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龙庭 石永军 +3 位作者 姜浩 徐兴平 盖永革 陆富荣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6-119,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的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的硬件部分由仿真虚拟上位机、信号控制模块、信号驱动模块、仿真机械运动平台、信号感应模块和LED显示模块等部分构成;软件部分涵盖系统时域数据信号的分析及... 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的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的硬件部分由仿真虚拟上位机、信号控制模块、信号驱动模块、仿真机械运动平台、信号感应模块和LED显示模块等部分构成;软件部分涵盖系统时域数据信号的分析及频域特征的研究。该平台可以实现用户操作、场景虚拟及场景选择等多种实验教学功能,并且采用了功能性更强的UGNX虚拟仿真技术,以提高虚拟教学平台的功能性和数据共享性。该平台的功能性表现优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数据处理的响应值变动更小、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 UGN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小朋 刘永红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6,共3页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紧抓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工程意识的培养,讲解理论知识时融入工程应用背景、具体加工工艺,并结合生产实习、实验等实践性课程,注重课程知识的关联性及系统性,既促进了理论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工...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紧抓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工程意识的培养,讲解理论知识时融入工程应用背景、具体加工工艺,并结合生产实习、实验等实践性课程,注重课程知识的关联性及系统性,既促进了理论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并以实际教学案例的形式论述了作者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学 工程意识 专业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方法的石油筛管双梯形缝流动研究
3
作者 李夯 刘永红 +2 位作者 王亚洲 李山 徐艳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5,29,共5页
双梯形缝隙结构与传统的缝隙结构相比具有更大的流通容积,并且与同样流通容积的矩形缝隙和梯形缝隙相比流动阻力更小,可进一步提高采油效率。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双梯形缝隙内的流场进行研究,采用D2Q9离散速度模型,并采用具有二阶... 双梯形缝隙结构与传统的缝隙结构相比具有更大的流通容积,并且与同样流通容积的矩形缝隙和梯形缝隙相比流动阻力更小,可进一步提高采油效率。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双梯形缝隙内的流场进行研究,采用D2Q9离散速度模型,并采用具有二阶精度的Guo格式处理边界的分布函数,将边界节点的分布函数分为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结果表明,扩散角度越大,涡旋脱离越明显,并且越大的扩散角,脱离涡旋的尺度越小;随着筛管径向长度的增大,速度均值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转折处宽度越大,速度均值越小,总体压力均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梯形缝 格子BOLTZMANN Guo格式 LBM模型 流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石油装备对提高单井产量的作用
4
作者 孙宝福 金有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81,95,共5页
随着油田开采单井产量低、资源品质劣质化等被动局面的出现,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逐步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延伸,这对石油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对单井产量现状及关联要素以及石油装备对提高单井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 随着油田开采单井产量低、资源品质劣质化等被动局面的出现,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逐步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延伸,这对石油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对单井产量现状及关联要素以及石油装备对提高单井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整石油装备产品结构能够提高单井产量,也是提升石油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建议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从物探、钻井、测井、采油、钢管、动力和海工等多方面超前与地质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服务和勘探开发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层级,为提高单井产量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装备 产品结构 调整 单井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HAZOP分析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文勇 许芝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工艺危害分析强调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危害进行辨识、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和减少危害。HAZOP分析能对工艺过程非常系统、全面的进行分析,但传统的HAZOP分析在量化风险时,对于偏差原因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本文对于没... 工艺危害分析强调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危害进行辨识、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和减少危害。HAZOP分析能对工艺过程非常系统、全面的进行分析,但传统的HAZOP分析在量化风险时,对于偏差原因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本文对于没有统计资料的HAZOP分析偏差原因发生可能性,采用专家打分法,利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其模糊发生概率。对于有统计资料的偏差原因,直接表示成三角模糊数。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示HAZOP分析偏差发生概率。介绍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HAZOP分析步骤,并在石油化工装置中进行了应用。这对HAZOP分析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概率 三角模糊数 HAZOP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像激光立体视觉的油管接箍内螺纹参数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瑾 徐明明 +3 位作者 李风 郭志永 王晓君 李肖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油管接箍是油田钻井用重要连接工具,其内螺纹质量对于油气安全开采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油管接箍内螺纹接触式检测方法效率低、磨损大、光谱共焦等非接触式方法测量可达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转像激光立体视觉的油管接箍内螺纹参数检测系统... 油管接箍是油田钻井用重要连接工具,其内螺纹质量对于油气安全开采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油管接箍内螺纹接触式检测方法效率低、磨损大、光谱共焦等非接触式方法测量可达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转像激光立体视觉的油管接箍内螺纹参数检测系统与方法,利用激光和反射镜实现内螺纹牙型轮廓的强化和转角窥视,借助已标定的相机模型参数,通过立体视觉和旋转进给重构纵截面中双侧牙型的三维点云,经进一步处理,从三维点云中计算出内螺纹螺距、齿高和锥度三项几何参数。依据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规定的参数容限范围实现油管接箍内螺纹质量的判定,研制出视觉系统,并与传统量具在相同工况下测量27/8与31/2英寸两种规格的油管内螺纹几何参数,结果表明,提出的视觉系统可实现内螺纹多项参数的一体化高精、高效测量,满足工业现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接箍内螺纹 双目视觉测量 内螺纹几何参数 图像处理 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应急封隔器结构设计及胶筒坐封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劲松 王磊 +4 位作者 雷磊 郑铭 殷志明 黄小光 余焱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应对海洋钻井过程出现的高压溢流和井涌风险,设计了一种井下应急封隔器装置,在内外胶筒间添加金属骨架提高其坐封强度。为评估井下应急封隔器的坐封效果,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井下应急封隔器模型,模拟了封隔器的坐封过程,并对比了金属... 为应对海洋钻井过程出现的高压溢流和井涌风险,设计了一种井下应急封隔器装置,在内外胶筒间添加金属骨架提高其坐封强度。为评估井下应急封隔器的坐封效果,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井下应急封隔器模型,模拟了封隔器的坐封过程,并对比了金属骨架对胶筒接触应力、坐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Pa坐封压力下,胶筒与套管接触应力达到12.1 MPa,封隔器能够封堵20 MPa井下溢流;添加金属骨架后,胶筒峰值应力、变形均显著降低,坐封能力大幅提升。所设计的井下应急封隔器装置可实现高压溢流、井涌的有效封堵,保障平台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应急封隔器 坐封 有限元 金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微波加热能量补充装置设计
8
作者 樊波 陈晓明 +4 位作者 王忠兴 王存芳 曹智 王姣姣 王旱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后期储层温度下降、产气速率下降、开采效率逐渐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储层微波加热能量补充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储层进行能量补充,提供水合物分解所需的温度和热量。通过建立储层微波能量补充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微...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后期储层温度下降、产气速率下降、开采效率逐渐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储层微波加热能量补充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储层进行能量补充,提供水合物分解所需的温度和热量。通过建立储层微波能量补充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微波天线的结构参数对储层内平均电场强度的影响,优化了微波天线的结构参数;并针对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分析了不同微波参数下微波加热10 h后储层的升温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微波天线的最优结构参数为槽口形状为椭圆形槽口,槽口周期长度为187 mm,长轴为50 mm,短轴为11 mm,槽口角度为19°;微波频率为1.5 GHz、微波输入功率为3 kW时,微波加热10 h后水合物储层半径1 m范围内的平均温度为10.43℃,升高约5℃。所设计的微波加热能量补充装置能为水合物的分解提供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使微波加热技术应用在水合物开采中,为天然气水合物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微波加热 能量补充 漏泄同轴天线 储层升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耦合系统双向涡激振动特性
9
作者 胡鹏基 李朝玮 +3 位作者 刘秀全 刘兆伟 畅元江 陈国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0-564,共15页
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极易受外部海流影响产生涡激振动(VIV),其VIV分析通常将底端水下井口简化为固支约束.考虑水下井口下部非线性管-土耦合建立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耦合系统顺流(IL)及横流(CF)向VIV三维分析模型.基于胡克定律将管-... 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极易受外部海流影响产生涡激振动(VIV),其VIV分析通常将底端水下井口简化为固支约束.考虑水下井口下部非线性管-土耦合建立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耦合系统顺流(IL)及横流(CF)向VIV三维分析模型.基于胡克定律将管-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时变非线性土壤抗力转化为时变土壤等效刚度并与系统结构刚度叠加.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模型离散,采用Newmark-β法与4阶龙格库塔法进行VIV数值求解.随后分别研究了管-土耦合作用及环境因素如海流流速、土壤硬度等对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CF及IL方向VIV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管-土耦合的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约束弱化,系统整体刚度减小,固有频率降低,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CF及IL方向的均方根(RMS)位移及振幅增大,振动频率减小.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VIV对土壤硬度的敏感度较低,原因是系统结构刚度与土壤初始附加的等效刚度较大,而土壤硬度变化额外附加的土壤等效刚度在系统总刚度中的占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水管-水下井口 管-土耦合 尾流振子 涡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纶帘线封隔器胶筒工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旱祥 张砚雯 +3 位作者 车家琪 刘延鑫 兰文剑 杜明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锦纶帘线封隔器胶筒适用于井眼小、井壁不规则、地层压力大的裸眼井况,但是也存在着承压性能低、密封性能差等不足。为了提高锦纶帘线胶筒的工作性能,通过拉伸试验和Gough-Tangorra理论获得橡胶和帘线的材料参数,建立锦纶帘线胶筒三维... 锦纶帘线封隔器胶筒适用于井眼小、井壁不规则、地层压力大的裸眼井况,但是也存在着承压性能低、密封性能差等不足。为了提高锦纶帘线胶筒的工作性能,通过拉伸试验和Gough-Tangorra理论获得橡胶和帘线的材料参数,建立锦纶帘线胶筒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而研究不同坐封压力下锦纶帘线胶筒应力和接触应力变化规律,系统地分析了帘线角度、帘线层数和帘线间距对胶筒承压性能和密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试验测得锦纶帘线胶筒最大坐封压力为70 MPa,最大工作压力为50 MPa,残余变形为3.2%;②基于REFINE 265单元建立锦纶帘线胶筒三维数值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15%,可以满足工程分析的需求;③随着帘线角度从14°增加至20°,帘线应力线性增大,橡胶应力和接触应力小幅度降低;④随着帘线层数从2层增加至8层,橡胶应力和接触应力显著下降,帘线应力加速下降,最高下降幅度达到64%;⑤随着帘线间距从1.4 mm增加至2 mm,橡胶应力和帘线应力同步增大,接触应力降低。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提高锦纶帘线胶筒的工作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帘线 胶筒 数值仿真 室内试验 帘线排布参数 工作性能 橡胶应力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台风下导管架平台风载荷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维杰 陈国明 +1 位作者 朱本瑞 畅元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7,共5页
针对强台风对海洋平台造成的巨大损伤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8种不同风向角工况下的导管架平台周围风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压力、速度分布图以及平台和各组块所受风载荷变化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值模拟结果进... 针对强台风对海洋平台造成的巨大损伤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8种不同风向角工况下的导管架平台周围风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压力、速度分布图以及平台和各组块所受风载荷变化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CFD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平台周围的风环境状况,CFD数值仿真是对API规范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其研究成果可为平台设计、平台极限承载分析和平台抗台风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导管架平台 风载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流及海床摩擦对油气管道提吊及沉放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伦冠德 刘衍聪 +3 位作者 伊鹏 李成凯 马晓丽 曲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基于海洋管道海上提吊、沉放的工程实际,建立了管道提吊沉放的有限元模型,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确定了管道提吊沉放的方法和步骤,并对纵向水流、侧向水流及海床摩擦对管道提吊沉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纵向水流、... 基于海洋管道海上提吊、沉放的工程实际,建立了管道提吊沉放的有限元模型,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确定了管道提吊沉放的方法和步骤,并对纵向水流、侧向水流及海床摩擦对管道提吊沉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纵向水流、侧向水流及海床摩擦作用下管道提吊及沉放过程中的管道形态及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纵向水流对管道提吊及沉放过程中的空间形态及应力分布几乎没有影响;侧向水流会使管道在水平面内产生明显变形,并提高管道的整体应力水平;海床与管道间的摩擦对管道沉放过程中的侧移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海床越粗糙,管道最终的整体侧移变形越小,沉放完成后管道达到平衡状态时,管道与海床之间的摩擦力随摩擦系数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海流 摩擦系数 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套管切割工具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被引量:32
13
作者 田晓洁 刘永红 +1 位作者 林荣桔 王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71,共5页
分析了现阶段应用于海洋平台拆除的多种深海套管切割技术,主要包括聚能切割、化学切割、金刚石切割绳技术、磨料水射流技术和机械切割。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套管切割工具,即ND-S114型套管内割刀、井下电动切割工具、高聚能镁粉火炬切割系... 分析了现阶段应用于海洋平台拆除的多种深海套管切割技术,主要包括聚能切割、化学切割、金刚石切割绳技术、磨料水射流技术和机械切割。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套管切割工具,即ND-S114型套管内割刀、井下电动切割工具、高聚能镁粉火炬切割系列工具、水力自旋式可控磨料射流切割装置以及深水井口头切割回收工具,并指出我国深海套管切割装置与国外技术存在的差距。对我国深海套管切割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引进新的切割技术、研制新型套管切割装置和实现切割工具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套管 切割技术 切割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防砂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永红 张建乔 洪能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4-77,共4页
油井出砂是困扰疏松砂岩油藏开采的一个主要问题,出砂不仅易造成油井的减产、停产,加剧地面和井下设备的磨损,而且严重时会造成套管的损坏和油井报废。因此,要确保油田稳产、高产,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油井的防砂问题。综述... 油井出砂是困扰疏松砂岩油藏开采的一个主要问题,出砂不仅易造成油井的减产、停产,加剧地面和井下设备的磨损,而且严重时会造成套管的损坏和油井报废。因此,要确保油田稳产、高产,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油井的防砂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机械防砂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对各种防砂工具进行分析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复合缝腔割缝防砂筛管,对其设计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较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防砂 砾石充填 双层预充填筛管 可膨胀筛管 复合缝腔割缝筛管 防砂技术 机械 油井出砂 油藏开采 疏松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放或回收作业状态下超深水钻井隔水管轴向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友义 陈国明 畅元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以水深1 828.8m的超深水钻井隔水管为例,对下放或回收作业状态下隔水管的轴向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浮力块配置下隔水管轴向张力波动特性,并推荐了适当的浮力块配置,所得结论对于超深水钻井隔水管的结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超深水 钻井隔水管 下放 回收 轴向动力分析 浮力块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混输泵的数值模拟及与实验结果对比 被引量:18
16
作者 苗长山 李增亮 +1 位作者 赵新学 李继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80,共4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多相混输泵的内部流场及相应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过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在三维时均N-S方程的基础上,应用标准κ-ε方程对混输泵内部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多相混输泵的内部流场及相应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过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在三维时均N-S方程的基础上,应用标准κ-ε方程对混输泵内部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气液两相在泵内的流动状况,并对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设计工况时,数值计算得到的外特性与实验值吻合。远离设计工况时,预测的准确性下降,尤其在小流量工况下差别较大,原因是计算过程中残差出现振荡,很难达到收敛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式 多相混输泵 外特性 数值模拟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隔器胶筒结构优化及优化方法比较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晓林 张棣 +1 位作者 武玉贵 蒋文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05,共5页
以接触应力和胶筒体积作为优化目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封隔器胶筒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对胶筒坐封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胶筒与套管的接触应力和胶筒的截面积为目标函数,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法获得相应优化序列。以接触应力为优... 以接触应力和胶筒体积作为优化目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封隔器胶筒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对胶筒坐封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胶筒与套管的接触应力和胶筒的截面积为目标函数,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法获得相应优化序列。以接触应力为优化目标时,优化后胶筒主要尺寸为长度65 mm,窄头宽度10 mm,肩部倾斜角45.12°,外径113 mm,胶筒与套管间的平均接触应力比优化前提高8.40%。以胶筒体积为优化目标时,优化后胶筒主要尺寸为长度65 mm,窄头宽度10 mm,肩部倾斜角47°,外径110 mm,胶筒体积比优化前减小17.39%。将不同优化方法所得结果对比可知,一阶优化法的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 胶筒 接触应力 截面积 优化设计 一阶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注水站节能降耗泵组合调节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玉海 王增林 +4 位作者 马珍福 李增亮 李永康 刘刚 张继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80,共6页
以往关于泵站优化方法的研究大多针对泵站的运行参数给出最小功率下的启停情况,未考虑泵的调速,也忽略了调速带来的泵效率变化及泵串并联组合条件下的特性改变问题。鉴于此,从离心泵的特性出发,首先分析了离心泵调速下的高效区判定问题... 以往关于泵站优化方法的研究大多针对泵站的运行参数给出最小功率下的启停情况,未考虑泵的调速,也忽略了调速带来的泵效率变化及泵串并联组合条件下的特性改变问题。鉴于此,从离心泵的特性出发,首先分析了离心泵调速下的高效区判定问题以及离心泵串并联特性,得到离心泵串并联下的高效区范围;然后以建立的泵高效区判定条件为约束,结合传统的约束条件,建立以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泵站组合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变速调节可以使离心泵高效工作;离心泵并联时应以压头为高效区约束条件,离心泵串联时应以流量为高效区约束条件;采用人工蜂群寻优方法能确定离心泵的最优运行参数;离心泵的串并联及调速组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注水泵站的节能降耗。研究结果可为泵站建设方案或改造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串联调速 并联调速 组合调速 高效区 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棒料起裂时间测定教学实验平台开发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立军 李增辉 +5 位作者 张天力 张军伟 韩琳 王旱祥 李小朋 姜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加深学生对现代制造技术和广义切削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将机械设计、声发射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起来,研发了基于声发射无损检测棒料起裂时间测定教学实验平台。采用多特征参数关联分析法对下料过程中V型槽尖端起裂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描述... 为加深学生对现代制造技术和广义切削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将机械设计、声发射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起来,研发了基于声发射无损检测棒料起裂时间测定教学实验平台。采用多特征参数关联分析法对下料过程中V型槽尖端起裂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描述,并用峰态系数对该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定量得到了V型槽槽深为2 mm的45~#钢棒料在低应力下料过程中的起裂时间约为24 s。该实验平台使得金属加工成型过程更加直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现代制造技术、切削原理与刀具等课程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机械加工理论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力下料 声发射 起裂时间 教学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钻井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20
作者 伊鹏 刘衍聪 +1 位作者 郭欣 李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73,共5页
以钻井过程中的钻井参数优化组合为研究对象,引入约束条件以钻井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建立了多元钻井参数组合的非线性最优化数学模型。对通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后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优化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 以钻井过程中的钻井参数优化组合为研究对象,引入约束条件以钻井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建立了多元钻井参数组合的非线性最优化数学模型。对通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后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优化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AGA)的钻井参数优化方法,可以完成约束条件下的钻井参数设计任务,在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钻井成本;改进AGA算法收敛迅速且稳定,群体适应度波动小、频率低,遗传进化效率显著提高,其性能优于改进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参数 优化设计 自适应遗传算法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