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纤维增强复合柔性管拉伸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德华 綦耀光 余焱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6-152,共7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柔性管取代传统的碳素钢管是海洋油气选管的趋势。以热塑性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柔性管(RTPs)为研究对象,将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应力连续条件相结合,建立拉伸作用下任意增强层数RTPs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缠绕角、...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柔性管取代传统的碳素钢管是海洋油气选管的趋势。以热塑性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柔性管(RTPs)为研究对象,将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应力连续条件相结合,建立拉伸作用下任意增强层数RTPs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缠绕角、纤维增强层纤维含量、泊松比等参数对RTPs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开展拉伸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层的缠绕角是影响RTPs拉伸性能的主要因素,缠绕角度的降低显著提高了RTPs的纵向强度,缠绕角度小于±45°时纵向强度较高;增加纤维含量不能有效提高RTPs在有效应变范围内的整体抗拉强度,泊松比对RTPs的整体拉伸性能影响并不明显,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性能 热塑性材料 缠绕角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磨铣工具的性能评价及工作参数优选 被引量:3
2
作者 车家琪 王旱祥 +5 位作者 张砚雯 刘延鑫 王雨婷 杜明超 马少华 赵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8,共9页
针对目前深海油气井磨铣工具进尺慢、易打滑、磨不动等问题,同时考虑磨铣工具结构不规则、种类繁多、建模难度大等因素,以M97斜坡式磨铣工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三维扫描模型,基于逆向工程建立全尺寸磨铣工具仿真模型,同... 针对目前深海油气井磨铣工具进尺慢、易打滑、磨不动等问题,同时考虑磨铣工具结构不规则、种类繁多、建模难度大等因素,以M97斜坡式磨铣工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三维扫描模型,基于逆向工程建立全尺寸磨铣工具仿真模型,同时开发磨铣工具实验系统进行结果验证,最后完成磨铣工具性能评价及工作参数优选。研究结果表明:①仿真和实验后的工件表面均为带有中心支点的环形切痕,仿真扭矩误差仅为7.78%;②磨铣工具工作过程可分为单磨粒切削、平面切削和深度切削三个阶段,磨粒应尽量布置在钻进方向的同一平面,避免出现单磨粒切削阶段,防止单个磨粒过载而导致失效问题;③钻压和转速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磨铣工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④建立了磨铣工具工作性能评价图版及优选工作参数表,可以根据现场施工需求优选工作参数,进而改善磨铣工具工作性能。结论认为,该分析方法精度高,分析结果可以有效改善磨铣工具的工作性能,能够满足深海油气井高效安全开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油气井 磨铣工具 工作性能 逆向工程 钻压 转速 进尺量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钻井补偿绞车方案设计和性能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鲁蒙 张彦廷 +3 位作者 沈蓉 王丽君 李悦江 陈敬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提高海洋钻井作业的综合性能,开展电驱动绞车补偿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控制策略研究。针对国外单绞车补偿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双绞车的升沉补偿方案,钻机游动轮系的运动和受力完全对称,具有传动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殊优势。设计系统关键结... 为提高海洋钻井作业的综合性能,开展电驱动绞车补偿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控制策略研究。针对国外单绞车补偿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双绞车的升沉补偿方案,钻机游动轮系的运动和受力完全对称,具有传动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殊优势。设计系统关键结构参数,并基于能量流分析对绞车升沉补偿工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位移补偿方式的钻井运动联合控制方案,采用外环平台升沉位移和井底钻压闭环、内环矢量变频电机转速闭环的串级结构,选择合适的外环控制算法,并利用基于Simulation X的系统模型开展控制性能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双绞车补偿系统在不同钻井工况下的补偿能力较强,钻井作业窗口较宽;该系统运行稳定,可以实现升沉补偿与自动送钻运动的联合控制,满足海洋钻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 绞车升沉补偿 送钻 补偿能力 串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下修井磨鞋产热规律与控温方法
4
作者 车家琪 王旱祥 +4 位作者 张砚雯 陈敬凯 王雨婷 张雨 杜明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针对修井液冷却不充分恶劣工况下修井磨鞋钻进慢、磨损快的技术瓶颈问题,基于热源法原理和傅里叶定律建立修井磨鞋磨粒力学与温度解析模型,明确磨粒受力、温度与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采用温度-位移耦合侵彻接触算法建立磨粒热力耦合仿真... 针对修井液冷却不充分恶劣工况下修井磨鞋钻进慢、磨损快的技术瓶颈问题,基于热源法原理和傅里叶定律建立修井磨鞋磨粒力学与温度解析模型,明确磨粒受力、温度与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采用温度-位移耦合侵彻接触算法建立磨粒热力耦合仿真模型,结合全尺寸修井磨鞋无冷却钻进试验探究室温环境下的修井磨鞋产热规律,进而提出改善修井磨鞋散热特性的控温方法,同时开发新型修井磨鞋并验证实际散热效果。结果表明:修井磨鞋磨粒的高温区域分布在磨粒切削刃和前刀面,高温中心由磨粒刀尖向前刀面逐渐演化,最高温度达到612.3℃;从磨粒切削刃、磨粒后角、水眼布置和散热方式等方面提出修井磨鞋控温方法,有散热孔磨粒稳定阶段的降温幅度在13.9%~21.3%;相对于常规修井磨鞋,新型修井磨鞋的高温区域由磨粒工作表面转移到试验工件表面,室温环境下的降温幅度超过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磨鞋 产热规律 散热特性 热力耦合 控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携液流速识别井筒积液方法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金海 余焱群 +1 位作者 王本升 舒笑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3期34-38,共5页
为了准确预判气井井筒积液状态,以便于科学制定气井的排采工作制度,以储层含水饱和度高、气井普遍产水且井筒积液的致密气井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油套压差法、流态判别法、动能因子法、临界流速法等井筒积液诊断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 为了准确预判气井井筒积液状态,以便于科学制定气井的排采工作制度,以储层含水饱和度高、气井普遍产水且井筒积液的致密气井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油套压差法、流态判别法、动能因子法、临界流速法等井筒积液诊断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临界流速法判断井筒积液较为简单,是目前判断井筒积液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也是目前井筒积液识别准确率较高的方法;②临界流量法只是提出了气携液的必要条件,并没有解决最大携液量的问题,因此该方法对大气液比气井的积液判断准确率较高,而对于中低气液比的气井积液识别率仅为50%左右,该方法需要优化提升。结论认为:①基于临界流速法,补充判别条件,修正判别依据,是提高井筒积液识别率的有效途径;②采用李闽模型筛选“积液”井及Turner模型筛选“未积液”井,其他井采用气携液的充要条件判别,整体上井筒积液识别的正确率达到88.5%;③所提供的方法是对临界流速法判别井筒积液的很好修正,积液识别正确率能够满足现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井 井筒积液 临界流速 判别模型 充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