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条件和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212
1
作者 朱筱敏 刘媛 +7 位作者 方庆 李洋 刘云燕 王瑞 宋静 刘诗奇 曹海涛 刘相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9,共11页
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下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北部和西南方向,具备了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即盆地基底稳定沉降,盆广坡缓;古气候干热,古温度可达37℃;母源区物理风化作用强... 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下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北部和西南方向,具备了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即盆地基底稳定沉降,盆广坡缓;古气候干热,古温度可达37℃;母源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碎屑物质;古水体浅,小于10m,湖平面波动频繁,湖泊水位发生旋回变化等。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具有以下典型沉积特征:岩性细,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具有牵引流沉积特征;砂岩中发育有丰富的强水动力沉积构造;紫红色泥岩大面积展布,生物扰动强烈;垂向上多个间断正韵律相互叠置;具有叠瓦状前积反射地震相;三角洲大面积稳定展布,砂地比值低;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以及席状砂,不发育河口坝。气候是浅水三角洲展布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湖泊收缩,河流携带碎屑物质长距离搬运,形成枝状三角洲,分流河道在凹陷内的延伸距离一般超过20km,宽度为800~1 800m。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湖泊扩张,受湖泊的阻碍作用,河道频繁分叉改道,形成网状三角洲,分流河道在凹陷内的延伸距离一般不超过15km,宽度为500~1 600m。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广,纵横叠置,利于构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白垩系泉头组 浅水三角洲 形成条件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压天然气管道内固体颗粒物在线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立 姬忠礼 +3 位作者 许乔奇 熊至宜 李丰 阚国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1-84,133,共4页
掌握天然气管道内固体颗粒物的含量情况对于分离过滤设备的选型、制订合理的生产运行方案非常重要。常规离线检测技术取样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反映管道中固体颗粒物含量的变化情况,已有在线检测技术需前置体积庞大的减压装置,操作繁琐,且... 掌握天然气管道内固体颗粒物的含量情况对于分离过滤设备的选型、制订合理的生产运行方案非常重要。常规离线检测技术取样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反映管道中固体颗粒物含量的变化情况,已有在线检测技术需前置体积庞大的减压装置,操作繁琐,且在减压装置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节流作用会使得高压天然气管道中有液滴析出,影响在线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为此,研发了一套可以直接对高压天然气管道内固体颗粒物进行在线检测的装置,该装置去除了减压装置并提高了检测仪的耐压能力,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携性好。应用该装置对国内某天然气计量站高压多管旋风分离器进出口管道内固体颗粒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其中位粒径范围为1.34~3.40μm,与离线检测方法测得的结果(1.36~2.55μm)较为接近,表明该技术可较准确地快速检测出天然气管道内固体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分布,并可实时监测其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固体颗粒物 多管旋风分离器 在线检测 离线检测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藏断裂特征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冠民 熊周海 +3 位作者 张健 郭永华 林国松 付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70,共9页
渤中凹陷是环渤海湾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也是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目前在凹陷周边所发现的油藏绝大部分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这些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方式和影响程度,直接决定构造圈闭的评价结果和勘探部... 渤中凹陷是环渤海湾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也是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目前在凹陷周边所发现的油藏绝大部分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这些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方式和影响程度,直接决定构造圈闭的评价结果和勘探部署方案。对渤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237个中浅层油气藏构造特征进行精细解剖,统计对比了断裂的级别、成因类型、断距、断层活动性、断层产状、组合样式、平面形态、遮挡类型、断层泥比率等指标与相应的油藏发育程度,发现在主断裂与次级断裂的合理配置的前提下,渤中凹陷中浅层有利于成藏的断裂特征为:走向NNE、近EW和NE,倾角66°~80°,断距20~150 m,断层活动速率在10~30 m/Ma,断层泥比率SGR大于0.3,断裂带泥质含量R_m大于0.35,组合样式为斜交式、雁列式、Y字形、似花状和阶梯状,并且断裂以反向遮挡为主。平面上在断裂相交处、凸形增压段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本质上说,断层封闭性是控制构造圈闭成藏的关键,断裂活动速率、规模和断裂类型是影响封闭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 封闭性 控藏因素 断裂 渤中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曼盆地侯格夫群地层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寒生 闫丽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4期74-80,共7页
以IHS2009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阿曼盆地前寒武纪—早寒武世侯格群地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侯格夫群地层是盆地由早期裂谷向坳陷型盆地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总体上是处于浅海、间歇性海以及潮间带—潮上带沉积环境。侯... 以IHS2009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阿曼盆地前寒武纪—早寒武世侯格群地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侯格夫群地层是盆地由早期裂谷向坳陷型盆地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总体上是处于浅海、间歇性海以及潮间带—潮上带沉积环境。侯格夫群地层是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包括纳封组胡费段白云岩和阿拉组蒸发岩等重要的烃源岩层,以及纳封组巴赫段白云岩和阿拉组生物岩等主要的储集层系。分析认为,阿曼盆地侯格夫群油气聚集与分布受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分布控制,断裂和阿拉组底部区域不整合是油气主要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曼盆地 侯格夫群 前寒武纪 地层特征 成藏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挖潜对策 被引量:28
5
作者 徐慧 林承焰 +2 位作者 雷光伦 宫保 范彩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0,35,共8页
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Ⅰ油组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层次及平面展布形态进行研究,并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各类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挖潜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相当于复合河道砂体... 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Ⅰ油组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层次及平面展布形态进行研究,并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各类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挖潜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相当于复合河道砂体层次,可分为连片式、交切条带式、孤立条带式3种展布样式,单砂体宽度和厚度逐次降低;砂体越连片,厚度越大,受平面非均质性和沉积韵律影响越严重;砂体越分散,厚度越小,受注采不完善影响越严重;高含水期的剩余油挖潜对策为连片式砂体调整为五点法注采井网,交切条带式调整为枝状分散河道注水、交切区采油的注采井网,孤立条带式调整为点状交错注采井网,同时注水井采用周期注水方式,采油井采取放大生产压差提液,对薄差砂体部位的水井实施酸化改造,油井实施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单砂体 水驱控制程度 注采完善程度 剩余油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