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成藏体系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大鹏 陆红梅 +4 位作者 陈小亮 陶崇智 孟祥军 牛新杰 白国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基于全球53个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199个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新资料,根据油气成藏体系理论的分析原则,将成藏体系的"源-位"分类方案应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统计分析了这些油气田中单源一位、单源二位、单源三位、二... 基于全球53个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199个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新资料,根据油气成藏体系理论的分析原则,将成藏体系的"源-位"分类方案应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统计分析了这些油气田中单源一位、单源二位、单源三位、二源二位、二源三位和三源三位6类成藏体系类型油气田的分布和储量特征,厘定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成藏体系类型,揭示其对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成藏体系类型为单源三位,这类成藏体系富集的油气储量最多,其次为单源二位和二源三位,而归属于其它成藏体系类型的油气田储量不大,个数亦相对较少,分布也较为分散。单源二位是最优越的成藏体系,具有规模性的成藏效应,但后期需较好的保存条件。此外,单源一位更多地表现为非常规性质,成藏体系的三大要素集于同一套岩层,但这种成藏体系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油气成藏体系 海相碳酸盐岩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