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控”地质建模技术的实践与认识——以渤海湾盆地SZ36-1油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海翔 李占东 +3 位作者 李阳 赵佳彬 庞鸿 姜洪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3-611,I0013,I0014,共11页
目前渤海湾盆地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藏模型、油水系统及面临的开发问题十分复杂,严重制约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地震反演和沉积微相约束的建模方法,结合渤海湾盆地SZ36-1油田地质资料,以地震合成记录为桥梁... 目前渤海湾盆地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藏模型、油水系统及面临的开发问题十分复杂,严重制约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地震反演和沉积微相约束的建模方法,结合渤海湾盆地SZ36-1油田地质资料,以地震合成记录为桥梁,构建了基于相控"硬约束"和地震反演"软约束"的孔隙度模型。可信度分析认为该方法优势体现在:(1)基于双控的地质模型消除了硬约束的"痕迹",与岩相砂体发育趋势相吻合,且具有一定的井间预测功能,模型更符合地质认识;(2)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地震约束建模的局限性。后验井平均符合率达92.51%,说明地震约束建模技术能够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可信度较高。基于地震约束地质模型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地质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 SZ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测井曲线校直的微相识别技术在肇州油田薄油层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性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5,共8页
肇州油田低渗透油层砂泥薄互层发育、平面砂体相变快,目前没有成熟的水平井储层描述方法。由于水平井井轨与直井存在差异,利用直井测井相模式的砂体刻画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水平井微相判别及砂体边界识别,无法满足水平井开发需求。为了解... 肇州油田低渗透油层砂泥薄互层发育、平面砂体相变快,目前没有成熟的水平井储层描述方法。由于水平井井轨与直井存在差异,利用直井测井相模式的砂体刻画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水平井微相判别及砂体边界识别,无法满足水平井开发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水平井钻进方向及与地层接触关系,划分水平段类型;利用水平井轨迹与地层倾角等数据,进行水平井曲线校直;根据水平井岩电关系,建立水平井测井相模式及定量参数微相识别标准,分井段进行水平井判相;利用反演约束岩性建模,三维识别砂体边界,结合砂体预测趋势,直平结合刻画水平井区沉积相带发育特征。通过水平井类型判断、测井曲线校直、分段微相判别及地质建模砂体预测4种薄油层砂体刻画方法,识别了该油田水平井5种沉积微相,明确了水平井区砂体展布走向。最后,应用加密井测井资料验证砂体刻画结果。该方法可以准确、快捷地进行水平井微相识别及砂体刻画,为水平井区措施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油层 水平井 微相识别 岩性建模 砂体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阴影”识别与校正方法——以松辽盆地升平构造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婕 王静怡 +3 位作者 张芝铭 刘晓文 穆伦 刘宗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827,共9页
地层错断往往引起速度横向突变,导致在时间域地震资料中出现“断层阴影”现象,影响地质解释结果及圈闭评价等。为此,以松辽盆地升平构造为例,分析“断层阴影”现象,提出了正演模拟法、井震结合地层对比法和平均速度成图法三种识别方法;... 地层错断往往引起速度横向突变,导致在时间域地震资料中出现“断层阴影”现象,影响地质解释结果及圈闭评价等。为此,以松辽盆地升平构造为例,分析“断层阴影”现象,提出了正演模拟法、井震结合地层对比法和平均速度成图法三种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断层阴影”,提出了高精度速度场校正和时间域层位校正两种校正方法。结果表明,高精度速度场校正法可以实现数据体的校正,适应性更广;时间域层位校正法可以实现层位的校正,具有快速、简便的优势。该方法对类似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阴影”识别 “断层阴影”校正 地震正演模拟 高精度速度场校正 时间域层位校正 松辽盆地升平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致密火山岩气藏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帅 巩磊 +5 位作者 刘小波 柳波 高昂 宿晓岑 王杰 李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3-512,共10页
天然裂缝系统控制了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致密火山岩储层天然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明确致密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主控因素是准确预测裂缝分布规律的基础。通过野外露头区裂缝描述、岩心和微观薄片裂缝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裂缝解释... 天然裂缝系统控制了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致密火山岩储层天然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明确致密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主控因素是准确预测裂缝分布规律的基础。通过野外露头区裂缝描述、岩心和微观薄片裂缝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裂缝解释,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致密火山岩气藏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精细表征,并深入分析了裂缝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火山岩中发育有原生和次生两大裂缝类型,其中次生构造裂缝最为发育,其线密度主要分布在1.0~5.0条/m,平均为2.45条/m。裂缝发育强度主要受岩石类型、岩石力学性质、岩石脆性和构造部位等因素控制。天然裂缝方位复杂多变,是受古构造应力、断层和岩石非均质性(面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断层 岩石非均质性 火山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