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喷雾冷却系统启动时间
1
作者 王照亮 马永 +1 位作者 张伟 赵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56-2360,共5页
以蒸馏水为冷却工质,对冷凝器内置的封闭式光滑表面喷雾冷却系统进行了启动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系统不同模块最优启动顺序为冷凝器、泵和加热器。采取6种不同的启动顺序,启动后加热表面的温度不均匀度均小于0.25℃。在... 以蒸馏水为冷却工质,对冷凝器内置的封闭式光滑表面喷雾冷却系统进行了启动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系统不同模块最优启动顺序为冷凝器、泵和加热器。采取6种不同的启动顺序,启动后加热表面的温度不均匀度均小于0.25℃。在最优启动顺序下,研究了冷却水流量、泵高度、加热功率和喷雾流量对启动时间的影响。随冷却水流量和喷雾流量增加启动时间缩短,随泵高度增加启动时间略微增大,随加热功率增大启动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启动时间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喷雾流量、冷却水流量、加热功率及泵相对于加热表面的高度。喷雾工质流量由10mL/min增大到35mL/min时,封闭式喷雾系统的启动时间缩短了5 000s。同样操作条件下,封闭式系统的启动时间比开放式系统延长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系统 喷雾冷却 启动性能 驱动力 温度不均匀度 操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能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洪庆 龙凤乐 +1 位作者 张强 杨肖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49,共3页
建立了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能耗评价模型,对常减压蒸馏装置及各组成设备基于实测数据,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得到常减压蒸馏装置和各子系统设备的能量利用评价指标,对其用能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能量损耗的大小、原因及分布,找出用能的... 建立了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能耗评价模型,对常减压蒸馏装置及各组成设备基于实测数据,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得到常减压蒸馏装置和各子系统设备的能量利用评价指标,对其用能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能量损耗的大小、原因及分布,找出用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建议。该能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与有关评价标准计算结果比较,误差为2.4%,考虑到运行数据的波动及计算误差等原因,认为该模型的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减压蒸馏 能量平衡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实现及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洪庆 牟江峰 +2 位作者 于吉超 刘德新 刘书亮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研究了车用465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实现与机内净化策略,借助于缸内存在的滚流运动,采用适当的气道内喷射方式,实现了均质稀薄燃烧,不同负荷时的稀燃极限可达21~22,分析了汽油机稀燃排放的特征,NOx排放先升高后降低,HC和CO排放明显... 研究了车用465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实现与机内净化策略,借助于缸内存在的滚流运动,采用适当的气道内喷射方式,实现了均质稀薄燃烧,不同负荷时的稀燃极限可达21~22,分析了汽油机稀燃排放的特征,NOx排放先升高后降低,HC和CO排放明显降低,合理控伊稀燃空燃比,可降低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稀薄燃烧 空燃比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烃类组分对车用汽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冯洪庆 马永 +1 位作者 李会杰 孟祥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2,共4页
综述了燃油中烷烃、烯烃、芳烃等组分对车用汽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未燃烷烃是烷烃燃料HC排放的主要成分,烯烃燃料的HC排放主要包括丙烯、异丁烯、戊烯等,1,3-丁二烯的排放随燃油烯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苯、甲苯、乙苯等的排放随芳烃含... 综述了燃油中烷烃、烯烃、芳烃等组分对车用汽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未燃烷烃是烷烃燃料HC排放的主要成分,烯烃燃料的HC排放主要包括丙烯、异丁烯、戊烯等,1,3-丁二烯的排放随燃油烯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苯、甲苯、乙苯等的排放随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发动机燃烧工况如空燃比、点火角度等对各种HC排放的具体组成有显著影响。因此,不仅需要加强降低燃油烯烃、芳烃含量的研究,也应该借助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优化来降低因烯烃、芳烃含量高对排放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组分 汽油机 排放 烯烃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