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演化及其对中深层S5油气成藏的控制
1
作者
袁井菊
王光付
+4 位作者
李发有
彭兆蒙
丁一萍
陈占坤
于欣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藏特征,尤其是区域构造演化平衡剖面研究发现,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是来源于深部巨厚的古新统Akata泥岩,其活动时间始于始新世末期至今,局部控制早中新世的S5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范围,砂体与泥岩底辟及其伴生断层易形成构造-岩性或断块圈闭,圈闭形成时间早于Akata泥岩生油期,泥岩底辟和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生储运聚组合有利于在泥岩底辟周缘S5形成油气藏。但对盆地S5已钻井失利原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泥岩底辟周缘存在油气差异聚集特征,由于泥岩底辟长期活动并刺穿S5地层,因而油气容易沿泥岩底辟活动通道向上逸散,导致直接接触泥岩底辟的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变差,难以形成油气藏,在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钻探的多口探井也均未获得成功;而泥岩底辟控制下的第二排断块构造带(二台阶构造带)构造圈闭则可以依靠上倾断层遮挡成藏,不受泥岩底辟后期活动影响,是S5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2018—2023年中国石化在第二排构造带上相继部署2口探井均获得成功,并达到商业发现级别,进一步证实了泥岩底辟对里奥-德雷盆地中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且泥岩底辟控制下的二台阶构造带是未来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构造演化
二台阶构造带
油气成藏
里奥-德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被引量:
51
2
作者
吕延防
许辰璐
+3 位作者
付广
刘乃瑜
崔守凯
庞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7,共12页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合断层垂向断穿层位、平面分布以及活动历史等特点,配合油气纵向和平面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上述3套盖层与断层组合的空间匹配控油模式有3种:①下全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②下开中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馆陶组三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③中下有限封盖模式,从下至明化镇组底部皆可能有油气聚集成藏。利用所提出的3种封盖模式,在研究了南堡1-5区块盖层与断层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油气有利聚集层位进行了预测,指出f1-3断裂和f2-12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开中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为馆陶组四段、东营组一段及二段以下的各套地层;f4-48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全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f13-1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中下有限封盖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盖层之下的所有储层均可能有油气的聚集。提出的模式有效地指导了研究区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断接厚度
控油模式
油源断裂
盖层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真实性的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贾凌志
刘性全
+2 位作者
王玉艳
侯吉瑞
徐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7,415,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偏低的现象,本文研究了水质及溶解氧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影响,以室内研究结果为依据,对三东4#注入站三口井污水配制聚合物过程中添加稳定剂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并...
针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偏低的现象,本文研究了水质及溶解氧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影响,以室内研究结果为依据,对三东4#注入站三口井污水配制聚合物过程中添加稳定剂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厌氧、曝氧条件下在注聚井口取样,在厌氧、曝氧条件下检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发现,溶解氧是影响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关键因素,能引起井口黏度的大幅度损失,从而导致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低于其真实黏度值;在厌氧条件下取样或在曝氧条件下添加甲醛取样,井口黏度检测值接近于真实值。同时加入稳定剂能明显改善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溶液黏度保留值,老化90天时的黏度保留率分别80%、7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聚合物溶液
黏度
厌氧
曝氧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演化及其对中深层S5油气成藏的控制
1
作者
袁井菊
王光付
李发有
彭兆蒙
丁一萍
陈占坤
于欣瑶
机构
中国
石化
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喀麦隆Rio del Rey盆地Nguti浊积岩有利目标评价”(2019P20072-4)。
文摘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藏特征,尤其是区域构造演化平衡剖面研究发现,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是来源于深部巨厚的古新统Akata泥岩,其活动时间始于始新世末期至今,局部控制早中新世的S5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范围,砂体与泥岩底辟及其伴生断层易形成构造-岩性或断块圈闭,圈闭形成时间早于Akata泥岩生油期,泥岩底辟和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生储运聚组合有利于在泥岩底辟周缘S5形成油气藏。但对盆地S5已钻井失利原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泥岩底辟周缘存在油气差异聚集特征,由于泥岩底辟长期活动并刺穿S5地层,因而油气容易沿泥岩底辟活动通道向上逸散,导致直接接触泥岩底辟的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变差,难以形成油气藏,在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钻探的多口探井也均未获得成功;而泥岩底辟控制下的第二排断块构造带(二台阶构造带)构造圈闭则可以依靠上倾断层遮挡成藏,不受泥岩底辟后期活动影响,是S5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2018—2023年中国石化在第二排构造带上相继部署2口探井均获得成功,并达到商业发现级别,进一步证实了泥岩底辟对里奥-德雷盆地中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且泥岩底辟控制下的二台阶构造带是未来有利勘探区带。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构造演化
二台阶构造带
油气成藏
里奥-德雷盆地
Keywords
mudstone diapir
structural evolution
two-step structural bel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io Del Rey Basin
分类号
TE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被引量:
51
2
作者
吕延防
许辰璐
付广
刘乃瑜
崔守凯
庞磊
机构
东北
石油
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
新疆
油田
分公司
百口泉
采油厂
中国石油
青海
油田
分公司
采油
二厂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7,共12页
基金
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7-002)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2D-5006-0110)
文摘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合断层垂向断穿层位、平面分布以及活动历史等特点,配合油气纵向和平面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上述3套盖层与断层组合的空间匹配控油模式有3种:①下全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②下开中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馆陶组三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③中下有限封盖模式,从下至明化镇组底部皆可能有油气聚集成藏。利用所提出的3种封盖模式,在研究了南堡1-5区块盖层与断层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油气有利聚集层位进行了预测,指出f1-3断裂和f2-12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开中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为馆陶组四段、东营组一段及二段以下的各套地层;f4-48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全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f13-1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中下有限封盖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盖层之下的所有储层均可能有油气的聚集。提出的模式有效地指导了研究区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关键词
盖层断接厚度
控油模式
油源断裂
盖层
南堡凹陷
Keywords
juxtaposition thickness of faulted caprock
oil-controlling model
source rock-rooted fault
caprock
Nanpu sag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真实性的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贾凌志
刘性全
王玉艳
侯吉瑞
徐俊
机构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中国石油
浙江
油田
分公司
采油
工艺研究所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7,415,共4页
文摘
针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偏低的现象,本文研究了水质及溶解氧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影响,以室内研究结果为依据,对三东4#注入站三口井污水配制聚合物过程中添加稳定剂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厌氧、曝氧条件下在注聚井口取样,在厌氧、曝氧条件下检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发现,溶解氧是影响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关键因素,能引起井口黏度的大幅度损失,从而导致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低于其真实黏度值;在厌氧条件下取样或在曝氧条件下添加甲醛取样,井口黏度检测值接近于真实值。同时加入稳定剂能明显改善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溶液黏度保留值,老化90天时的黏度保留率分别80%、70%、88%。
关键词
采油污水
聚合物溶液
黏度
厌氧
曝氧
稳定剂
Keywords
Produced water
polymer solution
viscosity
anaerobic
aerobic
stabilizer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演化及其对中深层S5油气成藏的控制
袁井菊
王光付
李发有
彭兆蒙
丁一萍
陈占坤
于欣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吕延防
许辰璐
付广
刘乃瑜
崔守凯
庞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真实性的探讨
贾凌志
刘性全
王玉艳
侯吉瑞
徐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