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斜度井偏心环空注水泥顶替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明忠 王成文 +2 位作者 王长权 郭胜来 方群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4,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斜度井注水泥顶替机理,提高注水泥顶替效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大斜度井环空三维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进行了水泥浆顶替钻井液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井斜角、偏心度以及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对顶替效...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斜度井注水泥顶替机理,提高注水泥顶替效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大斜度井环空三维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进行了水泥浆顶替钻井液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井斜角、偏心度以及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对顶替效率和顶替界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增大井斜角会降低注水泥顶替效率;在大斜度井偏心环空中,随着水泥浆与钻井液密度差的增大,顶替效率先增大后降低;在大斜度井中,套管偏心并不完全是降低顶替效率,当套管具有一定偏心(建议偏心度取为0.1~0.2)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由于正密度差造成的水泥浆在环空低侧窄间隙突进,从而提高顶替效率。通过数值模拟,总结了大斜度井与直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区别,为大斜度井注水泥顶替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顶替效率 顶替界面 井斜角 偏心度 密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耿智 樊洪海 +3 位作者 陈勉 王金钟 纪荣艺 景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4,共5页
在已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合理、高效、低成本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在地层空间的分布对钻井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 在已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合理、高效、低成本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在地层空间的分布对钻井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反演,生成全频带高分辨率的岩石纵波速度体,通过室内微钻头岩心可钻性试验,建立了考虑岩石声波时差与密度属性的可钻性预测模型,并据此开发了三维岩石可钻性预测软件。在吐哈盆地某区块两口井进行的实例分析表明,可钻性平均误差约10%,研究区块牙轮钻头对应的岩石可钻性级值约2.8~6.3,PDC钻头对应的岩石可钻性级值约2.0~5.0;软件三维显示结果表明,局部地层存在异常高可钻性级值带,与钻井资料显示该地层存在砾岩层结论相符。该区块PDC钻头的三维空间地层岩石可钻性整体优于牙轮钻头对应的可钻性。研究表明:建立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模型同时考虑了岩石声波与密度属性,能合理预测岩石可钻性,反映不同类型钻头的可钻性差异;新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岩石可钻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可为制定钻井提速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可钻性 预测 岩心试验 测井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O算法在井眼轨迹测深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沙林秀 张郡驿 +2 位作者 尚婷婷 张国伟 郭婷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0,共6页
井眼轨迹测深一直是钻井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钻井时效、成本等多个方面。现有算法易受到自变量较多、约束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从而陷入局部最优解,且计算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引入了蛇算法(SO)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以探索... 井眼轨迹测深一直是钻井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钻井时效、成本等多个方面。现有算法易受到自变量较多、约束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从而陷入局部最优解,且计算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引入了蛇算法(SO)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以探索井眼轨迹测深的最优阈值。文章对改进后的SO算法和其他流行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后的SO算法在开发性能上最大提升了6.09%,时间效率最快提高了225.82%,且在最优解精度上提高了1.27%。这些优化结果对于提高钻井效率、节约钻井成本、缩短钻井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算法 井眼轨迹优化 测深 元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浅层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宏均 令文学 初永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4,共4页
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是吉林油田扶余地区完善井网、高效开采的有效手段,而浅层丛式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是其成功实施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吉林油田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井口间距小、井浅、井多等技术难点的系统分析研究及现场钻井试... 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是吉林油田扶余地区完善井网、高效开采的有效手段,而浅层丛式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是其成功实施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吉林油田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井口间距小、井浅、井多等技术难点的系统分析研究及现场钻井试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浅层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即优化井口排布、直井段防斜打直、优选造斜点、轨迹误差保守计算、优化钻具组合、提高轨迹测量精度、有效防碰绕障和精细施工等。并利用该技术在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顺利实施32口井(其中水平井23口,大位移定向井8口,直井1口),创下国内单个平台水平井数量最多的纪录。现场应用表明,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可成功解决因井场征地困难、地面受限等原因造成的储量难动用问题,为扶余油田受限油藏的集约、有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 水平井 井眼轨迹 造斜 防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口装置带压修复技术及现场应用
5
作者 徐开放 林仁奎 +3 位作者 任成军 任庭飞 李云龙 乔国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油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油气井井口装置经过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损坏,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关井停产。针对井口装置泄漏问题,文章通过设计专用封堵工装,优选高承压... 油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油气井井口装置经过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损坏,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关井停产。针对井口装置泄漏问题,文章通过设计专用封堵工装,优选高承压封堵材料,形成了井口装置带压修复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带压修复技术实现了对井口装置经济、高效的修复,填补了目前井口装置带压修复空白,节约了更换新设备成本和时间成本,解决了现场生产安全问题,是一种适合老井特别是气井井口装置修复的可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口装置 粘接修复 金属修复材料 高承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