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研产结合推动工程训练中心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建民 李晓东 +3 位作者 刘振东 赵玉明 马少华 马可欣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结合新工科的要求,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发展为例,阐述了学研产结合新的内涵,在论述工程训练中心学研产相结合意义的基础上,从自主建设研产基地、承担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 结合新工科的要求,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发展为例,阐述了学研产结合新的内涵,在论述工程训练中心学研产相结合意义的基础上,从自主建设研产基地、承担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基地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工程训练中心学研产开展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工程训练中心学研产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对当前推动工程训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学研产 工程训练中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地层岩石研磨性测试装置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勇 邹德永 +3 位作者 王高明 朱丽红 刘永旺 徐建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现有岩石研磨性评价多采用金属磨损件,存在对软岩和硬岩评价能力不足、适应性差的问题。该文根据金刚石钻头钻进过程中的磨损机理,以孕镶金刚石材料作为标准磨损件,通过“钻-铣”方式模拟破岩测试岩石研磨性,计算并统计相对磨损量,建立... 现有岩石研磨性评价多采用金属磨损件,存在对软岩和硬岩评价能力不足、适应性差的问题。该文根据金刚石钻头钻进过程中的磨损机理,以孕镶金刚石材料作为标准磨损件,通过“钻-铣”方式模拟破岩测试岩石研磨性,计算并统计相对磨损量,建立岩石研磨性分级标准。采用上述方法和钢杆钻磨法分别对35种岩样进行研磨性评价,该方法获得的研磨性数据呈正态分布特征,符合石油钻井钻遇地层实际情况,测试及分级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研磨性 钻头磨损 石油钻井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3
作者 刘振东 李晓东 +1 位作者 马建民 曲本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3,共4页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控加工仿真训练软件能够实现大部分实际数控设备的功能,大大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快了培训效率;虚拟焊接综合仿真实训系统弥补了常规实训设...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控加工仿真训练软件能够实现大部分实际数控设备的功能,大大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快了培训效率;虚拟焊接综合仿真实训系统弥补了常规实训设备的不足,节约了大量的实训材料,减少了有害物质释放,降低了实训的危险性;中心自主研发的石油工业系列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融合、四层次、三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解决了石油工业生产的不可视、不可及、高温、高压、危险性大等培训所面临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石油工业技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数控加工 虚拟焊接 石油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缘黄流组二段层序约束下的沉积相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
4
作者 王艳忠 王加明 +5 位作者 武爱俊 操应长 王淑萍 李宏义 肖伶俐 沈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6,共15页
莺歌海盆地东缘黄流组二段缺乏区域高精度层序研究,阻碍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沉积体系展布和有利勘探目标预测。以复合层序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屑、测井、岩心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缘黄流组二段进行系统的区域高精... 莺歌海盆地东缘黄流组二段缺乏区域高精度层序研究,阻碍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沉积体系展布和有利勘探目标预测。以复合层序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屑、测井、岩心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缘黄流组二段进行系统的区域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结合均方根振幅属性分析,分析四级层序单元内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东缘黄流组二段为1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可细分为低位层序、海侵层序以及高位层序,各层序在盆地边缘以四级不整合面相接,向盆地中心方向为整合接触;低位层序物源供应充足,重力流水道、海底扇、三角洲较为发育,在盆地东缘发育滩坝沉积;海侵层序部分海底扇继承性发育,三角洲规模减小;高位层序海底扇继承性发育,盆地东缘三角洲规模增大;对黄流组二段进行系统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后,突破在低位体系域寻找海底扇的传统思维,在海侵层序和高位层序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浅海海底扇;海底扇中扇亚相辫状水道微相发育的砂岩为主要储集体类型,砂体呈透镜状向四周尖灭或上倾高部位受水道壁遮挡,同时砂体下方发育的断裂沟通梅山组和三亚组烃源岩,在海侵层序形成储集层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高位层序形成储集层上倾方向水道壁封堵型岩性圈闭,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相对于低位层序,海侵层序和高位层序泥岩较为发育,更有利于发育海底扇岩性圈闭,成为有利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 海侵层序 高位层序 有利勘探目标 莺歌海盆地东缘 黄流组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储层超压成因及超压对储层的影响——以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哲 王艳忠 +4 位作者 孟涛 操应长 王淑萍 周磊 弭连山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53,共17页
【目的】明确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储层成因,探究储层超压强度及发育时间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应用流体包裹体PVTx法恢复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古地层压力的基础上,采用测井曲线组合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分... 【目的】明确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储层成因,探究储层超压强度及发育时间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应用流体包裹体PVTx法恢复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古地层压力的基础上,采用测井曲线组合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分析泥岩超压成因,结合储层超压发育时间、含油气性等特征,分析储层超压成因,对比经历不同压力演化史的储层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差异。【结果】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泥岩普遍发育中强超压,主要为生烃增压成因;砂砾岩储层超压为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的压力传递,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与黄色荧光油充注相匹配,第二期与蓝色荧光油充注相匹配,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大王北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介于28.3~27.8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34~1.35;第二期介于11.6~9.0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为1.56;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为0.8~1.2。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一期增压旋回,时间为6 Ma~至今,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2~1.4,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0~1.3。套尔河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介于35.7~27.2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54~2.08;第二期为12.9 Ma~至今,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57~2.1,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2~2.1。现今地层压力为常压—弱超压的大王北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比现今地层压力为常压—中超压的车西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更弱,原生孔隙更发育,物性更好,主要原因可能是大王北洼陷发育两期古超压且强度更大,车西洼陷仅发育晚期古超压且强度相对低。【结论】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不仅受控于现今地层超压强度,与古超压发育时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超压发育越早、强度越大,对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抑制越明显,储层物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强度 超压发育时间 储层超压成因 优质储层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可动量评价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方文 赵红琴 +3 位作者 王淑萍 卢双舫 王民 丁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3-601,共9页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对不同埋深层状和块状泥页岩储层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热解和孔隙度等实验分析,结合研究层段测井曲线,弄清储层岩石压缩系数、原油压缩系数、地层水压缩系数和原始含油饱和度随...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对不同埋深层状和块状泥页岩储层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热解和孔隙度等实验分析,结合研究层段测井曲线,弄清储层岩石压缩系数、原油压缩系数、地层水压缩系数和原始含油饱和度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确定块状和层状泥页岩储层最大天然可动油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除了在2 500 m未熟油阶段有一段高值区之外,沙一下亚段块状和层状泥页岩储层中弹性驱可动油量和溶解气驱可动油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块状储层弹性驱可动油率明显大于层状样品,其溶解气驱可动油率略小于层状储层。但单位体积块状泥页岩储层弹性驱可动油量、溶解气驱可动油量分别略小于和明显小于层状样品。块状和层状泥页岩储层弹性驱可动油量平均值分别为0. 13×10-3t/m3和0. 14×10-3t/m3,溶解气驱可动油量平均值分别为0. 56×10-3t/m3和1. 27×10-3t/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驱 溶解气驱 可动油量 泥页岩储层 页岩油 沙一下亚段 饶阳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力作用下井下杆管柱轴向力检测方法
7
作者 马少华 王旱祥 +4 位作者 唐健 车家琪 苑得鑫 宋富远 肖光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3,共9页
针对井下杆管柱的轴向力测量受多种外力影响而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应力应变的叠加原理,提出拉弯扭多载荷作用下的应变模型和相应的圆台变形体,并给出由总应变计算分应变、分载荷的方法;制作径向加载装置,开展仿真试验和室内压弯组合试... 针对井下杆管柱的轴向力测量受多种外力影响而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应力应变的叠加原理,提出拉弯扭多载荷作用下的应变模型和相应的圆台变形体,并给出由总应变计算分应变、分载荷的方法;制作径向加载装置,开展仿真试验和室内压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单载荷作用下各研究点处的应变具有较好线性关系,应变模型的相对误差低于0.23%,分载荷计算值是准确的,其相对误差低于10%;此研究有助于杆管柱的寿命预测,避免井下杆管柱的断裂、密封失效等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杆管柱 轴向力 应变模型 变形体 组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淑萍 王铸坤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控制因素及分类评价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砂砾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岩相、成岩相及裂缝.岩相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最有利岩相为砂岩相、含砾砂岩相,中等有利岩相为砾岩相、砾质砂岩相,不利岩相为粉砂岩相、泥质/灰质砂岩相.成岩相促进储层物性分异,有利成岩相为溶解主控型成岩相,中等有利成岩相为压实主控型成岩相,不利成岩相为胶结主控型及杂基支撑主控型成岩相.构造高部位发育的大量裂缝对储层具有明显改造作用,距离古隆起脊线越近储层物性变好.以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组合为基础,将研究区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划分为Ⅰ类、Ⅱ1类、Ⅱ3类、Ⅲ2类、Ⅲ3类、Ⅳ类等4大类6小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最好,产能最高,为优质储层;Ⅱ1类、Ⅱ3类储层物性中等,产能中等,为中等储层;Ⅲ2类、Ⅲ3类储层物性较差,产能较低,为差储层;Ⅳ类储层物性最差,产能最低,为无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分类 储层评价 砂砾岩 沙四下亚段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驱动的多糖制备工艺对其黏弹性影响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慧 王继乾 +3 位作者 姬思雪 赵玉荣 马少华 陈翠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基于科教融合和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将生化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引入科研项目“多糖的制备工艺对其黏弹性能的影响”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并讨论“耐温耐盐、环境友好新型驱油剂... 基于科教融合和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将生化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引入科研项目“多糖的制备工艺对其黏弹性能的影响”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并讨论“耐温耐盐、环境友好新型驱油剂开发”的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个性化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探究利用盐醇析法和Sevage法制备多糖的工艺并计算其得率,采用红外和紫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探究不同制备工艺对黏弹性及驱替效果的影响,帮助学生搭建“生物—化工—能源”多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开展数据分析、方案评价和成果路演,锻炼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胞外多糖 制备 黏弹性 综合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忠 宋磊 +4 位作者 孟涛 操应长 孙沛沛 王淑萍 弭连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6,共14页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硅质胶结物主要为来源于石英颗粒压溶作用的第一期石英次生加大边,长石溶蚀供源的第二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充填石英颗粒破裂缝型自生石英以及充填粒间孔隙型自生石英;高岭石分别为原始沉积的充填孔隙细晶高岭石杂基,大气淡水淋滤长石形成的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深埋藏封闭环境长石溶蚀原位沉淀形成的颗粒形态高岭石;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过程为原始沉积的含细晶高岭石杂基的长石质石英砂岩→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黄色荧光油充注→硅质胶结物→天然气→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硅质胶结物→蓝色荧光油充注→天然气→颗粒形态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硅质胶结 高岭石 致密砂岩 上石盒子组 车西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约束下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精细刻画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成龙 王艳忠 +7 位作者 杨怀宇 操应长 王淑萍 郭超凡 郭豪 陈兆祥 宋林坤 黄歆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41,共21页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发育6种准层序、4种准层序组以及5种体系域地层叠加样式,经历9次准层序级别相对湖平面升降,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期物源供给充足,平面上由盆缘进积为主型向盆内进积型过渡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滩坝3种沉积相以及7种沉积微相类型。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内部以坝主体和滩脊微相尖灭砂体为储集体,以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底部湖侵泥岩为局部盖层、水进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 准层序 低位体系域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物源体系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柴君林 王艳忠 +4 位作者 王铸坤 王淑萍 李宇志 弭连山 周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200,共14页
【目的】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沙四上—沙三段物源体系认识薄弱,增加了砂体和储层预测的难度。系统分析物源体系特征及演化,可为砂体和储层预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特征元素、岩石组分Q型聚类和砂砾岩百分含量分布特征等分析,识别出研... 【目的】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沙四上—沙三段物源体系认识薄弱,增加了砂体和储层预测的难度。系统分析物源体系特征及演化,可为砂体和储层预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特征元素、岩石组分Q型聚类和砂砾岩百分含量分布特征等分析,识别出研究区物源区和碎屑物质搬运路径,建立了物源体系演化模式。【结果与结论】沙四上—沙三段层序Ⅰ至层序Ⅴ的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与中生界具有良好的吻合关系,表现为明显高Mg/Mn比值、Al/Mg比值和较高Al/Na比值、Ba/Mn比值的特点;岩石组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现为五种QFR组合,揭示了三大物源体系,包括过夏27—夏斜98井区物源体系、过夏37井区物源体系、过夏222—夏223—夏225井区物源体系;层序Ⅰ、层序Ⅱ时期,研究区东南侧的鲁西隆起区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砂体发育范围大,层序Ⅲ时期物源区明显后退,砂体规模变小,层序Ⅳ、层序Ⅴ时期物源区向湖盆推进,砂体展布范围再次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元素 聚类分析 物源体系 沙河街组 江家店地区 惠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脉冲射流振荡腔结构优化及其脉冲振荡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杜玉昆 岳伟民 +5 位作者 刘光杰 王刚 聂亭亭 唐旸 兰晶晶 赵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69,共6页
针对脉冲射流在深井应用中的局限性问题,设计了一种高频自激脉冲射流发生器,建立了流场分析数学物理模型,采用瞬态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Xflow,分析了其流场压力波动特性,并对结果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选获得的射流发生器腔室... 针对脉冲射流在深井应用中的局限性问题,设计了一种高频自激脉冲射流发生器,建立了流场分析数学物理模型,采用瞬态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Xflow,分析了其流场压力波动特性,并对结果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选获得的射流发生器腔室结构为腔室宽度61 mm、入口宽度20 mm、模型厚度40 mm,其出口压力波动频率为296 Hz,满足了300 Hz左右的设计要求;将该套优选结构与实际钻头流道相结合,分析发现钻具可以产生高频稳定波动的脉冲射流,振荡腔轴向力振荡频率为276 Hz,钻具压降在5 MPa左右。通过优化脉冲射流发生器结构,获得了稳定高频的流场压力波动,可以进一步提升脉冲射流井底清岩和辅助破岩效果,推动脉冲射流深井提速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振荡腔 脉冲射流 结构优化 压力波动 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基于区间灰数的柔性车间调度
14
作者 刘智飞 李国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了获得柔性车间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调度方案,提出了基于区间灰数和操作顺序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车间调度方法。考虑了加工时间模糊、机床维护等不确定条件,建立了以加工时间区间灰数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在求解算法上,根据染色体聚... 为了获得柔性车间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调度方案,提出了基于区间灰数和操作顺序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车间调度方法。考虑了加工时间模糊、机床维护等不确定条件,建立了以加工时间区间灰数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在求解算法上,根据染色体聚集度自适应调整遗传操作顺序,保持了算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进化能力,从而提出了基于操作顺序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调度方法。以某车间的生产调度案例为例,经仿真验证,与遗传算法、精英保留遗传算法和候鸟算法等相比,操作顺序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完工时间区间灰数最小,为[74,84]min;且调度方案满足生产顺序约束和时间约束,是可行的调度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操作顺序自适应遗传算法在车间调度中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条件 柔性车间调度 区间灰数 遗传算法 操作顺序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磨铣工具的性能评价及工作参数优选 被引量:3
15
作者 车家琪 王旱祥 +5 位作者 张砚雯 刘延鑫 王雨婷 杜明超 马少华 赵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8,共9页
针对目前深海油气井磨铣工具进尺慢、易打滑、磨不动等问题,同时考虑磨铣工具结构不规则、种类繁多、建模难度大等因素,以M97斜坡式磨铣工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三维扫描模型,基于逆向工程建立全尺寸磨铣工具仿真模型,同... 针对目前深海油气井磨铣工具进尺慢、易打滑、磨不动等问题,同时考虑磨铣工具结构不规则、种类繁多、建模难度大等因素,以M97斜坡式磨铣工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三维扫描模型,基于逆向工程建立全尺寸磨铣工具仿真模型,同时开发磨铣工具实验系统进行结果验证,最后完成磨铣工具性能评价及工作参数优选。研究结果表明:①仿真和实验后的工件表面均为带有中心支点的环形切痕,仿真扭矩误差仅为7.78%;②磨铣工具工作过程可分为单磨粒切削、平面切削和深度切削三个阶段,磨粒应尽量布置在钻进方向的同一平面,避免出现单磨粒切削阶段,防止单个磨粒过载而导致失效问题;③钻压和转速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磨铣工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④建立了磨铣工具工作性能评价图版及优选工作参数表,可以根据现场施工需求优选工作参数,进而改善磨铣工具工作性能。结论认为,该分析方法精度高,分析结果可以有效改善磨铣工具的工作性能,能够满足深海油气井高效安全开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油气井 磨铣工具 工作性能 逆向工程 钻压 转速 进尺量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甲烷水合物沉积物电–声响应特性联合探测:装置开发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邢兰昌 祁雨 +4 位作者 朱泰 陈琳 刘昌岭 孟庆国 刘乐乐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为了满足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测试电学和声学特性参数以及建立特性参数与含水合物饱和度之间关系的需求,开发了一套电–声响应特性联合探测实验装置,以海沙模拟松散沉积物开展了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模拟实验,联合探测了电学和... 为了满足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测试电学和声学特性参数以及建立特性参数与含水合物饱和度之间关系的需求,开发了一套电–声响应特性联合探测实验装置,以海沙模拟松散沉积物开展了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模拟实验,联合探测了电学和声学参数,分析了被测体系的电学和声学响应特性。研究表明:(1)通过电–声响应联合探测实验装置能够同步获取宽频率范围电学阻抗谱和超声波接收信号波形;(2)通过设计电声复合传感器及其阵列式排布方式和"分时轮流"工作模式能够获取电学和声学参数的空间分布信息;(3)基于所提出的波动百分比和相关系数指标对不同频率阻抗模值进行评价所获得的100 k Hz阻抗模值随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经过有效压力校正后的超声波接收信号波动幅度值随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而升高;(4)上述两者分别可以作为分析和建立与含水合物饱和度之间关系的电学和声学有效特征参数。所开发的实验装置为将来开展含水合物复杂沉积物的模拟实验与测试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所得到的电学和声学有效特征参数为含水合物饱和度计算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电–声联合探测 实验装置 模拟实验 电学特性 声学特性 含水合物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钻井平台天车升沉补偿系统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振东 张彦廷 +3 位作者 陈帅 黄鲁蒙 许亮斌 牟新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79,共6页
天车升沉补偿系统在浮式海洋钻井平台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分析天车升沉补偿系统不同工作方式下的补偿效果,对其主要系统参数进行设计。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和ADMAS软件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完成被动补偿方式及3种不同反馈信号(位移、速度... 天车升沉补偿系统在浮式海洋钻井平台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分析天车升沉补偿系统不同工作方式下的补偿效果,对其主要系统参数进行设计。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和ADMAS软件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完成被动补偿方式及3种不同反馈信号(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下半主动补偿方式的补偿效果仿真实验,以及气液转换器与被动补偿缸之间管线长度对补偿效果的影响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补偿方式下速度反馈补偿效果最佳,加速度反馈稍差,位移反馈最次,但都远高于被动补偿方式;气液转换器与被动补偿缸之间管线越短补偿效果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钻井平台 天车升沉补偿 联合仿真 速度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车升沉补偿试验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彦廷 陈帅 +2 位作者 刘振东 王康 黄鲁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40,共6页
为了检验海洋浮式钻井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的工作性能,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升沉补偿试验系统,主要包括升沉模拟系统、负载模拟系统和升沉补偿系统。利用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得到蓄能器初始体积、充气压力和补偿缸作用... 为了检验海洋浮式钻井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的工作性能,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升沉补偿试验系统,主要包括升沉模拟系统、负载模拟系统和升沉补偿系统。利用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得到蓄能器初始体积、充气压力和补偿缸作用面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升沉补偿率和系统能耗之间的对应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实现平台升沉模拟、钻井负载模拟和升沉补偿等试验功能;工作平稳,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补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车 升沉补偿 试验系统 ADAMS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毛管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帅师 李爱芬 +3 位作者 王建忠 张俨彬 张磊 刘冬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113,118,共4页
通过建设交互式虚拟仿真测试教学系统,在无汞无毒条件下进行常规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高压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和恒速压汞毛管力曲线测试,避免了压汞法在教学中的毒害性危险。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 通过建设交互式虚拟仿真测试教学系统,在无汞无毒条件下进行常规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高压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和恒速压汞毛管力曲线测试,避免了压汞法在教学中的毒害性危险。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使用交互式虚拟仿真互动教学,提升了毛管力曲线测试实验教学效果,拓展了教与学的科技前沿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 毛管力曲线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式钻井天车升沉补偿实验教学平台研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彦廷 刘振东 +3 位作者 陈帅 王康 黄鲁蒙 刘明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4,共5页
针对海洋浮式钻井升沉补偿实验教学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天车升沉补偿实验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由升沉模拟系统、负载模拟系统、升沉补偿系统三部分组成,分别实现升沉运动模拟、钻机负载模拟和升沉补偿的功能。该平台电控系统采用西门子PL... 针对海洋浮式钻井升沉补偿实验教学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天车升沉补偿实验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由升沉模拟系统、负载模拟系统、升沉补偿系统三部分组成,分别实现升沉运动模拟、钻机负载模拟和升沉补偿的功能。该平台电控系统采用西门子PLC为下位机,上位机采用WinCC组态人机交互界面,两者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达到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要求。采用该平台进行综合实验,学生可以重点掌握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式,提高学生机电结合的动手和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式钻井 天车升沉补偿 实验教学平台 电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