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子街组特殊岩性段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毛志强 申波 +2 位作者 匡立春 孙中春 罗兴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0,共3页
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夏子街组存在异常自然伽马呈交互段产出的"特殊岩性段",其分布与区域断裂构造有关。井壁电阻率成像测井指示,异常高自然伽马层段主要出现在裂缝发育带及砂砾岩底部冲刷面。分析认为,"特殊岩性段"... 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夏子街组存在异常自然伽马呈交互段产出的"特殊岩性段",其分布与区域断裂构造有关。井壁电阻率成像测井指示,异常高自然伽马层段主要出现在裂缝发育带及砂砾岩底部冲刷面。分析认为,"特殊岩性段"异常高自然伽马是由富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凝灰岩、流纹岩及安山岩等火山岩母岩碎屑重新分配的结果。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特殊岩性段"存在水云母、铁白云石及黄铁矿等多种典型的热液蚀变矿物。综合分析认为,"特殊岩性段"是由深部热液沿断裂上升至沉积层而形成的热液蚀变体,推测"特殊岩性段"内异常高自然伽马是热液溶解母岩碎屑中铀同位素后沿热液活动通道运移并再次富集沉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 特殊岩性段 自然伽马 成因 热液蚀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方法在复杂岩性储集层测井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亮 毛志强 +1 位作者 孙中春 罗兴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2-345,共4页
准确识别储集层岩性和计算孔隙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鼻凸带风城组储集层测井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储集层岩性的复杂性,导致常规的岩性识别方法和孔隙度计算方法无效。文中以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为基础,利用组合求解的方式,采... 准确识别储集层岩性和计算孔隙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鼻凸带风城组储集层测井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储集层岩性的复杂性,导致常规的岩性识别方法和孔隙度计算方法无效。文中以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为基础,利用组合求解的方式,采用岩石体积物理模型,识别出6种主要的岩石矿物类型,并计算出各种岩石矿物的相对体积分数和储集层孔隙度。将此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全岩矿物分析的岩石相对体积分数和岩石薄片镜下定名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最优化方法在复杂岩性储集层测井评价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有效储集层的识别和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测量和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化方法 复杂储集层 最小二乘法 岩性 孔隙度 测井评价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数字岩心重构及核磁共振响应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友龙 谢然红 +5 位作者 郭江峰 谭茂金 胡法龙 李潮流 李长喜 周灿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1,共9页
基于物理过程法模拟沉积岩的沉积、压实和胶结过程,构建致密岩石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随机行走法模拟不同成岩过程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以及不同润湿性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胶结成岩后孔隙半径减小导致核磁共... 基于物理过程法模拟沉积岩的沉积、压实和胶结过程,构建致密岩石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随机行走法模拟不同成岩过程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以及不同润湿性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胶结成岩后孔隙半径减小导致核磁共振横向弛豫(T_2)分布的峰值向短弛豫方向移动,流体视扩散系数略小于自由扩散系数;致密岩石中随润湿相流体饱和度减小,润湿相T_2分布向短弛豫方向偏移,受限扩散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数字岩心重构 孔隙尺度 核磁共振响应模拟 流体受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用产能因子构建超低渗透油藏产量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雄炎 李洪奇 +2 位作者 周金煜 刘苗绘 何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3,197-198,共5页
复杂的渗流机理和敏感的改造工程,使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的试油和稳产产量之间的关系紊乱。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达西定律和裘皮公式,分别探讨探井/评价井、开发井在试油和稳产阶段产量、产能之间的关系。由于超低渗透油藏中... 复杂的渗流机理和敏感的改造工程,使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的试油和稳产产量之间的关系紊乱。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达西定律和裘皮公式,分别探讨探井/评价井、开发井在试油和稳产阶段产量、产能之间的关系。由于超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渗流规律表现为非达西渗流,线性渗流定律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不仅超低渗透油井在试油和稳产阶段的产量之间无明显关系,而且试油和稳产阶段的比采油指数之间线性相关程度也不够高。通过构造产能因子,并对其进行改进,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试油和稳产真产能因子(PF2)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 7和0.817 7。基于PF2,利用试油产量预测稳产产量,并与实际稳产产量进行对比,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稳产产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27%和1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非达西渗流 试油产量 稳产产量 产量关系 比采油指数 产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