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探索沙轻减渣、塔河常渣、单家寺56-9×11三种油样胶体稳定性的表征方法,重点对检测波长、正庚烷滴加方式和速率、实验温度3个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检测波长1 000 nm、采用平流泵0.50 m L/min速度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探索沙轻减渣、塔河常渣、单家寺56-9×11三种油样胶体稳定性的表征方法,重点对检测波长、正庚烷滴加方式和速率、实验温度3个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检测波长1 000 nm、采用平流泵0.50 m L/min速度加入正庚烷、40℃为适宜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所得到的表征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光谱法在表征重质油胶体稳定性方面具有优良可行性和准确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适用油样更加广泛,所得信息也较为丰富,更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相对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光谱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有潜力适用于含有添加剂的重质油体系,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展开更多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其与加氢裂化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工艺具有轻油收率高、生焦总量小、没有壁相焦的特点。TI由煤焦油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碳质、矿物质颗粒及稠环芳烃有机物构成,O是其中含量最高的杂原子,Ca、Si、Al、Na来源于煤焦油中矿物质,C和O主要存在于C-C、C-H、C-O-C、C-OH结构中,N主要以吡咯和胺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脂肪类S存在。TI具有明显的片层堆积结构,在作用力下容易破碎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微米级微晶及碳质颗粒,和硫化后的催化剂颗粒一起为加氢反应提供载焦中心,优先吸附大分子自由基从而明显减少壁相焦的生成。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探索沙轻减渣、塔河常渣、单家寺56-9×11三种油样胶体稳定性的表征方法,重点对检测波长、正庚烷滴加方式和速率、实验温度3个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检测波长1 000 nm、采用平流泵0.50 m L/min速度加入正庚烷、40℃为适宜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所得到的表征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光谱法在表征重质油胶体稳定性方面具有优良可行性和准确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适用油样更加广泛,所得信息也较为丰富,更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相对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光谱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有潜力适用于含有添加剂的重质油体系,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文摘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其与加氢裂化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工艺具有轻油收率高、生焦总量小、没有壁相焦的特点。TI由煤焦油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碳质、矿物质颗粒及稠环芳烃有机物构成,O是其中含量最高的杂原子,Ca、Si、Al、Na来源于煤焦油中矿物质,C和O主要存在于C-C、C-H、C-O-C、C-OH结构中,N主要以吡咯和胺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脂肪类S存在。TI具有明显的片层堆积结构,在作用力下容易破碎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微米级微晶及碳质颗粒,和硫化后的催化剂颗粒一起为加氢反应提供载焦中心,优先吸附大分子自由基从而明显减少壁相焦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