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技术经济界限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家文 左松林 +3 位作者 赵秀娟 费建平 刘洪涛 王起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为了确定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动态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的井距、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层系组合厚度和层系组合跨度等参数的技术经济界限。其中,通过动态分析方法研... 为了确定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动态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的井距、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层系组合厚度和层系组合跨度等参数的技术经济界限。其中,通过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在现井网条件下逐步加密时水驱控制程度的变化规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井距与采收率关系,综合确定合理井距;在合理井距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模型确定渗透率变异系数界限;运用经济评价方法,依据盈亏平衡原理,计算合理井距、不同油价下的合理层系组合厚度;基于井距和层系组合厚度界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合理层系组合跨度;通过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方法确定井网调整后的界限。结果表明,当喇嘛甸中块合理井距为150 m时,合理层系组合厚度为7.5 m,合理层系组合跨度为50 m,合理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组合厚度 经济界限 合理井距 层系组合跨度 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储层连通关系动静态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志刚 刘春杨 刘国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葡西油田G137区块水驱控制程度达79%,而油田却有50%以上油井因注水不受效关井,说明仅用水驱控制程度评价注采系统的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将注采系统研究中连通关系细分为静态连通和动态连通,并提出有效连通系数概念,即注... 葡西油田G137区块水驱控制程度达79%,而油田却有50%以上油井因注水不受效关井,说明仅用水驱控制程度评价注采系统的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将注采系统研究中连通关系细分为静态连通和动态连通,并提出有效连通系数概念,即注水受效厚度与砂体静态连通厚度的比值;将常用的真水驱控制程度定义为视水驱控制程度和有效连通系数的乘积。该方法实现了静态连通和动态连通的分阶段评价。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葡西油田试验区和G137区块注水受效差的本质区别,前者是由于砂体规模小、静态不连通所致,后者则是因为储层物性差、动态不连通所致。因此,对于低渗透油田,将油田开发的水驱控制程度考核指标分解为视水驱控制程度和有效连通系数进行考核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水驱控制程度 有效连通系数 注采系统 葡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新方法及系统分类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安达 王成 乔睿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5期5-8,共4页
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是大庆油田目前勘探开发的新目标,但对其储层物性的下限缺乏明确界定。因此,采用储层物性与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分别对工业油层和低产油层储层物性按累计概率丢失10%作统计分析,确定工业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 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是大庆油田目前勘探开发的新目标,但对其储层物性的下限缺乏明确界定。因此,采用储层物性与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分别对工业油层和低产油层储层物性按累计概率丢失10%作统计分析,确定工业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7.1%,渗透率=0.08 mD,低产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5.6%,渗透率=0.047 mD。再利用致密砂岩临界孔喉半径与压汞资料相结合的函数拟合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4.46%,渗透率=0.041 mD,该值与低产油层储层物性的下限值较为接近,故将其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下限。依据致密储层物性下限、工业油层物性下限及常规储层物性分类界限,将砂岩储层系统分为致密Ⅲ类、致密Ⅱ类、致密Ⅰ类、低孔渗、中孔渗、高孔渗和特高孔渗储层。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和储层系统的分类可为致密油储层产能的计算及储层评价提供参数指标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物性下限 临界孔喉半径 储层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堵塞器嘴后压力确定方法及其现场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国民 周晓峰 +1 位作者 尚德淼 张建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5,共6页
为实现多层系注水开发油藏配注参数的精细设计,基于预置电缆智能测调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吸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堵塞器嘴后压力确定方法。首先根据井组内储层物性参数和注水井及采油井生产动态数据,确定注水井各注采层段的配注压差;其次由... 为实现多层系注水开发油藏配注参数的精细设计,基于预置电缆智能测调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吸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堵塞器嘴后压力确定方法。首先根据井组内储层物性参数和注水井及采油井生产动态数据,确定注水井各注采层段的配注压差;其次由预置电缆智能测调系统测定的注水井各小层压力和流量数据计算各小层对应的吸水启动压力梯度;最后基于计算的配注压差和吸水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注采井组内各小层堵塞器合理嘴后压力。基于这种方法,以大庆油田某试验区典型注采井组为例设计了分层定压注水堵塞器嘴后压力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跟踪评价。结果表明:采油井平均产油量稳步提升(由1.56 t/d上升至1.93 t/d),含水率逐渐降低(由95.9%下降至93.2%),起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多层系定压注水配注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油藏 定压注水 启动压力梯度 嘴后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态分析法确定靖边下奥陶统气藏侵蚀沟边界
5
作者 王作乾 康秀兰 何顺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9-280,共2页
靖边气田下奥陶统气藏马家沟组五段侵蚀沟异常发育,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是利用钻井、地震波形及古风化壳上下地层补偿关系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识别,这些方法对规模较大的侵蚀沟刻画精度较高,但对规模稍小的井间二、三级侵蚀沟较难准确辨别... 靖边气田下奥陶统气藏马家沟组五段侵蚀沟异常发育,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是利用钻井、地震波形及古风化壳上下地层补偿关系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识别,这些方法对规模较大的侵蚀沟刻画精度较高,但对规模稍小的井间二、三级侵蚀沟较难准确辨别。用试井分析和动态法验证了井间二、三级侵蚀沟的存在,为精细刻画地质模型提供了依据。结合钻井约束、地震波形等特征,验证下奥陶统气藏存在一级侵蚀沟16条,二级侵蚀沟83条,三级侵蚀沟206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方法 侵蚀沟边界 试井分析 产量不稳定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有机质丰度旋回性与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7
6
作者 付秀丽 蒙启安 +4 位作者 郑强 王忠杰 金明玉 白月 崔坤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52,共15页
有机质丰度旋回性变化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是进行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甜点预测的基础。以岩心精描、薄片鉴定、岩石热解分析、常微量分析及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松辽盆地青一、二段有机质丰度旋回性变化特征与岩相古... 有机质丰度旋回性变化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是进行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甜点预测的基础。以岩心精描、薄片鉴定、岩石热解分析、常微量分析及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松辽盆地青一、二段有机质丰度旋回性变化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有机质丰度纵向上呈现多期次、多级次的旋回变化,平面上受控于古地貌和沉积相带;在古地貌和半深湖—深湖相背景下,沉积物源、火山喷发、古生物繁殖、浊流沉积、岩浆热流等间断性地质事件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大面积贫、富有机质旋回变化的不同纹层密度的页岩,奠定了页岩油形成演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有机质丰度 岩相古地理 古盐度 古气候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变稀作用对聚驱试井分析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贾智淳 闫术 +2 位作者 董晓芳 李道伦 卢德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4,共8页
考虑聚合物驱中剪切、吸附、不可及孔隙体积等物化现象影响,建立了耦合井储与地层渗流的两相四组分的聚合物驱模型。基于PEBI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并用全隐式方法进行求解,形成了聚合物驱数值试井模型;研究了剪切变稀作用对聚... 考虑聚合物驱中剪切、吸附、不可及孔隙体积等物化现象影响,建立了耦合井储与地层渗流的两相四组分的聚合物驱模型。基于PEBI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并用全隐式方法进行求解,形成了聚合物驱数值试井模型;研究了剪切变稀作用对聚驱井底瞬态压力响应的影响,发现由于聚合物溶液剪切变稀特性和关井后井周围水相速度的急剧降低,压力导数曲线在井储段结束后会出现明显的抖动。地层渗透率的变化会导致导数曲线抖动的位置发生明显变化但对抖动的幅度影响很小。基于以上结论给出了考虑剪切变稀作用的聚驱数值试井拟合方法。通过对油田现场压力测试数据的拟合验证了上述规律的正确性并表明该规律对合理解释现场压力测试资料,正确反演地层参数有很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数值模拟 试井解释 物化参数 剪切变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