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沥青质缔合体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英峰 卢贵武 +2 位作者 孙为 郑庆彬 王春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31,共7页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模拟了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沥青质缔合体的分子构型,并考察了加热条件下5种溶剂对沥青质缔合体微观结构的影响。依据沥青质分子间距和氢键键长的变化规律,分析讨论了沥青质缔合的微观机理,有利于石油沥青质沉积...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模拟了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沥青质缔合体的分子构型,并考察了加热条件下5种溶剂对沥青质缔合体微观结构的影响。依据沥青质分子间距和氢键键长的变化规律,分析讨论了沥青质缔合的微观机理,有利于石油沥青质沉积抑制剂和清除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缔合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剂 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凤清 王玉斗 +1 位作者 吴应湘 高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以发烟硫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反应,制备了石油磺酸盐。通过对原料性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性能影响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实验原料及制备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磺化反应条件选取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0min时,可以得到性能优良的... 以发烟硫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反应,制备了石油磺酸盐。通过对原料性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性能影响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实验原料及制备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磺化反应条件选取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0min时,可以得到性能优良的石油磺酸盐产品。以海洋混合减一线油、辽河减四线油为原料制得的石油磺酸盐产品,提纯后具有较好的表面张力和界面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合成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融合的水下成像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代林 朱化凤 裴红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偏振成像和图像融合的新型水下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小波的多尺度和多分辨率特性,将一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幅源图像分别分解后进行加权融合处理,最后利用小波逆变换重构融合后的偏振图像。用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 开发了一种基于偏振成像和图像融合的新型水下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小波的多尺度和多分辨率特性,将一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幅源图像分别分解后进行加权融合处理,最后利用小波逆变换重构融合后的偏振图像。用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和方差等参量对融合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可极大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小波变换 图像融合 水下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物理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弹簧振子加速度的红外遥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聂士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1期31-32,52,共3页
介绍我们新开发的一个综合性实验,它主要包括拉力传感器、由LM331组成的V/F和F/V变换电路以及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等,以实现对弹簧振子加速度的红外遥测。利用计算机USB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包括计算弹簧振子的速度和位移、系... 介绍我们新开发的一个综合性实验,它主要包括拉力传感器、由LM331组成的V/F和F/V变换电路以及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等,以实现对弹簧振子加速度的红外遥测。利用计算机USB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包括计算弹簧振子的速度和位移、系统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动能和总机械能,并绘制机械能变化曲线,由此验证了弹簧振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本实验项目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设计和实践 弹簧振子 加速度 红外遥测 机械能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米勒矩阵的水下成像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志杰 柳逢春 +1 位作者 安鹏莉 李代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9期7118-7122,共5页
探究在浑浊介质中利用物体的米勒矩阵进行目标识别的技术。米勒矩阵的16个矩阵元可以完整地描述物体的偏振信息,基于各物体不同的偏振特性,不同物体有不同的米勒矩阵。可以以物体退偏特性因子Δ或其中一米勒矩阵元作为灰度值得到一幅图... 探究在浑浊介质中利用物体的米勒矩阵进行目标识别的技术。米勒矩阵的16个矩阵元可以完整地描述物体的偏振信息,基于各物体不同的偏振特性,不同物体有不同的米勒矩阵。可以以物体退偏特性因子Δ或其中一米勒矩阵元作为灰度值得到一幅图像,利用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和方差对图像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较大地提高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勒矩阵 水下物体 偏振特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 被引量:52
6
作者 张军 赵卫民 +2 位作者 郭文跃 王勇 李中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9-1244,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巯基苯并咪唑(A)、2-氨基苯并咪唑(B)、2-甲基苯并咪唑(C)和苯并咪唑(D)等四种缓蚀剂抑制HCl对碳钢腐蚀的性能进行理论评价,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分析.全局活性指数的计算表明,四种分子...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巯基苯并咪唑(A)、2-氨基苯并咪唑(B)、2-甲基苯并咪唑(C)和苯并咪唑(D)等四种缓蚀剂抑制HCl对碳钢腐蚀的性能进行理论评价,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分析.全局活性指数的计算表明,四种分子中,2-巯基苯并咪唑分子具有最强的反应活性;对于其他三种分子,Fukui指数和全电子密度分布指出,2-氨基苯并咪唑具有两个亲电攻击中心,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双中心吸附,其缓蚀性能应优于2-甲基苯并咪唑和苯并咪唑;缓蚀剂分子与三层铁原子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确认2-甲基苯并咪唑比苯并咪唑在金属表面吸附更稳定.综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结果,四种缓蚀剂分子缓蚀效率的顺序应为A>B>C>D,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缓蚀剂 理论评价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的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 被引量:31
7
作者 胡松青 胡建春 +2 位作者 石鑫 张军 郭文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4-2530,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十一烷基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抗H2S、CO2腐蚀性能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了影响缓蚀剂缓蚀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QSAR模型,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对模型的...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十一烷基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抗H2S、CO2腐蚀性能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了影响缓蚀剂缓蚀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QSAR模型,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对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转移参数△N、咪唑环上非氢原子静电荷之和ΣQring及分子极化率α对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很大的贡献,所得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924和0.917,模型对此类缓蚀剂抗H2S、CO2腐蚀性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应用QSAR研究结果进行了分子设计,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抗H2S、CO2腐蚀性能的新型咪唑啉衍生物,为实验工作者合成新型缓蚀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性能 咪唑啉衍生物 量化参数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缓蚀剂在Fe(001)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军 于维钊 +2 位作者 燕友果 于立军 任振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5-1390,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烷基链长的咪唑啉类缓蚀剂在Fe(001)表面的吸附行为和成膜机制,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咪唑啉分子的极性头基会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烷基碳链则背离金属表面,并通过自身的扭转...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烷基链长的咪唑啉类缓蚀剂在Fe(001)表面的吸附行为和成膜机制,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咪唑啉分子的极性头基会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烷基碳链则背离金属表面,并通过自身的扭转形变实现稳定吸附;随着烷基链长的增加,缓蚀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逐渐增加,所形成缓蚀剂膜的致密性也逐渐增大;致密的缓蚀剂膜能有效地阻碍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扩散,从而达到延缓金属腐蚀的目的.5种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分子动力学模拟 吸附能 缓蚀效率 缓蚀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咪唑啉化合物在H_2S/CO_2共存条件下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30
9
作者 胡松青 胡建春 +3 位作者 范成成 米思奇 张军 郭文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63-2170,共8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化合物1-(2-氨基-硫脲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IM-S),并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IM-S在H2S/CO2共存条件下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IM-S具有较好的抗H2S、CO... 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化合物1-(2-氨基-硫脲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IM-S),并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IM-S在H2S/CO2共存条件下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IM-S具有较好的抗H2S、CO2腐蚀能力,能同时抑制碳钢腐蚀的阴、阳极反应过程,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2.74%.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呈单分子层吸附,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吸附.最后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IM-S的缓蚀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失重法 电化学方法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电磁波传播随钻测量基本理论及其在地层界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0
作者 魏宝君 田坤 +1 位作者 张旭 刘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07-2515,共9页
采用水平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计算定向电磁波传播随钻测量的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分析了定向电磁测量的探测范围和对地层界面的灵敏性,研究了地层各向异性、地层相对倾角和接收天线倾角对定向测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水平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计算定向电磁波传播随钻测量的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分析了定向电磁测量的探测范围和对地层界面的灵敏性,研究了地层各向异性、地层相对倾角和接收天线倾角对定向测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频率越低、线圈距越大、目的层和围岩层电阻率对比度越大,定向电磁测量的探测范围越大.随着接收天线倾角的增加,定向幅度衰减在接近地层界面时的变化更加明显,对地层界面的灵敏性增加.采用对称天线结构可消除定向测量信号在远离地层界面处对地层各向异性和地层相对倾角的依赖,实现对地层界面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电磁波传播 随钻测量 地层界面 并矢Green函数 倾斜接收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缓蚀剂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量子化学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胡松青 贾晓林 +2 位作者 胡建春 石鑫 郭爱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0,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考察6种十一烷基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前线轨道分布、Fukui指数、自然电荷分布以及分子中重原子对前线轨道贡献等分析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分子与金属...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考察6种十一烷基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前线轨道分布、Fukui指数、自然电荷分布以及分子中重原子对前线轨道贡献等分析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分子与金属界面作用时,主要是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的极性基团起作用,分子的活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咪唑环及亲水取代基上的N、O、S等杂原子处;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与分子最高占有轨道能量(EHOMO)、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及分子负电荷总数(nTNC)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咪唑啉缓蚀剂与金属相互作用时,既能向金属原子的空轨道提供电子形成配位键,又可从金属中接受电子到缓蚀剂分子最低空轨道上形成反馈键,从而形成稳定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咪唑啉 缓蚀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胡松青 张军 +1 位作者 刘冰 付殿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用不同性质的离子液体(IL)萃取脱除模拟油品(二苯并噻吩和萘的正己烷溶液)中的含硫有机化合物,考察了离子液体的离子类型、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萃取脱硫可以在10 min内达到萃取平衡;随着离子液体与油相体积比的增大... 用不同性质的离子液体(IL)萃取脱除模拟油品(二苯并噻吩和萘的正己烷溶液)中的含硫有机化合物,考察了离子液体的离子类型、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萃取脱硫可以在10 min内达到萃取平衡;随着离子液体与油相体积比的增大,脱硫效果明显改善;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对脱硫效果影响很大,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对硫化物的萃取量远远大于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萃取量;当V(IL)/V(Oil)=1时,[BMIM]PF6和[BMIM]BF4萃取实际柴油中的硫化物,硫质量分数从5.43%分别下降至2.91%和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脱硫 离子液体 二苯并噻吩(DBT) 选择性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网络模型在渗流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克文 关继腾 +2 位作者 范业活 侯建 孙建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孔隙网络模型广泛地用于同多孔介质有关的微观模拟中.本文简介了利用网络模型研究储层渗流规律的基本思想、主要步骤以及网络模型同其它微观模型相比较的优缺点,总结了在微观渗流研究中使用的两大类网络模型(准静态网络模型和动态网络模... 孔隙网络模型广泛地用于同多孔介质有关的微观模拟中.本文简介了利用网络模型研究储层渗流规律的基本思想、主要步骤以及网络模型同其它微观模型相比较的优缺点,总结了在微观渗流研究中使用的两大类网络模型(准静态网络模型和动态网络模型)的特征及其适用范围,综述了目前网络模型在研究渗流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国内外研究比较活跃的几个方面,最后分析了网络模型今后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网络模型 多相流 微观模拟 综述 孔隙网络模型 渗流规律 力学研究 应用 动态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网络模型的水驱油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侯健 李振泉 +2 位作者 关继腾 王克文 陈月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分布形态归纳为4种状态:孤粒/孤滴状、斑块状、网络状和油水混合状态.研究表明,网络状剩余油的块数较少,但所占体积比例较大.随着剩余油饱和度的降低,最大网络状油所占孔隙数减少,剩余油饱和度在40%-50%附近开始以较快速度减少.润湿性不仅影响驱油效率,也影响剩余油分布形态.在驱替过程中,剩余油分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 微观模拟 渗流机理 网络模型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军 李中谱 +2 位作者 赵卫民 郭文跃 王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8-604,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场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5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2-烷基-1-氨乙基咪唑啉缓蚀剂抑制CO2腐蚀的性能,并分析了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5种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集中在咪唑环上,亲电反应中心为3个...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场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5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2-烷基-1-氨乙基咪唑啉缓蚀剂抑制CO2腐蚀的性能,并分析了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5种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集中在咪唑环上,亲电反应中心为3个N原子,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吸附;当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1时,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可形成一层高覆盖度、致密的疏水膜,可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扩散,从而达到阻碍或延缓腐蚀的目的;缓蚀剂膜的稳定性以及膜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缓蚀剂 评价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并矢Green函数的矢量本征函数展开式评价偏心对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魏宝君 田坤 +1 位作者 张旭 刘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2,共6页
采用圆柱坐标系下径向成层介质中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的矢量本征函数展开式计算电磁波电阻率的测井响应,考察井眼内仪器偏心对测井响应的影响。计算时采用径向成层圆柱形地层模型并假设在每一圆柱层内地层是均匀各向同性的,这样每层介... 采用圆柱坐标系下径向成层介质中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的矢量本征函数展开式计算电磁波电阻率的测井响应,考察井眼内仪器偏心对测井响应的影响。计算时采用径向成层圆柱形地层模型并假设在每一圆柱层内地层是均匀各向同性的,这样每层介质内的电磁波是对称的柱面波和各阶非对称波的叠加。计算结果表明:仪器偏心的影响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对于电阻性(电导性)钻井液,地层电阻率越低(越高)越需要对仪器偏心的影响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电阻率 随钻测井 偏心 并矢Green函数 矢量本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衍生物缓蚀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松青 胡建春 +2 位作者 张军 石鑫 郭文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采用挂片失重法测得A、B、C、D 4种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在CO2饱和的3%Na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它们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主要是其分子中... 采用挂片失重法测得A、B、C、D 4种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在CO2饱和的3%Na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它们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主要是其分子中的咪唑环和极性基团起作用;发生吸附时,咪唑啉衍生物分子上的咪唑环优先吸附在金属表面,然后牵引烷基支链R平行吸附在金属上。综合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出4种新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B、C、A、D,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衍生物 量子化学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DFT)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基咪唑啉对Q235钢的缓蚀吸附作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胡松青 胡建春 +2 位作者 高元军 贾晓林 郭文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月桂基咪唑啉(IM-11)、1-氨乙基-2-月桂基咪唑啉(AIM-11)和1-羟乙基-2-月桂基咪唑啉(HIM-11)三种化合物在CO2饱和的3% Na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月桂基咪唑啉(IM-11)、1-氨乙基-2-月桂基咪唑啉(AIM-11)和1-羟乙基-2-月桂基咪唑啉(HIM-11)三种化合物在CO2饱和的3% Na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CO2腐蚀的缓蚀性能,缓蚀性能的大小顺序为HIM-11>AIM-11>IM-11。3种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吸附。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缓蚀剂的分子结构与缓蚀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缓蚀剂吸附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与金属界面发生吸附时,3种缓蚀剂分子上的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的极性官能团优先吸附,分子在Fe表面的吸附稳定性按HIM-11、AIM-11、IM-11的顺序逐渐减弱。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性能 吸附等温式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线圈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基本原理及其在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锦舟 魏宝君 林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各向异性水平层状介质的磁偶极源并矢Green函数计算倾斜线圈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的响应,分析井眼相对倾角和接收线圈倾斜角对接收信号幅度比和相位差的影响,以及传统仪器和新型仪器响应曲线角峰的性质。计算实例结果表明,与传... 采用各向异性水平层状介质的磁偶极源并矢Green函数计算倾斜线圈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的响应,分析井眼相对倾角和接收线圈倾斜角对接收信号幅度比和相位差的影响,以及传统仪器和新型仪器响应曲线角峰的性质。计算实例结果表明,与传统仪器相比,含有倾斜线圈的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在定向钻井中能够更早地指示出地层边界的存在,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调整钻井仪器使井眼保持在期望的地层内,因而具有更好的地质导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电阻率 随钻测量 倾斜线圈 地质导向 各向异性地层 并矢Green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的递推矩阵方法计算层状各向异性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 被引量:26
20
作者 魏宝君 王甜甜 王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20-2928,共9页
采用递推矩阵方法计算各向异性介质的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并利用上述并矢Green函数对层状各向异性倾斜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线圈距、层厚、倾角和围岩对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计算发现,共面视电导率比共... 采用递推矩阵方法计算各向异性介质的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并利用上述并矢Green函数对层状各向异性倾斜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线圈距、层厚、倾角和围岩对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计算发现,共面视电导率比共轴视电导率变化规律复杂,不能反映地层电导率的真实情况.各向异性地层共轴视电导率随井眼相对倾角的增加而减小,而共面视电导率随井眼相对倾角的增加而增加.仪器的垂向分辨率、围岩各向异性对目的层响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线圈距,围岩各向异性对高电导率目的层中测井响应的影响大于对高电阻率目的层中测井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矢Green函数 多分量感应测井 层状各向异性地层 递推矩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