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文波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张伟 王义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3-3039,共7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方法,研究了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脱硫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电解催化氧化脱硫的理论分解电压范围为0.5~1.5V;适宜的电解条件为:分解电压1.90V,碱液浓度1.0mol·L^-1,油/... 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方法,研究了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脱硫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电解催化氧化脱硫的理论分解电压范围为0.5~1.5V;适宜的电解条件为:分解电压1.90V,碱液浓度1.0mol·L^-1,油/电解液进料体积比1/3,搅拌速度300r·min^-1,适宜温度50℃,电流密度155mA·cm^-2,进料流速200ml·min^-1.在此条件下油品硫含量从310μg·g^-1下降到120μg·g^-1左右,且对油品的主要性质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电化学催化氧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的电化学-化学氧化耦合法脱硫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文波 石生敏 +2 位作者 汪树军 刘红研 张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7,共7页
以自制大比表面积多孔复合材料作为电极的基体材料,负载Pb/PbO2为阳极,负载铜粉为阴极;以Ce(NO3)3、HNO3及去离子水的混合物为复合电解液,通直流电电解,开发了汽油的电化学和化学氧化耦合脱硫的新方法。考察了电解液浓度、油/液体积比... 以自制大比表面积多孔复合材料作为电极的基体材料,负载Pb/PbO2为阳极,负载铜粉为阴极;以Ce(NO3)3、HNO3及去离子水的混合物为复合电解液,通直流电电解,开发了汽油的电化学和化学氧化耦合脱硫的新方法。考察了电解液浓度、油/液体积比、搅拌速率、温度、电解时间、电流密度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液中氧化活性离子浓度0.08mol/l、油/液体积比1/3、搅拌速率400r/min、温度303K、电流密度150mA/cm2、电解时间15min时,脱硫效果较好,脱硫率达5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电解 氧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元素改性后的液化石油气制芳烃催化剂性能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郝代军 朱建华 +1 位作者 王国良 刘丹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2,127,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别表征了金属元素改性的HZSM-5分子筛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催化剂,并且在反应温度510℃、进料空速0.25h^-1和系统压力0.1MPa的条件下,利用100mL固定床实验装置考察了改性金属元素种类、改性金属元素含量和双... 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别表征了金属元素改性的HZSM-5分子筛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催化剂,并且在反应温度510℃、进料空速0.25h^-1和系统压力0.1MPa的条件下,利用100mL固定床实验装置考察了改性金属元素种类、改性金属元素含量和双金属元素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ZSM-5分子筛经锌或锌.铝改性后物相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改性后催化剂B酸中心减少,L酸中心明显增加,并出现新的芳构化活性中心。在Zn/HZSM-5催化剂上,液化气芳构化的芳烃收率比HZSM-5催化剂提高22%,并且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改善;Zn-Al/HZSM-5芳构化催化剂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液化气芳构化的芳烃收率,还能有效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当Zn-Al/HZSM-5催化剂上锌含量为2.0%~4.0%,铝含量为2.0%-3.0%时,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活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芳构化 催化剂 表征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载CeO_2粒子群扩展阳极用于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波 汪树军 +2 位作者 张静 汪远昊 刘红研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6,共7页
以椰壳活性碳载CeO2作为粒子群阳极,通过电化学催化氧化脱除汽油中的硫化物。热力学研究表明,模型硫化物的理论分解电压并不高,一般为0.1-0.5 V,在电解液中加入Ce3+,既可提高脱硫速率,又可增大脱硫率。实验结果表明,以碳载CeO2为粒子群... 以椰壳活性碳载CeO2作为粒子群阳极,通过电化学催化氧化脱除汽油中的硫化物。热力学研究表明,模型硫化物的理论分解电压并不高,一般为0.1-0.5 V,在电解液中加入Ce3+,既可提高脱硫速率,又可增大脱硫率。实验结果表明,以碳载CeO2为粒子群阳极,以Ce(NO3)3为电解液,在最佳脱硫条件,即分解电压2.0 V、CeO2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Ce3+离子浓度0.08 mol/l、汽油/电解液进料体积比1∶3、电流密度155 mA/cm2和进料流速80 ml/min时,汽油的最高脱硫率达到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载CeO2 粒子群电极 汽油 电化学催化氧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载体型PtCu/LaO_x双层膜电极的析氢电化学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涛 杨滨 +2 位作者 莘明哲 黄能 俞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591,共6页
通过离子束溅射技术(IBS)制备了不同厚度比的PtCu/LaOx-C和LaOx/PtCu-C载体型双层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样品的阴极析氢极化曲线,并通过交换电流密度(i0)和分解电势(Ed)的求算结果优选出最优样品;采用XRD分析了最优样品的物相结... 通过离子束溅射技术(IBS)制备了不同厚度比的PtCu/LaOx-C和LaOx/PtCu-C载体型双层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样品的阴极析氢极化曲线,并通过交换电流密度(i0)和分解电势(Ed)的求算结果优选出最优样品;采用XRD分析了最优样品的物相结构信息;采用SEM及EDS研究了各元素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PtCu层与LaOx层的沉积时间比为5∶5的PtCu/LaOx-C载体型双层膜电极析氢催化性能最优,平衡状态下的分解电势为-0.204(V vs SCE),交换电流密度达到了147.0μA/cm2;双层结构薄膜中,Cu与Pt形成了合金,而LaOx能降低Pt的晶粒尺寸,并促进Pt(111)择优取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溅射 PtCu/LaOx双层结构 XRD EDS 析氢性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詹亚力 王琴 +2 位作者 张佩佩 闫光绪 郭绍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以生活污水为初始接种体,以醋酸钠水溶液为原料,构建了一个无媒介体、无膜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了溶液的浓度、外电阻、温度和氧气的加入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监测了电池外电压和两极电极电势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微生物燃料电池... 以生活污水为初始接种体,以醋酸钠水溶液为原料,构建了一个无媒介体、无膜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了溶液的浓度、外电阻、温度和氧气的加入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监测了电池外电压和两极电极电势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阳极吸附的微生物的活性是影响电池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营养液初始浓度越高,微生物活性越高,输出最大电压越高,输出电压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溶液中溶氧的存在使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但溶氧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活性逐步恢复;随着电池温度的升高,微生物活性快速上升,但温度突变到50℃后,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2)电池换水后,由微生物活性所决定的阳极电势迅速达到平衡,而阴极电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极大值;(3)随电流密度的变化,两极电极电势相应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符合原电池的基本规律;(4)随外电阻的变化,电池输出功率出现极大值,即当外电阻为200Ω时,电池输出功率达到346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MONOD方程 电极电势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滤效果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婷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张海宽 白丽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2,共5页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V三元共聚物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进行复配,比较了复配前后的降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0:1.0:2.0,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5h,引发剂用量5.0g/mol的条件下合成的AMV三元共聚物可将柴油冷滤点降低3~4℃。AMV三元共聚物与宜兴EVA降凝剂复配后,对大庆5#柴油和济南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与德国DODIFLOW4744降凝剂复配后,对辽河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丙烯酸酯 马来酸酐 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复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馏分在多孔有机膜中的扩散规律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振涛 徐春明 +3 位作者 周浩 许志明 王刚 高金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42-3051,共10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大港减渣分离成16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选择第3#、6#、9#、12#、15#窄馏分和残渣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隔膜池分别测定了308K下各个油样通过额定孔径为15、50、80和1000nm4种聚碳酸酯膜有效扩散系数和平均有...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大港减渣分离成16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选择第3#、6#、9#、12#、15#窄馏分和残渣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隔膜池分别测定了308K下各个油样通过额定孔径为15、50、80和1000nm4种聚碳酸酯膜有效扩散系数和平均有效扩散系数。结果显示,大港减渣窄馏分及萃余残渣在膜孔中的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实验的进行逐渐降低,表明它们是由一定尺寸分布的组分构成的复杂混合物。随着馏分变重和膜孔直径的降低,各馏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均逐渐降低。受阻扩散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窄馏分和萃余残渣在15、50和80nm3种膜片中的扩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窄馏分在50和80nm膜孔中的受阻程度较小,而在15nm膜孔中的受阻程度相对较大。萃余残渣在这3种膜孔中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扩散阻力,在15nm膜孔中的受阻程度尤其严重。受阻扩散因子关联结果表明,在重油分子尺寸和孔径比值相同的条件下,窄馏分和萃余残渣的扩散受阻程度并不相同,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两者分子构型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阻扩散 隔膜池 渣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 扩散系数 受阻扩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油田采出水中的碳酸钙结垢动力学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宗仑 陈进富 +2 位作者 何绍群 刘亚 卢春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135,共4页
CaCO3是油田采出水中常见的结垢物质,NaCl是其中常见的矿物质。采用pH法研究NaCl溶液中CaCO3结垢动力学,利用PHRQPITZ程序将实验测得的pH值-时间(pH^t)数据转换为钙离子浓度-时间(c(Ca2+)~t)数据,采用DJ方程来表征CaCO3结垢动力学,考... CaCO3是油田采出水中常见的结垢物质,NaCl是其中常见的矿物质。采用pH法研究NaCl溶液中CaCO3结垢动力学,利用PHRQPITZ程序将实验测得的pH值-时间(pH^t)数据转换为钙离子浓度-时间(c(Ca2+)~t)数据,采用DJ方程来表征CaCO3结垢动力学,考察了NaCl浓度对CaCO3结垢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影响,给出了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与体系离子强度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NaCl对CaCO3结垢过程起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油田采出水 碳酸钙 结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光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樊泽霞 郭绪强 +3 位作者 王杰祥 任韶然 孙明波 闫方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3,138,共5页
以光散射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原油乳状液比表面积与时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原油乳状液衰变速率表达式。借助近红外扫描仪,评价了石油磺酸盐原油乳状液和碱原油乳状液两种体系的稳定性。红外扫描实验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 以光散射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原油乳状液比表面积与时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原油乳状液衰变速率表达式。借助近红外扫描仪,评价了石油磺酸盐原油乳状液和碱原油乳状液两种体系的稳定性。红外扫描实验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半衰期分别为10.92,0.96,0.26 h。对各种原油乳状液体系的衰变速率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碱原油乳状液体系、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OP-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乳状液体系的液珠衰变速率分别为0.000 652,0.055 6,0.121 8。计算结果和常规析水指数测定结果在分析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方面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稳定性 光散射 比表面积 液珠衰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石脑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形态鉴定及脱除 被引量:19
11
作者 樊秀菊 朱建华 +1 位作者 宋海峰 武本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采用GC-ECD气相色谱法对石脑油中的有机氯化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其形态结构选择适宜的吸附剂进行吸附脱氯,探索吸附剂吸附脱氯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石脑油中的有机氯化物主要为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和二氯苯,其质量浓度分别... 采用GC-ECD气相色谱法对石脑油中的有机氯化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其形态结构选择适宜的吸附剂进行吸附脱氯,探索吸附剂吸附脱氯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石脑油中的有机氯化物主要为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和二氯苯,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6、0.02、3.32和4.52 mg/L。制备的吸附剂N适用于石脑油吸附脱氯,其适宜的吸附条件为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3 h、剂/油质量比(m(Adsorbent)/m(Oil))为0.1。在此条件下石脑油中有机氯质量浓度从2.70 mg/L降至0.68 mg/L。吸附剂M对脱后石脑油进行再次吸附后,其氯质量浓度可以减少到0.47 mg/L,达到石脑油工业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有机氯 形态鉴定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冯树波 李术元 +2 位作者 何存丰 尚青 郑二丽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613,624,共5页
乙炔为乙烯化剂,分别在500 mL搅拌釜式反应器、500 mL塔式反应器和8 000 mL喷射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的合成。用己内酰胺(CL)和KOH制得己内酰胺钾盐为催化剂,添加助催化剂18-冠醚-6,以乙炔和己内酰胺为原料,常压... 乙炔为乙烯化剂,分别在500 mL搅拌釜式反应器、500 mL塔式反应器和8 000 mL喷射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的合成。用己内酰胺(CL)和KOH制得己内酰胺钾盐为催化剂,添加助催化剂18-冠醚-6,以乙炔和己内酰胺为原料,常压法合成NVCL。粗产品经减压蒸馏及进一步精馏分离得到质量分数98%的NVCL。用FTIR、GC/MS对它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釜式反应器中CL转化率为30.5%时,NVCL选择性为73.4%;塔式反应器中CL转化率为31.4%时,NVCL选择性为79.2%;喷射环流反应器中CL转化率为56.7%时,选择性达85.6%。抑制反应过程中物料的黏稠化是制约合成放大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己内酰胺 乙炔 己内酰胺 乙烯化 亲核加成反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四氢呋喃水体系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的实验和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罗艳托 朱建华 陈光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3-1158,共6页
研究了透明鼓泡塔中含促进剂四氢呋喃(THF)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分别考察了进气速率、温度、压力、水合物体积分数对甲烷消耗速率的影响.根据Chen Guo水合物生成机理,采用基础水合物生成反应的量纲1Gibbs自由焓变-ΔG/RT作为... 研究了透明鼓泡塔中含促进剂四氢呋喃(THF)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分别考察了进气速率、温度、压力、水合物体积分数对甲烷消耗速率的影响.根据Chen Guo水合物生成机理,采用基础水合物生成反应的量纲1Gibbs自由焓变-ΔG/RT作为反应的推动力,建立了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体系温度、压力和气液接触比表面积的影响.把模型应用于甲烷气体消耗速率的计算,其模型预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实验结果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将有助于工业水合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条件的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动力学 鼓泡塔 四氢呋喃促进剂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甸油页岩的酸洗脱灰 被引量:13
14
作者 柏静儒 王擎 +1 位作者 魏艳珍 关晓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3,158,共5页
以吉林省桦甸市油页岩为研究对象、以正交试验为基础设计试验流程,采用酸洗化学脱灰方法对油页岩脱灰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酸洗脱灰工况,在此基础上考察油页岩粒度和固液比对油页岩脱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出的最佳脱灰工况下,矿... 以吉林省桦甸市油页岩为研究对象、以正交试验为基础设计试验流程,采用酸洗化学脱灰方法对油页岩脱灰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酸洗脱灰工况,在此基础上考察油页岩粒度和固液比对油页岩脱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出的最佳脱灰工况下,矿物质脱除率高达92.27%;大颗粒页岩脱灰效果较好,当固液比达到1:8.75g/mL时,脱灰率逐渐趋于平衡状态;油页岩经酸洗脱灰后热解速度明显加快,脱灰过程中孔隙比表面积的增大对热解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矿物成分对热解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甸油页岩 深度脱灰特性 粒度 固液比 热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许威 邱楠生 +1 位作者 孙长宇 陈光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7-473,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在未来能源、自然环境和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其形成除需要充足的气源外,还与温度、压力密切相关。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表明该地区水合物发育与分布的可能范围。以Dickens和Quinby-Hunt的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公式为基... 天然气水合物在未来能源、自然环境和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其形成除需要充足的气源外,还与温度、压力密切相关。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表明该地区水合物发育与分布的可能范围。以Dickens和Quinby-Hunt的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公式为基础,从地热学角度分析南海甲烷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海大部分海域均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条件。由于受海底深度、海底温度、热流等参数的影响,在不同位置发育的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厚度可达1 100 m,位于吕宋海槽内。水合物稳定带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在南海中部和东部,大陆边缘水深500 m左右即可形成水合物,说明南海地区具有广泛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环境。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仅是水合物厚度的理论值,地层中实际的水合物发育厚度和分布特征还受到气源、构造、沉积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岩石热导率、海底温度、热流和水深等对南海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及其分布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水合物稳定带厚度 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gAl-HTlc催化酯化高酸原油脱酸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延召 朱建华 +1 位作者 武本成 王艳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1-735,共5页
在ZnMgAl类水滑石催化剂的作用下,辽河高酸原油中的环烷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环烷酸乙酯,可有效地降低原油的酸值,并降低其对设备的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ZnMgAl类水滑石是一种有效的酯化脱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后其结构基本未变。在醇/油... 在ZnMgAl类水滑石催化剂的作用下,辽河高酸原油中的环烷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环烷酸乙酯,可有效地降低原油的酸值,并降低其对设备的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ZnMgAl类水滑石是一种有效的酯化脱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后其结构基本未变。在醇/油质量比0.02、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60 min、原油与ZnMgAl类水滑石催化剂质量比为100的条件下,催化酯化反应可使辽河高酸原油的酸值由3.61 mg KOH/g降至0.15 mg KOH/g,能够满足炼油厂在不进行材质升级条件下加工高酸原油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原油 酯化 ZnMgAl类水滑石 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定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俊颖 袁桂梅 +2 位作者 董鹏 陈胜利 周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4,共4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标称粒径为80nm和500nm两种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绝对测量法、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粒度标准物质校正其放大倍数、辅以马尔文动态光散射粒度仪(DLS...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标称粒径为80nm和500nm两种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绝对测量法、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粒度标准物质校正其放大倍数、辅以马尔文动态光散射粒度仪(DLS)测量结果作为旁证对两种微球进行定值,定值结果分别为(79.4±3)nm和(516±11)nm。制备的PS微球的形貌和单分散性良好,其定值过程和均匀性、稳定性都符合国家一级粒度标准物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微球 定值 粒度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沉降器新型高效旋流快分器的结构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凤侠 卢春喜 时铭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在CFX软件平台上,采用RSM模型对两种结构的新型旋流快分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该旋流快分器的内插筒状物的结构参数对旋流快分器内流场的影响规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该快分器内颗粒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计算,估算了该旋流快... 在CFX软件平台上,采用RSM模型对两种结构的新型旋流快分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该旋流快分器的内插筒状物的结构参数对旋流快分器内流场的影响规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该快分器内颗粒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计算,估算了该旋流快分器的分级效率和总分离效率。结果表明,该新型旋流快分器的压降随内插筒状物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内插筒状物长度的增大变化很小;小于8μm的颗粒的分级效率随内插筒状物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小于3μm的颗粒的分级效率随内插筒状物长度的减小而减小;总分离效率随内插筒状物直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其长度的增大而增大。II型结构的性能优于I型结构的性能。由此可获得在处理不同粒径粉料时,最佳的内插筒状物结构参数与型式,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快分器 数值模拟 流场 分离效率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烷基季铵盐改性蒙脱石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宏生 高芒来 +1 位作者 杨莉 韩翻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147,共7页
以四甲基溴化铵(TMAB)、四乙基溴化铵((Et)4NB)、二价季铵盐(MD膜驱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考察改性蒙脱石的膨胀性、含水量和吸附量,并对改性蒙脱石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 以四甲基溴化铵(TMAB)、四乙基溴化铵((Et)4NB)、二价季铵盐(MD膜驱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考察改性蒙脱石的膨胀性、含水量和吸附量,并对改性蒙脱石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和热重(TG)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MAB,(Et)4NB和MD膜驱剂主要以单分子平躺在蒙脱石晶层间,使层间距降低,有较好的防膨作用;DTAB和CTAB可以在蒙脱石晶层间以单层平卧、双层平卧、假三层及倾斜等多种方式排列,使层间距增加;在相同浓度时,蒙脱石对(Et)4NB或MD膜驱剂的吸附量低于对TMAB,DTAB和CTAB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蒙脱石 季铵盐 MD膜驱剂 膨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对润滑油的降凝性能(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涛 汪树军 +2 位作者 宋程鹏 刘红研 聂跃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8,共7页
以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溶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AE);以AE和马来酸酐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α-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A... 以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溶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AE);以AE和马来酸酐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α-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AM),采用1H NMR表征了AE及AM的结构。选择了4种不同来源的润滑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它们的化学组成;考察了加AM前后润滑油样品的降凝效果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并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AM添加量的润滑油样品中蜡晶的形貌。结果表明,AM作为降凝剂可以使4种润滑油样品的凝点分别降低20、23、21和29℃;润滑油的单环芳烃含量越高,其低温流动性改善越明显;加AM前后油样的凝点(SP)变化较明显,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凝点(SP) 降凝剂 二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