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岩性及微相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君龙 汪爱云 何香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碳酸盐岩沉积相系统刻画及相关研究受到岩石样品有限的制约,为了充分发挥测井曲线高分辨率、信息量丰富的优势,开展了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岩性及微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在利用岩样确定的微相类型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的基础上,依据常规测井... 碳酸盐岩沉积相系统刻画及相关研究受到岩石样品有限的制约,为了充分发挥测井曲线高分辨率、信息量丰富的优势,开展了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岩性及微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在利用岩样确定的微相类型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的基础上,依据常规测井参数与碳酸盐岩岩性、微相的响应关系,优选出DEN、DT、PE和U、Th、K等敏感测井曲线,进行新的参数组合,建立了岩性识别及微相识别图版,符合率分别为85.4%和81.4%。另外,建立函数关系将各微相类型按照沉积能量进行量化分类,并给出微相能量参数曲线。该方法识别出的微相及其能量参数曲线在相带及沉积旋回的空间划分对比的应用中,符合典型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中的相序组合及沉积能量分布特征,与岩石薄片典型相标志所确定的沉积相带一致。该识别方法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作为沉积相精细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性 微相 测井识别 古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性砂砾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范宜仁 葛新民 +1 位作者 汪海龙 邓少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测井储层评价中的渗透率预测问题,基于相控建模理念,采用流动单元分析法,将所研究工区划分为4个特征明显的流动单元;采用最能表征储层储集性能的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流动层带指数进行模糊聚类分析,选取最大隶... 针对测井储层评价中的渗透率预测问题,基于相控建模理念,采用流动单元分析法,将所研究工区划分为4个特征明显的流动单元;采用最能表征储层储集性能的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流动层带指数进行模糊聚类分析,选取最大隶属度大于70%的最优样本进行建模,得到流动单元的判别模型;建立了复杂砂砾岩储层渗透率模型,提高了储层流体渗透性能的预测精度,为非均质储层物性认识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砂砾岩 流动单元 渗透率预测 模糊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付广 陈建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 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1烃源岩区控制着断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早期伸展断裂为断层油气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3低势区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成藏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起是南一段烃源岩生成油气侧向运移的指向区。南一段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所需的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值应大于或等于2.63,由此预测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乌东斜坡,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塔南凹陷中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其次是贝尔凹陷呼和诺仁、塔南凹陷东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断-势 断层圈闭 综合评价 断层油气藏 南一段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命名规范化讨论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吉光 王英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13,318,共6页
现有的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已经对坳陷、断陷2种盆地类型做了明确规范。但在使用中也出现小沉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层级多、其它构造单元与亚二级构造带混淆、构造单元命名五花八门的现象。为此,从使用简便、利于后续工作的角度考虑,提出对... 现有的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已经对坳陷、断陷2种盆地类型做了明确规范。但在使用中也出现小沉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层级多、其它构造单元与亚二级构造带混淆、构造单元命名五花八门的现象。为此,从使用简便、利于后续工作的角度考虑,提出对小沉积盆地可简化层级划分命名,按形成机制划分亚二级构造带的修改建议。要注意使用"区""带"的差别,避免同义多名或同名多义。凹陷带、断陷区、向斜区等名称不宜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 规范 划分原则 构造单元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集空间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鸿军 张海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8,共9页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含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面孔率特征及葡萄花优质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含油储层发育原生粒间...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含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面孔率特征及葡萄花优质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含油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种孔隙,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57.4%。不同沉积微相的孔隙类型及面孔率存在差异,席状砂的孔隙最发育,以碳酸盐胶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原生孔隙和溶蚀孔面孔率分别为7.42%和5.33%;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的孔隙相对最不发育。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控制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刚性物质含量高、结构成熟度高有利于原生孔隙的发育和保存,长石、碳酸盐等易溶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溶蚀孔发育,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主控因素 葡萄花油层 古龙南凹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