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被引量:34
1
作者 孙士明 刘新平 +1 位作者 郑秋梅 纪友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125,145,共5页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阶段及其实践教学特点。就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探讨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定位和特点,阐述了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嵌入式系统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硬件综合实验开发平台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新平 郑秋梅 +1 位作者 孙士明 纪友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3期48-50,144,共4页
介绍为强化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大四开设了"硬件综合实习"实践课程,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和功能。阐述了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安排,并对各功能模块... 介绍为强化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大四开设了"硬件综合实习"实践课程,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和功能。阐述了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安排,并对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给出了详细说明。实践表明,"硬件综合实习"课程开设达到了预期目的,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硬件动手能力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综合实验 计算机控制系统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硬件教学综合实验仪器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新平 徐俊鹏 宋继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1,55,共6页
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研究开发了一种集多种测试及信号发生于一体的综合实验仪器,可实现基本的电压电流测试、波形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脉冲计数器、虚拟示波器等功能。将该综合测试仪作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学生可通过电路设计... 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研究开发了一种集多种测试及信号发生于一体的综合实验仪器,可实现基本的电压电流测试、波形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脉冲计数器、虚拟示波器等功能。将该综合测试仪作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学生可通过电路设计及在线编程实现仪器所有功能,在此平台上为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硬件综合实习课程。对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给出了详细说明,并阐述了硬件综合实习课程的任务及安排。实践表明,通过课程训练,强化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仪 单片机 硬件综合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stem View的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设计 被引量:15
4
作者 蔡丽萍 洪利 卢晓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8期899-901,共3页
探讨用系统设计、分析和仿真的可视化开发环境—SystemView软件平台进行通信系统原理课程实验教学,阐述了SystemView软件的特点,设计了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原理课程的实验,并对其中的一个实验作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 仿真 SYSTEMVIEW 通信原理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私有云计算平台设计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千 陈朝根 梁鸿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63-3069,共7页
为提高分布式集群系统的硬件资源利用率,避免闲置设备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虚拟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框架技术的私有云平台实现方案。该方案整合底层硬件资源,实现了对资源的按需分割、动态分配及动态迁移,并针对传统的虚拟机部署... 为提高分布式集群系统的硬件资源利用率,避免闲置设备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虚拟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框架技术的私有云平台实现方案。该方案整合底层硬件资源,实现了对资源的按需分割、动态分配及动态迁移,并针对传统的虚拟机部署方法中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分配决策的虚拟机部署机制,该策略根据虚拟机资源的特点,结合现有物理节点的负载情况,对虚拟机进行了动态部署。最后设计实现了灵活性强、可扩展性能好的私有云计算服务平台,以石油勘探中的傅里叶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为测试用例进行了应用测试,证明了私有云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虚拟机的部署机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分配决策能够在部署大量虚拟机的同时,较好地保持私有云平台的负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云服务 私有云平台架构 虚拟机部署 动态分配 负载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模糊聚类的并行调度策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千 梁鸿 郉永山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80,共6页
并行任务调度是分布式计算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结合大规模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研究云计算环境下地震资料数据的并行调度问题。由于地震资料数据规模较大,因此通常将大作业进行分割,通过并行处理获得较... 并行任务调度是分布式计算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结合大规模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研究云计算环境下地震资料数据的并行调度问题。由于地震资料数据规模较大,因此通常将大作业进行分割,通过并行处理获得较高的处理效率。对任务进行并行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划分后的任务分配到合适的调度节点,最高效的情况是使云计算环境中的每一个资源节点都在进行计算,并且计算性能高的节点执行作业块大且复杂的任务,性能相对低的资源节点则运行对计算性能要求不高的任务或小任务,以达到整体上的负载平衡。因此基于模糊聚类思想,提出一种任务与资源混合聚类的调度优化策略,以作业与资源节点属性的匹配程度为基准,对并行作业进行聚类划分求解,在缩小任务调度规模的同时,为动态调度任务奠定基础。在划分完成后引入基于改进的贝叶斯分类调度算法,将资源节点依据其实时负载情况与队列中的作业进行快速的匹配。实验证实,此方案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并行调度 模糊聚类 任务资源混合聚类 贝叶斯分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图像的三维重建并行计算仿真平台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军 牛玉美 申宝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5,共4页
针对基于视频图像的三维重建所需设备复杂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基于CUDA的可视外壳并行计算仿真实验平台。用三维图形绘制管线中的视点模拟真实相机,应用相机参数将各图像中物体轮廓坐标统一转换到世界坐标系,利用CUDA并行计算可视外... 针对基于视频图像的三维重建所需设备复杂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基于CUDA的可视外壳并行计算仿真实验平台。用三维图形绘制管线中的视点模拟真实相机,应用相机参数将各图像中物体轮廓坐标统一转换到世界坐标系,利用CUDA并行计算可视外壳。在此平台上将基于体素的可视外壳生成算法转化为CUDA线程块并行计算,仿真实验表明加速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可视外壳 GPU通用计算 CUDA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框架技术的通用虚拟计算平台实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千 梁鸿 +1 位作者 石琎 关新全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8-93,108,共7页
通过分析已有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聚合异构分散计算资源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实现方法,包括计算平台的总体框架和服务组件,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与通信方式的实现。采用服务分层设计方... 通过分析已有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聚合异构分散计算资源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实现方法,包括计算平台的总体框架和服务组件,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与通信方式的实现。采用服务分层设计方法优化计算服务的架构,完成对各服务组件的设计。以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为例对虚拟计算平台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整合零散、异构的计算资源,尤其适用于性能差异明显的计算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计算 框架技术 对等模式 分层服务设计 服务组件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框架技术的通用虚拟计算平台的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千 梁鸿 +1 位作者 石琎 关新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68-2674,共7页
通过分析目前几种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聚合异构分散计算资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虚拟计算环境的关键实现技术,主要包括计算平台的总体框架和服务组件,以及各个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目前几种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聚合异构分散计算资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虚拟计算环境的关键实现技术,主要包括计算平台的总体框架和服务组件,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并基于服务分层设计方法来优化计算服务的架构,对各服务组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实现了虚拟计算平台系统。以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为例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虚拟计算框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整合零散、异构的计算资源,尤其适用于性能差异明显的计算组织,为用户提供了透明的资源访问模式,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计算 框架技术 对等模式 分层服务设计 服务组件 地震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中车—车通信系统在n-Rayleigh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凌伟 张浩 +1 位作者 王景景 吴春雷 《信息网络安全》 2014年第12期65-70,共6页
文章在n-Rayleigh衰落信道下,研究了使用选择合并(election combining,SC)接收的车—车通信系统的平均符号误码率(average symbol error probability,ASEP)和信道容量性能。文章基于积分法,分别推导了车—车通信系统采用M进制相移键控(M... 文章在n-Rayleigh衰落信道下,研究了使用选择合并(election combining,SC)接收的车—车通信系统的平均符号误码率(average symbol error probability,ASEP)和信道容量性能。文章基于积分法,分别推导了车—车通信系统采用M进制相移键控(M-ary phase shift keying,MPSK)和M进制脉冲幅度调制(M-ary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MPAM)的平均符号误码率的精确表达式和信道容量的精确表达式。然后在不同系统条件下,分别对平均符号误码率和信道容量性能做了数值仿真,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分集支路数的增加,系统的ASEP和信道容量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使用QPSK调制信噪比为16d B时,分集支路数L=1,系统的误码率是7×10-2,信道容量是4bps/Hz;分集支路数L=2,系统的误码率是1×10-2,信道容量是5.1bps/Hz;分集支路数L=3,系统的误码率是2×10-3,信道容量是5.8bps/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选择合并 n-Rayleigh信道 平均符号误码率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中车—车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凌伟 吴春雷 王景景 《信息网络安全》 2014年第7期61-64,共4页
车联网中的车—车通信系统,在未来智能交通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们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双瑞利衰落信道下,研究了使用发射天线选择(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TAS)和正交空时分组码(orthogonal space-... 车联网中的车—车通信系统,在未来智能交通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们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双瑞利衰落信道下,研究了使用发射天线选择(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TAS)和正交空时分组码(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e,OSTBC)的车—车通信系统的平均符号误码率(average symbol error probability,ASEP)性能。利用基于标量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的方法,得到了车—车通信系统使用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ultiple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MQAM)和多进制相移键控调制(multiple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MPSK)在接收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表达式。然后对不同条件下的ASEP性能做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发射天线或接收天线数的增加,系统的ASEP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使用QPSK调制,信噪比为6dB时,(3,3;6)系统的误码率为2×10-3,(4,4;8)系统的误码率为2×10-4,(5,5;10)系统的误码率为2×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天线选择 正交空时分组码 双瑞利衰落信道 车-车通信 平均符号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蜂窝MIMO通信系统信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泽 顾朝志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134,138,共4页
城市微蜂窝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相当复杂,特别是针对未来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于智能天线应用的规范标准要求,建立这种无线传播信道的有效模型无论对理论分析、系统优化设计以及网络工程规划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从多径色散信道... 城市微蜂窝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相当复杂,特别是针对未来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于智能天线应用的规范标准要求,建立这种无线传播信道的有效模型无论对理论分析、系统优化设计以及网络工程规划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从多径色散信道的特性分析出发,采用电磁散射理论和电波传播原理建立了基于阵列天线的微蜂窝多输入多输出物理信道模型,对刻画信道特性的一些重要性能参数,如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演化等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研究。与有关文献结果的比较,表明了所建立的微蜂窝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电波传播 阵列天线 MIMO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框架的虚拟计算环境关键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千 梁鸿 +1 位作者 关新全 石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4-1348,共5页
通过分析目前几种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中小规模、异构零散的的计算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的实现方法,并结合框架技术设计了分层服务模型.基于复杂多样的、性能差距明显的计算资源的调度问题,提... 通过分析目前几种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中小规模、异构零散的的计算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的实现方法,并结合框架技术设计了分层服务模型.基于复杂多样的、性能差距明显的计算资源的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等模式的随机自适应调度算法.该算法提供对关联任务的调度,适合异构的、资源规模较大的环境,尤其是计算资源差异明显的异构计算环境.实现了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验测试对比算法的调度性能,最后将计算环境应用于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计算 调度算法 框架技术 对等模式 分层服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导电工程陶瓷电火花磨削热量分配模型
14
作者 于丽丽 刘永红 +2 位作者 朱连章 纪仁杰 李小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2,108,共4页
对非导电工程陶瓷加工新技术——双电极同步伺服跟踪电火花磨削加工(EDGSSDE)中产生的热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EDGSSDE的热源模型和热量在非导电工程陶瓷、金属结合剂砂轮、磨屑和工作液间的分配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 对非导电工程陶瓷加工新技术——双电极同步伺服跟踪电火花磨削加工(EDGSSDE)中产生的热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EDGSSDE的热源模型和热量在非导电工程陶瓷、金属结合剂砂轮、磨屑和工作液间的分配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量在金属结合剂砂轮和工作液间的分配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热量在非导电工程陶瓷间的分配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热量在磨屑间的分配比很小,且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加工中工作液和砂轮带走大部分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导电工程陶瓷 电火花磨削 热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计算中基于A-star的工作流调度改进算法研究
15
作者 李坤 蒋莉莉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2,共5页
异构分布式系统中,若考虑每个任务的中间数据传输时间和计算时间,工作流调度问题就变得很难解决。论文在研究基于A-star的数据感知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在计算节点上进行任务执行和数据部署的重叠操作来实现最优调度。模拟结果显示,在大多... 异构分布式系统中,若考虑每个任务的中间数据传输时间和计算时间,工作流调度问题就变得很难解决。论文在研究基于A-star的数据感知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在计算节点上进行任务执行和数据部署的重叠操作来实现最优调度。模拟结果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改进后的算法在性能和时间效率上要优于现有算法,明显降低工作流程周转时间。此外,也通过扩展所提算法来解决流程联合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调度 大规模科学计算 最优调度 周转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2P的计算资源共享与聚集平台PCP
16
作者 俞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47-2651,共5页
构造了一个基于P2P的计算资源共享与聚集平台(PCP)。PCP平台可以把Internet上空闲的异构计算资源高效地聚集起来,完成大规模的并行分布式计算。PCP平台具有对等性、易用性、高效率等特点。该平台的对等性得益于建立在对等网络JXTA协议... 构造了一个基于P2P的计算资源共享与聚集平台(PCP)。PCP平台可以把Internet上空闲的异构计算资源高效地聚集起来,完成大规模的并行分布式计算。PCP平台具有对等性、易用性、高效率等特点。该平台的对等性得益于建立在对等网络JXTA协议上的应用层覆盖网络及节点组织机制;易用性得益于建立在JXTA协议通信库上的并行编程库,通过作业管理子系统来完成并行应用程序的提交管理与监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PCP平台在处理主/从类型的并行应用问题上,吞吐量、加速比等方面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计算 对等网络 通信协议 并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TD-SCDMA系统信道估计算法
17
作者 韩东升 季飞 李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3期6045-6049,6054,共6页
TD-SCDMA系统中普遍采用的B.Steiner信道估计算法是一种低代价算法,但是由于背景噪声的影响,其信道冲激响应的幅度和时延相对于真实值存在误差,降低系统性能。在B.Steiner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门限后处理方法,减少噪声影响。仿真结果... TD-SCDMA系统中普遍采用的B.Steiner信道估计算法是一种低代价算法,但是由于背景噪声的影响,其信道冲激响应的幅度和时延相对于真实值存在误差,降低系统性能。在B.Steiner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门限后处理方法,减少噪声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SCDMA 信道估计 门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时槽的车联网协助下载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建航 孙江明 +3 位作者 毕经平 边永超 刘新宇 李忠诚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8-1386,共9页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依赖性的日益提高,人们希望随时随地接入Internet,即使在行驶中的汽车里.虽然通过3G或4G网络可以达到此目标,但是通过路边接入点AP(Access Point)接入互联网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该文针对AP通信范围有限的问题提出...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依赖性的日益提高,人们希望随时随地接入Internet,即使在行驶中的汽车里.虽然通过3G或4G网络可以达到此目标,但是通过路边接入点AP(Access Point)接入互联网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该文针对AP通信范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应于高速公路场景下,通过AP接入点以及其它车辆进行协助下载的方法DSRelay.使用文中提出的算法,移动用户在一个AP区内不能完成它的下载任务时,下一个AP点计算用户和注册车辆在AP间盲区(Dark Area,DA)中的相遇时间和通信时长,选择一组协助车辆来携带用户所需数据.每辆协助车在DA中不同时间段内将数据传给用户,从而达到利用DA延伸移动用户的下载区域的目的.同时,文中对车速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作者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下载的吞吐量,减少了间歇性连接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助下载 车联网 动态时槽 存储转发 DTN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素芹 何旭莉 +1 位作者 何潮观 仝兆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步逼近法求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整个求解过程包含3次偏移速度扫描和8种速度求取,这是一个逐步收敛的过程,速度的正确性由稳定性和有效性两个标准来衡量。用自行开发的BGS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任丘潜山带的部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成像结果,与钻井资料比较,最大深度相对误差为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 速度扫描 速度交互 高精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词汇链的关键词抽取方法 被引量:88
20
作者 索红光 刘玉树 曹淑英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30,共6页
关键词在文献检索、自动文摘、文本聚类/分类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汇链是由一系列词义相关的词语组成,最初被用于分析文本的结构。本文提出了利用词汇链进行中文文本关键词自动标引的方法,并给出了利用《知网》为知识库构建词汇... 关键词在文献检索、自动文摘、文本聚类/分类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汇链是由一系列词义相关的词语组成,最初被用于分析文本的结构。本文提出了利用词汇链进行中文文本关键词自动标引的方法,并给出了利用《知网》为知识库构建词汇链的算法。通过计算词义相似度首先构建词汇链,然后结合词频与区域特征进行关键词选择。该方法考虑了词汇之间的语义信息,能够改善关键词标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的词频、区域方法相比,召回率提高了7.78%,准确率提高了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关键词标引 关键词抽取 词汇链 词义相似度 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