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泡剂表面扩张性质与泡沫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宏生 孙刚 +2 位作者 韩培慧 杨莉 高芒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考察发泡剂表面扩张性质与泡沫性能的关系,利用界面流变仪测量发泡剂的表面扩张性质和泡沫扫描仪测量发泡剂的泡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剂的表面扩张模量、黏性和弹性随质量分数增加出现极大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扩张黏... 为考察发泡剂表面扩张性质与泡沫性能的关系,利用界面流变仪测量发泡剂的表面扩张性质和泡沫扫描仪测量发泡剂的泡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剂的表面扩张模量、黏性和弹性随质量分数增加出现极大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扩张黏性明显高于其他发泡剂,其余4种发泡剂的表面扩张黏性相差不明显,不同发泡剂的表面扩张模量的关系与表面扩张黏性基本一致;随质量分数增加,不同发泡剂的起泡体积趋于平稳,泡沫稳定性出现极大值,而后缓慢降低,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椰油酰胺丙基羟磺酸甜菜碱的起泡体积和泡沫稳定性最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较差;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与表面扩张弹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表面扩张模量或表面扩张黏性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是一一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剂 表面扩张性质 扩张弹性 扩张黏性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加氢脱氮集总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勋 李术元 +5 位作者 岳长涛 侯吉礼 温海龙 蒙涛 陈振宇 滕锦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4-1362,共9页
针对页岩油加氢改质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特点,将原料油中氮化物依据脱除活性划分为2、3、4或5个集总,建立4种相应的加氢脱氮集总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反应压力、液时空速、氢/油体积比及氮化物自阻碍因素对不同集总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 针对页岩油加氢改质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特点,将原料油中氮化物依据脱除活性划分为2、3、4或5个集总,建立4种相应的加氢脱氮集总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反应压力、液时空速、氢/油体积比及氮化物自阻碍因素对不同集总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以60个实验数据点为基础,求解得到动力学模型参数。对比4种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和外推效果,并选用最佳模型预测原料油加氢脱氮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4种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3,均方差均小于1.9,较为合理。五集总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相对误差小于5%,可以较好地描述页岩油中氮化物脱除反应。五集总模型预测的龙口页岩油加氢脱氮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93.15 K、反应压力9 MPa、液时空速0.5h^(-1),与工艺条件考察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加氢脱氮 集总动力学 动力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对Mo-Ni/Al_2O_3催化剂活性结构和催化硫醚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申志兵 柯明 +1 位作者 张君涛 梁生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6-1112,共7页
采用水热处理的方法对Mo-Ni/Al_2O_3催化剂的微观孔结构性质和负载金属的结构性质进行调变,并考察调变后催化剂在硫醚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可增加催化剂的平均孔径,有利于产物中形成的大分子异构硫醚的扩散,维持催化... 采用水热处理的方法对Mo-Ni/Al_2O_3催化剂的微观孔结构性质和负载金属的结构性质进行调变,并考察调变后催化剂在硫醚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可增加催化剂的平均孔径,有利于产物中形成的大分子异构硫醚的扩散,维持催化剂的稳定性;还可以降低负载金属与载体间的作用,提高负载金属的硫化度,增加Ni-Mo-S活性中心数目。然而,这些对催化剂结构性质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硫醚化反应过程的硫醚化反应和二烯烃选择加氢反应性能,还大大促进了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造成反应产物辛烷值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醚化反应 二烯烃选择性加氢 烯烃加氢 辛烷值 水热处理 Mo-Ni/Al2O3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