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钻井平台井喷硫化氢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邓海发 陈国明 +1 位作者 朱渊 宋林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7-180,共4页
针对海洋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硫化氢扩散问题,以计算流体力学(CFD)为理论基础,建立一套数值模拟方案和毒害评价模型。选取静风、平均风速和季风风速3种典型环境风速条件,对左舷、右舷、船艏、船艉4个来风方向的硫化氢扩散过程进行... 针对海洋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硫化氢扩散问题,以计算流体力学(CFD)为理论基础,建立一套数值模拟方案和毒害评价模型。选取静风、平均风速和季风风速3种典型环境风速条件,对左舷、右舷、船艏、船艉4个来风方向的硫化氢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硫化氢扩散的时空分布以及风速对硫化氢扩散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静风条件下,硫化氢对平台空间危害最为严重;有风条件下,船艏和船艉来风,平台空间危害较为严重;其他方向来风时,硫化氢对平台空间区域危害较小。风速越大,硫化氢对平台空间的危害程度越小。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硫化氢 CFD 钻井平台 井喷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风险平衡的海洋平台事故连锁风险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恒 陈国明 朱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4-249,共6页
针对海洋平台事故风险特点,提出动态风险平衡概念,以此建立事故动力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到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井喷事故。动态风险平衡表征事故动力与事故阻力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具有动态性和暂时稳定性。事故动力模型以海... 针对海洋平台事故风险特点,提出动态风险平衡概念,以此建立事故动力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到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井喷事故。动态风险平衡表征事故动力与事故阻力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具有动态性和暂时稳定性。事故动力模型以海洋平台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为研究对象,从工艺、技术和管理等角度分析事故可能致因和事故发展可能影响因素。该模型首先分析对象的初始事故动力,建立事故连锁风险图,然后计算初始动力发生情况下,传递动力和传递阻力的概率分布,最后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动态风险平衡建立的事故动力模型能有效分析海洋平台事故连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海洋平台 动态风险平衡 事故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不确定条件下安全仪表系统SIL等级验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付建民 李成美 +3 位作者 东静波 熊涛 张洪杰 李宏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为减小数据缺失或数据不确定对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验证结果的影响,引入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参数重要度评估方法,分别对低要求操作模式及高要求操作模式下的多个典型冗余结构进行参数重要度计算,对SIL验证所需参数进行重要度排序,并通过Mon... 为减小数据缺失或数据不确定对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验证结果的影响,引入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参数重要度评估方法,分别对低要求操作模式及高要求操作模式下的多个典型冗余结构进行参数重要度计算,对SIL验证所需参数进行重要度排序,并通过Monte-Carlo方法对重要参数进行仿真,建立数据不确定条件下的SIL验证评估方法,并以某分液系统为例进行SIL验证。结果表明:该数据不确定性条件下的SIL验证方法能够结合工程实际完成安全仪表系统的SIL等级评估,并能有效减小数据缺乏等不确定性因素对SIL验证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不确定 安全完整性等级 MONTE-CARLO模拟 安全仪表系统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隔水管海洋钻井技术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群 陈国明 +2 位作者 王国栋 周昌静 殷志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3,112-113,共3页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是一种顶部井眼钻探系统,使用海底泵系统将井眼环空返回钻井液和岩屑通过泥浆返回管线泵送回海面钻井船。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深水钻井技术难题,安全钻探深水顶部井眼,在国外获得了广泛的商业应用。目前,已经从最...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是一种顶部井眼钻探系统,使用海底泵系统将井眼环空返回钻井液和岩屑通过泥浆返回管线泵送回海面钻井船。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深水钻井技术难题,安全钻探深水顶部井眼,在国外获得了广泛的商业应用。目前,已经从最初的浅水发展到深水、超深水回收技术。同时,AGR公司的控制钻井液压力钻井技术基于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技术,可与常规隔水管和海底防喷器组联合使用,钻探表层井眼外的其余井眼段,具有双梯度钻井和控压钻井优点。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更安全的作业方式以及更低的环境影响程度钻探深水井。因此,在我国深水油气开采中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 深水顶部井眼 商业应用 控制钻井液压力 其余井眼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国明 刘秀全 +1 位作者 畅元江 许亮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是深水钻井装备中重要而薄弱的环节,其正确设计与使用直接关系到钻完井作业的顺利完成。系统开展了面向南海的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技术研究,建立其力学分析方法,形成一套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钻前设计与作业... 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是深水钻井装备中重要而薄弱的环节,其正确设计与使用直接关系到钻完井作业的顺利完成。系统开展了面向南海的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技术研究,建立其力学分析方法,形成一套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钻前设计与作业技术体系;提出隔水管与井口系统的波激疲劳、涡激疲劳、磨损以及隔水管接头完整性评估方法,并进一步完善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完整性管理方案;建立深水钻井隔水管关键装备与作业风险评价框架,探索台风环境下的隔水管系统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深水钻井隔水管作业管理软件,承担中国南海6口自营深水井的隔水管与井口系统钻前设计与作业技术研究工作,成功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深水钻井实践中,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笔者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钻井隔水管 井口 钻前设计与作业 完整性 安全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钻井平台事故致因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恒 陈国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108-113,共6页
该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已发生的海洋平台事故基础上,从人因失误、工艺设备、物料危险、管理缺陷和危险环境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提出海洋钻井平台事故致因评价框架,提出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4个二级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 该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已发生的海洋平台事故基础上,从人因失误、工艺设备、物料危险、管理缺陷和危险环境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提出海洋钻井平台事故致因评价框架,提出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4个二级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标准权重值。最后针对某在役海洋钻井平台,开展实例研究。为实际评价海洋钻井平台事故风险提供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平台 事故致因分析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理统计的海洋平台燃爆数值建模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渊 师吉浩 +3 位作者 陈国明 张肖锦 郭子琛 谢镔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海洋平台燃爆风险分析的关键基础之一是数值模型的建立,然而由于没有网格、障碍物拥塞度等的统一建模标准,难以保障超压载荷结果预测精度。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离散超压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学物理方程,构建超压后果集、模型集与工况条件集;进... 海洋平台燃爆风险分析的关键基础之一是数值模型的建立,然而由于没有网格、障碍物拥塞度等的统一建模标准,难以保障超压载荷结果预测精度。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离散超压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学物理方程,构建超压后果集、模型集与工况条件集;进而借助拉丁超立方抽样,抽取不同工况条件组成的向量空间,以此进行模型建立的网格优化、物理模型优选方案及相似增补方案的分析;最后,以模型预测与理论模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优化结果考核指标,获取具有良好工程适用性的数值网格尺寸、障碍物删减尺寸等。结果表明:海洋平台燃爆数值模型核心区域的网格尺寸为0.2 m;对于在役阶段的平台,建模过程中可直接忽略等效直径小于0.06 m的障碍物,可采用均匀圆管替代等效直径小于0.08 m的障碍物;对概念设计阶段的平台,可将等效直径为0.08 m的圆管用于数值建模,代表平台拥塞度,从而实现在保障超压预测准确度的基础上较大程度地减轻建模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型 障碍物 优化方法 相似原理 燃爆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981平台动力学仿真教学系统开发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秀全 陈国明 +1 位作者 马秀梅 畅元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为了便于深水钻井平台动力学的教学,基于VC++和Matlab开发了一套海洋石油981平台动力学仿真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平台认知、动力学仿真及安全作业3个模块。通过与平台动力学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平台认知、动力学理论与仿真和安全作业教... 为了便于深水钻井平台动力学的教学,基于VC++和Matlab开发了一套海洋石油981平台动力学仿真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平台认知、动力学仿真及安全作业3个模块。通过与平台动力学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平台认知、动力学理论与仿真和安全作业教学体系。学生可通过海洋石油981平台掌握海洋平台动力学理论、仿真及安全作业过程,对培养科学研究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平台 动力学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丽婉 陈国明 +1 位作者 张鹏飞 邓海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6-240,共5页
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海底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风险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构造未确知测度模型,计算海底管道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值,并利用信息熵原理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评判管道风险等级,采用雷达图显示未确知测... 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海底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风险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构造未确知测度模型,计算海底管道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值,并利用信息熵原理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评判管道风险等级,采用雷达图显示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结果。以某近海区海底管道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信息未确知条件下的海底管道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海底管道 未确知测度 信息熵 置信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密集作业空间内H_2S扩散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渊 陈国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0-143,共4页
针对含硫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硫化氢(H_2S)在振动筛房等密集作业空间内泄漏扩散造成的潜在人员毒害问题,从确定H_2S扩散规律、建立事故控制措施的角度展开分析。根据海洋平台空间环境特点,采取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建立用于分析H_2S扩散过... 针对含硫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硫化氢(H_2S)在振动筛房等密集作业空间内泄漏扩散造成的潜在人员毒害问题,从确定H_2S扩散规律、建立事故控制措施的角度展开分析。根据海洋平台空间环境特点,采取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建立用于分析H_2S扩散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案。就某海洋平台振动筛房在舱门关闭、打开和房内安装换气机3种条件下的H_2S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确定H_2S浓度变化和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不同舱室条件下的H_2S影响程度,推荐在平台生产过程中封闭可能出现H_2S泄漏的舱室并安装换气机。进一步分析了换气机的工作效率,建立了简化数学模型以快速预测换气机工作时间,并与CFD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海洋平台 密集作业空间 H2S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结构连续倒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冬平 陈国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前,对突发性极端荷载作用下海洋平台结构整体倒塌的非线性动力过程研究较少.基于海洋平台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平台结构由于初始破坏引起的动力放大效应,建立海洋平台局部桩柱失效的等效静力模型,采用瞬时加载法,对局部失效的... 目前,对突发性极端荷载作用下海洋平台结构整体倒塌的非线性动力过程研究较少.基于海洋平台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平台结构由于初始破坏引起的动力放大效应,建立海洋平台局部桩柱失效的等效静力模型,采用瞬时加载法,对局部失效的平台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CR(需求能力比)值的增加,失效点的竖向位移增加明显,当DCR值很大时,极端荷载可能造成失效结构响应特性发生改变;失效桩柱节点动力放大系数远大于非失效桩柱节点动力放大系数,当DCR=0.9时桩柱失效动力放大系数最大为2.156;随着DCR值的增加,失效节点动力放大系数增加明显,而非失效桩柱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基本上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极限荷载 连续倒塌 时程非线性 动力效应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海油气管道泄漏风险演化与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乐峰 孟祥坤 陈国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64,共6页
为预防滩海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提出基于复杂网络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MECA)的连锁风险演化评估方法。依据滩海油气管道的结构组成,考虑自然环境、内外腐蚀、第三方破坏和人因组织风险,结合泄漏事故发展流程和风险因素逻辑关... 为预防滩海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提出基于复杂网络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MECA)的连锁风险演化评估方法。依据滩海油气管道的结构组成,考虑自然环境、内外腐蚀、第三方破坏和人因组织风险,结合泄漏事故发展流程和风险因素逻辑关系,构建滩海管道泄漏复杂网络模型;引入风险熵和FMECA方法,衡量风险传递过程中节点事件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给出风险传递路径最大可能性的表达式,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泄漏演化的最短路径,辨识多节点所形成的最可能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各类初始事件对管道泄漏的影响差异较大,以人因组织类的作业组织不合理作为初始事件引发管道泄漏的概率为5.20×10^(-3),其对管道泄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 油气管道泄漏 复杂网络 风险熵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ME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沸溢油池火灾燃烧速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孔得朋 刘鹏翔 +3 位作者 王昌建 陈国明 王克 平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使用胜利原油对小尺度沸溢火灾燃烧速率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记录了直径为0.1、0.15、0.2 m的原油沸溢油池火灾的燃烧过程,测量了燃烧速率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燃烧速率和火焰高度变化对沸溢火灾燃烧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了不同... 使用胜利原油对小尺度沸溢火灾燃烧速率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记录了直径为0.1、0.15、0.2 m的原油沸溢油池火灾的燃烧过程,测量了燃烧速率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燃烧速率和火焰高度变化对沸溢火灾燃烧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了不同直径及初始油层厚度对沸溢火灾燃烧速率的影响,在燃烧速率基础上建立沸溢强度模型。结果表明:沸溢火灾燃烧可以分为预燃、准稳态燃烧、沸溢燃烧、火焰熄灭4个典型燃烧阶段;沸溢燃烧阶段的燃烧速率和火焰高度显著大于准稳态燃烧阶段;沸溢火灾各阶段燃烧速率均随油池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且沸溢燃烧阶段的增幅明显大于准稳态燃烧阶段的增幅;准稳态燃烧阶段的稳定燃烧速率与初始油层厚度无关,随油池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沸溢强度随初始油层厚度的增加及油池直径的减小而增大,并与初始油层厚度和油池直径间的比值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溢油池火灾 燃烧速率 火焰高度 初始油层厚度 沸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分析的海洋平台结构鲁棒性评价与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红 杨蕾 +4 位作者 陈国明 朱本瑞 李萍 刘红兵 齐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1,共6页
针对海洋平台服役周期内突发致损事件"小概率,高风险"的非比例后果特性,综合考虑常规疲劳退化与突发致损的耦合作用,定量分析了局部突发致损的直接后果及结构倒塌失效的潜在间接后果。从风险分析理论的角度,提出海洋平台结构... 针对海洋平台服役周期内突发致损事件"小概率,高风险"的非比例后果特性,综合考虑常规疲劳退化与突发致损的耦合作用,定量分析了局部突发致损的直接后果及结构倒塌失效的潜在间接后果。从风险分析理论的角度,提出海洋平台结构风险鲁棒性指标,并基于Monte-Carlo随机模拟,建立了风险鲁棒性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通过相应算例,分析海洋平台结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鲁棒性指标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检修行为对结构鲁棒性控制的作用。模拟示例结果表明,在平台服役后期,初始损伤及疲劳退化对风险鲁棒性指标的影响愈加显著,完好平台结构的风险鲁棒性指标明显高于含初始损伤平台,至服役的第30年,两种平台的风险鲁棒性指标分别由1下降至0.913和0.67。同时,4种不同突发事件单独作用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对风险鲁棒性影响最为显著的突发事件是爆炸,其后依次是船舶碰撞、突发火灾和重物坠落。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快修措施可有效提高其风险鲁棒性指标,且为保证平台结构维持合理的风险鲁棒性水平而采取"非完好维修"是更为经济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险鲁棒性 海洋平台结构 随机模拟 鲁棒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架海洋平台失效路径分析及连续倒塌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红 陈国明 +3 位作者 朱本瑞 刘红兵 张禹 李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针对突发事件下导管架平台'局部破坏'可能引发的连续倒塌现象,建立一种针对导管架平台结构的失效路径搜索及概率评估流程,采用逐步施加增量载荷的方法,并结合广义承力比准则,充分考虑失效过程中单元内应力的变化及候选失效单元... 针对突发事件下导管架平台'局部破坏'可能引发的连续倒塌现象,建立一种针对导管架平台结构的失效路径搜索及概率评估流程,采用逐步施加增量载荷的方法,并结合广义承力比准则,充分考虑失效过程中单元内应力的变化及候选失效单元的不确定性和外部载荷的随机性,并通过模拟示例获得平台可能发生的事故树,从而确定最可能发生的失效顺序。针对具体失效路径,引入备用荷载路径方法(ALP方法),研究倒塌过程中平台结构的力学分布特性和状态变化规律,分析构件失效后的平台剩余系统的动力效应和内力重分布规律,从而揭示平台结构的连续倒塌机制。结果表明:某桩腿单元突发失效后,失效单元上方的水平撑杆通过塑性铰机制成为新的竖向传力路径;相邻桩腿由于严重的内力重分布现象成为薄弱环节,易发生屈曲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架平台 失效路径 连续倒塌 内力重分布 备用荷载路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井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秀全 陈国明 +4 位作者 陈超 畅元江 陈黎明 张伟国 谢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综合考虑钻完井和投产采气过程未固井段套管强度和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海上油气井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设计方法,建立多层管柱耦合系统计算力学模型,确定钻完井过程套管轴向载荷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场、压力场和压力端部效应给出投产... 综合考虑钻完井和投产采气过程未固井段套管强度和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海上油气井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设计方法,建立多层管柱耦合系统计算力学模型,确定钻完井过程套管轴向载荷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场、压力场和压力端部效应给出投产采气后套管轴向载荷计算公式,并以中国南海某气田为例进行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设计。结果表明:套管强度不是限制海上油气井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设计的因素,投产采气过程底部油层套管的稳定性是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设计的重要因素;当设计极值产气量小于特定值时,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为油层套管未固井段重力,当设计极值产气量大于特定值时,随着设计极值产气量的增大,油层套管井口装定载荷增大,但增大的幅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井 装定载荷设计 油层套管 产气量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井采油树升高机理及其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华 张伟国 +2 位作者 刘秀全 陈国明 畅元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中国南海某气田投产采气后发生了采油树升高现象,影响了平台结构布局并引起生产管线弯曲变形,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生产管线断裂,采油树升高机理及其计算方法研究成为保障海上采气平台安全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建立采油树升高力学分析模... 中国南海某气田投产采气后发生了采油树升高现象,影响了平台结构布局并引起生产管线弯曲变形,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生产管线断裂,采油树升高机理及其计算方法研究成为保障海上采气平台安全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建立采油树升高力学分析模型来确定采油树升高机理;建立多层套管耦合系统轴向刚度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井筒温度场、压力场和压力端末效应等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采油树升高计算方法,使计算模型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最后,以我国南海某气田为例,进行了采油树升高计算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投产采气后未固井段套管温度场和压力场变化是引起采油树升高的主要原因,采油树升高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良好;随着水泥返高距泥线距离的增大采油树升高值增大,其中技术套管的水泥返高对采油树升高影响较为明显;随着产气量的增大采油树升高值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井 采油树 升高 多层套管耦合系统 温度场 压力场 水泥返高 气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海洋平台连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恒 陈国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控制海洋平台连锁风险,基于图论(GT),提出一种新型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将分析对象的复杂风险分析转化为图形分析运算。该方法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风险,重点考虑事故可能的发展模式,建立并转换可能发生的事故的连锁图,用图论算法进行图形... 为控制海洋平台连锁风险,基于图论(GT),提出一种新型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将分析对象的复杂风险分析转化为图形分析运算。该方法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风险,重点考虑事故可能的发展模式,建立并转换可能发生的事故的连锁图,用图论算法进行图形运算,得到造成结果事故发生的关键路径、最短路径和点割集,设置并优化安全屏障,防止初始事故发生。最后,结合墨西哥湾事故,建立事故连锁图,通过图形变换与运算得到2条最短路径、3条关键路径和2个点割集,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图论(GT) 连锁风险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站油气设备泄漏燃爆事故及危险区域识别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伟康 陈国明 +1 位作者 师吉浩 杨冬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5-94,共10页
为探究联合站油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因油气泄漏导致燃爆事故的灾难性后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构建联合站油气设备泄漏与燃爆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首先,对不同天然气泄漏扩散场景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天然气云扩散行... 为探究联合站油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因油气泄漏导致燃爆事故的灾难性后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构建联合站油气设备泄漏与燃爆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首先,对不同天然气泄漏扩散场景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天然气云扩散行为的影响;然后,基于可燃气云分布场景建立燃爆事故模型;最后,引入事故载荷伤害判别准则识别危险区域。结果表明:开放空间通风条件下,燃爆事故为气体泄漏连锁事故中的主要事故类型;天然气分布特性受泄漏速率、风速、障碍物等因素影响明显;池火在燃烧过程中受风力作用会发生明显的迁移现象;在设备拥塞度高的工艺区域内,火灾事故导致的热辐射危险区域面积通常大于高温危险区域面积,热辐射为主要伤害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站 油气设备 泄漏扩散 燃爆事故 危险区域识别 喷射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漏油气燃爆灾害下FPSO结构响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修峰 陈国明 师吉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3,共7页
为评估FPSO泄漏油气燃爆事故中结构损伤风险,采用等效TNT法结合AUTODYN软件分析结构在爆炸冲击波下动态响应,分析其塑性、变形及应力分布,评估不同工况下结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TNT起爆后冲击波高速传播,10ms时已覆盖工艺I区,经反射叠... 为评估FPSO泄漏油气燃爆事故中结构损伤风险,采用等效TNT法结合AUTODYN软件分析结构在爆炸冲击波下动态响应,分析其塑性、变形及应力分布,评估不同工况下结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TNT起爆后冲击波高速传播,10ms时已覆盖工艺I区,经反射叠加耦合后破坏力增强;原油热处理器和电脱盐器发生失效和变形,生产甲板边缘位置受约束较小,发生较大变形,部分区域屈曲破坏;参与反应的油气越多,相同结构等效应力及变形越大,大应力、大变形区域分布越广;d=60mm时部分结构完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油气燃爆 等效TNT法 AUTODYN 结构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