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孔隙油-水-岩石微观界面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戴彩丽 曹梦娇 +4 位作者 吴一宁 王奉超 金旭 李琳 赵明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1-562,共12页
低渗、特低渗储层孔隙小,与岩石壁面直接接触且受壁面束缚的原油占比远高于常规储层,导致大量油膜黏附在岩石壁面难以被剥离,严重制约了低渗及特低渗油藏高效开发.传统的黏附功理论存在局限性,微纳米级孔喉中大量原油受岩石壁面强作用... 低渗、特低渗储层孔隙小,与岩石壁面直接接触且受壁面束缚的原油占比远高于常规储层,导致大量油膜黏附在岩石壁面难以被剥离,严重制约了低渗及特低渗油藏高效开发.传统的黏附功理论存在局限性,微纳米级孔喉中大量原油受岩石壁面强作用力束缚,油膜-岩石间黏附力成为制约油膜剥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纳米力学技术解析油-水-岩石间微观相互作用方法,如原子力显微镜、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并聚焦油-固界面,归纳了二者间强相互作用,油膜与岩石之间除了存在经典Derjaguin-Landau-Verwey Overbeek(DLVO)理论中的范德华力和双电层相互作用外,还存在非DLVO相互作用(疏水作用和离子桥连作用等).总结油膜岩壁黏附机理的研究进展,探讨高效剥离油膜、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所面临的挑战,并对精确解析油-水-岩石间微观相互作用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工程 提高采收率 微纳孔隙 纳米力学技术 分子动力学 油膜黏附机理 洗油效率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和地层水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戴彩丽 丁行行 +4 位作者 于志豪 孙鑫 高明伟 赵明伟 孙永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1-747,共7页
CO2注入地层后溶解于地层水中形成碳酸,与地层岩石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分析反应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及机理,对低渗、超低渗、致密油藏CO2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CO2和地层水与岩石主要单矿物及复杂矿物的反应特征与机理,分析了碳酸作用后... CO2注入地层后溶解于地层水中形成碳酸,与地层岩石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分析反应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及机理,对低渗、超低渗、致密油藏CO2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CO2和地层水与岩石主要单矿物及复杂矿物的反应特征与机理,分析了碳酸作用后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性等物性参数的变化及机理。CO2和地层水与致密储层岩石矿物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会影响储层物性特征,对低渗、超低渗、致密油藏驱油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地层水 碳酸 化学反应 孔隙度 渗透率 润湿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空扰动固井二界面胶结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柳华杰 步玉环 +2 位作者 梁岩 郭胜来 王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83,共6页
为了评价扰动条件下固井胶结性能,设计并制造了一套扰动条件下固井二界面胶结性能评价装置,建立了实验方法,实现了不同地层、泥饼是否存在、井下水泥浆是否受压差影响、不同井下温度及地层水流动状态等对二界面胶结影响的模拟,较好地还... 为了评价扰动条件下固井胶结性能,设计并制造了一套扰动条件下固井二界面胶结性能评价装置,建立了实验方法,实现了不同地层、泥饼是否存在、井下水泥浆是否受压差影响、不同井下温度及地层水流动状态等对二界面胶结影响的模拟,较好地还原了水泥浆体系在井下候凝状态受到流动地层水冲刷和侵蚀的过程;同时,实现了对固井二界面水力胶结强度的测试,丰富了固井质量的评价手段,为研究各因素对固井二界面胶结性能影响程度,以及提高固井二界面质量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固井二界面 胶结性能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活性流体协同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松 侯宝峰 +3 位作者 张富民 范海明 蔡丰 张佳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41-2148,2160,共9页
以带正电荷的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纳米活性流体。通过Zeta电位、FTIR、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接触角测量和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纳米活性流体中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改变油湿性... 以带正电荷的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纳米活性流体。通过Zeta电位、FTIR、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接触角测量和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纳米活性流体中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活性流体处理后的油湿性砂岩表面原油的羧基红外吸收峰强度比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更低;当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003%时,纳米活性流体中的纳米CaCO_(3)促进了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原油羧基离子对的形成和解吸附过程,使纳米活性流体处理过的砂岩表面共振频率变化量(Δf)比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的更小。纳米活性流体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效果比单一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和碳酸钙纳米颗粒效果更好,纳米活性流体中的两种组分起到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活性流体 油湿性砂岩 协同机理 润湿性调控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构筑离子液体功能化MOF材料用于常压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东娜 邱明月 +6 位作者 张奇日 易群 范海明 李向远 李剑川 史利娟 张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4-831,共8页
采用原位组装法将羧基离子液体1-丙酸-3-甲基咪唑氯(CFIL)一步固载到一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NH_(2)-MIL-101上,制备了具有多重活性位点的非均相催化剂NH_(2)-FMOF-CFIL,对其在CO_(2)和环氧氯丙烷的(ECH)环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 采用原位组装法将羧基离子液体1-丙酸-3-甲基咪唑氯(CFIL)一步固载到一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NH_(2)-MIL-101上,制备了具有多重活性位点的非均相催化剂NH_(2)-FMOF-CFIL,对其在CO_(2)和环氧氯丙烷的(ECH)环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结果证实离子液体CFIL引入到MOF材料中,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脱附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引入不会破坏NH_(2)-MIL-101的MOF晶体结构或堵塞孔道,但能诱导产生介孔。催化反应表征结果显示,离子液体CFIL结构中咪唑N作为Lewis碱性位点活化CO_(2),Cl−作为亲核试剂促进环氧氯丙烷开环,并与MOF材料NH_(2)-MIL-101上的Cr^(3+)和氨基产生协同作用,诱导在温和条件(0.1 MPa CO_(2)、25–70℃、无溶剂和助剂)下,高效催化转化CO_(2)生成氯丙烯碳酸酯,反应24 h氯丙烯碳酸酯收率可达99%,且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剂晶体结构和高活性仍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非均相催化剂 二氧化碳 氯丙烯碳酸酯 温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介孔超分子聚合物的温和构筑及其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明月 李东娜 +6 位作者 刘书磊 易群 范海明 李向远 李剑川 史利娟 张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10-5517,共8页
以3,3’-二硫代双(丙酰肼)和对苯二甲醛为组装基元,通过动态共价键采用界面组装法在常温常压下温和构筑了具有丰富CO吸附位点的介孔超分子聚合物PDP。利用动态共价键的动态可逆性,通过合成后修饰法将两种具有丰富氨基位点的化合物(聚乙... 以3,3’-二硫代双(丙酰肼)和对苯二甲醛为组装基元,通过动态共价键采用界面组装法在常温常压下温和构筑了具有丰富CO吸附位点的介孔超分子聚合物PDP。利用动态共价键的动态可逆性,通过合成后修饰法将两种具有丰富氨基位点的化合物(聚乙烯亚胺及四乙烯五胺)组装于PDP结构上,构建了两种氨基功能化超分子聚合物材料PDPP和PDPT。相较于PDP,修饰后超分子聚合物CO吸附性能有了极大提升,PDPT在80℃下CO吸附量可达27.79cm~3/g。动态亚胺组装策略具有制备条件温和、结构功能可控等特性,为开发CO高吸附性能材料提供了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组装 合成后修饰 亚胺交换 二氧化碳吸附 聚乙烯亚胺 四乙烯五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