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学科优势 坚持石油特色 建设一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被引量:7
1
作者 蒋有录 查明 +2 位作者 任拥军 陈世悦 张立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43,共2页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一级博士点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思路为指导,制定并实施了适应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为纽带...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一级博士点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思路为指导,制定并实施了适应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为纽带,产学研结合,整合提高本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对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等软硬件条件进行系统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该专业2007年列入首批第一类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 学科优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最新科研成果,推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发展——2009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评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军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8-789,共12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我国石油勘探类最重要的杂志之一。2009年除获得"北方十佳期刊奖"外,还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奖"。本年度共发表各类文章134篇,内容涉及8个方面:正演模拟技术、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我国石油勘探类最重要的杂志之一。2009年除获得"北方十佳期刊奖"外,还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奖"。本年度共发表各类文章134篇,内容涉及8个方面:正演模拟技术、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地震处理方法与技术、地震综合解释与油气预测、重磁电勘探方法与技术、测井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综述与论坛。评述认为,本刊研究内容全面、学术含量高、杂志印刷精美,论文及时凝集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促进了物探技术的全面提高。年度文章中,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特殊地质体的描述方法很有特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刊物今后应注重作者论文中间分析过程的给出,鼓励发表一些小、巧、特的短篇幅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9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评述 方法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2 位作者 王志坤 段宏亮 连承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1-796,I0008-I0010,共9页
柴达木盆地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应力大而复杂,导致盆内地势起伏大,加上西南暖湿气流受喜马拉雅山系阻隔难以进入境内,盆内气候干旱,最终导致盆地内冲积扇极为发育。通过对大柴旦地区大头羊煤矿、鱼卡... 柴达木盆地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应力大而复杂,导致盆内地势起伏大,加上西南暖湿气流受喜马拉雅山系阻隔难以进入境内,盆内气候干旱,最终导致盆地内冲积扇极为发育。通过对大柴旦地区大头羊煤矿、鱼卡河、波门河和八里沟四个冲积扇的实地考察,共观测到3个亚相8个微相:扇根亚相沉积物最粗,分为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微相;扇中亚相沉积物偏细,成熟度增高,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纵坝微相;扇缘亚相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分为水道径流和片流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其沉积特征差异较大,认为古沟道、主水道和辫状水道微相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勘探表明,冲积扇沉积与储层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内形成的油藏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另外,冲积扇的形成很可能导致上覆地层形成扇背斜油藏,也可能导致下伏基岩形成基岩风化壳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微相 储层 风化壳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400年来南海北部陆架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方建 陈世悦 +3 位作者 操应长 陈木宏 李安春 肖尚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8-1205,共8页
对位于海南岛南部陆架的S20孔沉积物进行了沉积学、AMS14C年代、粒度和常微量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区物质来源及蕴含的亚洲季风演化信息。近4400a以来,S20孔岩性较均一,其沉积作用受相对单一而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控制。S20孔沉积物源区... 对位于海南岛南部陆架的S20孔沉积物进行了沉积学、AMS14C年代、粒度和常微量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区物质来源及蕴含的亚洲季风演化信息。近4400a以来,S20孔岩性较均一,其沉积作用受相对单一而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控制。S20孔沉积物源区物质硅酸盐矿物经历了明显的风化,A—CN—K图示和较低的CIA值(小于66)指示了源区较低的化学风化程度。海南岛东部河流和珠江物质是最为可能影响S20孔区域的两个来源,由于对海南岛河流物质的研究相当匮乏,本研究尚无法定量估算该两个可能物质来源的各自贡献。S20孔沉积物CIA、Al2O3/Na2O、CaO*/TiO2、Na2O/TiO2等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源区物质风化程度变化,该孔沉积物源区化学风化程度自4400~1600aBP逐渐减弱以及1600aBP以来的逐渐增强,与中国南部Dongge洞石笋氧同位素曲线记录的亚洲夏季风变化趋势对应良好,说明该区沉积物中蕴含了丰富的亚洲季风变化信息。S20孔沉积物揭示出的化学风化程度强弱可能主要受控于轨道时间尺度上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南海陆架区沉积物中物源与季风演化等信息的提取,亟待更多更高精度研究工作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 南海 物质来源 亚洲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多尺度信息融合预测老油田浅层岩性气藏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宪国 林承焰 +1 位作者 张涛 王永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2,共4页
老油田浅层岩性气藏岩性分布复杂,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含气砂岩地震正演模拟及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声波时差参数预测等方法对气藏分布进行描述,是寻找该类气藏的有效手段,其中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地质模型,开展地震正演研究,总... 老油田浅层岩性气藏岩性分布复杂,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含气砂岩地震正演模拟及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声波时差参数预测等方法对气藏分布进行描述,是寻找该类气藏的有效手段,其中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地质模型,开展地震正演研究,总结含气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是利用地震反射资料进行含气目标检验的前提。在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利用PNN神经网络算法将多种地震属性与声波时差测井信息相结合,对三维空间的声波时差参数分布特征进行预测,一方面避免了单一地震属性信息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实现了气藏敏感测井参数的合理延伸,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气藏检测方法。将井、震多尺度信息融合预测浅层岩性气藏方法应用于吉林红岗油气田,地震正演结果显示,气藏顶部为较强的波谷反射,底部为强波峰反射特征,地震属性异常区的特征在地震反射剖面上与正演的含气砂岩反射特征相近,从而查明了HI3气藏的主控因素,并获得高产气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浅层气藏 多属性分析 正演 概率神经网络 多尺度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振柱 周瑶琪 +1 位作者 陈勇 葛云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6,共8页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FIS)是一种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工具,通过自动而快速的群体包裹体分析获得地层流体的化学信息,利用其响应值在深度剖面上的变化,能够解决一些常用方法难以解决的勘探和开发问题。FIS可以用于识别井眼附近未钻遇油层、...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FIS)是一种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工具,通过自动而快速的群体包裹体分析获得地层流体的化学信息,利用其响应值在深度剖面上的变化,能够解决一些常用方法难以解决的勘探和开发问题。FIS可以用于识别井眼附近未钻遇油层、由浅层钻井推测深部的油气潜力、研究盖层有效性、识别遗漏油层和低电阻率油层、确定油气运移路径、描述油层和识别流体界面、研究储集层连通性、识别油气类型和品质并进行快速区域评价。由于经济而快速,FIS有助于在盆地范围内选择现今和将来的有利勘探区域。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内几乎还没有应用的实例报道,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 勘探与开发 挥发分 四极质谱仪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方建 李安春 +3 位作者 李铁刚 万世明 陈世悦 操应长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50,共11页
尝试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蕴含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进行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东海内陆架... 尝试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蕴含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进行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不同常量元素与TiO2的比值具有不同的环境、气候意义,SiO2、Na2O与TiO2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沉积水动力条件的强弱,Al2O3、Fe2O3、MgO、K2O、MnO以及下部湖相沉积层中的CaO、P2O5与TiO2的比值则主要反映了沉积物源区的变化以及与风化程度相关的源区气候变化。(2)研究区自17.3kaBP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岩芯底部60.20m至41.00m(17.3~13.1kaBP)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序列,海水自13.1kaBP开始侵入研究区,形成了41.00m的海相沉积地层。自12.3kaBP研究区受到沿岸流影响,7.3kaBP以来稳定的泥质沉积体开始形成。(3)自末次冰消期初期至末期,气候总体向暖湿方向发展,新仙女木事件、8.2ka冷事件在本孔中有明显的记录,显示出全球性重要气候事件在中纬度浅海陆架海域的区域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消期 粒度 沉积环境 古气候 东海内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王北洼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任拥军 杨景楠 +1 位作者 邱隆伟 刘魁元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72,共10页
根据烃源岩可溶抽提物的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大王北洼陷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三套烃源岩在沉积环境和有机母源输入的不同特征,总结了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鉴别... 根据烃源岩可溶抽提物的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大王北洼陷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三套烃源岩在沉积环境和有机母源输入的不同特征,总结了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鉴别三套烃源岩的组合参数特征,为精细的油源对比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沙四段烃源岩具有较低的Pr/Ph,4-甲基甾烷同类物中C284-甲基系列含量最低、较高的甲藻甾烷含量、较低的重排甾烷含量、异常的C35升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异常指数、含一定量的奥利烷和较高的硫芴系列化合物含量等特征,反映了沙四段烃源岩形成于高盐度含硫强还原沉积环境,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高等植物有明显贡献的混合母源特征。沙三段烃源岩具有较高的Pr/Ph,4-甲基甾烷同类物中C294-甲基系列含量最低、几乎不含甲藻甾烷、较高的重排甾烷含量、基本正常的升藿烷分布、低伽马蜡烷异常指数和较低的奥利烷含量等特征,反映了沙三段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的一般还原环境,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有一定量高等植物有机输入的混合母源特征。沙一段烃源岩具有极低的Pr/Ph,4-甲基甾烷同类物中C284-甲基系列含量最低、较高的甲藻甾烷含量、很低的重排甾烷含量、异常的C33升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异常指数、极低的奥利烷含量和较高的脱羟基维生素E含量等特征,反映了沙一段烃源岩形成于高盐度强还原沉积环境,低等水生生物占绝对优势的有机母源特征。对研究区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层系中成熟度参数的演化存在显著差异,沉积埋藏历史和沉积环境可能是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为此在应用这些参数进行烃源岩乃至生成石油的成熟度评价时,应使用不同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北洼陷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熟度参数差异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新生代咸化湖盆烃源岩沉积的问题及相关进展 被引量:76
9
作者 金强 朱光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和西部坳陷湖盆第三系均有蒸发岩与烃源岩共生现象。前者水体深、咸化范围小,在氯化盐和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后者水体浅、咸化范围大,在氯化盐和硫酸盐沉积环境中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两种湖盆出现的水体...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和西部坳陷湖盆第三系均有蒸发岩与烃源岩共生现象。前者水体深、咸化范围小,在氯化盐和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后者水体浅、咸化范围大,在氯化盐和硫酸盐沉积环境中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两种湖盆出现的水体分层是有机质堆积和保存的重要条件。济阳坳陷和柴达木盆地为两类咸化湖盆的典型代表,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深化蒸发岩-烃源岩共生区油气地质的认识、促进勘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盆 盐类物质 有机质 共生沉积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解与Akaike信息准则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被引量:41
10
作者 宋维琪 吕世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17,共8页
微地震震源的定位要求精确确定初至,人工拾取微地震有效事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首先讨论了Akaike信息准则(AIC)初至拾取方法;然后根据微地震信号在相邻小波尺度上连续的特点,将基于AIC的初至拾取方法与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微地... 微地震震源的定位要求精确确定初至,人工拾取微地震有效事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首先讨论了Akaike信息准则(AIC)初至拾取方法;然后根据微地震信号在相邻小波尺度上连续的特点,将基于AIC的初至拾取方法与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微地震资料进行多尺度分析;最后利用AIC拾取初至,并根据初至的分布特点确定地震记录中是否存在有效的微地震事件。克服了传统AIC法由于噪声影响使初至点模糊而难以准确拾取的缺点。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基于小波分解与AIC相结合的初至拾取方法能够从信噪比低的资料中较准确地识别出有效微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Akaike信息准则 小波多尺度分析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2
11
作者 钟福平 钟建华 +1 位作者 王毅 由伟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的40Ar/39Ar年龄值为106.48±1.32~113.12±1.38Ma;里特曼指数、K20和K2O+Na2O与Si02的关系表明该区火山岩为钾质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Nb、Ta富集的特点显示...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的40Ar/39Ar年龄值为106.48±1.32~113.12±1.38Ma;里特曼指数、K20和K2O+Na2O与Si02的关系表明该区火山岩为钾质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Nb、Ta富集的特点显示出苏红图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特征,说明其源区可能主要是对流的软流圈地幔。火山岩的87Sr/86Sr和143Nd/144Na比值分别变化在O.705477-0.707098及0.512318~0.512480之间,其Nd、Sr同位素组成靠近第一类富集地幔(EMI)端元,并有向EMII延伸的趋势,显示本区火山岩的源区很大程度上受EMI的影响,并受EMII的微弱影响。此外,随着εNd的减少,P205、Rb、Sr、Ba及Zr逐渐富集,暗示苏红图火山岩没有经历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所以,苏红图火山岩是来自对流软流圈地幔的熔融产物。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受到了EMI型地幔的混染,但是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经分离结晶形成苏红图钾质碱性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苏红图坳陷 早白垩世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传鹏 查明 +2 位作者 李晓清 林承焰 樊德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0,113-114,共5页
宗巴音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近期在宗巴音凹陷内的勘探开发异常活跃。随着钻井工作量的增加及地质研究的深入,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的基础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运用各种地质资料,首次采... 宗巴音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近期在宗巴音凹陷内的勘探开发异常活跃。随着钻井工作量的增加及地质研究的深入,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的基础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运用各种地质资料,首次采用盆地模拟的方法对宗巴音凹陷的油气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宗巴音凹陷下宗巴音组下段"特殊岩性段"为很好的烃源岩,下宗巴音组中、上段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查干组及上宗巴音组烃源岩为中等—差烃源岩。宗巴音凹陷石油资源总量为8814×104~11017.5×104t,天然气资源量为17.3×108~27.6×108m3;上宗巴音组沉积期是主要生烃高峰期,中央带南段与西北斜坡带是主要的油气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资源评价 盆地模拟 资源量 宗巴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海岸带地貌类型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剑华 刘树生 +1 位作者 马毅 张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7,72,共4页
现有地貌分类体系和定量分析方法不适用于海岸带地区大规模、小尺度的地貌调查。结合海岸带地貌特点,提出基于遥感的海岸带地貌类型信息提取方法,并以实例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法把定性和定量手段相结合,有利于地貌调查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遥感 海岸带 地貌类型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地震信号检测中相位信息的利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杰 葛洪魁 +1 位作者 王宝善 陈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6,79,共4页
针对固定台接收到的小药量激发的人工震源信号信噪比低的问题,基于人工震源激发的相似性,采用相位互相关和相位权重叠加的方法检测固定台站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提高了弱信号的检测能力,可在200 km距离处接收到数十千克当量的炸药激发的信号。
关键词 人工地震 相位权重叠加 相位互相关 波形互相关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盛辉 殷守敬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多维信息图像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利用景观分析法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进行评定,并对变化驱动力做出推断,最后据此提出合理利用和...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多维信息图像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利用景观分析法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进行评定,并对变化驱动力做出推断,最后据此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 土地利用/覆盖 变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近海水体含沙量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彦国 李瑞华 +1 位作者 侯春玲 张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39,共4页
简要分析了影响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海域海水含沙量的基本因素,如:风浪、潮汐、含沙量、海水的光谱反射率等,依据相似性准则,采用量纲比法则建立了含沙量的地理模型。在分析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沙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和含沙量关系的遥感... 简要分析了影响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海域海水含沙量的基本因素,如:风浪、潮汐、含沙量、海水的光谱反射率等,依据相似性准则,采用量纲比法则建立了含沙量的地理模型。在分析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沙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和含沙量关系的遥感信息模型,这为评估该海域的海岸蚀退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含沙量 模型 量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东部盆地叠合单元划分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会喜 吴智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62,共10页
华北东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地学界被认为属典型的叠合盆地,形成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经历了9个演化阶段,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体现了多期次、多种性质、多个延伸方向盆地的垂向叠加效应。文中将各期次单型盆地的静态格局分析与... 华北东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地学界被认为属典型的叠合盆地,形成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经历了9个演化阶段,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体现了多期次、多种性质、多个延伸方向盆地的垂向叠加效应。文中将各期次单型盆地的静态格局分析与多期盆地的动态叠合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叠合单元的概念,区划出继承型沉降(Ⅰ)、中沉新剥型(Ⅱ1)、中复新沉型(Ⅱ2)、中复新剥型(Ⅱ3)、中剥新沉型(Ⅱ4)和继承型隆剥(Ⅲ)等叠合单元类型。通过对各叠合单元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Ⅱ2,Ⅱ4型叠合单元为以古生界为源的有利勘探区,Ⅰ,Ⅱ2型叠合单元为以中生界为源的有利勘探区,为准确分析和评价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叠合单元 盆地演化 石油地质条件 华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文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8,共3页
为了详细了解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指导该区深层天然气勘探,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地质背景、烃源岩有机质性质、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证实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四段烃源岩为成熟度较高的... 为了详细了解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指导该区深层天然气勘探,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地质背景、烃源岩有机质性质、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证实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四段烃源岩为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结合有机包裹体等、C_2及C_3同位素含量及相对物质的量比、轻烃指数及碳同位素对比分析该区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结果表明,沙四段下亚段暗色泥岩为成熟度较高的气源岩,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是高成熟阶段早期生成的油型高成熟气。丰深1井气藏证实了民丰洼陷沙四段源岩可以生烃并形成工业油气藏,且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 地球化学 烃源岩 有机包裹体 民丰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资源普查及选择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海洋 黄涛 宋莎莎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以我国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之一——黄河三角洲为工作点,通过对该地区绿化植物的普查和统计,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及其立地条件,对该区绿化植物的耐盐碱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编制出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名录和黄河三角洲园林植物耐盐碱性分类表... 以我国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之一——黄河三角洲为工作点,通过对该地区绿化植物的普查和统计,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及其立地条件,对该区绿化植物的耐盐碱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编制出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名录和黄河三角洲园林植物耐盐碱性分类表。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黄河三角洲的土壤、水文特点及园林绿化的制约因素,结合已经实践证明能在该区良好生长的园林植物,分析研究野生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联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提出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资源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植物普查 植物资源 园林绿化 树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交替投影神经网络进行地震弱信息分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伟 宋维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2,共3页
当前岩性油气藏勘探面对的储集体大多表现为地震微弱同相轴,在地震剖面上不容易识别,为此,将交替投影神经网络算法引入到地震资料处理中。在分析交替投影神经网络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弱反射信号的分离,并设计... 当前岩性油气藏勘探面对的储集体大多表现为地震微弱同相轴,在地震剖面上不容易识别,为此,将交替投影神经网络算法引入到地震资料处理中。在分析交替投影神经网络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弱反射信号的分离,并设计实际地质模型进行算法验证,最后对东营凹陷南斜坡高8地区实际地震资料进行计算处理,结果显示,常规地震剖面上的薄砂体地震弱反射信息得到明显改善。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交替投影神经网络算法是进行地震弱反射信息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投影 神经网络 凸集投影 地震弱信息分离 薄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