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煤层气改造的分散剂优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劲 赵军 +3 位作者 林鑫 张平 郭本广 张士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8-602,共5页
根据水煤浆分散剂分散性能的评价方法,筛选出了两种分散性能良好的阴离子型分散剂FSJ-01和FSJ-02。设计了一种适合煤岩煤粉的分散导流实验,并对所筛选的分散剂进行了评价研究。最终优选出具有分散性能良好、价格低、货源广等特点的分散... 根据水煤浆分散剂分散性能的评价方法,筛选出了两种分散性能良好的阴离子型分散剂FSJ-01和FSJ-02。设计了一种适合煤岩煤粉的分散导流实验,并对所筛选的分散剂进行了评价研究。最终优选出具有分散性能良好、价格低、货源广等特点的分散剂FSJ-02作为煤层气压裂改造用的煤粉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分散剂 煤粉 压裂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林煤层气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鑫 张士诚 +1 位作者 张劲 张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1,35,共5页
为实现柳林地区煤层气的合理高效开采,对该区主力煤层气储层进行了煤岩流速敏感性、水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柳林山西组煤样速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弱至偏强,临界流速低;水敏损害程度为无水敏至中等偏强;碱敏损害程... 为实现柳林地区煤层气的合理高效开采,对该区主力煤层气储层进行了煤岩流速敏感性、水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柳林山西组煤样速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弱至偏强,临界流速低;水敏损害程度为无水敏至中等偏强;碱敏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至强碱敏,临界pH值为7。此外,煤样的碱敏损害程度与其吸附氢氧根离子量具有正相关性;煤样盐酸酸敏指数为?2.546~0.004 5,无酸敏性。由此建议:煤层气排采初期,应控制排采速度在2 m/d之下以实现平稳降液;压裂液配方中应采用1%~2%的KCl作为防膨剂;入井液的pH值应控制在7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敏感性 实验评价 柳林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 被引量:9
3
作者 丁景辰 杨胜来 +3 位作者 胡伟 杨建坤 黄伟 杨珀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致密气藏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征,其应力敏感特征会与常规气藏有所差别.为了更好地模拟地层真实情况,研究致密气藏的应力敏感性,利用定外压变内压的方法进行了含束缚水的致密气藏岩心的室内应力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致密气藏不存在强应力... 致密气藏由于其特殊的构造特征,其应力敏感特征会与常规气藏有所差别.为了更好地模拟地层真实情况,研究致密气藏的应力敏感性,利用定外压变内压的方法进行了含束缚水的致密气藏岩心的室内应力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致密气藏不存在强应力敏感性.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降低,致密气藏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不断下降.随着渗透率的降低,渗透率敏感性逐渐减弱;随着孔隙度的降低,致密气藏岩心孔隙度敏感性逐渐减弱.且对于致密气藏岩心来说,其孔隙度敏感性总体较弱,基本可以忽略,其渗透率敏感性程度要强于其孔隙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渗透率 孔隙度 应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油气藏气湿反转解水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冯春燕 孔瑛 +4 位作者 蒋官澄 杨金荣 蒲春生 张玉忠 李颖颖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5期1-4,8,共5页
气湿反转是目前解决油气藏水锁损害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氟烷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Zonyl 8740的修饰,使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发生了气湿反转。通过做接触角测量实验,发现溶胶的陈化时间、溶胶-凝胶处理时间、热处理温度、氟化浓... 气湿反转是目前解决油气藏水锁损害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氟烷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Zonyl 8740的修饰,使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发生了气湿反转。通过做接触角测量实验,发现溶胶的陈化时间、溶胶-凝胶处理时间、热处理温度、氟化浓度和氟化时间对岩心的浸润性有明显的影响。毛细管上升实验结果表明,用溶胶和Zonyl 8740处理后,气/水体系和油/气体系中的润湿性由优先液湿转变为气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处理岩心表面的形貌和能谱进行分析显示,用溶胶和Zonyl 8740共同处理岩心后,岩心表面具备了微细的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通过Zonyl 8740处理后,岩心中水的渗透率比未处理时增大了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湿反转 液湿 溶胶-凝胶 微细粗糙结构 含氟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振峰 王文雄 +2 位作者 邹雨时 雷鑫 肖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1,共5页
体积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油藏产量的关键技术。应用有限元和离散元的混合方法建立了体积压裂扩展模型,对长庆油田长7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多簇压裂进行了裂缝扩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差小于4 MPa时有利于体积裂缝形成,高于5 MPa时主要... 体积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油藏产量的关键技术。应用有限元和离散元的混合方法建立了体积压裂扩展模型,对长庆油田长7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多簇压裂进行了裂缝扩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差小于4 MPa时有利于体积裂缝形成,高于5 MPa时主要形成平面裂缝;天然裂缝密度仅在较低应力差条件下对体积压裂改造效果影响显著;在应力差为3 MPa时,增加射孔簇数、降低簇间距,改造面积增加并不显著,簇间裂缝干扰严重,局部裂缝出现合并现象;应力差为5 MPa时,簇间裂缝干扰相对较弱,增加射孔簇利于沟通天然裂缝,提高体积裂缝发育程度和扩大改造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藏 体积压裂 裂缝扩展 地应力差 射孔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TiO2纳米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金环 康万利 +3 位作者 闫文华 郭伊荇 高洪峰 刘忠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以四异丙氧基钛(TTIP)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及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Eu3+含量的TiO2纳米晶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等手段对催化剂晶型、微晶尺寸、表面... 以四异丙氧基钛(TTIP)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及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Eu3+含量的TiO2纳米晶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等手段对催化剂晶型、微晶尺寸、表面状态、组成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锐钛矿型纳米晶,粒子尺寸在9nm左右,铕以Eu2O3的形式存在于TiO2的晶格间隙.在紫外光条件下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通过比较Eu3+的不同掺杂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Eu3+的最佳掺杂量为2.4%(w),矿化率最终可达67%.通过液质联机测定HPAM降解的中间产物,推断了Eu3+/TiO2降解HPAM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掺杂 溶胶-凝胶 光催化 降解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油井含水率确定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图版法 被引量:8
7
作者 于海丽 程时清 +2 位作者 张利军 姜桂芹 王峻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针对开发中后期注采井分层监测作业成本高、分层动态监测资料少、分层水淹状况分析难度大等问题,首次研究了多层系油藏采用油井含水率确定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图版法。考虑了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认为单井井控范围内分层含水率和分层的流... 针对开发中后期注采井分层监测作业成本高、分层动态监测资料少、分层水淹状况分析难度大等问题,首次研究了多层系油藏采用油井含水率确定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图版法。考虑了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认为单井井控范围内分层含水率和分层的流动系数与全井平均流动系数之比具有对应关系,利用油井含水率确定分层含水率,并进一步确定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经实际生产资料分析,并与分层测试资料对比验证,符合率达到70%以上,说明图版法能应用于类似多层系油田中、高含水期的水淹层含水预测,能够弄清无产液剖面资料情况下分层动用状况,为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调整产液结构、实施有效的增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油藏 分层含水率 油井含水率 剩余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开发与封闭断层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胥小伟 刘月田 +1 位作者 屈亚光 徐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197,共4页
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封闭性对多数油层的剩余油有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封闭性断层附近含油饱和度较高,采用直井和水平井相结合的布井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直井钻遇油层层数多和水平井与油层接触面积大、产量高的优势,从而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剩余... 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封闭性对多数油层的剩余油有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封闭性断层附近含油饱和度较高,采用直井和水平井相结合的布井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直井钻遇油层层数多和水平井与油层接触面积大、产量高的优势,从而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的开发效果。研究了水平井与断层夹角、各种井网形式下水平井距断层距离和水平井段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平井与断层的夹角呈90°时采出程度最高,在相同的水平井井段长度情况下,90°井网形式最好。该结论对断层附近水平井布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水平井 封闭断层 开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牛顿流体压裂压力损失预测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丹琼 张士诚 张遂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5,30,共5页
为准确预测牛顿流体连续管压裂作业时沿程管柱内的压力损失,根据我国煤层气井压裂所采用压裂液的特点,运用流体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牛顿流体流变学基本特征的混砂液在连续油管内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预测模型;对不同施工排量、砂... 为准确预测牛顿流体连续管压裂作业时沿程管柱内的压力损失,根据我国煤层气井压裂所采用压裂液的特点,运用流体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牛顿流体流变学基本特征的混砂液在连续油管内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预测模型;对不同施工排量、砂比、连续管径和入井长度比等参数对管内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a.牛顿流体在管内流动压力损失的主控因素为流体与管壁的摩擦,因此,降低牛顿流体管内压力损失的有效途径是合理选择连续油管直径与优化施工排量;b.为降低管内摩擦压力损失,应参考入井长度比值等参数,合理优选连续油管长度;c.在满足连续管工作压力和保证携砂液性能的前提下,牛顿流体压裂时应尽可能采用大管径、大排量、中砂比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连续油管 牛顿流体 混砂液 压裂 压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体滑脱效应的低渗透气藏试井典型曲线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彦尊 程时清 +1 位作者 袁玉金 杨天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在低渗低压气藏渗流过程中,滑脱效应的影响非常明显。为此,引入滑脱因子参数,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低渗透气藏试井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有限差分解法,绘制了新的含滑脱压力参数的试井典型曲线图版。通过试井曲线分析表明... 在低渗低压气藏渗流过程中,滑脱效应的影响非常明显。为此,引入滑脱因子参数,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低渗透气藏试井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有限差分解法,绘制了新的含滑脱压力参数的试井典型曲线图版。通过试井曲线分析表明,存在滑脱效应的试井导数曲线位于无滑脱效应的曲线的下方,相应的导数值变小,不同滑脱压力比径向流动期曲线基本平行,滑脱压力比越大,出现径向流的时间越早,压力导数越小。半对数曲线斜率变小,表明滑脱效应改善了气藏绝对渗透率,气井出现径向流的时间也变短。研制的图版为低渗透气藏试井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滑脱效应 数学模型 数值解 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与页岩压裂缝网形成能力对比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矿生 樊凤玲 雷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85-189,211,共6页
压裂裂缝网络形成的程度,是能否实现致密油藏经济有效的开采的首要因素。针对长庆油田长7致密砂岩油藏储层,采用了页岩用的裂缝网络形成的评价方法,结合声发射仪器,对比了长7致密砂岩与页岩2种岩心压裂后形成缝网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看... 压裂裂缝网络形成的程度,是能否实现致密油藏经济有效的开采的首要因素。针对长庆油田长7致密砂岩油藏储层,采用了页岩用的裂缝网络形成的评价方法,结合声发射仪器,对比了长7致密砂岩与页岩2种岩心压裂后形成缝网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致密砂岩压后呈现为简单的平面主裂缝特征,而页岩均呈现无主裂缝的无规则散布特征;岩石脆性并不是影响致密砂岩形成缝网的主要因素;在无水平地应力差或水平地应力差较小的情况下,长7致密砂岩油藏储层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复杂裂缝;天然裂缝系统的发育程度也是长7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形成缝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页岩 缝网评价 脆性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气湿反转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春燕 孔瑛 +3 位作者 蒋官澄 杨金荣 张玉忠 李颖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6,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单体参与了反应,产物呈现共聚物结构。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增加含氟单体的含量或应用含氟烷基侧链长的含氟单体合成聚合物,其产生的疏水性...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单体参与了反应,产物呈现共聚物结构。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增加含氟单体的含量或应用含氟烷基侧链长的含氟单体合成聚合物,其产生的疏水性较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处理岩心后,蒸馏水、油田污水、十六烷、原油的接触角分别由2.52°、10.62°、2.2°和35.35°增加到139.79°、122.31°、65.46°和85.68°,表明岩心表面的润湿性由强液湿转变为气湿。毛细管上升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可以使气/水体系和油/气体系中的接触角分别由60°和32.86°增加到118.36°和76.11°。因此,合成的聚合物可以使毛细管的润湿性发生气湿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 液湿 气湿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储层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少华 刘月田 +2 位作者 范乐宾 魏俊 程道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12-315,共4页
根据潜山油藏岩性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变质岩潜山油藏相控建模方法,即依据"优势岩性"理论,利用录井资料中的岩性分析数据,建立变质岩相分布模型;以变质岩相为约束条件进行储层建模,实现了相控条件下基质的孔渗... 根据潜山油藏岩性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变质岩潜山油藏相控建模方法,即依据"优势岩性"理论,利用录井资料中的岩性分析数据,建立变质岩相分布模型;以变质岩相为约束条件进行储层建模,实现了相控条件下基质的孔渗模拟。针对该类油藏裂缝发育、存在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特点,将各向异性建模方法引入潜山裂缝性油藏建模中,建立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定量表征模型。该方法考虑了裂缝和基质渗流特征,建立了双重介质模型,更便于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地质建模 变质岩 各向异性 裂缝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13断块生物灰岩油气藏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时清 王银珍 +2 位作者 唐恩高 安小平 杨天龙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6期34-36,共3页
扣13断块是典型的裂缝性生物灰岩,地下构造破碎,有些区块注采井网难以完善,储量动用差,油井投入开发后很快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差,采出程度为9.18%。通过对整个油田开发动态的分析,找出了影响裂缝性生物灰岩断块油气藏开发效果的因... 扣13断块是典型的裂缝性生物灰岩,地下构造破碎,有些区块注采井网难以完善,储量动用差,油井投入开发后很快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差,采出程度为9.18%。通过对整个油田开发动态的分析,找出了影响裂缝性生物灰岩断块油气藏开发效果的因素,认清了断块的油水流动关系,以及注水驱替情况和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精细的历史拟合,提出了提高采收率对策。生物灰岩油藏可以采取周期注水、改变液流方向等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波及程度,同时充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进行调整挖潜,改变开发方式,增加注水井,完善注采井网,能大大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灰岩 断块油气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利军 程时清 +1 位作者 梁继德 胡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对于目前某些油田存在大尺度的缝洞,其流动不符合达西定律的情况,建立了不同缝洞连通型试井新模型。给出了缝洞型油藏试井物理模型的描述,建立拟稳态情况下的流动方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数值反演的方法得... 对于目前某些油田存在大尺度的缝洞,其流动不符合达西定律的情况,建立了不同缝洞连通型试井新模型。给出了缝洞型油藏试井物理模型的描述,建立拟稳态情况下的流动方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数值反演的方法得到实空间下不同试井模型的解,绘制了各类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的试井曲线,并对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缝洞型试井曲线在早期段和晚期段都是斜率为1的直线段,中间段会出现和双重介质或三重介质相似的下凹段,下凹段出现早晚和下凹的深浅受缝洞间窜流系数和缝洞储容差异的影响。这类缝洞型新的试井模型研究,对具有缝洞特征性质油藏的试井解释有新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试井 拟稳态 拉普拉斯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TiO2光催化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金环 康万利 +2 位作者 闫文华 刘忠和 郭伊荇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70,共6页
考查了以四异氧丙基钛(TTIP)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的合成方法制备Eu掺杂TiO2纳米晶催化剂.运用X射线粉体衍射光谱仪(XRD)检测到制备的复合物具有锐钛矿晶型、透射电镜(TEM)和N2吸附表征催化剂的形貌和吸附特性:Eu/TiO2纳米晶粒子分散均... 考查了以四异氧丙基钛(TTIP)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的合成方法制备Eu掺杂TiO2纳米晶催化剂.运用X射线粉体衍射光谱仪(XRD)检测到制备的复合物具有锐钛矿晶型、透射电镜(TEM)和N2吸附表征催化剂的形貌和吸附特性:Eu/TiO2纳米晶粒子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9 nm左右.比表面积107 m2/g,孔体积0.5 cm3/g、孔径14.0 nm.此外,研究了在紫外光作用下催化条件对光催化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影响,如:光催化时间、催化剂的浓度、HAPM的初始浓度、反应的pH值及Na2CO3,NaHCO3和NaCl浓度对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NaCl外,其它条件对HPAM的催化降解均有显著的影响.增加催化时间、最佳的催化剂浓度、pH^6和较低的初始浓度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降解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二氧化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