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陶纪以来生物贝壳生长纹层与地球自转速度的演化
1
作者 周瑶琪 赵振宇 冀国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奥陶纪 生物贝壳 生长纹层 地球自转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灵山岛下白垩统青山群火山地震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瑶琪 周腾飞 +4 位作者 张振凯 梁钊 梁文栋 王安东 于姗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7-582,共16页
近年来,针对山东省灵山岛地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呈现热潮,但研究层位主要集中于下白垩统莱阳群的浊积岩,对下白垩统青山群未见详述。利用野外露头与镜下薄片资料,详细描述了灵山岛地区下白垩统青山群的岩性特征、岩相组合、软沉积... 近年来,针对山东省灵山岛地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呈现热潮,但研究层位主要集中于下白垩统莱阳群的浊积岩,对下白垩统青山群未见详述。利用野外露头与镜下薄片资料,详细描述了灵山岛地区下白垩统青山群的岩性特征、岩相组合、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与特征,指出研究区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宿主岩层为陆相扇三角洲沉积,其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并伴随多次火山爆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主要有负载构造、球—枕构造、泄水构造、挤入构造、水塑性褶皱、塑性砂岩团块包卷构造、火山地震落石构造和"V"型地裂缝等,形成原因主要为火山爆发引起的古火山地震作用,成因机制主要分为地震波、火山碎屑物重力及惯性作用与瞬时差异气压效应3种,这与莱阳群浊积岩层位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为滑塌与构造古地震机制不同。通过分析火山碎屑流堆积层位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育层位的关系,建立了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分布模式,即随着与火山口距离的变化,近源易见的脆性变形逐渐消失,中源以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与塑性变形为主体,远源呈现弱的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且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规模与距离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山岛 下白垩统 青山群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火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振宇 周瑶琪 马晓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在形态结构、形成机理方面都十分相近.通过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缝的深入研究,初步探讨了成岩收缩作用、异常高压作用、层间滑动作用以及裂缝充填物沉积模式等对泥岩非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发...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在形态结构、形成机理方面都十分相近.通过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缝的深入研究,初步探讨了成岩收缩作用、异常高压作用、层间滑动作用以及裂缝充填物沉积模式等对泥岩非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发育机理以及油气初次运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1)地层倾角较大的泥岩层段,主要发育矩形收缩裂缝;倾角较缓的层段。则以网状收缩裂缝为主.(2)在异常高压带内,油气初次运移分先后2个阶段,首先是爆发式混相涌流,其次为隙壁渗流.(3)高压带内的砂质地层不但有利于高压形成,可以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储集空间,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4)在泥、砂厚度比为3~4时,砂层的润滑作用更有利于上下泥岩层收缩裂缝的发育.早期裂缝内充填物沉积模式对后期裂缝的发育规律、渗透性以及油气初次运移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非构造裂缝 现代水下收缩裂缝 相似性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gis在松潘—阿坝地块东缘综合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葛云锦 周瑶琪 娄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0-853,共4页
本文介绍了Mapgis在松潘—阿坝东缘野外地质综合调查中的应用。包括在野外工作Mapgis结合手持GPS数据点直接成图,室内作综合地质图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重点阐述了图层划分和属性编辑。
关键词 MAPGIS 地质制图 属性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EMS技术近源监测花岗岩样压裂过程
5
作者 周瑶琪 李月 +4 位作者 王爱国 王维波 王保三 潘浩 马秋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7-281,共15页
使用MEMS传感器及其配套技术,近源监测花岗岩样品的受压破裂过程。在岩样完全破裂前近360s的受压过程中,观测到四次微破裂相对集中发生。对岩样不同部位所记录到的微破裂产生的加速度及幅频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压机油泵产生的噪声在岩... 使用MEMS传感器及其配套技术,近源监测花岗岩样品的受压破裂过程。在岩样完全破裂前近360s的受压过程中,观测到四次微破裂相对集中发生。对岩样不同部位所记录到的微破裂产生的加速度及幅频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压机油泵产生的噪声在岩样内部的传递,可以很好地表征岩样内部物理状态的变化。预示MEMS技术在震源过程监测和微地震成像以及噪声成像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技术 微破裂 震源机制 微地震成像 噪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