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港油田港西生物酶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道山 史明义 +3 位作者 倪方天 赵冬云 张景春 佘跃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为了研究生物酶(DGE)在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进行驱油和单井吞吐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分析了DGE的生化特性、界面活性及其在不同润湿性岩心上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DGE主要由蛋白酶、乙醇脱氢酶、木聚糖酶等酶构成,总蛋白含量... 为了研究生物酶(DGE)在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进行驱油和单井吞吐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分析了DGE的生化特性、界面活性及其在不同润湿性岩心上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DGE主要由蛋白酶、乙醇脱氢酶、木聚糖酶等酶构成,总蛋白含量为10~3μg/mL数量级,且酶的生物活性较高;DGE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10^(-1)mN/m数量级,比复合驱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活性低;DGE对原油有一定的乳化性,在质量分数高于4%时,对原油的乳化能力明显增强。DGE分子在岩石表面吸附后能改变岩石的润湿性,使岩石表面更趋向水湿。DGE驱油井组先导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投入产出比为1:12,提高原油采收率3%以上。DGE驱油技术适合均质、中、低渗透和含胶质沥青质较高的油藏,注入的DGE体系在油层中老化一定时间后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界面张力 润湿性 驱油 乳化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相演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于洲 丁振纯 +3 位作者 吴东旭 董岩 郭婷 刘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2,共11页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古气候、古沉积格局分析,系统地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微相类型,并建立了沉积相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期具有"隆洼相间型"和&...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古气候、古沉积格局分析,系统地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微相类型,并建立了沉积相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期具有"隆洼相间型"和"平底锅型"两种古沉积格局并存的特征;(2)主要发育9种微相类型,根据不同海平面高度的沉积微相平面组合类型,可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细分为海侵初期、中期和末期,海退初期、中期和末期等6个演化阶段;(3)古气候、古沉积格局和海平面升降变化共同控制了马家沟组生储盖分布,指出位于海侵期的东部隆起带及邻近区域发育的颗粒滩和白云岩坪,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有望成为一个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古沉积格局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