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脲弹性体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金书含 荣丽丽 +3 位作者 梁薇 刘文勇 赵铁凯 梁立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25年第2期54-58,共5页
聚脲弹性体是一种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防腐等优异性能,同时又兼具黏接性及吸能性的高性能新型聚合物材料,现已成为实现高效轻质化防护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聚脲弹性体的改性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其在建筑、军事、汽车及其他... 聚脲弹性体是一种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防腐等优异性能,同时又兼具黏接性及吸能性的高性能新型聚合物材料,现已成为实现高效轻质化防护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聚脲弹性体的改性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其在建筑、军事、汽车及其他高端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聚脲弹性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弹性体 纳米材料改性 树脂改性 聚合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二元体系石油磺酸盐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甦 王一飞 王治峰 《炼油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
二元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三元体系比较,因为没有了碱的协同作用,仅仅依靠低的界面张力,很难达到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为提高二元体系驱油效果,除优化产品配方外,还需综合考虑提高体系抗吸附性能、产品乳化性能等。文中通过开展... 二元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三元体系比较,因为没有了碱的协同作用,仅仅依靠低的界面张力,很难达到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为提高二元体系驱油效果,除优化产品配方外,还需综合考虑提高体系抗吸附性能、产品乳化性能等。文中通过开展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无碱二元复配体系(简称二元体系)中石油磺酸盐浓度、油水界面张力、二元体系吸附性、乳化性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无碱二元体系 驱油 抗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石油磺酸盐无碱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梅 《炼油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30-33,共4页
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二元复合驱(简称SP)是1种新型的3次采油的技术,它具备了无碱、不结垢、高粘弹性等特点,及良好的增加采收率效果,已在辽河、新疆、胜利等油田开展矿场试验,增油效果明显[1]。石油磺酸盐是1种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 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二元复合驱(简称SP)是1种新型的3次采油的技术,它具备了无碱、不结垢、高粘弹性等特点,及良好的增加采收率效果,已在辽河、新疆、胜利等油田开展矿场试验,增油效果明显[1]。石油磺酸盐是1种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优点是价格低与原油配伍性好,已成为大庆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驱油用剂,由碱(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组成的三元复合驱(简称ASP)在油田广泛使用,而SP体系尚未普遍应用。文中主要研究评价了大庆炼化石油磺酸盐产品在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二元无碱体系的应用,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石油磺酸盐与不同表面活剂的复配研究,以达到满足大庆油田的二元无碱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界面张力 原油采收率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污水在石油磺酸盐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盛海霞 王磊 +1 位作者 宫静 王玉梅 《炼油与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19-21,共3页
某工业污水中含3%左右的氢氧化钠,直接排放会影响外排污水质量,需经过净化处理才能达到国家外排污水标准。实验使用该工业污水,配制合成石油磺酸盐原料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磺化实验,生产石油磺酸盐。通过检测所生产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界... 某工业污水中含3%左右的氢氧化钠,直接排放会影响外排污水质量,需经过净化处理才能达到国家外排污水标准。实验使用该工业污水,配制合成石油磺酸盐原料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磺化实验,生产石油磺酸盐。通过检测所生产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界面张力指标及3元复合液的驱油效果,验证利用工业污水作为磺酸盐生产原料的可行性,从而达到降低污水处理的费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驱油用石油磺酸盐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水 石油磺酸盐 磺化 活性物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铜铟硫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单宇航 谷昊 +1 位作者 袁首盛 王东华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70-72,共3页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石油化工产业的节能材料是大势所趋。文中在柠檬酸钠体系中采用一步电沉积法进行沉积太阳能电池铜铟硫(CIS)吸收层,再将薄膜进行热处理。分别探究了CuSO_(4)浓度、In_(2)(SO_(4))_(3)浓度、Na_(2)S_(2)O_(3...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石油化工产业的节能材料是大势所趋。文中在柠檬酸钠体系中采用一步电沉积法进行沉积太阳能电池铜铟硫(CIS)吸收层,再将薄膜进行热处理。分别探究了CuSO_(4)浓度、In_(2)(SO_(4))_(3)浓度、Na_(2)S_(2)O_(3)浓度、柠檬酸钠浓度、热处理温度、pH及明胶量等因素对CuInS_(2)薄膜性能的影响;并将薄膜与ZnS组装成了CuInS_(2)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Ⅰ-Ⅴ法测试光电转换性能,冷热探针法测试半导体类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禁带宽度,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了薄膜表面形貌。调节电解液配比、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得到的最优铜铟硫(CuInS_(2),CIS)薄膜,其表面均匀,禁带宽度为1.59 eV,与理论值最接近;半导体类型为p型,光照和暗盒条件下的电池Ⅰ-Ⅴ曲线斜率偏移率为11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铜铟硫 薄膜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明妍 卢祥国 +2 位作者 孙刚 徐典平 于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6-330,共5页
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DH)与石油磺酸盐(LH)是三次采油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DH与强碱(NaOH)配成的三元复合体系及LH与弱碱(Na2CO3)配成的三元复合体系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油水界面活性。为探索DH与LH复配的可行性,本文通过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 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DH)与石油磺酸盐(LH)是三次采油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DH与强碱(NaOH)配成的三元复合体系及LH与弱碱(Na2CO3)配成的三元复合体系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油水界面活性。为探索DH与LH复配的可行性,本文通过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比、表面活性剂浓度、碱浓度3个方面开展了复配表面活性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和黏度性能特征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比和加量对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的影响较小,当DH、LH复配比为1∶1时,复配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间可以实现超低界面张力,在80 min达到8.63×10-3mN/m;随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降低,界面张力增加,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25%时,界面张力最优。Na2CO3加量为0.2%1.0%时,随着碱浓度的升高,复配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降低,界面张力减小。推荐碱加量为0.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插层聚合物溶液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梅 于涛 +1 位作者 卢祥国 王树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5,共7页
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分析和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插层聚合物溶液分子聚集态、增黏性、抗盐性、耐温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流变性、黏弹性和流动特性实验研究,进行了性能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的分析和探索... 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分析和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插层聚合物溶液分子聚集态、增黏性、抗盐性、耐温性、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流变性、黏弹性和流动特性实验研究,进行了性能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的分析和探索。结果表明,插层聚合物聚集态主要以"层叠片状"为主,而"高分"聚合物聚集态呈长链立体网络结构。相对于普通聚合物而言,插层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和稳定性以及流变性和黏弹性。在流动特性实验中,相较于普通聚合物,插层聚合物溶液具有黏度小,但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的渗流特点,表现出了良好的液流转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聚合物 黏度 流变性 黏弹性 分子线团尺寸 聚集态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缓蚀剂的性能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磊 盛海霞 《炼油与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16-19,共4页
中和缓蚀剂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炼油装置腐蚀的发生,主要成分有3种,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以某炼油厂现场加注的中和缓蚀剂为例,针对缓蚀剂3种作用特点对其溶解分散性能、中和性能、静态和动态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现场所用缓蚀剂的动、... 中和缓蚀剂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炼油装置腐蚀的发生,主要成分有3种,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以某炼油厂现场加注的中和缓蚀剂为例,针对缓蚀剂3种作用特点对其溶解分散性能、中和性能、静态和动态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现场所用缓蚀剂的动、静态缓蚀率较好,可有效控制强酸性环境下的腐蚀,对控制露点腐蚀作用明显,但其中和能力一般,提升酸性环境pH值能力弱,需配合中和剂使用可起到更好的缓蚀效果。另外缓蚀剂注入处应选择专用分散喷头和自动加注系统,提升缓蚀剂的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缓蚀剂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丙烷脱氢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存亮 王磊 宫静 《炼油与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23-25,共3页
丙烷脱氢技术(PDH),目前在国内外都有较多的应用。文中旨在对1种新型丙烷脱氢技术(ADHO)在某炼油厂的应用可行性及技术经济性进行探讨,阐述了国外丙烷脱氢技术应用现状,列举国外主流技术在国内应用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国内自主开发的新... 丙烷脱氢技术(PDH),目前在国内外都有较多的应用。文中旨在对1种新型丙烷脱氢技术(ADHO)在某炼油厂的应用可行性及技术经济性进行探讨,阐述了国外丙烷脱氢技术应用现状,列举国外主流技术在国内应用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国内自主开发的新型丙烷脱氢技术进行介绍,说明其研究应用背景、现状及技术特点等。对某炼油厂应用该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原料供应、产品优势、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得到该技术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对该技术在炼油厂应用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并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应用好此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技术应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合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尼萌 《炼油与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26-29,共4页
聚丙烯酰胺属于线性水溶性聚合物,是水溶性高分子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其中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应用于3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中。生产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主要工艺是水解法,即通过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使均聚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发生水解... 聚丙烯酰胺属于线性水溶性聚合物,是水溶性高分子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其中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应用于3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中。生产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主要工艺是水解法,即通过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使均聚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发生水解反应,酰胺基转变为羧基,从而生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此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会释放氨气,增加了后处理的难度;另外,由于需要充分的水解熟化时间,造成生产效率降低。相比于水解法,丙烯酸共聚法合成聚丙烯酰胺工艺具有全过程无氨气产生、环境影响小、1次反应完成、无需熟化过程、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因此研究开发丙烯酸共聚法合成聚丙烯酰胺配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水解 后处理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技术在炼化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车凯 张天琪 杨玉坤 《石油石化节能》 2020年第6期14-17,I0003,共5页
循环水处理采用电化学技术可提升水质,实现节水减排。阴、阳电极在直流电场下发生化学反应,阴极捕集水中硬度离子实现阻垢,阳极产生强氧化基团促进缓蚀,循环水在反应室内交替通过高、低PH值区域,使菌藻生存环境剧烈变化,实现杀菌功能。... 循环水处理采用电化学技术可提升水质,实现节水减排。阴、阳电极在直流电场下发生化学反应,阴极捕集水中硬度离子实现阻垢,阳极产生强氧化基团促进缓蚀,循环水在反应室内交替通过高、低PH值区域,使菌藻生存环境剧烈变化,实现杀菌功能。从电化学技术应用案例的运行效果来看,循环水系统无需投加缓蚀阻垢剂和杀菌剂,各项水质控制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几乎不进行排污置换,循环水系统高浓缩倍数运行(≥8.0),系统补水率降低了0.25%,节约新鲜水量为13.8×10^4t/a,直接经济效益97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循环水 阴极 阳极 浓缩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法合成改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鹏飞 《炼油与化工》 2020年第3期7-10,共4页
采用前加碱胶束共聚—共水解的制备方法,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引入疏水缔合单体(AMS-12)和表面活性剂OP,选择氧化还原/水溶性偶氮化合物复合引发体系,合成出1种二元共聚疏水缔合驱油聚合物S-12HPAM。围绕胶束聚合反应机理,考察不... 采用前加碱胶束共聚—共水解的制备方法,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引入疏水缔合单体(AMS-12)和表面活性剂OP,选择氧化还原/水溶性偶氮化合物复合引发体系,合成出1种二元共聚疏水缔合驱油聚合物S-12HPAM。围绕胶束聚合反应机理,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得到具有低分子质量和较高表观粘度的聚合物合成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聚合法 聚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 耐温耐盐 表观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脂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天祥 《炼油与化工》 2020年第5期7-9,共3页
通过摇瓶发酵B.subtilis TS1726Y基因工程菌,验证了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脂肽类表面活性素产量摇瓶达到26 g/L;利用30 L发酵罐考察了不同发酵模式和搅拌转速,表面活性素产量达到34 g/L。
关键词 脂肽类表面活性素 优化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晶粒尺寸的改性研究
14
作者 宫静 《炼油与化工》 CAS 2022年第5期48-50,共3页
考察采用氮气加压、急冷等工艺处理条件对58^(#)和70^(#)混合石蜡的晶粒尺寸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温抽真空并氮气加压的混合蜡,随着压力的增加,晶型排列得到明显的改善,结晶程度变得很致密,进一步采用急冷条件处理,晶粒更为细小紧密,... 考察采用氮气加压、急冷等工艺处理条件对58^(#)和70^(#)混合石蜡的晶粒尺寸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温抽真空并氮气加压的混合蜡,随着压力的增加,晶型排列得到明显的改善,结晶程度变得很致密,进一步采用急冷条件处理,晶粒更为细小紧密,重新溶解使用也不会改变它的致密程度。晶粒尺寸的改性研究对研发不同种类的蜡产品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晶粒尺寸 工艺改性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smeier试剂合成双(2-氯乙基)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柏林 曾伟男 +1 位作者 李金环 牛瑞霞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7,120-121,共4页
以二乙醇胺(DEA)、二氯亚砜(DCSO)为原料,在DCSO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Vilsmeier试剂,Vilsmeier试剂为氯化剂,DMF为催化剂兼溶剂,采用吡啶催化的乙酰化法测定DEA转化率,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双(2-氯乙基)胺.考查DMF和DEA质量比... 以二乙醇胺(DEA)、二氯亚砜(DCSO)为原料,在DCSO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Vilsmeier试剂,Vilsmeier试剂为氯化剂,DMF为催化剂兼溶剂,采用吡啶催化的乙酰化法测定DEA转化率,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双(2-氯乙基)胺.考查DMF和DEA质量比、DCSO和DEA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DEA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当DMF和DEA质量比为0.15、DCSO和DEA物质的量比为2.6∶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h时,DEA转化率为96.1%,双(2―氯乙基)胺收率为91.7%.产物熔点为211.7~213.4℃,FT-IR、1 H-NMR表征了产物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2-氯乙基)胺 Vilsmeier试剂 乙酰化 转化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石蜡行业现状及发展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宫静 《炼油与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6-8,共3页
中国是石蜡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但产品以半炼蜡和全炼蜡为主,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文中主要介绍了国内石蜡的产能、产量、主要质量指标、市场供需、下游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石蜡产能产量过剩,应用层次相对较低,蜡烛仍占较大比例,... 中国是石蜡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但产品以半炼蜡和全炼蜡为主,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文中主要介绍了国内石蜡的产能、产量、主要质量指标、市场供需、下游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石蜡产能产量过剩,应用层次相对较低,蜡烛仍占较大比例,预计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蜡产品需求将快速增长,并对中国石蜡产品发展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促进增强石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石蜡 产能 产量 发展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o-SIM模拟优化汽油加氢装置节能方案
17
作者 宫静 何勇 +1 位作者 王如强 于型伟 《炼油与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对某厂催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模拟计算,利用模拟数据提出了节能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操作情况基本吻合。通过对换热网络模拟优化,分馏塔塔底重沸炉热负荷可降3.9%,节约燃料气成本151万... 采用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对某厂催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模拟计算,利用模拟数据提出了节能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操作情况基本吻合。通过对换热网络模拟优化,分馏塔塔底重沸炉热负荷可降3.9%,节约燃料气成本151万元/a。对分馏塔降压的模拟优化,分馏塔塔顶压力降低0.1 MPa时,分馏塔塔底重沸炉热负荷降低了5.7%,节约燃料气费用1898.4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加氢 Petro-SIM模拟优化 能耗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R管材专用料PA 14D
18
作者 吴金海 董文慧 王桂艳 《石油科技论坛》 2013年第1期57-59,69,共3页
为了改变当前我国PPR管材专用料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填补中石油没有优质工业化生产的PPR管材专用料的空白,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聚丙烯装置采用丙烯、乙烯为主要单体的无规共聚方法生产出了PPR管材专用料PA14D产品。该产品质量稳定,... 为了改变当前我国PPR管材专用料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填补中石油没有优质工业化生产的PPR管材专用料的空白,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聚丙烯装置采用丙烯、乙烯为主要单体的无规共聚方法生产出了PPR管材专用料PA14D产品。该产品质量稳定,理化性能和加工性能都比较好,抗拉伸、抗弯曲等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平。使用该专用料制备的PPR管材,能够满足在70℃、1MPa条件下输送热水5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达到了GB/T18742要求,被作为生产冷热水管材及其附属配件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R管材 专用料 PA1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缔合型耐温耐盐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9
作者 尼萌 《炼油与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研究了1种应用乳液聚合原理的缔合型耐温耐盐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基于此方法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具有耐水解结构、长支链结构的三元共聚物。实验过程中研究确定了3种单体配比、反应条件、引发剂构成、用量等相关实验因素。合成聚合物样品具... 研究了1种应用乳液聚合原理的缔合型耐温耐盐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基于此方法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具有耐水解结构、长支链结构的三元共聚物。实验过程中研究确定了3种单体配比、反应条件、引发剂构成、用量等相关实验因素。合成聚合物样品具有优良性能,特别是溶液体系粘度方面,依据《SY-T5862-2008驱油用聚合物技术要求》,1500×10^(-6)浓度的三元聚合物在19334×10^(-6)水矿化度,90℃溶液温度下,初始粘度大于75 mPa·s,远远高于标准要求的11.5 mPa·s,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合 乳液聚合 三元共聚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薄膜专用料稳定剂体系的复配优化
20
作者 王桂艳 《石化技术》 CAS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针对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传统抗氧剂体系存在的缺陷,在实验室对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及其他助剂进行了复配优化,将抗氧剂A和抗氧剂B作为BOPP薄膜专用料的抗氧剂,以消除传统抗氧体系对BOPP薄膜专用料的不良影响,筛选出适合BOP... 针对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传统抗氧剂体系存在的缺陷,在实验室对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及其他助剂进行了复配优化,将抗氧剂A和抗氧剂B作为BOPP薄膜专用料的抗氧剂,以消除传统抗氧体系对BOPP薄膜专用料的不良影响,筛选出适合BOPP薄膜专用料产品的新型稳定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稳定剂体系 双向拉伸聚丙烯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