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卢双舫 张亚念 +1 位作者 李俊乾 琚宜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6,共9页
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层(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泥页岩及煤岩等)储集空间微观结构表征、油气赋存及流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多项先进技术(如TEM、AFM、FIB-SEM、纳米CT、NMR等)和方法(如气体吸附法、压汞法等)已... 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层(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泥页岩及煤岩等)储集空间微观结构表征、油气赋存及流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多项先进技术(如TEM、AFM、FIB-SEM、纳米CT、NMR等)和方法(如气体吸附法、压汞法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储集空间定性/定量表征,但各种技术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需结合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表征储集层储集空间特性。蒙特卡洛方法、分子动力学和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方法为非常规油气赋存特征和微-纳尺度流动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纳米技术在常规油气藏钻井、完井和开采等方面也显示了其独特优势。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将有助于非常规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纳米技术 储集空间 赋存特征 流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深水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启示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文浩 张枝焕 +2 位作者 李友川 张功成 傅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73-1681,共9页
国外深水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表明:无论是板内的断坳盆地还是板缘的先裂陷后漂移沉积盆地,在裂陷期(断陷期)及坳陷期(漂移期)均有烃源岩分布,大陆边缘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差别,其中裂陷期非海相(湖相)暗色页岩是最主... 国外深水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表明:无论是板内的断坳盆地还是板缘的先裂陷后漂移沉积盆地,在裂陷期(断陷期)及坳陷期(漂移期)均有烃源岩分布,大陆边缘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差别,其中裂陷期非海相(湖相)暗色页岩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生油岩,还可能发育过渡相或近海相的煤系和泥质烃源岩;其次是板内坳陷晚期或板缘漂移期的海陆过渡相、近海相、前三角洲相等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或者长期离物源区较近的情况下,烃源岩发育;裂陷晚期和坳陷早期烃源岩一般不发育,但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的半封闭浅海—半深海环境可能发育高效烃源岩。国外主要深水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发育特征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南海北部裂陷早期阶段发育的湖相烃源岩和裂陷晚期发育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不同盆地坳陷期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差异较大,其中陆源有机质输入不足的琼东南盆地烃源岩稍差些,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对充足的珠江口盆地烃源岩较好一些。墨西哥湾和北苏门答腊盆地的勘探实践已经证实了半深海相烃源岩可作为有效油源岩,这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统海相烃源岩认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湖相烃源岩 海陆过渡相烃源岩 海相烃源岩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CH_4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启鹏 李良军 +1 位作者 岳丽宏 赵学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3,共5页
气体分离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效率,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H_2是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工业生产中H_2与CH_4气体分离是制备高纯H_2的关键工艺技术。气体分离膜技术由于具备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是一种... 气体分离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效率,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H_2是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工业生产中H_2与CH_4气体分离是制备高纯H_2的关键工艺技术。气体分离膜技术由于具备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本文以现有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体分离膜的特点及H_2/CH_4分离性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膜 H_2 CH4 MOF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定容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学娟 荣鹏飞 +3 位作者 卢双舫 张曦 郭天然 王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4-870,共7页
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全直径取心岩样为实验介质,设计制作耐压可视的实验装置,选择一定的初始充注压力开展定容衰竭气体充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型介质需要一定的开启压力及开启时间才具备高效输导能力,而裂缝一旦开... 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全直径取心岩样为实验介质,设计制作耐压可视的实验装置,选择一定的初始充注压力开展定容衰竭气体充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型介质需要一定的开启压力及开启时间才具备高效输导能力,而裂缝一旦开启后,即使充注压力低于开启压力,裂缝依然具有输导能力,直到充注压差降为零;孔渗型非均质岩样中,中孔、中渗岩心气体运移路径可表现为明显指状突进式特征,而高孔、高渗型火山岩介质可以明显观察到充注过程中各孔渗单元有规律的幕式周期运移过程。整体上,定容充注压力与衰减时间具有指数关系的衰减特征,气体运移速度随时间具有波浪式起伏降低的幕式特征,且随着充注压力的不断降低,幕式运移路径范围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充注实验 幕式运移 输导类型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水膜厚度确定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新方法——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伟明 卢双舫 +5 位作者 田伟超 周能武 李吉君 单俊峰 胡英杰 袁红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伴随着致密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其储层的可采物性下限也正逐渐降低,开采极限越来越接近致密油的成藏物性下限。引用水膜厚度理论,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研究表明:大民屯... 伴随着致密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其储层的可采物性下限也正逐渐降低,开采极限越来越接近致密油的成藏物性下限。引用水膜厚度理论,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致密储层以油页岩为主,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颗粒表面吸附的一层水膜(由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组成)与储层喉道同处纳米级别。当喉道半径小于水膜厚度,相应孔喉及其所控制的微小孔隙则被束缚水所饱和;当喉道半径大于水膜厚度,喉道才能成为致密油有效的充注通道。通过对水膜厚度的受力分析,根据力平衡关系,可建立不同地层压力下水膜厚度与喉道半径的关系,进而求取致密油充注的临界喉道半径。通过借鉴土壤学中水膜厚度与孔隙度、比表面积及束缚水饱和度关系,又可把临界喉道半径下限值转化为适用范围更广的孔隙度下限值。该方法不仅理论依据强,又有实验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水膜 物性下限 孔喉分布 致密油 大民屯凹陷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资源分级评价新方法——以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伟明 卢双舫 +3 位作者 陈旋 李兴伟 李吉君 田伟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7,共8页
针对致密砂岩的润湿、吸附、孔径分布特征,开展X衍射、润湿角测定、静态氮吸附、压汞等实验,以孔隙微观结构为主线,构建储能评价参数,对致密砂岩气资源进行分级评价。研究表明:致密砂岩的亲水性与黏土矿物总含量无关,而与伊利石相对含... 针对致密砂岩的润湿、吸附、孔径分布特征,开展X衍射、润湿角测定、静态氮吸附、压汞等实验,以孔隙微观结构为主线,构建储能评价参数,对致密砂岩气资源进行分级评价。研究表明:致密砂岩的亲水性与黏土矿物总含量无关,而与伊利石相对含量密切相关,伊利石相对含量越高,岩石的亲水性越强,因此印尼公式更适合对伊利石相对含量高的致密储集层进行含气饱和度解释;致密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孔隙度关系规律性明显,孔隙度低的致密砂岩具有小孔径孔隙比例高、排驱压力高等特点;孔隙度高的致密砂岩具有大孔径孔隙比例高、排驱压力低、平均喉道半径大等特点。从致密砂岩气的赋存和渗流能力角度出发,由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构建了新的储能评价参数,该参数与孔隙度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三分性,以孔隙度6%和4%为界可把致密砂岩气资源划分为Ⅰ类(优质)、Ⅱ类(潜在)、Ⅲ类(难动用)3个级别,该三分性对应的孔隙度界限与孔径变化对应的孔隙度界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储能评价参数 资源分级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民 黄靖轩 +6 位作者 卢双舫 王永兴 薛海涛 李吉君 杨金秀 张亮 张宏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6,共9页
提供了我国海相、湖相原油的黄金管裂解成气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裂解成气的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典型样品裂解生气特征、升温速率与温度对油裂解成气的影响表明:我国海相、湖相原油裂解成气门限温度、消亡温度差异不大,但与国外样品差异明... 提供了我国海相、湖相原油的黄金管裂解成气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裂解成气的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典型样品裂解生气特征、升温速率与温度对油裂解成气的影响表明:我国海相、湖相原油裂解成气门限温度、消亡温度差异不大,但与国外样品差异明显;源内和源外原油裂解成气过程差别明显,源内原油热稳定性弱于源外原油热稳定性,在油裂解气评价中应该考虑排烃效率的影响;温度是原油裂解的主要控制因素,温度高于180℃时,原油裂解过程主要在10 Ma内完成,且液态烃消亡温度要高于200℃。本次研究的实验结果、动力学参数及相关结论可供盆地模拟和油藏勘探工作采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原油 湖相原油 动力学参数 生气门限 消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控河口湾环境下的沉积相特征研究——以D-F油田M1油藏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晨晖 薛海涛 +2 位作者 卢双舫 陈和平 张克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8,共9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T区块D-F油田M1油藏进行了层序划分,并建立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认为M1层为1个四级层序,可划分为M1-Zone、M1SS-1、M1SS-2和M1SS-3共4个五级旋回。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岩心中的潮汐韵律层理、交错...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T区块D-F油田M1油藏进行了层序划分,并建立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认为M1层为1个四级层序,可划分为M1-Zone、M1SS-1、M1SS-2和M1SS-3共4个五级旋回。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岩心中的潮汐韵律层理、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生物遗迹等证据,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沉积相平面及纵向展布特征和沉积相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整体为海侵体系域,沉积相类型为潮控河口湾沉积和陆棚相沉积,潮控河口湾沉积主要发育在M1SS-1、M1SS-2和M1SS-3旋回,微相类型主要有潮汐砂坝沉积、潮汐砂坪沉积、混合坪沉积及潮汐水道沉积等。陆棚相沉积发育在M1-Zone旋回,微相类型包括陆棚砂沉积和陆棚泥沉积。进一步分析沉积相展布和沉积环境特点,推断其沉积模式为河流相和潮控河口湾相—完整的潮控河口湾相—潮控河口湾相和小规模的陆棚相—发育含海绿石砂岩和泥岩的陆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控河口湾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奥连特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页岩油储层物性下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鹏飞 卢双舫 +4 位作者 李文浩 胡莹 薛海涛 李倩 张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0,共8页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层系钻获页岩油,开辟了该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弄清区内页岩油富集与分布规律,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高压压汞资料,综合应用经验统计法、压汞曲线...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层系钻获页岩油,开辟了该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弄清区内页岩油富集与分布规律,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高压压汞资料,综合应用经验统计法、压汞曲线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了江汉盆地南部新沟嘴组不同深度段(778—890,959~1070,I378-1478,2093-2200m)的页岩油储层物性下限,并建立了物性下限值与深度的相关性方程。结果表明:不周研究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不同。总体上,压汞曲线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高,经验统计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低。随着储层埋深的增加,不同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之间的差异减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能够降低物性下限的不确定性。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物性下限值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孔隙度下限值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渗透率下限值随着深度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泥质白云岩 页岩油 新沟嘴组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已开发油田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晓博 周永炳 +3 位作者 白振华 樊自立 费岳 王民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印尼油田多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依靠剩余可采储量大小来进行技术评价的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潜力评价的要求,为了解决已开发油田潜力评价问题,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法确定的权系数,选用多参数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印尼已开发油... 印尼油田多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依靠剩余可采储量大小来进行技术评价的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潜力评价的要求,为了解决已开发油田潜力评价问题,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法确定的权系数,选用多参数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印尼已开发油田进行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模糊分类法,合理地优选出能够反映油田综合潜力的地质参数和开发参数,避免了程度相似的各单项参数的相互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法确定的权系数绝对数值不同,但各个参数的相对权系数大小保持一致。根据评价结果,将油田分为3类:Ⅰ类油田,潜力较大,建议优先收购;Ⅱ类油田,潜力中等,建议作为备选对象;Ⅲ类油田,潜力较低,建议放弃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评价 灰色关联 层次分析 参数优选 综合评价 印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页岩油储层物性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文浩 卢双舫 +5 位作者 薛海涛 王伟明 李吉君 胡莹 张鹏飞 李俊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综合运用X-衍射、压汞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江汉盆地丫角-新沟低凸起和陈沱口凹陷新沟嘴组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无机孔隙(包括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为主,也存... 综合运用X-衍射、压汞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江汉盆地丫角-新沟低凸起和陈沱口凹陷新沟嘴组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无机孔隙(包括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为主,也存在少量有机孔隙及微裂缝;区内泥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孔渗条件最好;丫角-新沟低凸起和陈沱口凹陷页岩油储层均存在次生孔隙发育带,很好地改善了储层物性;矿物组分对丫角-新沟低凸起和陈沱口凹陷页岩油储层物性的影响存在差别,前者孔隙度与矿物组分无相关性,后者孔隙度与粘土矿物及碎屑矿物含量呈负相关性,而与白云石含量呈正相关性;区内渗透率均与碎屑矿物、粘土含量呈负相关性,与白云石含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成岩作用 泥质白云岩 页岩油 新沟嘴组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煤阶煤岩弹性模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俊乾 刘大锰 +2 位作者 卢双舫 薛海涛 李文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煤岩弹性模量是重要的力学参数之一,针对取自沁南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25个中高阶煤岩心,开展了变围压条件下煤岩应力-应变关系测试。根据应变曲线直线段计算出不同围压下的煤岩弹性模量,并对影响弹性模量因素进行了...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煤岩弹性模量是重要的力学参数之一,针对取自沁南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25个中高阶煤岩心,开展了变围压条件下煤岩应力-应变关系测试。根据应变曲线直线段计算出不同围压下的煤岩弹性模量,并对影响弹性模量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岩弹性模量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受孔-裂隙、煤岩煤质、围压以及流体介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煤岩孔-裂隙等固有缺陷越发育,弹性模量越低;煤岩镜质组、微镜煤和固定碳含量的增加使弹性模量降低,煤岩惰质组、微惰煤和灰分的增加则相反;煤岩孔-裂隙受围压作用而压密闭合,致使弹性模量增加;水介质的吸附作用和体积力反作用,削弱了煤岩抵抗变形的能力,导致弹性模量降低。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准确预测地层条件下的煤岩弹性模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应力-应变 弹性模量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相泥页岩数字岩心构建方法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晨 卢双舫 +2 位作者 李俊乾 张鹏飞 张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针对泥页岩储层低孔特低渗、结构致密、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多采用三维数字岩心来直观显示各组分空间分布和表征微观结构。物理数字岩心虽更真实准确,但往往局限于特定岩石样品物性特征,因此需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受多参数约束的、代表... 针对泥页岩储层低孔特低渗、结构致密、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多采用三维数字岩心来直观显示各组分空间分布和表征微观结构。物理数字岩心虽更真实准确,但往往局限于特定岩石样品物性特征,因此需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受多参数约束的、代表某一类岩性或岩相的简约数字岩心。同时,目前的图像分割方法难以对综合多样品特征、代表某类岩相样品进行组分划分。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像素点累计分布函数,结合各组分百分含量及灰度序列进行阈值分割的方法,并基于X射线CT扫描成像,综合运用扫描电镜成像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结合东营凹陷不同岩相泥页岩矿物组分及孔隙度特征,构建不同岩相(包括富长英质、长英质、富钙质、钙质和富泥质)泥页岩数字岩心。结果显示,东营凹陷泥页岩储层组分按灰度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孔裂隙、有机质、黏土矿物、长英质矿物、钙质矿物、铁质矿物;基于不同岩相各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及灰度分布序列,以CT灰度图像像素点累计分布函数表征不同岩相各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分布函数,可依次划分各组分阈值,该方法可以实现其他分割方法难以完成的针对某一岩相进行阈值划分;采用先构建单组分数字岩心再嵌套组合的方法可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受矿物组分和孔隙度等参数约束的泥页岩数字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数字岩心 X射线CT 扫描电镜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含油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莹 卢双舫 +3 位作者 李文浩 薛海涛 张鹏飞 李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2,5-6,共7页
根据油气勘探资料,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富油的主控因素及界限.结果表明: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热演化程度为低成熟—成熟阶段;... 根据油气勘探资料,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富油的主控因素及界限.结果表明: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热演化程度为低成熟—成熟阶段;页岩油的富集主要受有机质丰度和孔隙度影响,泥质白云岩储层含油率与孔隙度关系表现为线性增加和稳定高值两段式曲线,孔隙度大于12%的泥质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性较好,有利层段含油率大于75mg/g.该结果对研究区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与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含油性 新沟嘴组 泥质白云岩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利斯顿盆地巴肯组泥页岩排烃效率地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莹 卢双舫 +3 位作者 李文浩 张鹏飞 张晗 李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167,共5页
为了弄清造成威利斯顿盆地巴肯组泥页岩相对含油量低,而致密砂(灰)岩中含油量高的原因,对巴肯组泥页岩的排烃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油气勘探相关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巴肯组泥页岩的排... 为了弄清造成威利斯顿盆地巴肯组泥页岩相对含油量低,而致密砂(灰)岩中含油量高的原因,对巴肯组泥页岩的排烃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油气勘探相关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巴肯组泥页岩的排烃特征。结果表明,巴肯组泥页岩的高排烃效率是造成巴肯组中段致密层段相对含油量高、而泥页岩相对含油量较低的根本原因。巴肯组泥页岩产率指数与其有机碳含量的明显不匹配,可溶有机质族组成的低饱/芳值以及巴肯组中段粉砂质白云岩强荧光性都说明巴肯组泥页岩发生过大量的排烃。泥页岩的生烃增压引起的超压诱导泥页岩产生的微裂缝与干酪根网络构成了石油初次运移的通道,也利于泥页岩排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含油量 排烃效率 巴肯组 威利斯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府凹陷青山口组含油气泥页岩层的测井曲线标准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肖佃师 黄文彪 +2 位作者 张小刚 任欢颂 郭思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3,116,共9页
泥页岩富含有机质、非均质性强,相同岩性地层测井响应差异大,稳定标准层选取困难.根据王府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地质特征,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曲线组合识别出多套低有机质泥岩层和富有机质页岩层,构建两套"视标准层";结合趋势面法... 泥页岩富含有机质、非均质性强,相同岩性地层测井响应差异大,稳定标准层选取困难.根据王府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地质特征,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曲线组合识别出多套低有机质泥岩层和富有机质页岩层,构建两套"视标准层";结合趋势面法进行特征值分析,有效降低有机非均质性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实现泥页岩层曲线标准化;利用有机碳TOC建模对标准化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泥页岩层曲线标准化后计算TOC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与标准化前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减小24.1%.这种方法可以在有机非均质性强、缺乏稳定标准层的泥页岩层中实现测井曲线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府凹陷 青山口组 曲线标准化 泥页岩 TOC评价 标准层 趋势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勘探区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方文 卢双舫 +2 位作者 薛海涛 王文文 肖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37-3143,共7页
从构造形态、有效源岩区、断裂密集带、断层—砂体—地层匹配和超压等方面,分析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构造形态控制流体势,进而控制油气整体运移方向和主要分布区域;有效源岩区范围制约油气分布... 从构造形态、有效源岩区、断裂密集带、断层—砂体—地层匹配和超压等方面,分析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构造形态控制流体势,进而控制油气整体运移方向和主要分布区域;有效源岩区范围制约油气分布范围;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具有横向遮挡、侧向输导双重作用;断层走向与倾向、砂体展布方向和地层倾向的组合方式决定能否形成圈闭;青山口组烃源岩层超压影响油气向下运移距离;王府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大约在埋深超过1 200 m之后所残留的烃类基本达到饱和并向外排烃,埋深超过1 200 m的烃源岩范围为有效源岩;王府凹陷扶余油层双51、双35和双50等井一线以北至凹陷中心的区域有利于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府凹陷 扶余油层 油气富集规律 断裂密集带 断层-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富集高产规律 被引量:82
18
作者 何希鹏 何贵松 +3 位作者 高玉巧 张培先 卢双舫 万静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总结该区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富集高产规律,利用物探、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从沉积建造、构造改造、生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转换带...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总结该区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富集高产规律,利用物探、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从沉积建造、构造改造、生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转换带南川—武隆地区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并与焦石坝区块的超压页岩气进行对比,探讨了该转换带常压页岩气的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焦石坝区块,该转换带页岩孔隙度偏低、微裂缝更发育、吸附气占比高、两向应力差异大、地温梯度较低、地层压力系数低、初期产液量大、返排率高;(2)该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主要受富碳富硅富笔石页岩、有机孔隙和构造应力场"三因素"的控制——受深水陆棚相控制的富碳富硅富笔石页岩是页岩气富集的基础,有机孔隙是页岩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应力场是页岩气高产的关键因素;(3)该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可分为背斜型、向斜型、斜坡型、逆断层断下盘型等4种成藏模式,并明确了不同模式页岩气富集高产特征。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地质理论,为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常压页岩气 高产主控因素 构造应力场 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地质参数的煤层气有利开发区优选及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俊乾 刘大锰 +2 位作者 姚艳斌 蔡益栋 郭晓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3-658,共6页
煤层气有利开发区既是煤层气富集区、高渗区,又是煤层气高产区,因此寻找能表征煤层气富集区、高渗区和高产区的主地质参数,是解决煤层气有利区优选问题的关键。基于区块尺度的煤层气有利区优选,建立了一种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1)以含... 煤层气有利开发区既是煤层气富集区、高渗区,又是煤层气高产区,因此寻找能表征煤层气富集区、高渗区和高产区的主地质参数,是解决煤层气有利区优选问题的关键。基于区块尺度的煤层气有利区优选,建立了一种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1)以含气量、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和试井渗透率为主地质参数并作为评价指标,以煤层气井稳产阶段平均日产气量作为衡量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评价值函数;(2)借助于MapInfo professional软件,计算煤层气区任意位置的综合评价值;(3)用产气量对综合评价值进行标定,确定煤层气开发区类型及分布范围。将该方法应用于沁水盆地南部勘探程度较高的郑庄区块,预测出煤层气有利开发区(产气量>2 000 m3/d)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对于下一步的煤层气钻井部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有利区 主地质参数 灰色关联度 郑庄区块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页岩油、致密油发育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民 石蕾 +3 位作者 王文广 黄爱华 陈国辉 田善思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3期67-73,共7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日益发展及美国页岩气价格的下调,国内外掀起了页岩油勘探的热潮,美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而我国同样也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潜力。通过对我国东部湖相沉积页岩大量地球化学数据统计分析,并与美国页岩油已...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日益发展及美国页岩气价格的下调,国内外掀起了页岩油勘探的热潮,美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而我国同样也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潜力。通过对我国东部湖相沉积页岩大量地球化学数据统计分析,并与美国页岩油已成功开发区块的地质、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对比,综合认为采用OSI指标,并结合碳酸盐矿物、脆性矿物含量及薄夹层存在与否,作为初步判断页岩油发育层段的标志。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页岩OSI指标与Monterey,Barnett及Eagle Ford页岩的OSI指标较为接近,具有一定的页岩油、致密油潜力,建议当前国内勘探应瞄准混合型页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OSI指标 资源潜力 济阳坳陷 东濮凹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