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形势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广昀 王凤兰 +5 位作者 赵波 孙国昕 蒙启安 王永卓 梁江平 方艳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73,共19页
目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简称大庆油田公司)面临“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等难题。通过回顾大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各领域勘探开发成果与技术系列,阐述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大庆油田公司发... 目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简称大庆油田公司)面临“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等难题。通过回顾大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各领域勘探开发成果与技术系列,阐述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大庆油田公司发展战略构想。分析认为:大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完善了陆相生油理论、源控论,发展了陆相坳陷湖盆、复杂断陷、火山岩、致密油气等勘探理论,形成了配套的勘探开发特色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拓展与延伸,结合大庆长垣油田的特高含水期开发和长垣外围油田的难采油气储量动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开发难题,大庆油田公司明确了在完善已有勘探开发技术基础上,加快页岩油、碳酸盐岩勘探开发配套技术攻关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难采储量有效动用配套技术攻关等,以期实现后备资源有效接替和提高油气产量目标。同时,通过分析面对矛盾和挑战,以及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大庆油田公司提出了“本土油气业务持续有效发展、海外油气业务规模跨越发展、新兴接替业务稳步有序发展和服务业务优化升级发展”的发展战略。基于大庆油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编制了“十四五”油气勘探开发规划方案,为大庆油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公司 勘探形势 开发形势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MD膜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丽 牛金刚 +5 位作者 蒋生祥 廖广志 杨清彦 侯战捷 高飞 高芒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在大庆主力砂岩油藏岩心上 ,考察了膜驱剂MD 1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果 (4 5℃ )。膜驱剂MD 1为含2 5 %单分子双季铵盐的工业品 ,用矿化度 5 2 10mg/L的油田采出水配制驱替液。注入 0 .5 7PV的 5 0 0mg/LMD 1溶液使未洗油、含束缚水的... 在大庆主力砂岩油藏岩心上 ,考察了膜驱剂MD 1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果 (4 5℃ )。膜驱剂MD 1为含2 5 %单分子双季铵盐的工业品 ,用矿化度 5 2 10mg/L的油田采出水配制驱替液。注入 0 .5 7PV的 5 0 0mg/LMD 1溶液使未洗油、含束缚水的岩心表面由亲油变弱亲油 ,由弱亲油变中性。在洗油后饱和水 ,再用油驱替至束缚水状态的若干组岩心上 ,膜剂驱的采收率如下 :直接用 5 0 0mg/L溶液间歇驱油 ,采收率 6 0 .8%和 6 4 .1%;水驱后提高采收率 2 .2 3%(5 0 0mg/L× 0 .5PV) ,3.0 9%(10 0 0× 0 .5 ) ,9.10 %(5 0 0× 2 .0 ) ,8.2 0 (5 0 0× 10 .0 ) ,最终采收率略低于直接膜剂驱 ;水驱、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6 .4 8%~ 8.6 1%)之后提高采收率 1.96 %(5 0 0× 0 .5 ) ,2 .4 4 %(10 0 0×0 .5 ) ,6 .4 8%(5 0 0× 5 .0 ) ,6 .4 6 %(5 0 0× 10 .0 ) ;水驱、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14 .89%~ 15 .89%)之后提高采收率1.4 5 %(5 0 0× 0 .5 ) ,0 .6 5 %(10 0 0× 0 .5 ) ,5 .98%(5 0 0× 5 .0 ) ,5 .13%(5 0 0× 10 .0 )。在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之后采用膜驱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驱 驱油效率 储层岩心 单分子双季铵盐 采收率 大庆砂岩油藏 MD膜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兰玉波 刘春林 赵永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大庆油田北二区东部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历时5年,但对于试验效果的评价与认识并不一致。在深入分析总结试验历程、动态数据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资料的基础上,对泡沫复合驱试验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认为无论从工艺实施,还是试验的最终结... 大庆油田北二区东部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历时5年,但对于试验效果的评价与认识并不一致。在深入分析总结试验历程、动态数据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资料的基础上,对泡沫复合驱试验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认为无论从工艺实施,还是试验的最终结果(即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看,都不能说明试验是完全成功的,暴露出了泡沫复合体系中泡沫形成的时机及其稳定性问题、注采工艺技术问题、提高三元复合体系长距离传输的问题、注入压力的控制和乳化结垢等问题,这成为目前泡沫复合驱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但是,北2-丁6-71井试验效果确预示着泡沫复合驱是继三元复合驱之后一种很有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攻关力度。该矿场试验指明了泡沫复合驱技术的攻关方向,这为泡沫复合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复合驱动 密闭取心 检查井 试验 评价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头台油田微生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蔚 石梅 +4 位作者 侯兆伟 杨振宇 韩培惠 刘如林 梁凤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2,191,共4页
选定进行微生物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大庆头台油田,有效孔隙度11.5%,平均渗透率0.125μm2,油层温度60~65℃,原油含蜡25%,凝固点31.5℃,地下粘度4.0mPap·s,地面密度0.8624t/m3,地层水矿化度627mg/L,pH值7~8。对筛选出的多株采油菌进... 选定进行微生物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大庆头台油田,有效孔隙度11.5%,平均渗透率0.125μm2,油层温度60~65℃,原油含蜡25%,凝固点31.5℃,地下粘度4.0mPap·s,地面密度0.8624t/m3,地层水矿化度627mg/L,pH值7~8。对筛选出的多株采油菌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6个菌种(P24,SHB,X2,RB,A白,AQ)在65℃下与头台原油共同发酵后,原油中轻组分增加,按参数∑C21/∑C22计算的增加率为41.0%~97.0%,以X2(97.0%)和SHB(94.0%)为最高;原油粘度(48.9mPa·s)下降17.7%~44.2%,以A白(44.2%)和SHB(41.5%)下降最多;发酵液pH值由7.0降至5.0~6.0,发酵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35.6mN/m)下降56.8%~66.3%;5个菌种(SHB,X2,P24,U1 6,A白)在45~65℃下都能生长,菌数达108~1010个/mL以上;7种菌(以上5种及AU1,5号)尺寸最大为1.2~2.4μm,与头台油藏的渗透率相适应;在渗透率0.559,0.581,0.590μm2的2个均质、1个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之后(水驱采收率33.1%,36.5%,53.6%)注入菌数为107~108个/mL的菌液0.3PV,继续水驱,流出液菌数为108~109个/mL,采收率提高6.08%,5.81%,4.60%,平均为5.81%。图2表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头台油田 微生物驱油 先导性 矿场试验 室内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致密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5
作者 白雪峰 杨雨 +1 位作者 李军辉 王有智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7,共14页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LG163井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超压致密砂岩气获得勘探突破,标志着须五段有望成为陆相致密油气效益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LG163井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发现及前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成果,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围绕须五...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LG163井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超压致密砂岩气获得勘探突破,标志着须五段有望成为陆相致密油气效益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LG163井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发现及前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成果,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围绕须五段生烃中心,对仪陇—平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演化展开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仪陇—平昌地区须五段发育厚层暗色页岩,页岩平均TOC普遍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整体属于好烃源岩;东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岩储层,砂岩横向分布稳定,孔隙度为1.5%~7.7%,平均为4.8%,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较好。须五2亚段致密砂岩储层包裹在须五段烃源岩内部,垂向上形成“源包砂”优质成藏组合。须五段普遍发育地层超压,由斜坡向湖盆中心地层压力系数逐渐加大,致密砂岩气超压充注保存。综合烃源岩条件和储层物性特征,认为研究区须五段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为5600km^(2),富砂带面积为3553km^(2),预测勘探有利区致密气资源量达到560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可成为规模天然气勘探发现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仪陇—平昌地区 须五段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沙河子组煤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
6
作者 白雪峰 陆加敏 +7 位作者 李军辉 孙立东 杨亮 刘家军 许金双 周翔 李笑梅 李国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1,共15页
松辽盆地深层白垩系沙河子组煤岩厚度大、煤岩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北部深部煤岩气重要的勘探领域。通过地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分析,研究了成煤环境、成烃演化、成储机制以及煤岩气聚集条件和成藏模式,提出了断陷盆地煤岩气富集... 松辽盆地深层白垩系沙河子组煤岩厚度大、煤岩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北部深部煤岩气重要的勘探领域。通过地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分析,研究了成煤环境、成烃演化、成储机制以及煤岩气聚集条件和成藏模式,提出了断陷盆地煤岩气富集模式和未来煤岩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①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多个断陷发育大面积泥炭沼泽,沉积的巨厚煤岩是煤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②沙河子组具有高丰度和高成熟度的泥、煤双源生烃、供气。③沙河子组煤岩气中游离气和吸附气共存,其中游离气占34.80%~43.30%,吸附气占56.70%~65.20%。深部无烟煤含气量为33.83~36.56 cm^(3)/t。④沙河子组煤岩有机质孔与裂隙形成的“孔缝体”,是煤岩气聚集的有利空间。⑤沙河子组煤-泥型储-盖组合突破压力高,与煤层内部超压流体一起,为煤岩气保存提供有利条件。⑥初步估算松辽盆地北部沙河子组煤岩气资源量约1.260×10^(12) m^(3),其中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煤岩气资源量0.853×10^(12) m^(3)。徐家围子断陷宋站洼槽东侧缓坡带和徐西洼槽为松辽盆地北部煤岩气勘探的首选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 突破方向 成藏条件 煤岩气 沙河子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操 周莉莉 +3 位作者 姜岩 王彦辉 李雪松 吕双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8-552,共5页
结合密井网开发区井断点数据准确、齐全,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高、断层反射特征清晰两方面的优势,综合测井、地震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阐述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该技术包括断层三维识别技术、井震结合断层空间定位、断层假象密井网验证... 结合密井网开发区井断点数据准确、齐全,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高、断层反射特征清晰两方面的优势,综合测井、地震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阐述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该技术包括断层三维识别技术、井震结合断层空间定位、断层假象密井网验证、区分小断层与岩性变化的地震响应特征、井震解释垂向断距对比等内容。通过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的应用,落实了大断层的空间位置,对大断层下盘的断层假象的认识更清楚,小断层解释更准确,整体上提高了各类断层的解释精度。在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部署平行于断面的大斜度井挖掘断层附近的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垣油田 井震结合 断层解释 断层假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波形层析成像在大庆长垣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成 裴江云 +1 位作者 王丽娜 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4-910,820,共7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波形层析成像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波形层析反演的主要实现步骤及反演策略。由于实际地震数据往往是有限带宽的,并且缺少低频成分,波形层析成像需要一个好的初始模型以填补低频缺失。在反演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同时使用一组... 本文在简要介绍波形层析成像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波形层析反演的主要实现步骤及反演策略。由于实际地震数据往往是有限带宽的,并且缺少低频成分,波形层析成像需要一个好的初始模型以填补低频缺失。在反演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同时使用一组频率数据,以抑制数据噪声的影响。在反演中必须对模型进行平滑约束,以降低数据噪声、射线覆盖范围的不均匀和短波长模型参数剧烈变化的影响。本文应用频率域波形层析成像重建了井距230m井间地震速度场。虽然地质情况复杂、速度变化剧烈,使反演问题高度非线性,但是波形层析成像结果还是能够提供真实可信的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层析 频率域 井间地震 速度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原油的特殊性及其在勘探、开发、炼制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占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7-400,共4页
国外石油中化学元素浓度大于它在岩石圈中平均含量的只有钒V。而新疆原油中有33种元素,其含量超过中国岩石圈陆壳平均含量1~3个数量级,是新疆原油密度偏高的原因之一。新疆原油中富含的铼、金、银、镉、铟等元素是地壳稀缺... 国外石油中化学元素浓度大于它在岩石圈中平均含量的只有钒V。而新疆原油中有33种元素,其含量超过中国岩石圈陆壳平均含量1~3个数量级,是新疆原油密度偏高的原因之一。新疆原油中富含的铼、金、银、镉、铟等元素是地壳稀缺而地幔富集的,说明新疆原油可能有来自地幔的成分;而其含有18种生物中未发现的元素说明新疆原油可能有非生物成因成分;阿瓦提的油苗与有机成因原油正烷烃结构特征不同,不显奇偶优势的特征正是来自地幔的非生物成因油的特征。新疆原油中含有23个亲石元素造成储油层亲油憎水特征。新疆原油的特殊性告诉我们:非生物成因烃的可能存在,为新疆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领域;含亲石元素多的原油,应研究降低密度、降低粘度与增加原油活性的开发技术,如注天然气或CO2气,以提高最终采收率,并对天然气和CO2气的勘探提出了需求;新疆原油中含有相对丰富的金、银、镍、钒等多种稀有贵重金属与有色金属的特征,是未来发展石油冶金工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原油 勘探 开发 金属元素 高密度 亲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形驱动层序格架建立及页岩岩相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文渊 裴明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富集条件和勘探开发潜力,已开展规模开发试验。目前,青山口组内部的细分层序地层研究还不够深入,影响古龙页岩油地质综合研究、甜点预测及部署。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以地震层序地层学...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富集条件和勘探开发潜力,已开展规模开发试验。目前,青山口组内部的细分层序地层研究还不够深入,影响古龙页岩油地质综合研究、甜点预测及部署。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以地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针对页岩型页岩油横向沉积相对稳定的特点,采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层序识别与选取等手段,地震处理、解释及地质结合,使得地震波形可指示地质层位,形成基于地震波形驱动的层序格架建立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地震波形向沉积地层地质含义的快速转化,在研究区青山口组识别出1个二级、1个三级及8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Q1—Q9共9个小层,分析了各小层的格架特征,为页岩油岩相和甜点精细预测奠定基础。基于细分层地层格架,通过分析TOC、沉积构造、矿物成分、页理密度4个评价参数,建立了古龙页岩油页岩型岩相划分标准,划分为10类亚相。以研究区Q1—Q4小层为例,页岩岩相划分为3类亚相,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含油性、脆性及物性等6个页岩油甜点参数的预测成果,在5号试验区优化布井11口,单井平均日产油在10t以上,有效支撑了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效益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凹陷 青山口组 页岩油 地震波形 层序格架 古地貌分析 岩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条件对陆相中高熟页岩油富集与流动性保持的作用
11
作者 赵文智 刘伟 +9 位作者 卞从胜 刘显阳 蒲秀刚 陆加敏 李永新 李军辉 刘诗局 关铭 付秀丽 董劲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陆相页岩烃源岩层系内部滞留烃数量与品质的控制因素除生烃母质类型、丰度、热成熟度与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外,烃源岩保存条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关注较少;针对该科学问题,以实例解剖为出发点,探讨保存条件在页岩油可动烃富集中的... 陆相页岩烃源岩层系内部滞留烃数量与品质的控制因素除生烃母质类型、丰度、热成熟度与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外,烃源岩保存条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关注较少;针对该科学问题,以实例解剖为出发点,探讨保存条件在页岩油可动烃富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保存条件主要有3方面的关键作用:①确保足够多的轻烃(C_(1)—C_(13))、中组分烃(C_(14)—C_(25))和小分子芳香烃(含1~2个苯环)留在地层中以增加页岩油流动性和流动量;②确保地层具有较高的能量场(异常高压),以推动页岩油最大量流出;③确保滞留烃保持多组分烃(轻烃、中质烃、重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混相流动条件,使重烃(ΣC_(25+))和重质组分(非烃和沥青质)有最佳流动度和最大流动量。经实例解剖证实,凡经济可采性较好的陆相页岩油除有机质类型、丰度与热成熟度及储集空间等有利条件外,页岩层系保存条件好,是页岩油经济成藏的关键因素,应纳入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标准,成为有利勘探靶体选择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中高熟页岩油 可动烃富集 保存条件 地层能量场 烃组分混相 滞留烃流动度 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长久 么世椿 +2 位作者 鹿守亮 杨振宇 伍晓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7-360,共4页
讨论了泡沫三元复合驱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根据二元(AS)和三元(ASP)复合体系/天然气泡沫综合指数(Fq)等值图,选择石油磺酸盐ORS 41(及国产品AOS)为发泡剂;ORS 41浓度为1~4g/L、NaOH浓度为6~12g/L的二元体系产生超低... 讨论了泡沫三元复合驱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根据二元(AS)和三元(ASP)复合体系/天然气泡沫综合指数(Fq)等值图,选择石油磺酸盐ORS 41(及国产品AOS)为发泡剂;ORS 41浓度为1~4g/L、NaOH浓度为6~12g/L的二元体系产生超低界面张力,与天然气形成的泡沫按Fq具有中等强度,加入≤1 2g/L聚合物可使泡沫稳定,性能改善。在3个岩心上泡沫三元复合体系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8 7%~39 4%。气液比越大,泡沫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但注入粘度越大。取气液比为1∶1。气液同时注入比交替注入的采收率高。在6个岩心上气液交替注入时,气液段塞越小,交替频率越大,采收率提高越多,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30%以上。先导试验方案规定前置AP段塞0 02PV,气液比1∶1交替注入主段塞0 55PV和副段塞0 3PV,后续P段塞0 2PV,注入流量0 4PV/a。先导试验区6注10采,在大庆油田北二区东部,1984~1994年曾进行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12 9%,试验开始时采出程度43 8%,综合含水97 2%。试验于1997 02 20开始,2002 04先期结束,注天然气仅0 19PV,气液比0 34∶1,中心井含水91 5%,全区采收率增加21 85%,2口中心井采收率增加22 58%。试验动态和数值模拟表明采收率增加应>25%。图3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泡沫综合指数 超低界面张力 三元复合体系 交替注入 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 石油磺酸盐 1994年 气液比 基本原理 研究结果 室内实验 二元体系 NaOH 性能改善 泡沫体系 试验方案 大庆油田 采出程度 注天然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驱油过程中机械降解研究——分子量、粘度及相关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39
13
作者 邵振波 周吉生 +3 位作者 孙刚 牛金刚 刘凤岐 韩兆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单分散PAM为标样,1mol/LNaCl水溶液为溶剂,用GPC-LS联合技术在25℃测定了水解度25.0%的驱油聚合物HPAM的分子链远程结构参数。HPAM在新配溶液中,〈M〉n和〈M〉w分别为4.672×106和4.820×106,开始聚合物驱2年、4年、6年后采... 以单分散PAM为标样,1mol/LNaCl水溶液为溶剂,用GPC-LS联合技术在25℃测定了水解度25.0%的驱油聚合物HPAM的分子链远程结构参数。HPAM在新配溶液中,〈M〉n和〈M〉w分别为4.672×106和4.820×106,开始聚合物驱2年、4年、6年后采出液中分别降至原值的12.6%和19.0%,18.4%和24.9%,20.2%和22.2%;均方回转半径值的变化相似。1000mg/L的HPAM清水溶液在45℃受剪切后,〈M〉n和〈M〉w随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增加而下降,5000s-1和3min时降至最小,为原值的25%左右。HPAM溶液流经2.0μm2岩心后,粘度(45℃,7.34s-1)和〈M〉w随注入流量增加而持续下降,粘度在流量20mL/min(2747s-1)时下降至原值的20.8%,〈M〉w在流量大于1mL/min(137s-1)后迅速下降,5mL/min(687s-1)时下降至原值的1/3以下,此后下降趋缓;粘度和〈M〉w在岩心渗透率为2.0,1.0μm2时下降较缓,为0.45,0.25μm2时下降剧烈。用地层水配制的溶液在45℃放置5天,HPAM的〈M〉n基本不变,〈M〉w轻度下降。结论:HPAM发生降解的主要原因是HPAM通过油层孔隙孔喉时高分子链受到剪切和拉伸共同作用而断裂;岩心内的降解与注入流量密切相关,临界流量是1mL/min(相当于175s-1);化学降解等不是主要因素。图7表2参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机械降解 粘度损失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线团回转半径 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驱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14
作者 焦贵浩 罗霞 +4 位作者 印长海 宋立中 赵泽辉 王志宏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31,共4页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除徐家围子、长岭和英台断陷外,其他断陷的勘探效果尚不明显。依据大量的地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结构、烃源岩、火山岩储层等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深层...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除徐家围子、长岭和英台断陷外,其他断陷的勘探效果尚不明显。依据大量的地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结构、烃源岩、火山岩储层等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深层天然气分布受断陷、火山岩、断裂与不整合面控制;深层主要断陷期为沙河子期,由34个大小不一、相互独立的断陷组成断陷群,天然气在各断陷中自成含气系统,主要分布于早盛继承型断陷中;烃源岩严格分布于各断陷中,烃源岩最好的区域位于断陷中部,地震反射特征为席状平行结构,成层性、连续性好;火山岩储层形成受岩相、岩性、顶面构造、喷发旋回等控制;以次级洼陷为评价单元对断陷进行了评价,提出成藏条件好的中小型断陷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新认识,指出双城(莺山)、林甸等为有利的接替断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天然气 断陷结构 烃源岩 火山岩储层 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玉华 蒙启安 +4 位作者 梁江平 白雪峰 彭建亮 薛涛 汪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3,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大庆油田致密储层非均质特性,从精细落实资源、水平井提产及有效开发等3个方面开展一体化联合攻关,探索建立了以资源精细评价、甜点精细刻画与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油层增产改造为代表的致密油勘探适用技术系列,形成了以"实现有效开发"为目的的低成本、高效率工厂化实施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水平井油层平均钻遇率保持在75%以上,压后初期平均日产油30t以上,是周边直井的17倍;建成3个试验区,投产井累计产油超过7×104t;新增三级储量超过2×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非均质特征 勘探技术 进展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低孔渗储层地震叠前描述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昂 陈树民 +3 位作者 张尔华 宋永忠 陈斌 鞠林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139-147,175,共9页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是近年储量提交重点目标区。扶余沉积时期以陆源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砂岩厚度薄(一般小于5m),砂体规模小(300~600m),远小于地震极限分辨率,河道砂体识别是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是近年储量提交重点目标区。扶余沉积时期以陆源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砂岩厚度薄(一般小于5m),砂体规模小(300~600m),远小于地震极限分辨率,河道砂体识别是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优化叠加识别砂体、叠前AVO预测有效储层、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检测油层为手段的扶余油层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和流程。在研究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曲流河点沙坝砂体得到清晰刻画,为该区寻找薄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可靠依据。共建议井位18口,已完钻10口,均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试油9口,7口获工业油流,2口获低产,探井成功率达77.8%,是研究前成功率43.9%的1.78倍,较研究前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 低孔渗储层 保持振幅与波形 AVO属性 弹性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萨尔图地区扶余油层低孔渗储层地震叠前描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夕平 张研 +12 位作者 张尔华 陈树民 谢占安 李昂 张明 宋永忠 胡英 陈斌 刘卫东 周超 方兴 徐凌 甘利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148-156,175,共9页
大庆长垣薄互储层预测是制约增储上产的主要瓶颈,主要面临单层薄、物性差、油藏规律不清、有效储层预测精度低等难题。围绕地震保幅处理、提高分辨率和有效的叠前预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在保幅处理方面,探讨出炮... 大庆长垣薄互储层预测是制约增储上产的主要瓶颈,主要面临单层薄、物性差、油藏规律不清、有效储层预测精度低等难题。围绕地震保幅处理、提高分辨率和有效的叠前预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在保幅处理方面,探讨出炮检域两步法反褶积、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道集规则化处理等配套技术。在提高分辨率方面,通过去T2屏蔽、道集提高分辨率、中远道子波拉伸校正、有效炮检距优选等手段,有效拓展频带,压制薄互层干涉作用。在叠前储层预测方面,通过AVO定性描述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叠前弹性反演等技术,描述出有效储层,在萨尔图地区,有效储层预测吻合率达7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炮检域两步法反褶积 调谐能量增强法 拟横波反射率 叠前弹性反演 大庆长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对烷基苯磺酸盐吸附损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苑慧莹 李川 +1 位作者 单存龙 伍晓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研究了有效物含量50%的两种国产工业品重烷基苯磺酸盐HAILS在大庆洗油油砂上的吸附及外加碱的影响。实验温度45℃,HABS溶液用矿化度3.83g/L的模拟油藏盐水配制。随溶液浓度增大,HAILS样品1(M=427,CMC=0.86g/L)在0.5~1.0g/... 研究了有效物含量50%的两种国产工业品重烷基苯磺酸盐HAILS在大庆洗油油砂上的吸附及外加碱的影响。实验温度45℃,HABS溶液用矿化度3.83g/L的模拟油藏盐水配制。随溶液浓度增大,HAILS样品1(M=427,CMC=0.86g/L)在0.5~1.0g/1,浓度区间显现吸附峰.最大吸附量1.29mg/g砂,在1.0~3.0g/L浓度区间吸附量缓慢下降。在外加碱影响实验中使用8.0g/LHAILS溶液。HABS样品1和样品2(M=440,CMC=0.78g/L)的吸附量,在外加NaOH浓度分别为6.0~11g/L和4.0~9.0g/L时低于无碱吸附量,最小吸附量分别为无碱吸附量的68%和53%,外加NaOH浓度≥12g/L时吸附量高而稳定。在外加Na2CO3浓度低于~3.0g/L或外加NaOH+Na2CO3浓度低于-8.0g/L时,HABS样品2吸附量低于无碱吸附量,外加碱浓度再增大时则迅速升高。加入Na3PO4+Na2CO3,加量≤12g/L时,HAILS样品2吸附量稳定而显著降低,其原因尚不明了。HABS样品1在储层岩心中的动态吸附量和在油砂上的吸附量随NaOH浓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岩心吸附量不到油砂吸附量的1/10。图4表5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溶液吸附 储层油砂 储层岩心 吸附损耗 碱剂 驱油表面活性剂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分布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15 位作者 李智武 张本健 邓宾 江青春 金鑫 孙玮 汪华 郭海洋 陈骁 王佳蕊 田小彬 张玺华 叶玥豪 杨迪 范建平 罗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71,共18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置及成藏模式,明确了中二叠统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古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勉略洋俯冲与峨眉大火成岩省构造热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内部中二叠世形成通江—长寿克拉通内凹陷;②在栖霞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呈现出北东向和北西向共存的特征,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了台内北西向滩体的展布;③到了茅口组二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通江—长寿凹陷控制,呈现出北西—南东向展布,凹陷两侧边缘滩体发育;④通江—长寿凹陷的发育为中二叠统的源储配置提供了自生自储和旁生侧储两种源储组合新模式;⑤凹陷内海泡石沉积厚度大,大量有机质被吸附,在凉水环境下得到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在埋藏环境中,海泡石开始大量转化与溶解,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在凹陷内形成自生自储的配置关系,同时海泡石转化释放出的富镁离子的成岩水,通过侧向和垂向运移,将凹陷边缘滩白云石化,形成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配置关系。结论认为,通江—长寿凹陷控制着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分布,中二叠统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泥质灰岩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通江—长寿凹陷内,勘探面积约为24800 km^(2),旁生侧储型常规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两侧边缘带,勘探面积约为4770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通江—长寿凹陷 成藏模式 含海泡石层段 有利勘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致密砂砾岩储层甜点综合评价及勘探成效——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大智 初丽兰 +1 位作者 李鑫 王晓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82,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物源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源储叠置发育,具备形成致密气藏的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沙河子组储层致密,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流动孔喉半径下限为20nm,致密储层成储孔喉半径上限为0.4μm。沙河...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物源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源储叠置发育,具备形成致密气藏的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沙河子组储层致密,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流动孔喉半径下限为20nm,致密储层成储孔喉半径上限为0.4μm。沙河子组样品核磁共振与高压压汞分析揭示储层物性受沉积物粒径影响较大,首先按照致密砂岩、砂砾岩等不同岩性划分储层类型;然后根据单井产量受孔隙度、储层厚度、泥质含量等因素综合影响,创新了断陷盆地致密储层先分类、后分型的甜点评价方法。全区共划分31个甜点区、识别230个甜点体,断陷北部安达地区为首选甜点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微相、河口沙坝微相甜点体更发育,为勘探部署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致密砂砾岩 甜点综合评价 勘探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