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鱼骨图和层次分析法的石油静电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玉琴 王殿生 +1 位作者 赵洪磊 刘金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针对石油静电事故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了引发石油静电事故的影响因素,确定出6个主因素、25个子因素的石油静电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出导... 针对石油静电事故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了引发石油静电事故的影响因素,确定出6个主因素、25个子因素的石油静电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出导致石油静电事故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6个主因素中,隶属于生产操作工艺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操作错误、人体静电和接地故障3个主因素权重之和高达0.792,是引发石油静电事故的主导因素;子因素中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喷溅式装卸油、化纤品与人体摩擦和接地线损坏方面。鱼骨图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联合应用,合理地解决了石油静电事故影响因素分析难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事故 鱼骨图 层次分析法(AHP)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3D carbon-based 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 被引量:2
2
作者 JING Yuan LIU Han-qing +2 位作者 ZHOU Feng DAI Fang-na WU Zhong-shua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71,共28页
The advent of the 5G era has stimula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power electronics with dense integration.Three-dimensional(3D)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possessing high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 The advent of the 5G era has stimula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power electronics with dense integration.Three-dimensional(3D)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possessing high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nd many different structures,are regarded as key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devices.We provide a critical overview of carbonbased 3D 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emphasizing their preparation-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scenarios.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microscopic principle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provided,which is crucial for increasing it.This is followed by an in-depth accou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3D networks using different carbon materials,such as graphene,carbon foam,and carbon nanotubes.Techniques for the assembly of two-dimensional graphene into 3D network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emphasized.Finally,the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3D carbon-based 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aterial 3D network GRAPHENE Thermal conductivity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ous silicon/carbon composites as an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3
作者 TIAN Zhen-yu WANG Ya-fei +7 位作者 QIN Xin Shaislamov Ulugbek Hojamberdiev Mirabbos ZHENG Tong-hui DONG Shuo ZHANG Xing-hao KONG De-bin ZHI Lin-ji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2-1002,共11页
Silicon anodes are promising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However,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severely limited by their large volume expansion leading to irreversible material fracture and electrical disconnect... Silicon anodes are promising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However,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severely limited by their large volume expansion leading to irreversible material fracture and electrical disconnects.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top-down strategy for preparing microsize porous silicon and introduces polyacrylonitrile(PAN)for a nitrogen-doped carbon coating,which is designed to maintain the internal pore volume and lower the expansion of the anode during lithiation and delithiation.We then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PAN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electrode.After treatment at 400℃,the PAN coating retains a high nitrogen content of 11.35 at%,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C—N and C—O bonds that improve the ionic-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This treatment not only results in a more intact carbon layer structure,but also introduces carbon defects,and produces a material that has remarkable stable cycling even at high rates.When cycled at 4 A g^(-1),the anode had a specific capacity of 857.6 mAh g^(-1) even after 200 cycles,demonstrating great potential for high-capacity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ilicon Lithium-ion batteries POLYACRYLONITRIL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sheets derived from heavy oils
4
作者 ZHAO Qing-shan LIU Qin-lian +6 位作者 LI Yi-wen JI Tian YAO Yu-yue ZHAO Yi-kun DENG Wei HU Han WU Ming-bo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3-1014,共12页
As by-products of petroleum refining,heavy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arbon content,low cost and great variability,making them competitive precursors for the anodes of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 As by-products of petroleum refining,heavy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arbon content,low cost and great variability,making them competitive precursors for the anodes of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y oil composition and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remains unclear.Using heavy oils containing distinct chemical groups as the carbon source,namely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slurry(FCCS),petroleum asphalt(PA)and deoiled asphalt(DOA),three carbon nanosheets(CNS)were prepared through a molten salt method,and used as the anodes for PIBs.The composition of the heavy oil determines the lamellar thicknesses,sp^(3)-C/sp^(2)-C ratio and defect concentration,thereby affecting the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The high content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moderate amount of heavy component moieties in FCCS produce carbon nanosheets(CNS-FCCS)that have a smaller layer thickness,larger interlayer spacing(0.372 nm),and increased number of folds than in CNS derived from the other three precursors.These features give it faster charge/ion transfer,more potassium storage sites and better reaction kinetics.CNS-FCCS has a remarkable K^(+)storage capacity(248.7 mAh g^(-1) after 100 cycles at 0.1 A g^(-1)),long cycle lifespan(190.8 mAh g^(-1) after 800 cycles at 1.0 A g^(-1))and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ranking it among the best materials for this application.This work sheds light on the influence of heavy oil composition on carbon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heavy oil-derived carbon electrodes for P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s Carbon nanosheets Molten salt method Four-component composition Potass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hard carbon anodes for rechargeable sodium-ion batteries
5
作者 MU Bao-yi CHI Chun-lei +7 位作者 YANG Xin-hou HUANGFU Chao QI Bin WANG Guan-wen LI Zhi-yuan SONG Lei WEI Tong FAN Zhuang-ju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23,共28页
Hard carbons(HCs)are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ecause of their low cost,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and the abundance of their precursors.The presence of graphitic domains,n... Hard carbons(HCs)are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ecause of their low cost,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and the abundance of their precursors.The presence of graphitic domains,numerous pores,and disordered carbon layers in HC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ir sodium storage ability,but these structural features depend on the precursor used.The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groups,including heteroatoms and oxygen-containing groups,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precursor on the 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HC produced are evaluated,and the effects of carbonization conditions(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heating rate and atmosphere)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ion battery Hard carbon PRECURSOR ANODE NAN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空管设计对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顺丽 潘红宇 +2 位作者 李玉星 滕霖 张大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与天然气管道相比,超临界CO2管道放空时的降压可能导致管道内的低温,甚至形成干冰对管道及设备造成损伤,危害管道安全。针对超临界CO2放空过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建立了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计算模型,借助OLGA软件对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进... 与天然气管道相比,超临界CO2管道放空时的降压可能导致管道内的低温,甚至形成干冰对管道及设备造成损伤,危害管道安全。针对超临界CO2放空过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建立了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计算模型,借助OLGA软件对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进行了稳态和动态模拟,并研究放空管设计对管道放空的热力水力影响。研究表明:超临界CO2管道放空时管道沿线上各点之间的压力、温度变化差异不大;CO2首先由超临界相变为气相,然后沿着气液相平衡线或气固相平衡线进行,管内温度降到一定值后逐步回升至管道埋地温度;放空管的直径对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过程的总时间、放空速率、最大温降以及是否生成干冰有直接影响;放空管高度对放空过程管内参数变化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封存 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放空 干冰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m超深水水下分离器泄漏油气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新宏 李秀美 +1 位作者 陈国明 朱红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深水水下分离器服役过程中由于腐蚀、地质灾害和环境高压作用,存在失效泄漏风险。针对2 000 m超深水水下分离器可能存在的失效泄漏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分离器失效泄漏后果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对分离器泄漏场景进行模拟与... 深水水下分离器服役过程中由于腐蚀、地质灾害和环境高压作用,存在失效泄漏风险。针对2 000 m超深水水下分离器可能存在的失效泄漏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分离器失效泄漏后果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对分离器泄漏场景进行模拟与分析,研究2 000 m水深条件下分离器泄漏油气扩散规律,并考虑不同泄漏位置对油气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分离器泄漏包括压力扩散和自由扩散两个阶段,压力扩散阶段历时极短,自由扩散阶段耗时较长;泄漏口位置对泄漏结果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分离器上部泄漏,油气全部溢出,分离器中下部泄漏,大部分油气保留于分离器内部,最终形成分明的油气水界面;分离器内部压力随时间迅速上升,t=0.25 s左右接近于20MPa,后期在20 MPa左右呈极微小波动,泄漏速率随分离器内部压力增大迅速减小,达到最低点之后,呈微小波动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水下分离器 失效泄漏 油气扩散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式井组直井段交碰风险评价及设计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永旺 管志川 +2 位作者 王伟 史玉才 尤小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89,共5页
直井段井眼防碰是丛式定向井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为了有效减小丛式定向井直井段的交碰风险,对井眼交碰概率与井眼间距、井眼交碰概率与两井眼平行段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丛式定向井直井段总体交碰概率的求取方法... 直井段井眼防碰是丛式定向井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为了有效减小丛式定向井直井段的交碰风险,对井眼交碰概率与井眼间距、井眼交碰概率与两井眼平行段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丛式定向井直井段总体交碰概率的求取方法。基于该方法,对由4口井组成的线形井口丛式井直井段井眼交碰概率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找出了交碰概率最小的直井段排列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井眼间距的增大,井眼交碰概率呈快速下降趋势,井眼间距超过某一距离后,井眼交碰概率趋近于平稳;随着两井眼平行段长度的增加,井眼交碰概率呈增长趋势;通过优化排列及设计方式可有效减小丛式定向井直径段的交碰风险。研究为减小丛式开发井整体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防碰 丛式定向井 井眼间距 交碰概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炼油装置硫化氢泄漏场景集定量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章博 王志刚 王彦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78,共6页
随机规划方法已成为解决不确定条件下高硫炼油装置气体检测报警仪布置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构建接近真实情况的泄漏场景集则是实现随机规划的基础。目前,有毒气体泄漏场景集构建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且传统以典型泄漏场景为代表的做法... 随机规划方法已成为解决不确定条件下高硫炼油装置气体检测报警仪布置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构建接近真实情况的泄漏场景集则是实现随机规划的基础。目前,有毒气体泄漏场景集构建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且传统以典型泄漏场景为代表的做法未能体现真实风险。为此给出一种融合泄漏概率和风场联合分布概率的定量构建硫化氢泄漏场景集的方法,使场景集包括重要泄漏场景并运用DNV的LEAK软件和历史气象数据定量预测场景的实现概率,为实现后续的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布置随机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并以某柴油加氢装置为例,定量构建其硫化氢泄漏场景集,为后续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布置优化及其它基于定量风险分析的控制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炼油装置 硫化氢泄漏 场景集 定量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培训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宇静 刘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204-210,共7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有效的安全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是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主要方法和手段。采取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与模糊数学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模糊数学分析评价结...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有效的安全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是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主要方法和手段。采取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与模糊数学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模糊数学分析评价结果可以得知培训过程中各环节是否达到标准,若模糊评价各环节均达到标准,再具体应用柯氏模型,对四个阶段的培训进行分析,最终得知安全培训是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培训 有效性分析 柯氏评估模型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高气井井控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业权 刘刚 纪永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2期75-78,共4页
三高气井因其高压、高产能和含有毒害气体,一旦井控工作失败,势必引起无法估量损失。引发三高气井井控风险的因素很多,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做好井控风险诱因的评估是有效降低井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基础工作。通过现场... 三高气井因其高压、高产能和含有毒害气体,一旦井控工作失败,势必引起无法估量损失。引发三高气井井控风险的因素很多,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做好井控风险诱因的评估是有效降低井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基础工作。通过现场案例的调查分析,构建了针对溢流、井涌、和井喷事故的三高气井井控诱因结构体系,建立了各级诱因对井控风险的权重模型,计算得出了各级诱因的权重值,为正确识别和控制三高气井井控风险(溢流、井涌和井喷)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针对四个关键的风险诱因提出了工程技术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在西部某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井 井控风险 诱因 权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ICE软件在电力电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春侠 张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力电子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研究,介绍了PSP ICE仿真软件的特点及优点。通过运用电力电子电路的实例绘制电路,进行PSP ICE软件仿真,结果证明采用该软件绘制电路简洁、方便,而且所绘出... 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力电子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研究,介绍了PSP ICE仿真软件的特点及优点。通过运用电力电子电路的实例绘制电路,进行PSP ICE软件仿真,结果证明采用该软件绘制电路简洁、方便,而且所绘出的电路图形非常直观,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通过电路仿真使课堂教学概念讲解直观化,理论结果可视化,结合PSP ICE软件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电力电子课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教学 仿真软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识别机理的危化品港区应急管理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东风 张瑜 +1 位作者 刘义 李玉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114,共6页
完善的危化品港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事故,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针对中国危化品港区应急管理现状,提出了基于生物免疫识别机理的SWOT-ANP综合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4个方面对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和建立... 完善的危化品港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事故,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针对中国危化品港区应急管理现状,提出了基于生物免疫识别机理的SWOT-ANP综合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4个方面对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和建立应急管理指标体系。分别采用AHP和ANP方法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反馈关系加以比较并分析计算。对比结果表明:虽然国家对危化品港区应急管理方面关注度有所增强,但是仍然存在应急文化缺失,审查监管不足和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目前发展的最佳战略是SO战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免疫识别 网络层次分析法 态势分析法 危化品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油气集输联合站变更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乐峰 韩国星 +3 位作者 徐长航 曹国梁 陈国明 史焕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为了完善采油厂实现油气集输联合站变更管理的信息化,减少变更活动中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出了基于Web的变更管理系统架构方案,并运用Java技术及SQL数据库技术研发出变更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实现变更申请审批、变更风险评估、变更现... 为了完善采油厂实现油气集输联合站变更管理的信息化,减少变更活动中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出了基于Web的变更管理系统架构方案,并运用Java技术及SQL数据库技术研发出变更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实现变更申请审批、变更风险评估、变更现场监督、变更历史记录查询以及变更作业票管理等功能,并在某油田多个油气集输联合站得到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Web的变更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性,能够切实提高联合站变更管理的效率,有效地发挥变更管理在规章制度更新、过程工艺改进以及工作场所变化等方面的优势,从而通过进一步完善联合站安全管理体系,最终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工具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技术 变更管理 信息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水下分离器摆锤法下放风险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梦一 葛玖浩 +4 位作者 李伟 陈国明 李秀美 张慎颜 阮彩添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57,共7页
针对我国摆锤法下放安装风险分析研究空白的现状,基于工作安全分析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对水下分离器下放过程进行风险分析,考虑重力、海流力、浮力、阻力等多种复杂载荷,依据摆锤法下放步骤,分析水下分离器摆锤法下放过程受力情况,... 针对我国摆锤法下放安装风险分析研究空白的现状,基于工作安全分析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对水下分离器下放过程进行风险分析,考虑重力、海流力、浮力、阻力等多种复杂载荷,依据摆锤法下放步骤,分析水下分离器摆锤法下放过程受力情况,建立水下分离器下放过程受力关系。分析摆动过程中缆绳动张力随下放深度变化情况,为风险分析提出的有关水下分离器所受浮力、安装绳的动张力等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最终建立水下分离器摆锤法下放风险评估体系,为我国摆锤安装法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安全分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摆锤式下放法 水下分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原油炼制过程中各装置硫化氢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才向磊 赵东风 +2 位作者 李石 王文东 陈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113-119,共7页
由于我国原油品质向含酸、高硫、重质等劣质化方向发展,导致原油加工过程中H2S的含量增多,不仅加快设备腐蚀,同时极易引发H2S泄漏中毒事故。以国内某高硫原油加工炼厂为研究对象,根据炼厂总硫迁移分布以及样品色谱分析结果分析了炼厂各... 由于我国原油品质向含酸、高硫、重质等劣质化方向发展,导致原油加工过程中H2S的含量增多,不仅加快设备腐蚀,同时极易引发H2S泄漏中毒事故。以国内某高硫原油加工炼厂为研究对象,根据炼厂总硫迁移分布以及样品色谱分析结果分析了炼厂各装置H2S形成机理,指出H2S主要由硫化物加氢以及硫化物热分解产生,还有少部分H2S来源于原油本身。并依据国内近年已完成的多个关于炼化企业H2S分布情况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各装置H2S泄漏的重点防护部位,制定出防止H2S泄漏中毒的控制措施,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H2S中毒的风险,为我国加工高硫原油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原油 H2S 形成机理 防护部位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下吊装作业防触电检测装置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全祺 郁婷 +5 位作者 张广海 董雪 张小兵 刘广孚 郭亮 徐克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53-156,共4页
介绍一种防止吊车触电的接近高压电力线报警系统,利用电场感应原理和无线通信技术,判定吊臂与高压电力线缆之间的距离,当距离低于预先设定的安全距离时开始发出警报,并且报警的重复频率随电学距离的减小而增加,用于提示车辆操作人员及... 介绍一种防止吊车触电的接近高压电力线报警系统,利用电场感应原理和无线通信技术,判定吊臂与高压电力线缆之间的距离,当距离低于预先设定的安全距离时开始发出警报,并且报警的重复频率随电学距离的减小而增加,用于提示车辆操作人员及时注意,远离触电危险。系统分为电场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标定设备三部分,其中检测装置吸附于工程车辆最易靠近高压电缆的端部,报警装置安放在驾驶控制室内,标定设备用于仪器的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场 吊装作业 传感器 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管道未遂事件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邢金朵 赵东风 +1 位作者 韩丰磊 刘宇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84-88,共5页
未遂事件机理和事故机理是一致的,研究未遂事件管理过程和注意事项,可为防控事故发生提供有效支撑。首先介绍未遂事件基本概念及其管理框架。分析长输管道未遂事件管理特征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免责报告制度、长输管道未遂... 未遂事件机理和事故机理是一致的,研究未遂事件管理过程和注意事项,可为防控事故发生提供有效支撑。首先介绍未遂事件基本概念及其管理框架。分析长输管道未遂事件管理特征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免责报告制度、长输管道未遂事件等级划分、建立专门的长输管道未遂事件数据库、未遂事件教育培训等。其次面向长输管道未遂事件给出专门的上报管理流程,并针对国内某输气管道未遂事件进行案例管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长输管道未遂事件主要原因为第三方破坏,通过原因分析,确立预防和控制措施,能有效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遂事件 管理 长输管道 风险等级 第三方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击时地下空间电磁场与负载感应电磁场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洪磊 刘全桢 +1 位作者 张笑 王殿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雷电电磁辐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分析雷电电磁辐射的危害,基于MTLE雷电回击模型,以及北京地区实测雷电流波形,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雷击时地下空间中的电磁场,并对... 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雷电电磁辐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分析雷电电磁辐射的危害,基于MTLE雷电回击模型,以及北京地区实测雷电流波形,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雷击时地下空间中的电磁场,并对线缆终端负载进行了雷电电磁耦合,计算了负载上的雷电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计算结果表明,土壤对雷电电磁场的屏蔽并不彻底,地下空间仍需要进行防雷设计;线缆终端负载上感应的电压和电流峰值可达数百千伏和数百安培,并且其数值随雷电波波头时间的减小而增大,对当前大多数自动化系统危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辐射 FDTD仿真 地下空间 感应电压 感应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约束形式下海洋平台波纹板舱室抗爆能力评估
20
作者 师吉浩 朱渊 +1 位作者 陈国明 刘玉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4,共6页
针对非典型约束条件即底部端面梁固定约束、其他各端面梁连接约束的海洋平台关键舱室,其波纹板舱壁在油气爆炸载荷下抗爆能力研究不足,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实验验证,分析爆炸载荷下舱壁动力响应及破坏模式。由传... 针对非典型约束条件即底部端面梁固定约束、其他各端面梁连接约束的海洋平台关键舱室,其波纹板舱壁在油气爆炸载荷下抗爆能力研究不足,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实验验证,分析爆炸载荷下舱壁动力响应及破坏模式。由传统位移指标不能准确评估该模型的抗爆能力,提出基于应变的评价指标,以此建立P-I评估曲线。研究表明舱壁与底部端面梁连接部位首先达到最大破裂应变发生破裂,其为超压与冲量共同作用结果;舱室可抵抗超压40 k Pa、冲量230 k Pa·ms的载荷而不发生塑性变形;舱室可抵抗超压85 k Pa、冲量400 k Pa·ms的载荷而不发生破裂。提出的以应变为指标的P-I曲线可量化舱壁损伤评估区间,结合爆炸载荷值,准确评估舱壁抗爆能力及损伤大小,为工程人员优化舱壁抗爆能力、确定灾后控制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曲线 海洋平台 油气爆炸 抗爆能力 非典型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