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段固井方法提高页岩气井筒完整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军 席岩 +1 位作者 付永强 张华礼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我国目前页岩气开发中,出现了严重的井筒完整性问题,部分区块的套管变形比例甚至达到了40%,导致分段压裂改造失效,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页岩气开发进程。文章在分析页岩气井筒完整性失效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分段压裂过程中套管承受严重非均... 我国目前页岩气开发中,出现了严重的井筒完整性问题,部分区块的套管变形比例甚至达到了40%,导致分段压裂改造失效,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页岩气开发进程。文章在分析页岩气井筒完整性失效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分段压裂过程中套管承受严重非均匀载荷的难题,提出了分段固井方法,即针对容易产生井筒完整性失效的井段,其环空不固井,而是注入一段流体,在其相邻井段则进行正常固井作业。其优势是将分段压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极端非均匀外挤载荷转化为均匀外挤载荷,从而达到防止套管变形,提高井筒完整性的目的。针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分段压裂与缝网体形成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认为总体上利大于弊。该方法有助于解决我国页岩气开发中面临的井筒完整性失效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套管变形 井筒完整性 分段固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井口恒压控制方法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淼 柳贡慧 +3 位作者 李军 王强 李梦博 郭雪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129,共4页
实时准确控制井筒压力对于深部地层钻井安全至关重要。结合控压钻井工艺特性,提出了井口恒压控制方法,并建立了井筒-地层耦合流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井底恒压模式相比,井口恒压模式可操作性更强,控制过程中井底压力会呈规律性的波动... 实时准确控制井筒压力对于深部地层钻井安全至关重要。结合控压钻井工艺特性,提出了井口恒压控制方法,并建立了井筒-地层耦合流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井底恒压模式相比,井口恒压模式可操作性更强,控制过程中井底压力会呈规律性的波动变化,并在气体前沿运移到井口时出现一个拐点。在现场作业时,需要结合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确定合理的井口回压调控区间。井口回压调控区间与溢流量监测值/地层渗透率呈负相关性,而与初始井口回压呈正相关性。文中研究对于提高控压钻井作业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井口恒压 井底压力 井口回压 调控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商8-74井为例浅析打水泥塞工艺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勇 姚猛 +4 位作者 王晓 仝可佳 方文超 王龙 姚健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我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且大多采用注水开发。当前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储层非均质性和敏感性导致孔喉增大,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窜流通道,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提高水驱效率,增大原油采收率,封堵水淹层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我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且大多采用注水开发。当前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储层非均质性和敏感性导致孔喉增大,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窜流通道,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提高水驱效率,增大原油采收率,封堵水淹层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打水泥塞工艺作为封隔具体层段重要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高含水层、层间出水和干层,但现场施工存在打水泥塞施工成功率低、工艺复杂、占产时间长、施工费用高等问题。以商8-74井打水泥塞施工为例,分析不同打水泥塞工艺优、缺点,总结不同打水泥塞工艺所适宜井况及地质特征,并针对不同井况对打水泥塞工艺进行了优择和改进,从而有效保证打水泥塞一次成功率,对今后打水泥塞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水泥塞工艺 井况特征 优化选择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循环钻井工艺系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军 柳贡慧 韩烈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前气体钻井均采用出井气体直接排放的方式。如果能将气体回收,象普通钻井液一样循环使用,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钻井成本。同时,如果地层出气量较大,还可以进行天然气的分离与回收利用,使气体钻井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文章针对... 目前气体钻井均采用出井气体直接排放的方式。如果能将气体回收,象普通钻井液一样循环使用,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钻井成本。同时,如果地层出气量较大,还可以进行天然气的分离与回收利用,使气体钻井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氮气和天然气钻井中普遍存在的气体不能循环使用、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首次完整提出了气体循环钻井系统的观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系统设计了气体循环钻井的工艺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初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简单易行,稳定可靠,应用前景广阔。对进一步降低我国气体钻井成本,加快推广气体钻井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循环 氮气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陆相裂缝性储层防漏堵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波 王剑波 +1 位作者 彭琳 张儒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元坝陆相储层裂缝发育、井漏现象普遍存在,漏失性伤害已经成为元坝陆相储层损害的重要原因,裂缝的防漏堵漏是储层保护的关键所在。研究形成了防漏堵漏方案设计软件,从井漏裂缝宽度计算和防漏堵漏钻井液配方设计两个方面对现行的高酸溶... 元坝陆相储层裂缝发育、井漏现象普遍存在,漏失性伤害已经成为元坝陆相储层损害的重要原因,裂缝的防漏堵漏是储层保护的关键所在。研究形成了防漏堵漏方案设计软件,从井漏裂缝宽度计算和防漏堵漏钻井液配方设计两个方面对现行的高酸溶防漏堵漏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现场试验表明,经软件设计的防漏堵漏配方具有防漏效果且堵漏成功率高,降低了裂缝性储层中的漏失性伤害。该项技术现场应用成果显著,对于类似的裂缝性储层保护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防漏堵漏 裂缝宽度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酸化清洁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婵 丁观世 曹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5,132,共3页
为了提高延长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改造效果,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强酸性压裂液体系,其中盐酸浓度可达8%。该技术原理是利用超支化聚合物的pH响应性、在促进剂和盐酸作用下形成具有携砂能力的流体。适用于甘谷驿油田的体系配方为2%CP-1+0.5%GW-... 为了提高延长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改造效果,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强酸性压裂液体系,其中盐酸浓度可达8%。该技术原理是利用超支化聚合物的pH响应性、在促进剂和盐酸作用下形成具有携砂能力的流体。适用于甘谷驿油田的体系配方为2%CP-1+0.5%GW-1+8%盐酸+0.4%GY-1。该体系黏度可达180 mPa·s、稠化时间小于5 min、残渣含量仅为5.87 mg/L、抗盐性好、在地层环境中能自动破胶。矿场施工结果显示这种压裂液的一次返排率为73%,试油产量高出邻井5 m^3,说明该体系可成功用于陕北特超低渗储层的高效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储层 酸化压裂 储层改造 低廉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井环空带压相对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兆会 陈俊 +1 位作者 李军鹏 温庆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1,133,共5页
结合某储气库现场实际,基于一定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选取腐蚀度、A环空压力、无阻流量和到设施的距离4个注采井失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储气库注采井相对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76口注采井选取相同的时间节点,计算各井的相对风... 结合某储气库现场实际,基于一定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选取腐蚀度、A环空压力、无阻流量和到设施的距离4个注采井失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储气库注采井相对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76口注采井选取相同的时间节点,计算各井的相对风险值并进行风险排序,选取合适的风险概率值,优选出急需管理和维护的高风险注采井。研究表明,注采过程中,采气初期的相对风险值明显高于其它三个阶段,且注气中期>注气初期>采气末期;选取95%的风险概率值,有4口注采井处于高风险状态;改变风险概率取值,可以得到需要进行重点维护和管理的注采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注采井失效 A环空压力 相对风险评估 风险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干纳盆地井壁失稳机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清华 邓金根 +1 位作者 闫传梁 韩琴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2,17,共5页
井壁失稳是制约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质工程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费尔干纳盆地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挤压,地应力高、地层破碎,特别是地层裂缝发育且存在多个压力层系,钻井过程中井下垮塌、井涌、漏失等复杂事故频繁... 井壁失稳是制约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质工程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费尔干纳盆地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挤压,地应力高、地层破碎,特别是地层裂缝发育且存在多个压力层系,钻井过程中井下垮塌、井涌、漏失等复杂事故频繁发生。费尔干纳盆地多种井壁失稳机理共存、互相作用,以裂缝性地层的井壁失稳为主,选择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良好的封堵性可有效防止费尔干纳盆地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在深入分析井壁失稳力学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费尔干纳盆地合理钻井液密度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在吉达4井应用获得良好效果,卡钻等事故大大减少,钻井周期缩短了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干纳盆地 裂缝 井壁稳定 地应力 钻井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