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化企业几种典型装置LDAR技术及VOCs排放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柯佳 孙慧 +3 位作者 赵东风 李石 孙龙珠 田晓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4-539,共6页
基于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的实施,分析4家不同石化企业的3种典型装置(常(减)压蒸馏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及连续重整装置)的LDAR台账及核算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各企业及装置的设备动静密封点以连接件、法兰和阀门3类为... 基于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的实施,分析4家不同石化企业的3种典型装置(常(减)压蒸馏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及连续重整装置)的LDAR台账及核算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各企业及装置的设备动静密封点以连接件、法兰和阀门3类为主(占密封点总数97%以上),其中以阀门和法兰泄漏最为严重。采用相关方程法核算VOCs排放量可知,以阀门、开口管线和法兰为主的泄漏密封点对VOCs排放量贡献最大(约占80%);泄漏密封点的修复率平均能达到70%,VOCs减排率最高能达到73%。对于不同的石化企业,连续重整装置是设备动静密封点最多、泄漏率最高、VOCs排放量最大的装置。此研究对控制石化企业设备动静密封点的VOCs排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泄漏检测与修复 污染 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气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欧阳振宇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11期194-195,共2页
本文简述了温度、压力、气化剂以及共气化物质对石油焦气化反应的影响。温度的改变导致石油焦碳晶结构、比表面积、孔结构等物理结构的变化;压力的增加导致初始气化速率降低;气化剂中水蒸气含量增加能缩短反应时间,增加反应速率;含有具... 本文简述了温度、压力、气化剂以及共气化物质对石油焦气化反应的影响。温度的改变导致石油焦碳晶结构、比表面积、孔结构等物理结构的变化;压力的增加导致初始气化速率降低;气化剂中水蒸气含量增加能缩短反应时间,增加反应速率;含有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与石油焦共气化,可提高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气化反应 气化剂 共气化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煤气化激冷工艺的大气污染管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积山 段潍超 +3 位作者 孙慧 赵东风 韩勇 卢磊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6年第12期47-51,共5页
采用源项解析技术,剖析了气流床煤气化激冷流程渣水系统的大气污染源项,包括锁斗系统、闪蒸系统和灰水沉降系统。以H2S的排放为例,定性或定量分析了气流床气化激冷流程泄压排水、排渣等环节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 采用源项解析技术,剖析了气流床煤气化激冷流程渣水系统的大气污染源项,包括锁斗系统、闪蒸系统和灰水沉降系统。以H2S的排放为例,定性或定量分析了气流床气化激冷流程泄压排水、排渣等环节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从源头、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大气污染物管控措施。对于生产55×10~4 m^3/h有效气(CO+H2)的煤气化装置,采取上述措施,可实现H2S减排3.55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煤气化激冷流程 渣水系统 大气污染源项解析 全过程污染管控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ZOP与AEMA的输气站场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金朵 赵东风 +1 位作者 韩丰磊 陈晓玮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为全面地评估输气站场安全状况,综合运用化工行业常用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针对人因、管理因素分析的行为失效模式分析(AMEA)确定输气站场风险影响因子,将各因子整合得到输气站场4个一级风险评价指标和对应的17个二级风险评价... 为全面地评估输气站场安全状况,综合运用化工行业常用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针对人因、管理因素分析的行为失效模式分析(AMEA)确定输气站场风险影响因子,将各因子整合得到输气站场4个一级风险评价指标和对应的17个二级风险评价指标。根据输气站场特点确立输气站场风险影响因子关系矩阵,不仅考虑单个因素对输气站场安全运营的影响,同时还分析输气站场多因素耦合作用结果。采用该方法,针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调压单元进行多因素耦合分析,计算得到选用示例调压单元为强风险单元,给出该单元风险因子权重排序。研究表明,该风险评估方法对输气站场安全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站场 HAZOP AMEA 多因素耦合 调压单元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管网中瓦斯爆炸火焰波传播特性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董铭鑫 赵东风 +1 位作者 尹法波 贾进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91-299,共9页
针对当前瓦斯爆炸传播规律研究主要集中在无通风状态的单条管路或简单分叉管路,对通风管网中的瓦斯爆炸传播研究极少的现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三维通风管网模型进行模拟,并利用TECPLOT 360和ORIGIN软件对模拟数据进... 针对当前瓦斯爆炸传播规律研究主要集中在无通风状态的单条管路或简单分叉管路,对通风管网中的瓦斯爆炸传播研究极少的现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三维通风管网模型进行模拟,并利用TECPLOT 360和ORIGIN软件对模拟数据进行处理,用于研究通风管网中瓦斯爆炸火焰波的传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初期爆炸中火焰波的传播主要发生在瓦斯混合区且传播过程相对较慢;高温、高压发生耦合作用造成管网内左侧直管与底部直管的连接处发生二次爆炸,火焰波的传播速度快且传播路径复杂;通风动力恢复后,火焰波在管网内多因素的复合作用下重新进行传播;底部直管存在的多种结构变化,使得火焰波在其内部的传播过程中速度相对较慢且形态发生多次明显变化。得出相关结论:通风管网内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波传播的复杂性源于瓦斯爆炸过程中冲击波、通风动力、火焰波以及管网结构变化产生的扰动源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通风动力的存在使得管网内瓦斯爆炸传播过程更加复杂,通风动力系统与爆炸冲击波的耦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瓦斯爆炸过程中,通风管网内增加了通风动力系统恢复并占据主导的传播演变过程,该过程中火焰波自身的发展传播特性同样受到影响,相比无通风时发生了变化;模拟结果为研究瓦斯爆炸的次生灾害的发生与防治、有毒有害气体的分布以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火焰波 通风管网 传播特性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的有序大孔TiO_2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慧 赵东风 李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96,共4页
以硝酸铈和异丙醇钛为铈源和钛源,利用溶胶-凝胶和胶晶模板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Ce掺杂的有序大孔TiO_2光催化材料,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最后以甲基橙溶液... 以硝酸铈和异丙醇钛为铈源和钛源,利用溶胶-凝胶和胶晶模板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Ce掺杂的有序大孔TiO_2光催化材料,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最后以甲基橙溶液为对象,在可见光条件下,考察了不同Ce掺杂量的大孔TiO_2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e掺杂的大孔TiO_2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展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和循环再生能力,当Ce/Ti摩尔比为0.3∶1时,光催化性能最佳,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大孔 二氧化钛 二氧化铈 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