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亮 吕易珊 +3 位作者 张红香 陈少鸿 李松波 王一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89-1891,1898,共4页
海拉尔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适应海拉尔油田勘探的快节奏,针对海塔探区的地质特点,开展了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钻井液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并优选了有效防止水敏损害和防止水锁损... 海拉尔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适应海拉尔油田勘探的快节奏,针对海塔探区的地质特点,开展了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钻井液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并优选了有效防止水敏损害和防止水锁损害的处理剂,优化后的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机理 储层保护技术 水敏 水锁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潜山裂缝性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津海 姜洪福 +2 位作者 张迪楠 李建民 李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3-600,共8页
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 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并利用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通过对工区不同断块生产井试油、试采及初期产液性质与相应射孔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与对比分析,依据测井曲线计算储层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并分别与电阻率曲线参数进行交会,建立不同断块油水层解释图版,并划定油层、水层、油水同层的解释标准;将工区各井油水层解释结果应用于油藏生产动态和油水界面系统分析,将布达特潜山油藏划分为四个油水系统,每个油水系统内部均表现出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与油藏地质特点及储集层类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效果好,对潜山油藏开发和方案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层识别 裂缝性油藏 潜山油藏 布达特潜山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以大邑地区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罗文军 彭军 +5 位作者 杜敬安 杜垒 韩海臣 刘焕 李剑波 唐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7-295,301,共10页
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其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等因素,阻碍了该类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其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等因素,阻碍了该类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为基础,结合大量镜下薄片鉴定成果,确定了胶结物充填的序次及各期胶结物相对含量;并在各期胶结物中找出特征包裹体进行温度检测,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等资料,确定了各期胶结物的形成时间与油气充注的时间及次序;此外,描述了储层孔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率与变化原因,从而再现了储层的形成历史,确定了储层致密化时间。最后,结合油气充注史,提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流体包裹体 须家河组 大邑地区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YC-1聚合物微球乳液膨胀性能及调驱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毅 邹希光 +2 位作者 杨舒然 王小培 岳湘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JYC-1聚合物微球乳液,筛分为毫米级、微米级和纳米级,测定了纳米级微球乳液的粒径和表观黏度随养护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评价了其在高含水非均质油藏模型中的调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油藏温...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JYC-1聚合物微球乳液,筛分为毫米级、微米级和纳米级,测定了纳米级微球乳液的粒径和表观黏度随养护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评价了其在高含水非均质油藏模型中的调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油藏温度(70℃)下JYC-1聚合物微球水化膨胀粒径逐渐增大,70℃恒温养护60 d后,JYC-1聚合物微球的PDI值为0.274,平均粒径超过了410.8 nm,此时微球乳液体系的分散性最好,膨胀作用趋于稳定;JYC-1微球乳液体系的表观黏度变化不大,养护60 d后最大表观黏度为2.4 mPa.s;JYC-1聚合物微球乳液的适宜注入浓度为2000 mg/L,适宜注入段塞为0.2 PV毫米级+0.2 PV纳米级,在渗透率级差大于3的非均质油藏模型中调驱后,可有效扩大低渗透率岩心的波及体积,明显提高低渗透率岩心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粒径 表观黏度 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深部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礁、生物丘及滩相沉积的地震特征对比与识别——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储层预测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5 位作者 杨彩虹 仲米虹 李冬 秦培莉 朱国隆 刁宛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4,共9页
在深水无井碳酸盐岩发育区开展储层预测,单纯以丘状地震反射作为识别生物礁的依据容易把不具有储层意义的生物丘误判为生物礁,同时也会忽略具有储层意义但不具有丘状反射特征的滩相沉积。对生物礁、生物丘及滩相沉积这三类地质体从地震... 在深水无井碳酸盐岩发育区开展储层预测,单纯以丘状地震反射作为识别生物礁的依据容易把不具有储层意义的生物丘误判为生物礁,同时也会忽略具有储层意义但不具有丘状反射特征的滩相沉积。对生物礁、生物丘及滩相沉积这三类地质体从地震反射特征和地震速度特征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它们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生物礁为高速反射,同时具有丘状反射外形;生物丘具有丘状反射外形但为低速反射;滩相沉积为高速反射,但无丘状反射外形。由此建立了新的深水区礁滩储层预测方法,并对琼东南盆地一深水研究区中新统梅山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重新预测,把原来预测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生物礁"划分为生物丘,同时还新发现了面积几可与生物礁相当的滩相沉积。本文所用方法对深水区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勘探 地震勘探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预测 生物礁 生物丘 滩坪沉积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深部封窜用热触变聚合物-黏土复合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纪文娟 戴彩丽 +3 位作者 张志武 任树亮 张艳辉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油藏发生的汽窜现象,室内分别用旋转黏度计、流变仪、管倒置法和突破真空度法测定了蒸汽深部封窜剂热触变聚合物-黏土复合体系的黏温性、流变性、热触变温度和强度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热触变聚合物与黏土复合体系...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油藏发生的汽窜现象,室内分别用旋转黏度计、流变仪、管倒置法和突破真空度法测定了蒸汽深部封窜剂热触变聚合物-黏土复合体系的黏温性、流变性、热触变温度和强度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热触变聚合物与黏土复合体系在达到热触变温度后(75℃左右)黏度急剧增大,形成冻胶。复合体系(1%~3%热触变聚合物与0~4%黏土)的热触变温度为75~88℃,强度为0.01~0.03 MPa,随着热触变聚合物或黏土质量分数的增加,热触变温度降低,触变前的黏度及触变后的强度均增大。触变前,复合体系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不明显,具有一定的抗剪切性;触变后,体系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复合体系在200℃条件下2 h内不发生脱水现象,能封堵高温窜流蒸汽。填砂管物模实验表明触变前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进入地层深部;触变后具有较好的封堵性,封堵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触变聚合物 稳定化钠土 蒸汽吞吐 深部封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乳化压裂液稳定凝灰岩储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朝阳 张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海拉尔油田兴安岭群储层是典型的含凝灰质储层,采用常规水基压裂液压裂时早期砂堵现象严重,成功率很低,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针对含凝灰质储层研究的交联乳化压裂液体系,油相体积分数很低,与凝灰岩储层岩石配伍性好。从交联乳化压裂... 海拉尔油田兴安岭群储层是典型的含凝灰质储层,采用常规水基压裂液压裂时早期砂堵现象严重,成功率很低,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针对含凝灰质储层研究的交联乳化压裂液体系,油相体积分数很低,与凝灰岩储层岩石配伍性好。从交联乳化压裂液的物理特性、成膜阻隔作用、增黏阻隔作用以及两相流和贾敏效应理论研究了其稳定凝灰岩储层岩石的机理。现场试验75口井,并扩大应用118口井,施工成功率达到97%,彻底解决了兴安岭群储层的压裂投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乳化压裂液 成膜阻隔作用 增黏阻隔作用 凝灰岩压裂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模糊谱聚类的非均质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被引量:10
8
作者 葛新民 范宜仁 +3 位作者 唐利民 陈义国 齐林海 邢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7-2235,共9页
提出基于信息熵-模糊谱聚类算法的孔隙结构自动分类技术,应用谱聚类算法解决凸分布聚类问题,实现全局收敛,有效避免"维数灾难"。根据信息熵理论对谱聚类算法中的尺度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孔隙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 提出基于信息熵-模糊谱聚类算法的孔隙结构自动分类技术,应用谱聚类算法解决凸分布聚类问题,实现全局收敛,有效避免"维数灾难"。根据信息熵理论对谱聚类算法中的尺度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孔隙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算法得到每个样本对孔隙结构类型的隶属度,根据隶属度最优法则(样品对某一类孔隙结构的隶属度大于70%)确定不同样本所属孔隙结构类别。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孔隙结构分类结果与试油、试采等生产测试结果十分吻合,工程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碎屑岩 孔隙结构分类 模糊谱聚类算法 信息熵 尺度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