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界面张力石油磺酸盐复配驱油剂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伟 岳湘安 +3 位作者 张立娟 胡春礼 陈怡秀 王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4-337,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溶液质量分数、矿化度对石油磺酸盐溶液与大庆L区块原油的界面张力的影响,并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分别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筛选出能够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0-3 mN/m数量级)的最优增效组合,以取代ASP复合驱中所加...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溶液质量分数、矿化度对石油磺酸盐溶液与大庆L区块原油的界面张力的影响,并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分别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筛选出能够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0-3 mN/m数量级)的最优增效组合,以取代ASP复合驱中所加的碱。实验结果表明,在矿化度为6 000~10 000 mg/L,钙、镁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20 mg/L时,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抗盐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在实验所选的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中,石油磺酸盐与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复配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与椰油酰丙基磺基甜菜碱复配增效作用尤为显著,且两者复配的浓度范围较宽,油/水界面张力易达到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复配增效 界面活性 超低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进娥 何顺利 刘广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6期67-71,共5页
世界海域范围内蕴涵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深海开发技术相比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无法满足当前我国海上石油开发的技术需求。介绍了我国目前的海洋石油开发装备状况,分析未来几年里我国投资开发国内外深海及超深海油气田对钻井平台、海... 世界海域范围内蕴涵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深海开发技术相比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无法满足当前我国海上石油开发的技术需求。介绍了我国目前的海洋石油开发装备状况,分析未来几年里我国投资开发国内外深海及超深海油气田对钻井平台、海洋船舶等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要求以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装备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的海洋石油开发装备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 油气分布 开发装备 装备制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浅层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二开钻进井底流场特性
3
作者 陈绪跃 金铭 +4 位作者 杨进 高德利 邹蚁麒 杨奇奇 武昌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8-2858,共11页
为提高深水浅层二开钻进机械钻速与钻头进尺,提出了一种深水浅层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二开钻进井底流场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分析其流场特性,探究双级射流结... 为提高深水浅层二开钻进机械钻速与钻头进尺,提出了一种深水浅层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二开钻进井底流场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分析其流场特性,探究双级射流结构对二开井底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内外排屑通道分隔壁直径、二级喷嘴位置和分隔壁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岩屑运移轨迹和水力屏蔽现象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双级射流结构对岩屑的运移影响显著,岩屑颗粒以螺旋运动方式上返;内外分隔壁设计有助于抑制水力屏蔽现象,内外排屑通道内部均有旋流出现;随着分隔壁直径增加,通过内排屑通道的颗粒增多;考虑岩屑运移效果,分隔壁直径越大,越有利于携岩;二级喷嘴位置影响岩屑运动轨迹的螺旋方向,当二级喷射结构位于排屑通道中部时,岩屑运移呈直线运动,但岩屑易在刀翼前后堆积;当分隔壁高度超过顶部一级喷嘴位置时,有利于减小水力能量损失,使更多的岩屑颗粒进入内部排屑通道,便于岩屑上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浅层 双级喷射钻井 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 井底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对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士诚 牟善波 +1 位作者 张劲 王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44-1449,共6页
煤层中一般都伴有煤层气,通过压裂可以将煤层气释放出来,一方面能够获得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田的安全开采。煤岩层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压裂中应用的实验评价方法及结论应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针对煤层气井的煤岩层压裂裂缝长期导... 煤层中一般都伴有煤层气,通过压裂可以将煤层气释放出来,一方面能够获得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田的安全开采。煤岩层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压裂中应用的实验评价方法及结论应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针对煤层气井的煤岩层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进行实验评价研究。实验表明,与砂岩地层不同,煤岩的硬度较小,压裂中支撑剂嵌入情况较严重;煤岩易破碎,碎屑颗粒充填到支撑剂中;同时支撑剂存在破碎及吸附伤害等,多种作用导致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降低。实验中,以煤岩层闭合压力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闭合压力下,铺砂浓度、支撑剂粒径、支撑剂种类及组合的选择、支撑剂颗粒的破碎与嵌入、压裂液残渣等因素对煤岩层导流能力的影响。本文的实验结论为,嵌入对煤岩层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伤害很大,加大铺砂浓度、采用低破碎率支撑剂、降低压裂液伤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层裂缝的导流能力,但影响程度随闭合压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对今后煤层气的开发及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压裂 支撑剂 导流实验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CO_2混相驱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章星 杨胜来 +4 位作者 文博 李芳芳 陈浩 聂向荣 丁景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3-586,共4页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CO2混相驱过程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将CO2混相驱过程分为原始油相带、注气前缘带、混相油带和注气后缘带,主要采取短岩心驱替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研究表明,低渗透岩心的压力梯度与流量关系...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CO2混相驱过程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将CO2混相驱过程分为原始油相带、注气前缘带、混相油带和注气后缘带,主要采取短岩心驱替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研究表明,低渗透岩心的压力梯度与流量关系图都呈凹型分布,存在非线性流动和线性流动。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体粘度、有效渗透率、流体密度和气油比等。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渗透率成幂函数变化,指数为-0.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 混相驱 启动压力梯度 驱替相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对清洁压裂液的破胶实验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士诚 庄照锋 +2 位作者 李荆 赵贤 王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87,共3页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清洁压裂液由于低伤害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压裂与防砂等作业。原油和地层水对VES破胶机理与实验研究已相当充分,但天然气对VES的破胶作用至今无公开的实验数据,影响了清洁压裂液在气井改造中的推广应用。为此设计...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清洁压裂液由于低伤害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压裂与防砂等作业。原油和地层水对VES破胶机理与实验研究已相当充分,但天然气对VES的破胶作用至今无公开的实验数据,影响了清洁压裂液在气井改造中的推广应用。为此设计了一套实验流程,通过流变仪测量VES内充入天然气后的黏度变化,评价了天然气和套管伴生气对3种VES压裂液的影响。实验证明,不同类型的VES被天然气降黏幅度存在较大差别,降黏幅度随天然气的压力升高而提高,随天然气中C2以上成分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实验评价的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的VES可在低压下大幅度被天然气降黏,而阴离子型降黏需要较高压力。二氧化碳对降黏阴离子型的VES有一定影响,而对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的VES没有影响。被天然气降黏后的VES经过真空脱气后,黏度不能恢复,说明真空条件不能破坏天然气与VES的胶束结构,经天然气破胶的VES重复利用还存在技术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破胶 黏度 天然气 二氧化碳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D过程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纪佑军 程林松 +1 位作者 刘志波 刘其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针对辽河油田先导试验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过程热损失严重的情况,根据SAGD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将该试验区的一个实际SAGD井组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了SAGD比例物理模拟实验,并在SAGD实验过程中注入蒸汽与氮气混合气体,得到了其开发指... 针对辽河油田先导试验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过程热损失严重的情况,根据SAGD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将该试验区的一个实际SAGD井组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了SAGD比例物理模拟实验,并在SAGD实验过程中注入蒸汽与氮气混合气体,得到了其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SAGD过程添加氮气后,蒸汽腔的横向扩展加快,垂向扩展减缓;在SAGD的注入蒸汽中添加氮气能减少蒸汽注入量,增大热效率,提高油汽比,改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开发效果;SAGD过程一开始就注入氮气能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物理模型 相似准则 物理模拟 蒸汽腔 注氮气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尤源 岳湘安 +1 位作者 王锐 赵春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1,125,共5页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常规水驱后,依次采用间歇开采、注氮气、水气交替注入等方法对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也探讨了该类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通过采取合理方法可以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采用间歇开采最多可以获得采收率近7%,但作用有效周期少;注入氮气可以得到约6%采收率,但在气窜后易导致注入气无效循环;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效果最明显,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 物理模拟 间歇开采 注氮气 水气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清水压裂悬砂效果提升实验 被引量:15
9
作者 肖博 张士诚 +2 位作者 郭天魁 邹雨时 侯腾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9,129,共6页
针对页岩气藏压裂中清水压裂悬砂效果较差问题,分析压裂液和支撑剂性质,通过实验提出增强清水压裂悬砂效果方法:纤维复合清水压裂液技术和超低密度支撑剂技术.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不仅使清水压裂液的悬砂性能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显著降... 针对页岩气藏压裂中清水压裂悬砂效果较差问题,分析压裂液和支撑剂性质,通过实验提出增强清水压裂悬砂效果方法:纤维复合清水压裂液技术和超低密度支撑剂技术.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不仅使清水压裂液的悬砂性能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液体摩阻.低密度支撑剂可以降低沉降速度50%以上.综合采用纤维复合清水压裂液技术和超低密度支撑剂技术,支撑剂2h的沉降率为17%.不仅可以提高清水压裂的开发效果,还可以降低对地面泵车排量的要求,对于页岩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压裂 悬砂效果 纤维 清水压裂液技术 低密度支撑剂技术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表活剂压裂液的实验特性及其在水锁气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牟善波 张士诚 +2 位作者 付道明 孟庆民 孙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67,共3页
水锁伤害是低渗透气层压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从两个方面对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展开了实验研究:①进行了岩心伤害实验,采用多次驱替方式发现,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在岩心孔隙中72h还呈现自由状态,能够被驱动,随着驱替次数增多,岩心渗透... 水锁伤害是低渗透气层压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从两个方面对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展开了实验研究:①进行了岩心伤害实验,采用多次驱替方式发现,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在岩心孔隙中72h还呈现自由状态,能够被驱动,随着驱替次数增多,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减少,而其他液体没有这种现象;②进行了支撑裂缝导流伤害实验,通过不同驱替方式发现,采用不同液体驱替的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相差不大,通过氮气驱动后,新型表活剂压裂液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有所增加,继续通过CO2气体驱动后,该组裂缝导流能力继续增加,而胍胶类压裂液导流能力基本没有变化。通过实验认为: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对岩石及裂缝的伤害可以改变,降低了对储层的水锁伤害,适合应用于易水锁气层压裂施工。现场试验证明,该类压裂液对低渗易水锁气层具有较好的压裂增产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田 储集层 表面活性剂 压裂液 渗透率 裂缝(岩石) 实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清华 吴亚红 +1 位作者 赵仁保 邹良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79,共4页
在特低渗储层的钻井、压裂等施工过程中,如果注入井液体配伍性不好,将严重影响储层产量。为了减少开发过程中对陕北特低渗储层的损害程度,对其长武区块延长组特低渗储层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包括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酸敏性和碱敏... 在特低渗储层的钻井、压裂等施工过程中,如果注入井液体配伍性不好,将严重影响储层产量。为了减少开发过程中对陕北特低渗储层的损害程度,对其长武区块延长组特低渗储层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包括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酸敏性和碱敏性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武1井表现为强速敏、盐敏和酸敏,水敏性为中等;早胜3井的速敏性和水敏性为中等偏强,盐敏性和碱敏性表现为中等,酸敏性较弱。采用恒压方法比较适合进行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实验,该项实验研究对指导延长组储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实验方法 敏感性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法测定稠油油藏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阳晓燕 杨胜来 +2 位作者 李秀峦 刘泽旭 李武广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5-747,共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针对实际油藏地质特点和流体性质特征,通过室内实验,用水驱油非稳态法测定稠油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用JBN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采用对数对其进行拟合与回归计算,做出油水相对渗... 为了更好地了解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针对实际油藏地质特点和流体性质特征,通过室内实验,用水驱油非稳态法测定稠油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用JBN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采用对数对其进行拟合与回归计算,做出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而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两相渗流区比较大,残余油饱和度比较高,水相渗透率相对比较低,等渗点饱和度大于50%。通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可判断此油藏的润湿性,此稠油油藏为弱亲水油藏。在水驱油过程中,见水时间较早,见水时压差为0.72,突破时所对应的采收率还不到30%,最终采收采收率较低。此研究能为提高采收率技术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以后相关润湿性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相渗曲线来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法 水驱油 稠油油藏 相对渗透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丁彤伟 鄢捷年 冯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8,共6页
为了满足当前深井、超深井逐步向深层次开发的需要,在分析评价各种抗高温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的基础上,优化研制出一种以OCL-JB为主要降滤失剂的抗210℃高温的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抗高温、抗... 为了满足当前深井、超深井逐步向深层次开发的需要,在分析评价各种抗高温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的基础上,优化研制出一种以OCL-JB为主要降滤失剂的抗210℃高温的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抗高温、抗盐降滤失剂OCL-JB抗温性好,能与多种处理剂配伍;OCL-JB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增大粘土颗粒的zeta电位和水化膜来提高泥浆中粘土微粒的聚结稳定性,控制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所研制的抗高温高密度(2.3 g/cm3)钻井液经过210℃高温后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高温高压流变性能和滤失造壁性能,抑制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强,润滑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抗高温 高密度 性能评价 高温高压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CO_2泡沫调堵实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海涛 伊向艺 +1 位作者 李相方 尹邦堂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1-643,共3页
CO2泡沫调堵是一种选择性化学调剖堵水方法,其应用技术的关键在于发泡剂的选择。针对油藏高温、高矿化度特殊环境,综合考虑了影响发泡剂性能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出了具有良好抗盐、耐温性能及pH值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YFP-2作为... CO2泡沫调堵是一种选择性化学调剖堵水方法,其应用技术的关键在于发泡剂的选择。针对油藏高温、高矿化度特殊环境,综合考虑了影响发泡剂性能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出了具有良好抗盐、耐温性能及pH值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YFP-2作为发泡剂。借助岩心驱替流动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该发泡剂在模拟油藏环境下所产生的泡沫对驱替岩心的封堵作用。封堵实验结果表明,该泡沫体系具有较强的流动阻力保持性能,且对驱替剂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转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矿化度 二氧化碳 泡沫 发泡剂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锐 岳湘安 +1 位作者 尤源 梁继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56-59,共4页
结合长岩心周期注水实验与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得出了渗吸效应在周期注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不同周期下的周期注水实验、无压降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不同压力及压降幅度下的动态渗吸实验,并将三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 结合长岩心周期注水实验与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得出了渗吸效应在周期注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不同周期下的周期注水实验、无压降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不同压力及压降幅度下的动态渗吸实验,并将三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注水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中效果明显;低渗透基质油藏中毛管力具有较强作用;压力波动幅度对渗吸效应的影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低渗透油藏中较强的压敏性,得出周期间歇性注水实验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较低才能获得较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注水 渗吸 压降幅度 压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边界层影响因素及渗透率下限实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铨峥 杨胜来 +3 位作者 孟展 王璐 钱坤 韩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64,共6页
致密油储层渗透率极低,孔喉结构复杂,半径较小,边界层的存在都会进一步增大渗流阻力,对储层渗流影响较大。为了研究致密储层边界层的影响因素,首次采用N2驱替的实验方法,分析了压力梯度、孔喉半径和渗透率与边界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致密油储层渗透率极低,孔喉结构复杂,半径较小,边界层的存在都会进一步增大渗流阻力,对储层渗流影响较大。为了研究致密储层边界层的影响因素,首次采用N2驱替的实验方法,分析了压力梯度、孔喉半径和渗透率与边界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梯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边界层厚度和边界层厚度占用率均呈幂率递减,对储层渗流影响也逐渐减弱;随着孔喉半径的减小,边界层厚度先增后减,存在一个极大值,但随着边界层厚度占用率逐渐增大,对储层渗流影响也逐渐增强;通过拟合,得到不同压力梯度下的渗透率下限值及经验公式,压力梯度越大,渗透率下限值越低。通过该研究,加深了对致密性储层边界层影响因素和渗透率下限的认识,为改善边界层对致密储层渗流影响、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边界层 压力梯度 孔喉半径 渗透率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原油生产中析蜡和熔蜡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宏 杨胜来 +2 位作者 牛彩云 黄伟 李大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5-607,共3页
运用激光测试高压原油析蜡点的最新方法,对井筒中原油的析蜡规律和地层中原油的熔蜡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气原油比脱气原油的析蜡点温度低;井筒中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下降;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 运用激光测试高压原油析蜡点的最新方法,对井筒中原油的析蜡规律和地层中原油的熔蜡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气原油比脱气原油的析蜡点温度低;井筒中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下降;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升高;地层条件下熔蜡温度比析蜡温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蜡 原油 高压激光测试 析蜡温度 熔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集层空气泡沫驱模拟实验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大融 李相方 +3 位作者 李元生 于鹏亮 夏俊 蒋明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02,共6页
致密油藏的开发主要利用储集层原始天然弹性能量,最终采收率一般低于10%.应用空气泡沫驱开发致密油藏,可以补充地层能量以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单管岩心和双管岩心实验,研究了空气泡沫驱在致密油藏中的流动特性和驱替效果,考... 致密油藏的开发主要利用储集层原始天然弹性能量,最终采收率一般低于10%.应用空气泡沫驱开发致密油藏,可以补充地层能量以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单管岩心和双管岩心实验,研究了空气泡沫驱在致密油藏中的流动特性和驱替效果,考虑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空气泡沫驱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气液比为3∶1,最优泡沫液段塞为0.05 PV.实例验证表明,空气泡沫驱增油效果明显,15口典型生产井注入前平均月产油198.1 t,注入后为240.0 t,增油幅度达21%;空气泡沫驱控水效果明显,注入前典型生产井平均含水率28.8%,注入后为28.9%,含水率仅增高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空气泡沫驱 水驱 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单管岩心 双管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窜流通道高速非达西渗流规律实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睿 姜汉桥 +1 位作者 陈民峰 董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我国大部分油田目前都处在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种动态监测分析表明,微观上油藏的特定部位形成了几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原始孔道的窜流通道。窜流通道引起的注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油田高效开发、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我国大部分油田目前都处在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种动态监测分析表明,微观上油藏的特定部位形成了几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原始孔道的窜流通道。窜流通道引起的注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油田高效开发、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矛盾。目前,国内外对非线性渗流的研究仍存在很大局限性,而考虑高速非达西渗流的研究更少。以高渗透性填砂管模型为实验对象,设计了窜流通道渗流规律物理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级别窜流通道的非达西流系数关系式,揭示了高渗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流系数与渗透率、孔隙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达西流向非达西流过渡的临界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窜流通道 高速渗流 窜流实验 非达西流 非达西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硫化氢生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代金友 陈安定 何顺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2,共3页
为探讨硫化氢生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条件,从鄂尔多斯盆地选取石膏、地层水和天然气样开展了模拟实验。实验在密闭的温压釜中进行,多组实验结果表明:热化学还原反应除需要石膏、烃类外,还必须有地层水参与才能进行;硫化氢生成量与反应温... 为探讨硫化氢生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条件,从鄂尔多斯盆地选取石膏、地层水和天然气样开展了模拟实验。实验在密闭的温压釜中进行,多组实验结果表明:热化学还原反应除需要石膏、烃类外,还必须有地层水参与才能进行;硫化氢生成量与反应温度、时间正相关;硫化氢生成过程存在34S同位素分馏,且温度越高分馏幅度越小。研究说明,在石膏、烃类气体存在的前提下,高温、密闭还原、有地层水是该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把握这5个条件是建立区域硫化氢生成模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热化学还原反应 模拟实验 靖边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