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2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愈合水凝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刘佳音 李一宁 +3 位作者 魏志毅 张金泽 张玲可儿 范海明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4-1185,1220,共13页
与传统的水凝胶相比,自愈合水凝胶(简称自愈合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理想材料。近年来,其作为新型调剖堵水材料已用于石油工程领域。如何实现此领域应用的水凝胶同时拥有优异的自愈合性能... 与传统的水凝胶相比,自愈合水凝胶(简称自愈合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理想材料。近年来,其作为新型调剖堵水材料已用于石油工程领域。如何实现此领域应用的水凝胶同时拥有优异的自愈合性能和力学性能仍是一项重大挑战。该文介绍了自愈合凝胶的作用机制,在总结应用于油气开发领域的自愈合凝胶类型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不同阶段自愈合凝胶的自愈合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只能通过定性手段评价愈合时间的目测观察法、挑挂法、强度代码法和可定量评价自愈合性能的愈合效率法和流变法,分析了影响自愈合性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动态键、溶胀比和粒径)和外部因素(温度和pH);最后,对自愈合凝胶在油气开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深入研究预制凝胶颗粒的自愈合性能评价手段和拓展探索自愈合凝胶其他性能(黏附性和降解性等)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水凝胶 自愈合性能评价 影响因素 油气开发 调剖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改革 被引量:27
2
作者 冯其红 胡伟 战永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19,共4页
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构建室内实验与矿场实践相结合的双向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验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实... 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构建室内实验与矿场实践相结合的双向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验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形式与内容等改革,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良好局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绿色修复的微观尺度机理
3
作者 王晓璞 王晴萱 +3 位作者 李严 龙涛 李航宇 杨永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7,共5页
针对传统实验方法在直接测量多孔介质内微观渗流机理方面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孔隙尺度可视化实验装置,对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的绿色修复过程进行微观尺度研究。探讨了多孔介质渗透率及绿色环保驱替剂对残余油分布和饱和度的影响,实现... 针对传统实验方法在直接测量多孔介质内微观渗流机理方面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孔隙尺度可视化实验装置,对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的绿色修复过程进行微观尺度研究。探讨了多孔介质渗透率及绿色环保驱替剂对残余油分布和饱和度的影响,实现了多孔介质内孔隙尺度两相渗流过程的实时监测。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作一次性孔隙模型,模拟地下油藏。驱替剂包括生物质绿色溶剂、T-80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孔隙模型中,低渗透区的残余油饱和度比高渗透区高0.700左右;高流速的残余油饱和度较低流速增加了0.130;生物质绿色溶剂表现出最佳修复效果,残余油饱和度为0.079,去离子水次之,T-80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石油污染修复 非均质多孔介质 孔隙尺度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石油工程专业自主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9
4
作者 齐宁 巴海君 +2 位作者 陈德春 战永平 罗明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5-218,223,共5页
石油工程专业自主创新实验教学平台逐步构建分层次杠铃式双向实验教学体系,即对原有课程所涉及的传统验证型实验进行模块化升级,同时针对研究创新型实验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开放式自主创新实验教学体系,集"开放式、分散式、预约式、... 石油工程专业自主创新实验教学平台逐步构建分层次杠铃式双向实验教学体系,即对原有课程所涉及的传统验证型实验进行模块化升级,同时针对研究创新型实验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开放式自主创新实验教学体系,集"开放式、分散式、预约式、自助式"于一体的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教师教着做"到"学生自主学、自主做"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实验教学 新工科 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射流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6
5
作者 沈忠厚 李根生 王瑞和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2期60-65,共6页
论述了水射流技术在我国石油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应用实验方法建立了淹没非自由射流压力及水功率衰减计算模型 ,建立了以井底获得最大水功率 ,优选水力参数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模型。应用瞬态流理论及水声学原理建立了两种谐振腔的基... 论述了水射流技术在我国石油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应用实验方法建立了淹没非自由射流压力及水功率衰减计算模型 ,建立了以井底获得最大水功率 ,优选水力参数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模型。应用瞬态流理论及水声学原理建立了两种谐振腔的基本关系式和结构数学模型。建立了在钻井双向应力作用下 ,岩石裂纹发展方向模型。介绍了研制的 3种新型高效钻头 ,即加长喷嘴牙轮钻头、自振射流钻头和射流及机械联合破岩钻头。展望了水射流技术在超高压射流钻井、稠油及低渗油藏开采、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技术 石油工程 应用 石油钻井 油气开采 超高压射流 高压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和3D打印可视化技术构建石油工程Solid Learning教学新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永飞 孙致学 +3 位作者 张凯 李爱芬 孙仁远 谷建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67,共4页
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石油工程专业Solid Learning教学模式。首先基于CT扫描建立真实的数字岩心模型,利用优化提取算法提取其孔隙网络模型,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传统方法不可见的真实模型,最后将打印... 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石油工程专业Solid Learning教学模式。首先基于CT扫描建立真实的数字岩心模型,利用优化提取算法提取其孔隙网络模型,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传统方法不可见的真实模型,最后将打印出的实物模型应用于实验实践教学。应用效果表明,Solid Learning教学模式使地下原本不可见的油藏模型可视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意识,提高了实验及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一种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Learning教学模式 石油工程 CT扫描 3D打印 可视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学习环境下石油工程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致学 刘丽娜 +4 位作者 张凯 李爱芬 王建忠 张建光 杨永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115,119,共4页
以培养石油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石油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仿真实验平台。从仿真实验平台构建内容、系统开发、管理模式及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移动终端的仿真... 以培养石油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石油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仿真实验平台。从仿真实验平台构建内容、系统开发、管理模式及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移动终端的仿真实验平台,形成了"前展后拓"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仿真性和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移动学习 石油工程专业 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锐 张凯 +2 位作者 李明忠 张玉哲 赵艳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9-243,共5页
根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供给对工程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要求,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应用技能培养架构现状探析的基础上,成立首席教授负责制的核心课程建设组,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完... 根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供给对工程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要求,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应用技能培养架构现状探析的基础上,成立首席教授负责制的核心课程建设组,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完善基本教学条件与设施,从理论和实训两方面形成适合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类核心课程体系,以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工程技能、提升应用创新能力。同时探索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考评体系与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供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课程 工程应用 创新能力 人才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模拟的分子石油工程实验室研究与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加放 薛迦文 +3 位作者 李爱华 张军 陈杰 燕友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4,共4页
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了基于微观模拟的分子石油工程实验室。将材料科学的多尺度模拟技术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提出了分子石油工程概念,从分子层面和微纳尺度上研究和揭示非常规油气、页岩油气、深层油气的赋存与渗... 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了基于微观模拟的分子石油工程实验室。将材料科学的多尺度模拟技术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提出了分子石油工程概念,从分子层面和微纳尺度上研究和揭示非常规油气、页岩油气、深层油气的赋存与渗流机制等。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石油工程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材料科学学科学生的工程概念,推动学生的跨学科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石油工程 微观模拟 实验室建设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海洋石油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娄敏 陈建民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43,共3页
考虑到专业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多层次实践培养方案,设立综合性实验实训平台,打造一条龙软件实训构架,建立顶岗式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一系列举措,建设具有海洋石油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专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的提出、学科内涵与展望
11
作者 吴能友 李彦龙 +10 位作者 蒋宇静 孙金声 谢文卫 胡高伟 王韧 于彦江 王金堂 陈强 申凯翔 孙志文 陈明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9,共14页
能源结构调整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潜在能源开展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随着勘探开发研究的深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面临的多种类型工程地质风险管控矛盾日益凸显,亟待发展基于现代工程地... 能源结构调整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潜在能源开展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随着勘探开发研究的深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面临的多种类型工程地质风险管控矛盾日益凸显,亟待发展基于现代工程地质学基本原理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为此,本文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的提出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论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学科构架、核心研究任务和主要研究手段。认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是海洋地球系统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评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地质、工程安全承载力,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提供决策支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不仅能为回答勘探开发活动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能有效地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能源研究与地质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联起来,为实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环境、工程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工程地质学 学科内涵 研究任务 技术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特色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昌良 陈建民 张亚 《船海工程》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办学定位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以海洋石油为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
关键词 石油特色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氧镁水泥在石油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13
作者 徐梦冉 步玉环 +4 位作者 赵恒仪 刘芳 庞学玉 张振 向刚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共14页
普通水泥存在固化后体积收缩、脆性大且生产耗能高等问题,而氯氧镁水泥能较好地改善普通油井水泥的弱点,并具有力学强度高、CO_(2)吸附性强、耐温、抗盐卤腐蚀等工程优势,研究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 普通水泥存在固化后体积收缩、脆性大且生产耗能高等问题,而氯氧镁水泥能较好地改善普通油井水泥的弱点,并具有力学强度高、CO_(2)吸附性强、耐温、抗盐卤腐蚀等工程优势,研究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氯氧镁水泥基本组成、水化产物及水化反应机理,总结了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固井、储层堵漏、钻井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并指明了氯氧镁水泥在CCUS、盐膏层固井、深水浅层固井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氯氧镁水泥在石油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 固井 堵漏 耐水性 抗压强度 CCU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埋存:国外示范工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3
14
作者 任韶然 张莉 张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8,共6页
介绍了油藏埋存、气藏埋存、煤层埋存和盐水层埋存等CO2地质埋存技术,并对各种埋存技术的成熟度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综述了目前国外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CO2地质埋存示范工程,并从工程目的、CO2气源、埋存体选择、资金来源、公众和政府... 介绍了油藏埋存、气藏埋存、煤层埋存和盐水层埋存等CO2地质埋存技术,并对各种埋存技术的成熟度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综述了目前国外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CO2地质埋存示范工程,并从工程目的、CO2气源、埋存体选择、资金来源、公众和政府的认可程度等方面总结示范工程的启示。建议中国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积极开展CO2地质埋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在油田首先实施CO2埋存示范工程,对国内各大盆地进行系统的埋存潜力评估,加强对盐水层地质资料的积累及对盐水层埋存机制的研究,鼓励发展与碳捕集和埋存技术相关的国产设备,制定合理的碳税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温室气体 碳捕集与埋存技术(CCS) 地质埋存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破岩方法研究及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2
15
作者 徐依吉 周长李 +1 位作者 钱红彬 宋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激光钻井破岩研究是钻探工程领域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理论课题,它包括5大基础科学问题,即激光/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原理、岩石相变的热力学与传热学理论、强激光的传输变换与微型化原理、激光破岩岩屑运移的多相流动理论、激光钻井... 激光钻井破岩研究是钻探工程领域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理论课题,它包括5大基础科学问题,即激光/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原理、岩石相变的热力学与传热学理论、强激光的传输变换与微型化原理、激光破岩岩屑运移的多相流动理论、激光钻井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科学等。阐述了激光直接破岩的机理,即击碎、熔化和蒸发的作用,并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破岩试验研究成果,解释了比能、二次作用等专业概念;主要对激光破岩试验中出现的岩石热裂、液体汽化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激光热裂岩石、激光汽化钻井液的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激光-气体机械联合钻井与激光激励汽化射流辅助钻井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指出了发展激光钻井技术的优势及难点,为激光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指出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应用 破岩机理 汽化 气体钻井 空化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间产生协同效应的机理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郭立志 王业飞 +1 位作者 戴彩丽 赵福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1,共6页
克拉玛依石油磺酸盐与安庆石油磺酸盐是有代表性的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 ,前者由新疆原油磺化中和制得 ,后者是以催化裂化馏分油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制得。笔者应用1HNMR和元素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这两种石油磺酸盐的脱磺油 ,从而得到石油磺酸... 克拉玛依石油磺酸盐与安庆石油磺酸盐是有代表性的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 ,前者由新疆原油磺化中和制得 ,后者是以催化裂化馏分油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制得。笔者应用1HNMR和元素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这两种石油磺酸盐的脱磺油 ,从而得到石油磺酸盐亲油基的支化度和芳香度。应用相图和测定Krafft温度的方法考察了该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的亲水亲油性 ,由此探讨了该两种石油磺酸盐间发生协同效应的基础。应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优化了该两种石油磺酸盐的复配 ,筛选了针对不同试验区块油、水及温度条件的表面活性剂驱油配方 ,验证了该两种石油磺酸盐之间的正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表面活性剂 原油采收率 石油磺酸盐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万山 李迎环 王玉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4-76,共3页
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分支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其发展过程中 ,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它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进一步拓宽了声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本文仅介绍声波技术近几十年来在石油工业中... 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分支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其发展过程中 ,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它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进一步拓宽了声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本文仅介绍声波技术近几十年来在石油工业中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技术 石油开采 应用 超声波 渗透率 声波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试验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业飞 焦翠 赵福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52-55,共4页
对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应用研究.考察了这种非离子- 阴离子两性活性剂的耐盐能力和界面张力,研究了其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的性能.试验表明,这种两性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不仅能大大改善石油磺酸盐的耐盐性能,而且由于存... 对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应用研究.考察了这种非离子- 阴离子两性活性剂的耐盐能力和界面张力,研究了其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的性能.试验表明,这种两性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复配,不仅能大大改善石油磺酸盐的耐盐性能,而且由于存在界面张力协同效应,不需添加低分子量的醇即能使复配体系与癸烷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适合于高矿化度地层驱油.此外还进行了高矿化度条件下的模拟驱油试验,取得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抗盐特性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原油组分对油/石油磺酸盐最优配方低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立志 王业飞 +1 位作者 戴彩丽 赵福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2,共4页
采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 ,对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复配 ,得到了能够形成胜利油田孤东 2 6 G3井脱水原油低界面张力的石油磺酸盐配方。采用实沸点蒸馏的方法 ,获得了孤东 2 6 G3井原油轻质组分 ;应用离子交换色谱的方法 ,将剩余原... 采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 ,对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复配 ,得到了能够形成胜利油田孤东 2 6 G3井脱水原油低界面张力的石油磺酸盐配方。采用实沸点蒸馏的方法 ,获得了孤东 2 6 G3井原油轻质组分 ;应用离子交换色谱的方法 ,将剩余原油重质组分分离为原油官能团四组分。分析了在孤东 2 6 G3井原油中加入上述各种组分对油样与最优配方的石油磺酸盐溶液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油官能团四组分和轻质组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两性分 ,碱性分 ,酸性分 ,轻质组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原油组分 界面张力 石油磺酸盐 驱油剂 等值图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井控风险诱因专家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业权 方传新 纪永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8期74-78,共5页
引发井控风险的因素很多,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也大小不一,做好井控风险诱因影响程度大小的评估工作是有效降低井喷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基础工作。专家调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但是组织大量的专家进行井控风险诱因的调查... 引发井控风险的因素很多,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也大小不一,做好井控风险诱因影响程度大小的评估工作是有效降低井喷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基础工作。专家调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但是组织大量的专家进行井控风险诱因的调查难度很大,本文采用改进的专家调查法,通过调研专家的文章、谈话、评论的方式来代替组织专家开会研讨的方法研究石油钻井井控风险诱因,改进的专家调查法所得出的调查结果与现场实际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科学、简便易行。这种对专家调查法的改进可以推广应用在其他行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 井涌 井喷 风险 专家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