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思 黄启玉 范开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化学、光谱学、流变学、量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的析蜡信号检测方法决定了各检测技术在灵敏度、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时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综述了现有石油流体析蜡特性各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测试装置,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从灵敏度、可靠性、测试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评价了各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石油化工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析出 析蜡温度 石油 测量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管道高强度试压全尺寸爆破实验 被引量:16
2
作者 闫锋 张宏 +1 位作者 段庆全 王力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针对国际上输气管道普遍采用高强度试压的趋势,通过含缺陷管道全尺寸爆破实验及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高强度试压对管道塑性变形及管道承压能力逆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新建管道,当管道试压产生的环向应力为100%~110%SMYS(规定的... 针对国际上输气管道普遍采用高强度试压的趋势,通过含缺陷管道全尺寸爆破实验及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高强度试压对管道塑性变形及管道承压能力逆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新建管道,当管道试压产生的环向应力为100%~110%SMYS(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时,管道不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高强度试压引起管道的承压能力逆转量不大。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适当提高管道试压压力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高强度 压力试验 承压能力 逆转 全尺寸爆破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成品油管道同沟敷设新技术中的热力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凌霄 王艺 +3 位作者 宇波 张劲军 达鑫 张争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11期30-36,共7页
采用非结构化有限容积法,对原油成品油双管同沟敷设新技术进行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不同管间距下成品油管道对加热输送原油管道的热力影响,尤其是对热油油温的影响。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双管同沟敷设 热力分析 数值模拟 管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穿越黄土冲沟的管线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明明 王芝银 +2 位作者 马兰平 曾志华 张之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4-1318,1344,共6页
长输油气管道经过黄土冲沟边坡时常常采用斜井穿越的方式,采用数值强度折减法与实际地形建模结合的方法,以陕西千阳黄土冲沟边坡为例,通过对黄土力学参数的不断折减,以收敛性准则作为边坡是否产生滑动的破坏判据,根据边坡滑动时的位移... 长输油气管道经过黄土冲沟边坡时常常采用斜井穿越的方式,采用数值强度折减法与实际地形建模结合的方法,以陕西千阳黄土冲沟边坡为例,通过对黄土力学参数的不断折减,以收敛性准则作为边坡是否产生滑动的破坏判据,根据边坡滑动时的位移等值线图确定了边坡潜在滑动面的形状及位置,确定了管线穿越斜井的初始安全设计参数;基于初步设计参数研究了管线斜井开挖过程中井周土体的位移变化规律,并对斜井开挖后黄土冲沟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给出的管线穿越斜井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能在设计阶段有效避开冲沟边坡潜在滑动区,基于这种设计参数使得管道斜井施工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小,边坡安全系数由1.162变为1.156,变化不大。根据计算结果,对斜井支护区域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地形建模 数值强度折减法 斜井穿越 管线设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理论在采空区管道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冰 王芝银 +2 位作者 吴张中 赵宏林 荆宏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38,148,共6页
长输油气管道下伏采空区是一类复杂的管-土耦合作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作用造成的地表变形给管道安全评价带来了特殊的困难。针对采空区空间位置的变化和不同的开采工况,采用基于应变理论的Ramberg-Osgood本构关系,建立采空塌陷区油气管... 长输油气管道下伏采空区是一类复杂的管-土耦合作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作用造成的地表变形给管道安全评价带来了特殊的困难。针对采空区空间位置的变化和不同的开采工况,采用基于应变理论的Ramberg-Osgood本构关系,建立采空塌陷区油气管道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开采条件下管道的变形规律,讨论采用基于应变和基于应力两种不同理论对采空塌陷区管道失效判据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体应变与采深H呈负相关,与采厚M呈正相关;采深采厚比H/M一定时,采深对管体应变的影响更大,多层重复采动方式更容易引起管体发生较大的变形;采用基于应变设计理论作为管道失效判据,可充分发挥管道的抗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塌陷 管道 基于应变理论 极限应变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夹层盐岩蠕变特性试验及其本构关系 被引量:36
6
作者 唐明明 王芝银 +1 位作者 丁国生 冉莉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了解某拟建盐穴储库围岩含夹层盐岩的蠕变特性,对该库址含泥岩夹层盐岩、纯泥岩和纯盐岩3种岩芯试样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其蠕变变形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含夹层盐岩初始蠕变阶段的持续时间大于泥岩试件而与盐岩试... 为了解某拟建盐穴储库围岩含夹层盐岩的蠕变特性,对该库址含泥岩夹层盐岩、纯泥岩和纯盐岩3种岩芯试样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其蠕变变形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含夹层盐岩初始蠕变阶段的持续时间大于泥岩试件而与盐岩试件基本相同,即第1蠕变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由层状盐岩试件中盐岩体部分决定;第2蠕变阶段的稳定蠕变速率则随着泥质夹层含量的不同呈现较大的差异,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含泥质夹层盐岩试件的蠕变速率小于盐岩而大于泥岩。根据3种岩样第2蠕变阶段的蠕变特性,基于含泥质夹层盐岩试件中泥质夹层的体积分数,推导了含夹层盐岩蠕变力学参数与纯盐岩及纯泥岩蠕变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泥质夹层盐岩 蠕变特性 蠕变速率 伯格斯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分对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海浩 孙滨斌 +1 位作者 孙宇 宫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组分分析是进行相平衡计算,分析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基础。以相平衡计算为基础,采用PR方程计算了不同组分含量天然气的相态曲线。为了说明重组分含量的多少是否能反映天然气的相态特征,特别假设了第三组气样,它们的重组分总含量基本一致,... 组分分析是进行相平衡计算,分析天然气相态特征的基础。以相平衡计算为基础,采用PR方程计算了不同组分含量天然气的相态曲线。为了说明重组分含量的多少是否能反映天然气的相态特征,特别假设了第三组气样,它们的重组分总含量基本一致,但具体组分不同。分析表明,少量重组分的存在,会明显地提高天然气的临界冷凝压力和临界冷凝温度,少量的重组分对天然气的相态特征有很大的影响;不同重组分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应避免将C6或C7以上组分合并为一项处理,仅根据重组分的总含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天然气的相态特征,对重组分的分析应尽可能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重烃 相态 特征 组分分析 影响 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公路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被引量:27
8
作者 唐明明 王芝银 李云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3-1168,共6页
西康高速公路长哨小净距隧道地形复杂特殊,尤其在出口段存在浅埋、偏压现象,且左隧道覆盖层上部为陕西省S102省道,隧道开挖期间,省道正常开通。为研究隧道开挖方式对省道路面沉降及洞室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实际地形的... 西康高速公路长哨小净距隧道地形复杂特殊,尤其在出口段存在浅埋、偏压现象,且左隧道覆盖层上部为陕西省S102省道,隧道开挖期间,省道正常开通。为研究隧道开挖方式对省道路面沉降及洞室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实际地形的三维模型,分别针对上下台阶法、留核心土法、侧壁导坑法3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开挖方式隧道不同位置的塑性区、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开挖施工方案,并同实际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实现省道下的小净距隧道穿越方式,可保证施工期间省道的正常运行及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穿越省道 开挖方式模拟 浅隧道 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与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36
9
作者 赵斌 王芝银 伍锦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3,67,共6页
岩石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取决于其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使用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岩浆岩、化学沉积岩以及碎屑沉积岩9种岩样的力学性质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相应岩样的矿物成分。使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相应岩样的细观结构。分析了... 岩石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取决于其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使用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岩浆岩、化学沉积岩以及碎屑沉积岩9种岩样的力学性质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相应岩样的矿物成分。使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相应岩样的细观结构。分析了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分别与力学性质参数的定性关系。对各组岩样的研究分析表明:存在于颗粒边界的裂隙会显著降低岩样的抗拉强度,长石矿物是岩样脆性的主要来源,颗粒大小和面理结构会对岩石的内摩擦角造成显著的影响,细晶花岗岩中较高的方解石含量使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小,细晶花岗岩中石英含量较高,其粘聚力较大;石盐晶体的细小与紧密堆积,造成了相应岩样的膨胀或蠕变特性,有机质的存在会对岩盐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弱化;岩样中颗粒间的弱带,会弱化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深灰色泥岩中石英胶结物的次生加大现象,使得深灰色泥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矿物成分 细观结构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排采初期阶段合理降压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段品佳 王芝银 +1 位作者 翟雨阳 张冬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89-1692,共4页
基于井周煤岩应力状态分析,对煤层气开采初期的降压速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讨,建立了控制排采降压速率的力学分析模型,并结合陕西韩城地区的实际工程测试资料确定了开采过程中的合理降压速率上限值。同时,根据对多口井资料的研究分析,... 基于井周煤岩应力状态分析,对煤层气开采初期的降压速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讨,建立了控制排采降压速率的力学分析模型,并结合陕西韩城地区的实际工程测试资料确定了开采过程中的合理降压速率上限值。同时,根据对多口井资料的研究分析,给出了合理降压速率上限值随储层埋深的变化规律。研究分析表明:降压速率合理上限值随储层埋深呈线性递增;煤岩力学特性对合理降压速率的影响较大;通过合理控制降压速率的变化可以使储层渗透能力不断提高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初期 降压速率 渗透率 井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中加热时机的经济比选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凯 张劲军 宇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是原油输送领域的新工艺,其中确定经济加热方案是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模型,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并用国内某原油管道现...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是原油输送领域的新工艺,其中确定经济加热方案是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模型,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并用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基于加热能耗最小,建立了加热方式经济比选的计算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的加热方案,计算了低凝油不同加热时机的加热能耗。结果表明:对低凝油油尾提前适当时间加热可大大节省加热能耗;加热能耗随加热时机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最佳加热时机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油交替 顺序输送 进站温度 加热时机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蠕变全过程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芝银 艾传志 唐明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基于岩石流变理论,采用解析方法和蠕变试验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黏弹塑性变形全过程的表述方式、对应的本构方程、蠕变方程、蠕变破坏时间、蠕变变形与破坏属性,建立了岩石三维黏弹塑性蠕变基本方程的统一格式.该统一格... 基于岩石流变理论,采用解析方法和蠕变试验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黏弹塑性变形全过程的表述方式、对应的本构方程、蠕变方程、蠕变破坏时间、蠕变变形与破坏属性,建立了岩石三维黏弹塑性蠕变基本方程的统一格式.该统一格式可方便描述蠕变变形全过程,包括根据不同应力状态呈现出完整3阶段全过程,或其中某2个蠕变阶段组成的蠕变变形全过程.将其应用于以西原模型表述的三轴蠕变试验,建立了相应的三轴蠕变本构方程、蠕变变形公式的显式.利用某地片麻岩蠕变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岩石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寇杰 宫敬 曹学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2,108,共5页
圆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小型分离设备。通过对GLCC分离机理的研究,对GLCC的入口进行了优化,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在气液两相流试验环道上对GLCC的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GLCC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在设计工况下... 圆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小型分离设备。通过对GLCC分离机理的研究,对GLCC的入口进行了优化,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在气液两相流试验环道上对GLCC的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GLCC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在设计工况下,其液体含气率和气体含液率都能满足现行标准,并且具有下倾入口的GLCC比水平入口的GLCC分离效果要好;液相粘度影响GLCC的分离性能,粘度增大,GLCC分离效果变差,气液处理量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C 试验 含气率 含液率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含蜡原油屈服时间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建伟 张劲军 +1 位作者 侯磊 韩善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148,共4页
针对胶凝含蜡原油的屈服规律问题,定量描述了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应力模式下,使用RS150流变仪对胶凝大庆原油、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等3种含蜡原油进行了应力阶跃式加载和应力匀速加载两种作用方式下的屈服特性实验... 针对胶凝含蜡原油的屈服规律问题,定量描述了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应力模式下,使用RS150流变仪对胶凝大庆原油、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等3种含蜡原油进行了应力阶跃式加载和应力匀速加载两种作用方式下的屈服特性实验。发现对于胶凝含蜡原油,随应力加载速率的减小屈服时间单调增加,数据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很好的幂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胶凝含蜡原油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结合量纲分析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利用国内外文献中的不同胶凝含蜡原油的实验数据对该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式具有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含蜡原油 屈服 应力加载速率 屈服时间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穿越土质边坡斜竖井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芝银 袁鸿鹄 +2 位作者 王怡 曾志华 马兰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8,113,共5页
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管道井式穿越黄土冲沟边坡确定设计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寻找出边坡潜在最危险滑动面的形状及位置,然后由此结果确定管道斜井或竖井的安全井口位置、井长或井深、水平巷... 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管道井式穿越黄土冲沟边坡确定设计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寻找出边坡潜在最危险滑动面的形状及位置,然后由此结果确定管道斜井或竖井的安全井口位置、井长或井深、水平巷道长度和斜井极限倾角等设计参数,并给出井口与边坡坡肩安全距离、斜井倾角、井长等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只要管道穿越斜井或竖井布设在边坡潜在最危险滑动面之外,并充分考虑施工影响,则管道工程的施工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新方法简捷实用,可用于油气管线穿越各类土质边坡或冲沟时确定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参数 管道穿越 斜竖井 安全距离 土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吸附模型预测油水液滴的界面流变性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玮 李楷 +1 位作者 郝帅 宫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47-2955,共9页
界面活性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将改变其界面性质,如界面张力、界面流变性质,从而影响乳状液体系的稳定。通过吸附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活性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是定量描述油水界面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以Span80为界面活性物质,模拟油... 界面活性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将改变其界面性质,如界面张力、界面流变性质,从而影响乳状液体系的稳定。通过吸附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活性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是定量描述油水界面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以Span80为界面活性物质,模拟油、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研究了低于及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实验中确定为0.45mmol.L-1)下界面张力及界面扩张模量的影响特性,表现为界面扩张模量随Span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将描述纯扩散弛豫的Lucassen-van den Tempel模型,同Langmuir、Frumkin、reorientation和rigorous reorientation(严格重排)吸附模型相结合,用于预测含活性分子油水界面张力及扩张流变的性质;结果表明,结合严格重排吸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油水界面张力,界面扩张模量、相角、弹性和黏性模量随浓度、频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状液 界面张力 界面扩张流变 吸附模型 严格重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测位移的隧洞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芝银 袁鸿鹄 +1 位作者 汪德云 张琦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在水工隧洞工程中,岩石弹性抗力系数K反映了岩石弹性抗力的大小,是设计环节中需要确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计算参数。水工隧洞工程中需用水压法试验测定弹性抗力系数,由于水压法测定抗力系数不仅耗时、费工、且试验工艺复杂。本文通过... 在水工隧洞工程中,岩石弹性抗力系数K反映了岩石弹性抗力的大小,是设计环节中需要确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计算参数。水工隧洞工程中需用水压法试验测定弹性抗力系数,由于水压法测定抗力系数不仅耗时、费工、且试验工艺复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弹性状态下深埋圆形隧洞开挖支护与水压法试验力学效应关系,提出一种基于量测隧洞位移的围岩抗力系数的反演方法,该法可根据量测隧洞位移直接反演得到弹性抗力系数。结合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试验段工程实践,对浅埋水工隧洞位移进行监测,利用提出的反演方法,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提出的反演方法为复杂水工隧洞不同围岩应力状态问题的弹性抗力系数反演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弹性抗力系 数量测位移 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流变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冰 王芝银 +1 位作者 丁秀丽 徐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29,共5页
通过对单轴、三轴软硬互层岩体在不同应力水平和加载路径下的蠕变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应力状态及加载方式对软硬互层岩体时间相关性特征的影响,利用软件FLAC3D对所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三维粘弹塑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软... 通过对单轴、三轴软硬互层岩体在不同应力水平和加载路径下的蠕变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应力状态及加载方式对软硬互层岩体时间相关性特征的影响,利用软件FLAC3D对所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三维粘弹塑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软硬相间复合岩体,在施加荷载相同的情况下,软岩层数、软岩埋深以及倾斜角度,对岩体蠕变变形和塑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 流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泥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志沛 王芝银 彭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对泥岩进行室内三轴流变压缩蠕变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泥岩Burgers流变模型本构方程中的各参数数值,描述了陕南勉宁地区泥岩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泥岩出现明显的三个阶段的蠕变曲线,试块的总体蠕变量较大。利用FLAC3D... 在对泥岩进行室内三轴流变压缩蠕变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泥岩Burgers流变模型本构方程中的各参数数值,描述了陕南勉宁地区泥岩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泥岩出现明显的三个阶段的蠕变曲线,试块的总体蠕变量较大。利用FLAC3D软件对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围压1MPa)进行了模拟计算,确定泥岩计算机模拟时的流变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泥岩不同围压和不同试件形态状态下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圆柱体试件的应变量数值整体小于立方体试验试件的应变量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泥岩 三轴压缩蠕变试验 BURGERS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压裂负效应作用机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段品佳 张超 +1 位作者 屈长龙 王芝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47-451,共5页
储层压裂是煤层气工程中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同时受压裂液侵入和煤粉的影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从而抑制了煤岩储层渗透率的有效提高。基于孔隙压力变化对煤岩应力状态改变的力学分析,研究分析了压裂过程中压裂液对裂隙面附近煤... 储层压裂是煤层气工程中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同时受压裂液侵入和煤粉的影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从而抑制了煤岩储层渗透率的有效提高。基于孔隙压力变化对煤岩应力状态改变的力学分析,研究分析了压裂过程中压裂液对裂隙面附近煤岩的作用机理;通过煤岩应力状态变化的研究,确定了煤层气压裂过程引起裂隙面附近煤岩发生不同破坏特征的破坏模式;并根据压裂对煤层气工程产生的负效应,进一步给出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降压速率上限值确定方法。研究分析表明,压裂对煤层气储层改造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对煤层气的长期高效排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严格控制压裂施工工艺及排采降压规律,才能达到有效提高排采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 应力状态 煤粉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