 细粒沉积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研究程度远低于粗碎屑岩,尤其在岩石分类、岩相划分和脆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X射线衍射数据为基础,以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和长英质矿物为三端元,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4类12种岩石类型,再根据特殊矿物含量进行具体命名。细粒沉积岩岩相学侧重于研究不同岩相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储层物性、烃源岩特征及含油性等,以便优选优势岩相,并寻找油气"甜点"。脆性影响细粒沉积岩压裂改造的效果,目前常用岩石组分法和力学参数法对其进行评价,二者在准确性、经济性及便捷性上各有优缺点,应尝试建立一种能够准确而合理地表征岩石脆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岩石类型 岩相 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分布模式及其对边底水运移的影响——以南苏丹P油田Fal块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敏 赵国良 +3 位作者 冯敏 黄奇志 张元福 江艳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4,21,共8页
基于野外露头与南苏丹P油田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选取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砂质辫状河露头剖面为原始模型,通过实测地质剖面记录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解剖,明确砂质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并以此... 基于野外露头与南苏丹P油田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选取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砂质辫状河露头剖面为原始模型,通过实测地质剖面记录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解剖,明确砂质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并以此为指导分别从隔层和夹层的角度,对Fal块边底水油藏中水体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砂质辫状河储层中发育河底滞留泥砾沉积、废弃河道细粒沉积、泛滥平原细粒沉积、落淤披覆泥沉积和侧积泥沉积共5种成因类型的隔夹层。以单期砂质辫状河河道为基本单元,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即废弃河道细粒沉积与河道砂体互相叠置;泛滥平原细粒沉积向河道外侧不断延伸;落淤披覆泥、侧积泥和河底滞留泥砾沉积受后期冲刷改造充填于河道砂体内部。基于建立的砂质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分布模式,指出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中以泛滥平原细粒沉积为主的隔层分布是影响底水突进程度的主要因素,夹层发育频率越高对边水的遮挡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隔夹层 成因类型 分布模式 边底水运移 南苏丹P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文沾 刘忠保 +5 位作者 何幼斌 苑伯超 罗进雄 蒲秀刚 陈长伟 林常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7-498,共12页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沉积模拟 辫状河三角洲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港潜山在沙三段沉积期的隆升状态及其对沉积物源的供给 被引量:8
8
作者 石万忠 王振升 +3 位作者 宋志峰 马建英 陆永潮 刘国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2-519,共8页
北大港潜山构造带的高点区无沙三段沉积,依照地层终止方式无法厘定出北大港潜山的高点区是在沙三段沉积期一直暴露地表没有接受沉积,还是在沙三段沉积期接受了沉积,后被晚期构造抬升剥蚀殆尽。确定北大港潜山高点区在沙三段沉积期的演... 北大港潜山构造带的高点区无沙三段沉积,依照地层终止方式无法厘定出北大港潜山的高点区是在沙三段沉积期一直暴露地表没有接受沉积,还是在沙三段沉积期接受了沉积,后被晚期构造抬升剥蚀殆尽。确定北大港潜山高点区在沙三段沉积期的演化状态对于分析本区沉积体系及储层分布至关重要。本文以构造与沉积的响应关系为分析的思路和依据,通过地层厚度图的框架约束,基于砾岩分布和泥岩颜色所指示的古环境、古地貌、古物源的特征,分析出北大港潜山高点区在沙三段沉积期一直是一个稳定的物源区,其剥蚀下来的物源通过构造转换带的控制,沉积在板桥凹陷和岐口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构造演化 构造应力转换带 北大港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永平 周立宏 +4 位作者 王华 廖远涛 王家豪 任培罡 滑双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歧口凹陷为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内陆断陷含油气凹陷,具有多幕构造演化、多类构造样式、多个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时空变化剧烈等特点,导致层序构成样式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合歧口凹陷构造古地貌背景和物源供给体系时... 歧口凹陷为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内陆断陷含油气凹陷,具有多幕构造演化、多类构造样式、多个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时空变化剧烈等特点,导致层序构成样式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合歧口凹陷构造古地貌背景和物源供给体系时空演化差异性的研究,在研究区古近系总结出四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多级断阶带型层序样式、轴向断坡带型层序样式、挠曲坡折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的古地貌差异,而物源供给体系的强弱程度以及供给方向变化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砂体的分散和堆积样式。因此,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对于研究区有利隐蔽圈闭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成样式 时空差异性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祖新 姜文亚 刘海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针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地质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是对于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为此,从形成时间、空间分布和油气资源量3个方面,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常规与非常... 针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地质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是对于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为此,从形成时间、空间分布和油气资源量3个方面,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油气与源储接触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时间具有先致密后成藏、先成藏后致密和边致密边成藏3种关系。常规油气一般分布于构造高部位,而非常规油气一般分布于盆地中心或斜坡部位,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量满足油气资源分布三角图关系。但是在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形成时间关系的主导作用、过渡带油气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单元油气资源量关系以及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边界的确定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未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应着重于针对烃源岩生排烃全过程、细粒沉积学、油气资源评价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形成时间空间分布 油气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系统的油田产量功能模拟预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志斌 任宝生 赵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神经网络预测的优点是预测指标与影响因素指标的历史拟合好,微分模拟预测的特点则是预测过程中更加注重预测指标的自身变化趋势。两者有机结合,首先将微分模拟得到的油田产量与其影响因素的输入输出关系视为时变系统,再把BP神经网络引... 神经网络预测的优点是预测指标与影响因素指标的历史拟合好,微分模拟预测的特点则是预测过程中更加注重预测指标的自身变化趋势。两者有机结合,首先将微分模拟得到的油田产量与其影响因素的输入输出关系视为时变系统,再把BP神经网络引入到微分模拟参数识别中,建立具有时变特征的功能模拟预测新方法。该预测模型中的参数随时间变化,具有自适应性;能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通过变学习率的方式解决其与微分模拟胶合过程可能出现的不收敛问题;对中长远预测有更好的效果。最后将这一新方法应用于国内某油田的产量预测中,经软件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际的吻合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几种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产量 预测 功能模拟 时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松南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三段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俊 赵家宏 +6 位作者 腾军 王天煦 鲍志东 张红静 袁淑琴 林艳波 高银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0-583,共14页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松辽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目标之一,由于该类储层砂泥岩薄互层十分发育,一直以来都是储层预测中的难点。利用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和已有钻井、测井信息,在建立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之上,运用"...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松辽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目标之一,由于该类储层砂泥岩薄互层十分发育,一直以来都是储层预测中的难点。利用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和已有钻井、测井信息,在建立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之上,运用"相位调整—地震相—地层切片"的地震沉积学综合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的砂体类型、特征及层序格架内砂体演化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青三段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进一步划分为12个四级层序;地震资料进行相位调整后,将地震同相轴与岩相建立相互对应关系,红色波峰代表偏砂相,黑色波谷代表偏泥相;在四级层序约束下提取典型地层切片,并识别出枝状水下分流河道、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末端水下分流河道3类主要砂体,各类砂体具有不同的地震相特征;SQ1三级层序早期以发育末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晚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SQ2三级层序湖侵体系域早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晚期以发育末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SQ2三级层序湖退体系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地震沉积学 青山口组 乾安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碎屑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礼文 李双文 +4 位作者 赵敏 姜文亚 张晶 姚军 王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48,共4页
孔南地区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碎屑岩中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运用油气成藏理论、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对二叠系碎屑岩潜山油气地质条件、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后指出,该... 孔南地区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碎屑岩中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运用油气成藏理论、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对二叠系碎屑岩潜山油气地质条件、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后指出,该区二叠系主要发育断块背斜型和逆冲推覆背斜型2种有利的潜山圈闭,印支运动期的区域挤压作用和燕山运动期以来的拉张断块作用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深大断裂、内幕高点、裂缝型储集砂体及发育稳定的盖层控制了潜山油气运移和富集,形成有利的成藏组合,使该区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碎屑岩潜山 油气成藏 逆冲推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与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芦凤明 蔡明俊 +2 位作者 张阳 倪天禄 萧希航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了完善碎屑岩储层构型级次划分方案,并更好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从大港油田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以储层构型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认识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并对构型研究精度提出要求。将构... 为了完善碎屑岩储层构型级次划分方案,并更好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从大港油田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以储层构型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认识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并对构型研究精度提出要求。将构型分级与地层划分分级、沉积微相分级有机结合和对应,重新确定储层构型分级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储层构型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构型划分方案更明确,6级构型界面对应复合沉积体构型单元。平面上对应复合曲流带或复合辫流带,由2个以上单一复合体构成;剖面上为小层或砂层组,内部由多个单砂层组合而成,单砂层之间发育泥岩隔层。该方法应用于大港官80断块枣Ⅱ、枣Ⅲ油组,划分和表征7,8,9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单一沉积单元、增生体),对特高含水阶段密井网开发油田的构型研究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分级方案 微相复合体 单一微相 单砂体 构型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激活/调驱复合体系先导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柳敏 程海鹰 +4 位作者 冯庆贤 闫云贵 汪娟娟 梁建春 李晓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9,54,共5页
所报道的复合体系中,本源菌激活/调驱剂由好氧、厌氧菌激活物和吸水膨胀颗粒按3∶1∶1质量比组成,含有淀粉56.0%、蛋白质13.0%、纤维素10.5%、矿物质5.3%、脂肪4.2%,另外加有聚合物作为固体颗粒悬浮剂。注入复合体系后随即注入空气激活... 所报道的复合体系中,本源菌激活/调驱剂由好氧、厌氧菌激活物和吸水膨胀颗粒按3∶1∶1质量比组成,含有淀粉56.0%、蛋白质13.0%、纤维素10.5%、矿物质5.3%、脂肪4.2%,另外加有聚合物作为固体颗粒悬浮剂。注入复合体系后随即注入空气激活好氧菌。先导试验在有5口油井、含水平均94.1%的羊丛14井组实施两轮,在有6口油井、含水40.7%~95.0%的港西42-6-1井组实施一轮。通过羊丛14井组第一轮试验,根据注入压力将激活/调驱剂浓度由30g/L提高至50g/L,将聚合物浓度由0.4g/L提高至1.0g/L;根据3口油井菌数变化并考虑化学需氧量,将按激活半径1.5m、孔隙中气液比3∶1计算的注入空气量920m3大幅提高至7000m3;注空气工艺由双段塞式改为五段塞式,每月注一次,每次1400m3,共注5次。激活/调驱施工后注水压力上升,油井产出水中FMB、HDB菌数增加,SRB菌数减少,一些油井产油量增加,港西42-6-1井组试验有经济效益。一部分油井未见效果的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驱油 深部调剖 微生物激活剂/调剖剂 复合体系 组成与配方 注空气 注入工艺 先导试验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古近系东二段沉积体系空间配置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琳 王文革 +5 位作者 鲁超 陈善勇 陈长伟 于长华 吴立群 袁淑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553,共9页
综合岩心、录井、测井、3D地震、生物组合等资料,对东二段沉积体系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认为,该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砂分散体系分析,揭示了东二段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重建了沉积体系域。其中,扇三... 综合岩心、录井、测井、3D地震、生物组合等资料,对东二段沉积体系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认为,该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砂分散体系分析,揭示了东二段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重建了沉积体系域。其中,扇三角洲发育于沧东断层控制的陡坡背景边缘,呈裙带状分布;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北部的北塘地区,向南延伸至长芦-新港断层下降盘演变为远岸水下扇;源于北部的远岸水下扇受活动性较强的滨海断层、港西断层和歧中断层的影响,呈多阶梯状分布;埕宁隆起刘官庄地区和沙垒田隆起西部发育较小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的发育主要受控于长芦-新港断层、滨海断层、港西断层、张东断层和歧东断层,滨浅湖发育于增幅台、王岗庄、曹妃甸等地区,半深湖-深湖位于驴驹河、高尘头等地区。基于上述研究,预测研究区存在三个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东二段 沉积体系 空间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港地区白云岩储层预测与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丽萍 王昌丽 +1 位作者 赵同泽 韩淑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123-129,共7页
新港地区主要发育砂岩和白云岩2种类型的储层,目前针对砂岩储层的研究广泛且深入,而针对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展布规律的研究较少,从而制约了该地区白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于构造、沉积、烃源岩评价及单井储... 新港地区主要发育砂岩和白云岩2种类型的储层,目前针对砂岩储层的研究广泛且深入,而针对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展布规律的研究较少,从而制约了该地区白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于构造、沉积、烃源岩评价及单井储层等分析,结合数据体融合技术,对新港地区白云岩储层的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并对该储层油气成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从而明确了该储层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新港地区沙三段储层发育优质烃源岩,为源储一体的原生油气藏,而且分布面积较大,其中沙三5亚段白云岩储层发育大量裂缝和溶孔,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该研究对于同类型白云岩储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层 成藏条件 数据体融合技术 新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怀军 丁亚军 +2 位作者 孙琳 旷曦域 王晓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8,共6页
空气泡沫驱技术全面的驱油机理与独特的气源优势令其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保证该技术在高温油藏的成功应用,开展了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温度110℃、地层水矿化度6×104mg/L条件下,对10种耐温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积和析... 空气泡沫驱技术全面的驱油机理与独特的气源优势令其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保证该技术在高温油藏的成功应用,开展了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温度110℃、地层水矿化度6×104mg/L条件下,对10种耐温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积和析液半衰期的考察,筛选出高温泡沫性能良好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S。模拟油藏条件对LS的泡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S在高压密闭条件下能形成比常压下更丰富的泡沫,且多孔介质的持续剪切、空气的持续供给有利于产生丰富的泡沫。向LS中添加浓度0.1%以上的稳泡剂WP,可明显提高其析液半衰期;将0.2%LS+0.1%WP的泡沫体系在110℃、6×104mg/L下老化90 d,析液半衰期仅缩短20%,与大港官80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保持在10 2mN/m。同时,空气泡沫体系原油乳化分散性能良好,且能实现油水的彻底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 抗温 起泡体积 半衰期 高压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井停喷产量及停喷压力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家良 余元洲 +2 位作者 王艳华 杨丽蓉 许震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4-625,共2页
利用板桥凝析气藏丰富的矿场资料,对凝析气井的停喷压力、停喷产量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归纳出适用性较强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对凝析气井(藏)废弃产量、废弃压力进行预测,进而较准确地预测凝析气藏油气的可采储量,为凝析... 利用板桥凝析气藏丰富的矿场资料,对凝析气井的停喷压力、停喷产量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归纳出适用性较强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对凝析气井(藏)废弃产量、废弃压力进行预测,进而较准确地预测凝析气藏油气的可采储量,为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储量管理及制定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气井 压力 产量 采收率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北大港潜山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祖兵 崔俊峰 +3 位作者 宋舜尧 成亚斌 卢异 陈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92,共12页
为了弄清黄骅坳陷北大港潜山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综合应用目的层段的岩心、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等资料,结合地层的埋藏演化史,系统分析了北大港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中生... 为了弄清黄骅坳陷北大港潜山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综合应用目的层段的岩心、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等资料,结合地层的埋藏演化史,系统分析了北大港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中生界碎屑岩岩石类型较多,但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②研究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发育有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但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和微裂缝所占比例较小;储层物性特征以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为主,高孔-高渗储层段发育的比例较小,多数储层为低渗小孔喉储层。③储层发育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共同控制,成岩过程中的压实、胶结、溶蚀及油气充注对储层发育均有影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较大;从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程度来看,岩石颗粒的分选性强于岩性,成岩压实作用强于胶结作用;构造作用形成的斜坡、不整合面及断裂不仅为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场所,也为溶蚀流体的流动提供了通道。该研究成果为黄骅坳陷北大港潜山地区有利勘探目标区的优选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储层特征 储层成因 中生界 北大港潜山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