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树林油田CCUS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才庆 张丹丹 +2 位作者 张华春 孙维娜 刘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针对以往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压裂有效期短、水驱开发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开展CO_(2)驱油技术现场试验。从经济性、技术适应性、配套工艺成熟性等角度对采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针对以往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压裂有效期短、水驱开发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开展CO_(2)驱油技术现场试验。从经济性、技术适应性、配套工艺成熟性等角度对采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单、双管分层注入工艺、高气液比举升工艺、注采两端个性化防腐工艺及物理化学组合解冻堵工艺等CCUS采油工程技术。结果表明:试验区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均达到了油藏预测指标;采出井平均泵效及检泵周期与外围油田平均水平相持平,注气井与采出井腐蚀速率小于行业指标;实现CO_(2)有效埋存108.9×10^(4) t,比水驱预测采出程度提高采收率4.39百分点,取得较好的驱油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CCUS示范区的高效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开辟了大庆油田外围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林油田 CCUS 采油工程方案 分层注气 高气液比举升 防腐 防窜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冷 王嘉新 +3 位作者 康凯 张雷 王锐 张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探究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以渤海湾盆地X油田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铸体薄片分析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并联酸化水驱油实验,明确X油田储层结垢类型、垢晶形成机理以及盐酸解堵效果,... 为探究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以渤海湾盆地X油田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铸体薄片分析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并联酸化水驱油实验,明确X油田储层结垢类型、垢晶形成机理以及盐酸解堵效果,揭示多层合采水驱油过程中酸化对于不同物性岩心的驱油效率、注入压力、原油赋存特征与动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损害的关键因素是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形成的CaCO_(3)垢,呈颗粒状分布,在孔喉中导致储层物性降低;酸化解堵能改善储层物性,相对高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上升了3.45百分点,但相对低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下降了23.56百分点;酸液与CaCO_(3)垢反应产生气体,在孔隙喉道中流动产生贾敏效应,不仅阻止了部分油滴的运移,而且还“锁死”了已形成的水驱油通道,导致水驱油压力升高,低渗岩心发生二次堵塞,小孔喉中的剩余油大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后的水驱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解堵 差异化动用 储层结垢 多层合采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G函数”模型在火山岩测试压裂参数解释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徐深气田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5,共5页
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徐深气田火山岩储气层由于天然裂缝发育及局部构造变化大,从而导致压裂中出现高滤失、高停泵压力梯度以及近井高摩阻等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疑难储层改造的施工成功率,基于以往对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测试压裂方法(传统... 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徐深气田火山岩储气层由于天然裂缝发育及局部构造变化大,从而导致压裂中出现高滤失、高停泵压力梯度以及近井高摩阻等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疑难储层改造的施工成功率,基于以往对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测试压裂方法(传统"G函数"模型,二维)研究的成果,建立了更适合该气田的火山岩储层压裂参数解释的扩展"G函数"模型(三维)。选取11口井共31层段进行现场实验,包括了天然裂缝较发育、天然裂缝极其发育、低滤失、高度衰退、复合型5种"G函数"图版类型,其中仅有4个层设计加砂符合率低于80%,其余27层设计加砂符合率均高于80%。现场应用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新理论模型使得压裂设计加砂符合率由72.4%提高到87.1%,从而更好地解决了火山岩难压储层改造成功率低的问题,为该类储层压裂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水力压裂技术在裂缝性火山岩储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深气田 火山岩 压裂 测试 扩展“G函数”理论模型 应用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徐深气田耐CO_2腐蚀套管优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59,共5页
目前徐深气田钻井中普遍使用的HP13Cr-110套管各项性能虽满足要求,但成本较高。为打破套管材质单一的局面,降低套管成本,在室内对13Cr-95、HP13Cr-110和11Cr-110等3种套管的抗拉性能、硬度性能、韧性和耐CO_2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并根据... 目前徐深气田钻井中普遍使用的HP13Cr-110套管各项性能虽满足要求,但成本较高。为打破套管材质单一的局面,降低套管成本,在室内对13Cr-95、HP13Cr-110和11Cr-110等3种套管的抗拉性能、硬度性能、韧性和耐CO_2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并根据拟合试验所得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归得到了各材质套管的腐蚀速率和腐蚀指数计算公式。室内试验表明,11Cr-110与HP13Cr-110套管一样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具有良好的耐CO_2腐蚀性能,且11Cr-110套管价格低于HP13Cr-110套管。在徐深气田3口井选择11Cr-110套管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1Cr-110套管防腐效果良好,平均腐蚀速率仅为0.019 6mm/a,满足徐深气田现场需求,且平均每口井约可节省费用55万元,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机械性能 二氧化碳腐蚀 徐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与实践
6
作者 宫宝 陈欣 +4 位作者 张迪 马威奇 马新海 隋立伟 杨春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2个长期继承性局部构造高带,通源断裂叠加有效储层控制油气富集,部署的HS5井获百万方天然气;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发育次级台缘带,高能丘滩体经过桐湾期岩溶作用改造,形成优质富气储层;寒武系沧浪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沉积时处于古地貌高部位,发育溶蚀孔洞型高能颗粒滩体,含气性好,部署GT1井进行立体揭示。研究成果确定了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超万亿方,为下一步提交规模效益探明储量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庆探区 震旦系—寒武系 深层天然气 探明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注入井综合解堵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向斌 李胜利 +3 位作者 韩重莲 王海静 傅海荣 王素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3,共6页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部分井井筒存在CO_(2)水合物冻堵、重质组分与水合物并存冻堵现象,近井地带油层存在重质组分沉积与机械杂质等污染堵塞,严重影响试验区注采系统的注入效能及驱替效率。为解除井筒和近井地带... 大庆油田CO_(2)驱试验区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部分井井筒存在CO_(2)水合物冻堵、重质组分与水合物并存冻堵现象,近井地带油层存在重质组分沉积与机械杂质等污染堵塞,严重影响试验区注采系统的注入效能及驱替效率。为解除井筒和近井地带污染堵塞,达到综合解堵目的,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以及现场应用优化,从解堵剂配方和解堵工艺两方面对注入井解堵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了新型环保耐低温CO_(2)水合物冻堵解堵剂和近井地带高效解堵剂2套解堵剂。实验结果表明:水合冻堵物在-20℃条件下溶解率为100%、重质组分溶解率为91.13%、机械杂质溶解率为87.43%、冰点为-25℃;优化了低速高压渗透解堵工艺和多段塞解堵工艺,形成了井筒和近井地带的综合解堵工艺技术。该技术现场应用58井次,累计增注量40442 m3,解决了大庆油田CO_(2)试验区水气交替过程中注入井堵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注入井 水合物冻堵 高效解堵剂 现场试验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老井钻具传输磁测距技术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任宪可 车阳 +4 位作者 王国强 姚飞 赵昌明 高光磊 胡一鸣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60,共7页
针对CO_(2)储气库老井封堵需求,以及在一些大斜度井、复杂结构井施工过程中,面临缆测仪器下放困难甚至无法下入至井底的问题,结合钻具传输湿接头工艺与磁测距技术,设计了湿接头对接和多级绝缘屏蔽工艺,研发出绝缘短节、绝缘钻杆、线缆... 针对CO_(2)储气库老井封堵需求,以及在一些大斜度井、复杂结构井施工过程中,面临缆测仪器下放困难甚至无法下入至井底的问题,结合钻具传输湿接头工艺与磁测距技术,设计了湿接头对接和多级绝缘屏蔽工艺,研发出绝缘短节、绝缘钻杆、线缆连接装置等专用部件,形成了一种新的钻具传输磁测距技术,并在现场对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主动磁测距钻具系统实现湿接头对接后持续激励,解决了井斜角在40°以上大井斜或其他井眼垮塌、缩径的下入问题,井型适应范围扩展至全覆盖;钻具传输模式下抗电磁干扰能力增强,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受钻井液-钻柱-地层多介质电流衰减影响,传输距离仅为缆测?3,需通过高传导钻井液与优化钻柱绝缘攻关突破。研究结论可为建设地下CO_(2)储气库和控制双水平井井间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老井封堵 缆测仪器 磁测距技术 屏蔽工艺 钻具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海拉尔油田钻井提速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杉 云海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2,共4页
大庆海拉尔油田地层倾角大、断层多、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存在钻井速度低、防斜打快矛盾突出、钻井周期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拉尔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为了提高海拉尔油田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针对海拉尔地区的地质特征,开展了提速配... 大庆海拉尔油田地层倾角大、断层多、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存在钻井速度低、防斜打快矛盾突出、钻井周期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拉尔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为了提高海拉尔油田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针对海拉尔地区的地质特征,开展了提速配套技术攻关。通过统计海拉尔油田已钻井资料和分析地层的特殊地质特征,找出了影响该油田钻井速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优选钻头、强化钻进参数、采用复合钻井技术、应用垂直钻井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了合理的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钻井速度提高26%以上,钻井周期缩短23%以上。这表明海拉尔油田钻井提速配套工艺技术对于该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还需加强高效钻头和高性能动力钻具的研制与引进,以及钻井新技术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钻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速度 机械钻速 井身结构 海拉尔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储罐-液体相互作用的隔震储罐简化力学模型及地震响应研究
10
作者 李想 张书进 +4 位作者 孙建刚 王尊策 徐蕾 崔利富 吕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7,共12页
为了寻求一种既能减震又能降低成本的储罐结构,提出一种隔震储罐结构体系,根据力的平衡原则推导了滚动隔震装置恢复力模型,得出了复合滚动隔震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基于三质点模型和场地土模型,提出了考虑土-储罐-液体相互作用(STLI)的隔... 为了寻求一种既能减震又能降低成本的储罐结构,提出一种隔震储罐结构体系,根据力的平衡原则推导了滚动隔震装置恢复力模型,得出了复合滚动隔震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基于三质点模型和场地土模型,提出了考虑土-储罐-液体相互作用(STLI)的隔震储罐的简化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并研究了考虑STLI效应和不考虑STLI效应时抗震储罐和隔震储罐在不同场地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隔震储罐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基底剪力及倾覆弯矩,但对晃动波高的控制有限,建议在高烈度区,满足晃动波高的前提下,隔震储罐在设计时可以降低烈度。考虑STLI效应后,抗震储罐的基底剪力和倾覆弯矩明显降低,且从Ⅰ类场地到Ⅳ类场地差异率逐渐增大,软土场地降低最为显著。隔震储罐地震响应受STLI效应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地隔断上部结构与场地土之间的耦联,弱化STLI效应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储罐-液体相互作用 隔震储罐 复合滚动隔震 简化力学模型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救援井磨料水射流管外开窗试验研究
11
作者 任宪可 郭爽 +4 位作者 赵昌明 张强 王国强 车阳 李敬彬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针对井筒不完整和存在落鱼的废弃事故老井出现井下封堵困难和气窜问题,如何实现有效封堵已成为老井改造储气库的关键。为此开展了储气库救援井磨料水射流钻杆成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大,单位时间内钻杆成孔深度显著减小... 针对井筒不完整和存在落鱼的废弃事故老井出现井下封堵困难和气窜问题,如何实现有效封堵已成为老井改造储气库的关键。为此开展了储气库救援井磨料水射流钻杆成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大,单位时间内钻杆成孔深度显著减小;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大,钻杆成孔所需的时间缩短;钻杆成孔所需的最佳磨料质量分数为6%~8%,磨料粒径分布在40~60目范围内,可实现较好的破坏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认为,钻杆成孔的极限喷距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喷射距离增大而减小;为缩短作业时间,应调整参数为高喷射压力(>25 MPa)和短喷射距离(<20 cm)。所得结论可为现场作业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救援井 落鱼封堵 磨料水射流 喷砂射孔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注水层段划分及注采液量调配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先敏 李闪闪 +2 位作者 冯其红 刘晨 刘向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精细分层注水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其层段划分和配注量设计通常脱节,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艺协同效应。为此,在分层注水最佳层段划分数目未知的条件下,以经济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多种工程地质条件约束,构建了集注水... 精细分层注水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其层段划分和配注量设计通常脱节,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艺协同效应。为此,在分层注水最佳层段划分数目未知的条件下,以经济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多种工程地质条件约束,构建了集注水层段划分组合及注采液量调配于一体的精细分层注水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蜣螂优化算法,形成了高含水油藏注水层段划分及注采液量调配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实现精细分层注水关键工艺参数的一体化优化设计。以Egg模型为例,在维持注采总液量相同的条件下,对比了单一的各井注采液量优化、单一的分层注水措施参数优化以及两者一体化精细优化等3种方式下的调控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层间物性干扰严重的高含水油藏,采用一体化精细优化方式,对分层注水井的层段划分方式、配注量及其他各井的注采液量调配进行协同优化,其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注采液量优化或分层注水措施参数优化方式;一体化精细优化通过自动划分重组注水层段、智能匹配调整注采液量参数,有效缓解了高含水阶段的层间矛盾,优化水驱流场,实现各油层的均衡驱替,预测生产5a,采收率较优化前提高1.0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分层注水 层段划分 蜣螂优化算法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油气产量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坤 田轩硕 +5 位作者 刘长龙 邵明 刘延春 高铭宣 袁世亮 张宝岩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4,共11页
受油气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工艺措施的复杂多变性影响,生产数据的分析利用程度多取决于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经验,计算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难以满足油气藏高效开发需求,亟待发现更加高效的油气产量预测方法。近年来,以深度神... 受油气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工艺措施的复杂多变性影响,生产数据的分析利用程度多取决于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经验,计算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难以满足油气藏高效开发需求,亟待发现更加高效的油气产量预测方法。近年来,以深度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算法和迁移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凭借处理高维数据、捕捉时序数据长期依赖关系和提取开发数据特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油气产量预测中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该文通过对常用油气产量预测机器学习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油气产量预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应用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同时对油气产量预测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未来,一方面应加强对物理约束融入机器学习模型的研究,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避免过于理想化的预测结果;另一方面要开发适合小样本情况下的算法和迁移学习技术,充分利用历史生产数据,为油气产量预测提供更好的数据分析技术支持。该研究对油气产量的智能预测技术完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产量预测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桂全 孙玉学 +1 位作者 李建新 孙良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8,共4页
分析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是评价该类钻井液性能的关键。目前,通常用泡沫半衰期来衡量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微泡沫钻井液稳定性的因素,利用发泡体积和出液半衰期等宏观参数优选了发泡剂的类型及加量,配制了微泡沫钻井液,并... 分析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是评价该类钻井液性能的关键。目前,通常用泡沫半衰期来衡量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微泡沫钻井液稳定性的因素,利用发泡体积和出液半衰期等宏观参数优选了发泡剂的类型及加量,配制了微泡沫钻井液,并采用近红外分散扫描仪对两种密度的微泡沫钻井液进行了红外扫描测试,结果表明,所配制的微泡沫钻井液是均质的。介绍了微泡沫钻井液在吉林油田海39井的应用情况,与常规水基钻井液对比发现,微泡沫钻井液能够明显提高机械钻速及测井的一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钻井液 稳定性 半衰期 发泡剂 海39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工况下近井筒地应力及套管载荷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欢 李玮 +3 位作者 唐鹏飞 王晓 张明慧 王剑波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1,共6页
为了研究水力压裂工况下套管损坏机理及套管载荷影响因素,开展了储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裂缝的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水力压裂扩展时近井筒地应力及套管载荷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 为了研究水力压裂工况下套管损坏机理及套管载荷影响因素,开展了储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裂缝的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水力压裂扩展时近井筒地应力及套管载荷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存在引起水力裂缝的非均匀扩展,套管承受非均匀载荷;当储层地应力差增加、弹性模量降低时,近井筒地应力及套管载荷增加;天然裂缝数量及天然裂缝分布形态对近井筒地应力及套管载荷的影响较为复杂。研究结果为页岩储层优化固井设计及压裂设计、减少套管损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页岩储层 套管载荷 地应力 天然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凝灰质火山岩储层矿物学及岩石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立 王贤君 +1 位作者 王选富 许全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大庆油田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火山岩储层主要为安山—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粗面—流纹质凝灰岩,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发生压裂早期砂堵,返排率低,压裂成功率低。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岩石水理特性实验和岩石力学特征研究,提出了以下解... 大庆油田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火山岩储层主要为安山—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粗面—流纹质凝灰岩,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发生压裂早期砂堵,返排率低,压裂成功率低。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岩石水理特性实验和岩石力学特征研究,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①凝灰质火山岩储层粘土含量高时,应提高压裂液的防膨胀性能,大排量施工,增加裂缝净压力;②碱性和偏碱性凝灰质储层,应研究使用低滤失压裂液,降低滤失量,同时提高压裂液的防膨胀性能;③凝灰质储层塑性较强时,应尽量提高施工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储层 矿物学 岩石力学 压裂 兴安岭群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二氧化碳气窜泡沫配方体系的研制与应用——以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向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3,114,共3页
在二氧化碳非混相驱开发过程中,易发生气窜,严重影响注气开发的效果。为了有效地封堵气窜通道,改善吸气及产液剖面,提高注气开发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研制了SD-4和SD-5共2套适合大庆油区外围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的耐酸耐油型泡沫配方体... 在二氧化碳非混相驱开发过程中,易发生气窜,严重影响注气开发的效果。为了有效地封堵气窜通道,改善吸气及产液剖面,提高注气开发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研制了SD-4和SD-5共2套适合大庆油区外围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的耐酸耐油型泡沫配方体系。其中,SD-4体系主要用于注入井的深部封窜;SD-5体系主要用于生产井的反向封堵。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这2套泡沫配方体系能有效封堵气窜通道,扩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波及体积,降低无效循环,提高驱油效率,试验井恢复注气后注气压力升高了3.5 MPa,优势吸气方向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气驱面积明显增大。连通油井气油比明显下降,平均有效期为11个月,累积增油量为467 t。泡沫配方体系封窜是一项适合大庆油区外围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高效低成本防封窜技术,将为注气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气窜 耐酸耐油型泡沫配方体系 现场试验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北致密气藏砂砾岩储层脆性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唐鹏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2,共7页
以松北致密气藏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压缩实验,开展含不同粒径砾石的砂砾岩脆性特征研究。在岩样破坏特征、偏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能量演化理论,研究不同粒径对砂砾岩力学性质和脆性特征的影响,并对岩样破坏过... 以松北致密气藏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压缩实验,开展含不同粒径砾石的砂砾岩脆性特征研究。在岩样破坏特征、偏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能量演化理论,研究不同粒径对砂砾岩力学性质和脆性特征的影响,并对岩样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三轴压缩实验中不同粒径砾石对砂砾岩岩样的破坏特征具有不同影响。相比于小粒径(<1 mm)砾石为主的岩样,大粒径(2~6 mm)砾石为主的岩样在更低的围压下被剪切破坏,且破裂面倾角较小。由于大量弱胶结砾石界面的存在,大粒径砾石为主的岩样通常具有更低的抗压强度,形成的破裂面更复杂。破裂面凹凸不平导致岩样破坏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耗散于破裂面的摩擦,因此,大粒径砾石为主的岩样脆性更低,在剪切事件中占比更高,岩样破坏过程中以剪切破坏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三轴压缩实验 偏应力-应变曲线 脆性特征 致密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非均质储层凝胶调剖剩余油分布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80,共10页
设计、制作了带有饱和度场监测的含电极两层纵向非均质平板岩心模型,通过电阻率法实现对非均质模型中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通过模拟正韵律厚油层水驱、聚合物驱、凝胶调剖实验,测试调剖前后剩余油分布,得出不同注入方案、不同驱替阶段下... 设计、制作了带有饱和度场监测的含电极两层纵向非均质平板岩心模型,通过电阻率法实现对非均质模型中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通过模拟正韵律厚油层水驱、聚合物驱、凝胶调剖实验,测试调剖前后剩余油分布,得出不同注入方案、不同驱替阶段下模型内调剖驱替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透层内剩余油越富集,调剖后波及程度提高幅度越大,高渗透层水流优势通道越明显,波及程度越大、洗油效果越好;不同注水量对低渗透层的波及效果没有明显改善,不同方案开发效果基本一致;聚合物注入量越小,调剖时机越早,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调剖剂用量越大,对高渗透层的封堵半径越大,低渗透层的波及体积大幅度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越高,油水前缘向生产井推进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平板模型 凝胶 剩余油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螺杆泵井中性清垢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公帅 王庆国 +1 位作者 刘向斌 王鑫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4-727,共4页
为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螺杆泵井常规酸洗清垢后转子涂层脱落、泵漏失作业的问题,制备了由有机磷酸酯、分散剂、pH值调节剂等组成的中性清垢剂体系,研究了该中性清垢剂体系对转子涂层的腐蚀情况及对三元复合驱现场垢样的清垢效果,并... 为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螺杆泵井常规酸洗清垢后转子涂层脱落、泵漏失作业的问题,制备了由有机磷酸酯、分散剂、pH值调节剂等组成的中性清垢剂体系,研究了该中性清垢剂体系对转子涂层的腐蚀情况及对三元复合驱现场垢样的清垢效果,并在大庆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中性清垢剂可使坚硬、致密的垢块变为疏松、分散的粉末,现场应用时利用螺杆泵防砂举升原理,携带松散垢粒至地面,清垢过程无H^+参与,螺杆泵转子镀铬涂层不会脱落。统计17口螺杆泵井中性清垢效果,措施后生产电流平均下降9.5 A,同时所有井均正常生产,无漏失情况发生,该中性清垢剂对三元复合驱结垢的螺杆泵井具有较好的清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螺杆泵井 清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