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常用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洋洋 刘庆旺 +3 位作者 范振忠 王彪 郭昊 王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2-1228,共7页
在采油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油田结垢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原油开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油田结垢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的油田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和阻垢机理,简述了阻垢剂在油田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一种用于地层水力... 在采油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油田结垢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原油开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油田结垢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的油田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和阻垢机理,简述了阻垢剂在油田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一种用于地层水力压裂的磷酸类缓释阻垢剂,供油田相关行业人员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阻垢机理 油田结垢 三聚磷酸二氢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
2
作者 梁拓 尹成峰 +3 位作者 屈鸣 杨二龙 侯吉瑞 杨昌华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 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率、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和渗透率的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最大。此外,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渗透率、闷井时间和注入模式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纳米流体注入速度为0.2 mL/min、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渗透率为1.00 mD、闷井时间为6 h、注入模式为多周期小段塞时,一次水驱后可再提高采收率18.63个百分点。该研究成果对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应用时的技术政策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 提高采收率 响应面法 控制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图像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3
作者 张莹 潘保芝 +3 位作者 印长海 王鹏 刘传平 李宏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在火山岩储层评价中,岩性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地层,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图像,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首先利用FMI静态图像和常规测井曲线将砂泥岩与火山岩区分开来... 在火山岩储层评价中,岩性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对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地层,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图像,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首先利用FMI静态图像和常规测井曲线将砂泥岩与火山岩区分开来;然后利用FMI动态图像分析了火山岩各种岩性的图像特征,归纳总结出火山熔岩类(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类(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的FMI图像模式;最后对研究区的22口井,利用火山岩岩性的FMI图像模式,结合常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对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薄片定名资料的符合率达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图像模式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液驱油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4
作者 宫军 徐文波 陶洪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剂,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纳米液在采油方面的意义、机理及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液 采收率 渗透率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在三元复合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道山 廖广志 杨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界面活性研究表明,在一定NaOH浓度下,鼠李糖脂发酵液和表面活性剂按不同比例复配后,可以改善界面活性,界面张力低于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 界面活性研究表明,在一定NaOH浓度下,鼠李糖脂发酵液和表面活性剂按不同比例复配后,可以改善界面活性,界面张力低于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用其对油砂预吸附后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30%左右。在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减少一半情况下,采出井流出物中表百活性剂相对浓度高于未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流出物表面活性剂的相对浓度。化学驱原油采收率平均提高16.64%以上。图5参7(李道山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牺牲剂 三元复合驱 应用研究 吸附等温线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徐家围子深井钻井速度的优化钻井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明合 翟应虎 +1 位作者 韩福彬 蒋宏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69,共3页
针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深部地层的特征,在分析该地区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系列技术对策:对钻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选、强化钻井参数,不断完善和提高钻头和钻井参数优选方案;积极开展该地区钻具失效预防,采取强化钻井参数措施... 针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深部地层的特征,在分析该地区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系列技术对策:对钻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选、强化钻井参数,不断完善和提高钻头和钻井参数优选方案;积极开展该地区钻具失效预防,采取强化钻井参数措施和复合钻井技术,全面推广新型钻井液体系和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的应用。为安全高效、快速优质地钻好深井,从优化井身结构、采用低压、负压技术、推广应用复合钻井技术等方面,寻找出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提高深井机械钻速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钻井液 机械钻速 钻井技术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树脂类堵剂堵水效果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闫文华 苑光宇 +3 位作者 杨开 艾鹏 郭志强 谭洪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115-117,共3页
两种堵剂分别为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凝胶体系,在非均质岩心和三管并联岩心上分别对两种体系的阻力系数、突破压力、堵水率、驱油效率、耐冲刷性等动态参数进行了实验和相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脲醛树脂堵剂的阻力系数比酚醛树脂低,可泵性好... 两种堵剂分别为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凝胶体系,在非均质岩心和三管并联岩心上分别对两种体系的阻力系数、突破压力、堵水率、驱油效率、耐冲刷性等动态参数进行了实验和相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脲醛树脂堵剂的阻力系数比酚醛树脂低,可泵性好,其堵水率、突破压力梯度要略高于后者;在水驱基础上两者均可以提高采收率15%以上,且有较好的耐冲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脲醛树脂 阻力系数 突破压力 堵水率 驱油效率 耐冲刷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节点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国伟 宫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0,共3页
根据气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建立了气井节点分析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利用该数学模型,可计算不同油管直径的产气量和不同段的压力损失。根据气井的动态曲线预测气井生产气的能力,可进行气井系统指标预测、参数优选等工作。以中原油... 根据气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建立了气井节点分析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利用该数学模型,可计算不同油管直径的产气量和不同段的压力损失。根据气井的动态曲线预测气井生产气的能力,可进行气井系统指标预测、参数优选等工作。以中原油田文23气井实际资料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生产 系统 预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调堵效果的简易测算方法
9
作者 陈朝晖 谢一婷 王凤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2-665,共4页
具有优势水侵通道的注水开发油藏在油井高含水期仍存在大量剩余油,可通过对水淹大孔道的调堵,实现对该类油藏的挖潜。然而,目前仍难以定量描述和表征注采井之间的大孔道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情况,因此对调堵效果的预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具有优势水侵通道的注水开发油藏在油井高含水期仍存在大量剩余油,可通过对水淹大孔道的调堵,实现对该类油藏的挖潜。然而,目前仍难以定量描述和表征注采井之间的大孔道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情况,因此对调堵效果的预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文中将注采井之间的油藏流动区域视为相对均质的油藏与大孔道的并联,分别采用渗流和管流模型计算油井的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通过生产数据的拟合,建立快速测算图版,确定大孔道的等效孔径,进而计算大孔道封堵后油藏的流动能力及油井再次达到特高含水期的驱油效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所需参数较少,能够实现非均质油藏大孔道调堵效果的快速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阶段 水侵优势通道 并联流动模型 生产数据拟合 调堵效果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产生体积压裂缝网的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传亮 庞彦明 +2 位作者 周永炳 战剑飞 朱苏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自然产能特别低的油气藏,渗透率往往也极低,采用直井很难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通常采用水平井加多级压裂的方式进行开采。水平井增大了油气井与储层的接触面积,多级压裂增大了储层的改造体积,进而提高了油气井的产能。多级压裂可以是分段... 自然产能特别低的油气藏,渗透率往往也极低,采用直井很难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通常采用水平井加多级压裂的方式进行开采。水平井增大了油气井与储层的接触面积,多级压裂增大了储层的改造体积,进而提高了油气井的产能。多级压裂可以是分段单缝压裂,也可以是体积缝网压裂(即体积压裂)。体积缝网压裂在地层中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网络,对地层的改造程度远高于分段单缝压裂。为了提高压裂效果,文中研究了产生分段单缝压裂和体积缝网压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研究认为:只有物性极差的微观非均质地层才会实现体积缝网压裂,均质地层和宏观非均质地层只会实现分段单缝压裂,只有当井底压力同时高于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的破裂压力时,才会实现体积缝网压裂;为了实现体积缝网压裂,需要提高压裂泵组的功率,采用低黏压裂液和大排量泵入技术;微观非均质地层压出的裂缝都是蜿蜒曲折的,而均质地层和宏观非均质地层压出的裂缝大多是直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体积压裂 多级压裂 破裂压力 低黏压裂液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料油中Cu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荣丽丽 王磊 +2 位作者 佘庆龙 曹婷婷 孙玲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48-51,57,共5页
介绍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原油中Cu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实验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评定了样品称量、试样溶液制备、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重复性分析... 介绍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原油中Cu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实验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评定了样品称量、试样溶液制备、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重复性分析和仪器自身稳定性等不确定因素,计算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75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不确定度评定 原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油监测技术优化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5期88-91,共4页
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在确定各类油层动用状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各类油层的监测比例;通过制定定点井和不同分类井合理的监测原则,实现了监测井点的优化部署;结合油田开发实际需要,优化了单井方案。应用优化后的... 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在确定各类油层动用状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各类油层的监测比例;通过制定定点井和不同分类井合理的监测原则,实现了监测井点的优化部署;结合油田开发实际需要,优化了单井方案。应用优化后的监测资料加深了油层动用状况的认识,对高含水后期优选措施调整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监测技术 优化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