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宋传春 彭勇民 +3 位作者 乔玉雷 石好果 王树华 庄文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准噶尔盆地面积大,而中石化探区工区小,且埋藏深、区块散,勘探难度较大。油气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探区目前发现的主要油层与中石油新疆局邻近油田的主要油层不好对比,发现的油层多不是当初设计的主要目的层,总体上所发现的主力油... 准噶尔盆地面积大,而中石化探区工区小,且埋藏深、区块散,勘探难度较大。油气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探区目前发现的主要油层与中石油新疆局邻近油田的主要油层不好对比,发现的油层多不是当初设计的主要目的层,总体上所发现的主力油层都偏上。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可能存在4横4竖8条油气富集带,不同富集带的特征不同,其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发育方向与圈闭位置有关;其富集程度与主要油源区的位置及烃源岩的层位有关,尤其是不整合面与油源断裂的联合输导与油气富集关系更为密切。根据石油地质特征、成藏条件、主要油藏类型分析,中石化探区勘探重点近期应以西缘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次为准中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北缘及青格里底山区块的地层-构造油气藏是今后应长期关注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富集带 勘探思考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阻抗反演实验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国发 王艳仓 +2 位作者 熊金良 马彦彦 李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8-872,共5页
本文使用实际测井数据和地震层位建立一个二维波阻抗实验模型,利用褶积算法生成合成地震记录,再对合成地震记录分别进行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和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并以地震数据的最高有效频率为截频点,将反演结果分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 本文使用实际测井数据和地震层位建立一个二维波阻抗实验模型,利用褶积算法生成合成地震记录,再对合成地震记录分别进行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和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并以地震数据的最高有效频率为截频点,将反演结果分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分别对其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测井约束和稀疏脉冲联合波阻抗反演。实验结果表明:①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能够可靠地反演出实际波阻抗的低频分量,而反演结果的高频分量主要来自于初始波阻抗模型;②稀疏脉冲反演方法能够产生地震资料有效频带之外的频率成分,但并不能保证反演结果低频分量的可靠性;③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与稀疏脉冲反演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改善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抗反演 测井约束 稀疏脉冲 多解性 低频分量 高频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扭转波分裂的初步实验观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王椿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55-1761,共7页
实验室可以产生两种振动模式的横波,一种是剪切振动,另一种是扭转振动.本文利用扭转换能器观测了扭转横波在各向异性样品中的传播特性.实验表明,无偏振方向的扭转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会以两种不同速度传播,并出现波的分裂现象,其快慢波... 实验室可以产生两种振动模式的横波,一种是剪切振动,另一种是扭转振动.本文利用扭转换能器观测了扭转横波在各向异性样品中的传播特性.实验表明,无偏振方向的扭转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会以两种不同速度传播,并出现波的分裂现象,其快慢波的速度值与剪切横波的快慢横波速度一致.用扭转波换能器接收时,快慢扭转波的波形振幅不受各向异性方位影响,表现为无方向性.通过两块不同来源的均匀各向异性样品,用实验观测方式初步揭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扭转波的一些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剪切横波 扭转横波 扭转横波分裂 实验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密度对快、慢横波速度影响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1 位作者 王玲玲 丁拼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5-253,共9页
在裂隙储层中,横波速度是对裂隙密度最敏感的参数。在实验室通过在均匀介质中嵌入圆形薄片弱弹性材料,构建了与Hudson裂隙理论假设相符的裂隙模型。分别用3种谐振频率(0.50,0.25,0.10MHz)的超声波测试观测了平行和垂直裂隙模型方向传播... 在裂隙储层中,横波速度是对裂隙密度最敏感的参数。在实验室通过在均匀介质中嵌入圆形薄片弱弹性材料,构建了与Hudson裂隙理论假设相符的裂隙模型。分别用3种谐振频率(0.50,0.25,0.10MHz)的超声波测试观测了平行和垂直裂隙模型方向传播的快、慢横波波形特征和速度,并用实测的模型基质速度和裂隙参数计算了裂隙模型的理论速度值。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表明,随着裂隙密度的增加快、慢横波速度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测试频率的降低出现明显的速度频散现象,实测值由高于理论值向低于理论值方向变化。快横波速度在0.10MHz频率时测试值与理论值几乎一致;慢横波速度则在0.25MHz时测试值与理论值偏差最小。在实测值中,横波偏振垂直裂隙时与传播方向垂直裂隙时的慢横波速度有达2%的差异。分析认为这与波长与裂隙尺寸之比有关,比值接近1时,偏振因素影响大,慢横波波至前会出现干扰波;比值大于1时,传播方向的散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实验 裂隙密度 横波速度 偏振方向 速度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密度对纵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观测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4-559,共6页
在利用纵波对裂隙储层预测中,速度和振幅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参数,实际资料处理时更需要知道裂隙密度与速度和振幅的关系。在实验室,通过把圆薄币状填充物嵌入基质材料中的方式来模拟裂隙模型,制作了裂隙密度从0到12%的9种裂隙模型,并用四... 在利用纵波对裂隙储层预测中,速度和振幅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参数,实际资料处理时更需要知道裂隙密度与速度和振幅的关系。在实验室,通过把圆薄币状填充物嵌入基质材料中的方式来模拟裂隙模型,制作了裂隙密度从0到12%的9种裂隙模型,并用四种频率的超声纵波换能器测试了平行和垂直裂隙方向上的纵波速度和透射振幅,得到了裂隙密度与纵波速度及振幅曲线。实验表明,纵波沿裂隙方向传播时,其速度随裂隙密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当裂隙密度增大到12%时,速度仅有2%的变化;纵波垂直裂隙传播时,速度比平行传播时下降一半。随着裂隙密度的增加,纵波振幅下降的趋势不但与裂隙密度有关也与频率相关。实验结果定量地给出了在裂隙介质中裂隙密度和频率对纵波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密度 纵波速度 纵波振幅 频率 实验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互相关目标函数和贝叶斯理论的纵波和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
6
作者 董子龙 刘洋 +2 位作者 孙宇航 田文彬 邸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74,共14页
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目标函数通常基于L2范数构建,效果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较大。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理论,联合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利用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算法构建目标函数进行... 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目标函数通常基于L2范数构建,效果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较大。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理论,联合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利用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算法构建目标函数进行反演。纵波和转换波地震数据的联合可以增强反演算法的稳定性,地震数据的归一化策略和互相关目标函数可以增强反演算法的抗噪能力。因此,文中方法可以从较低信噪比地震数据中反演得到精度较高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信噪比分别为7、1 dB的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均表明,文中方法能够实现较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高精度反演。与基于L2范数目标函数的联合反演对比表明,文中方法误差更小、抗噪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和转换波 联合反演 AVO 反演 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目标函数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幅一致性残差卷积编码-解码器的不规则缺失数据重建
7
作者 王志勇 刘国昌 +2 位作者 王梓旭 郭严粮 秦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6-1350,共15页
地震数据重建方法是地震信号处理中提高采样密度和获取完整波场信息的重要途径。野外勘探采集数据受到地表条件以及成本控制的限制,往往是不完整的或采样不规则的,因此研究不规则地震信号重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规则地震数据... 地震数据重建方法是地震信号处理中提高采样密度和获取完整波场信息的重要途径。野外勘探采集数据受到地表条件以及成本控制的限制,往往是不完整的或采样不规则的,因此研究不规则地震信号重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规则地震数据可以看作是规则完整数据的随机稀疏、两者在数据区间内数学统计分布高度一致、在稀疏域的表现具有极高相似性的假设,提出通过残差卷积编码-解码器将数据降维到稀疏域再升维的方法实现数据重建。进一步地,针对地震衰减导致的振幅深浅层不一致问题,以及不同数据间数学统计分布差异过大现象严重影响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泛化问题,对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振幅一致性校正处理,平衡能量。合成数据算例证明了提出方法比传统二维预测误差滤波器和残差网络插值方法精度更高,比传统三维预测误差滤波器插值方法效率更快。不同的野外陆地和海洋数据算例都取得了较好的重建结果,证明该方法极大地增大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降低了网络的训练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卷积编码-解码器 振幅一致性 不规则采样 数据重建 地震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岩石物理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卫平 丁拼搏 +3 位作者 张峰 狄帮让 蔡志光 梅璐璐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6-1029,共14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我国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的重要矿体之一,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地震响应特征、力学和电学性质等需要开展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环境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 天然气水合物是我国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的重要矿体之一,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地震响应特征、力学和电学性质等需要开展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环境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这在海洋环境和地质灾害等研究领域造成了诸多问题。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物性和岩石物理变化特征较复杂,在实验室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测试分析是了解其岩石物理性质、获取岩石物理参数的一种有效手段。回顾了凝水成冰法、四氢呋喃(THF)溶液法、过量水法、过量气法、温度法、冰粉混合法等实验室生成水合物的方法,总结了温度、气体压力、粒径、矿物成分、含水率、表面活性剂、含盐量、地层骨架等水合物生成实验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水合物岩石物理实验研究中声学、力学、电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天然气水合物岩石物理实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岩石物理 声波速度 声波衰减 力学强度 应力应变 电阻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动态滤波网络地震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彦凯 王迪 +2 位作者 李宜真 曹思远 郝越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4,共9页
由于地质及环境条件复杂,导致地震勘探采集资料信噪比相对较低,对后续的研究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对随机噪声的压制一直备受关注。现有算法无法较好实现对噪声的有效压制和对有效信号的极大保留,为此,将传统方法和深度... 由于地质及环境条件复杂,导致地震勘探采集资料信噪比相对较低,对后续的研究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对随机噪声的压制一直备受关注。现有算法无法较好实现对噪声的有效压制和对有效信号的极大保留,为此,将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动态滤波网络(Adaptive Dynamic Filtering Net,ADFNet)的方法压制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该网络以编码器—解码器为架构,首先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的思想,通过通道AM对空洞卷积多尺度数据特征集成,为网络提供了精准且丰富的特征表示;然后,引入动态卷积,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对地震资料高频特征的学习,从而保留更丰富的细节信息。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均表明,ADFNet可有效压制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同时保留更丰富的地震数据细节,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信噪比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通道注意力机制 动态卷积 残差学习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红静 贺慧丽 +3 位作者 孙文博 孙鹏远 李红辉 周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2,共9页
全波形反演充分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振幅、相位和旅行时等信息,相较于旅行时层析能够获得分辨率和精度更高的反演结果。当浅层介质速度较低时,为了保证正演模拟精度,通常需要使用较细的网格对低速层进行采样。然而,对整个模型用细网格剖分... 全波形反演充分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振幅、相位和旅行时等信息,相较于旅行时层析能够获得分辨率和精度更高的反演结果。当浅层介质速度较低时,为了保证正演模拟精度,通常需要使用较细的网格对低速层进行采样。然而,对整个模型用细网格剖分会导致巨大的计算量以及存储量,同时模型的高速区域也会产生过采样现象,这些问题会在全波形反演过程中被进一步放大。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引入了一种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弹性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首先,基于Taylor展开式推导了变网格波场模拟的差分系数,实现了变网格波场模拟;其次,将变差分系数正演模拟方法应用于全波形反演中的正演模拟、残差反传和波场重构中,实现了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弹性波全波形反演。在全波形反演时,分别采用多尺度反演策略和常规的共轭梯度法迭代求解。使用细网格剖分速度较低的浅部低速层和粗网格剖分速度较高的中深层,既可以保证浅层的反演精度,又可以避免中深层的过采样。模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全波形反演相较于均匀粗网格全波形反演可以更有效实现低速异常体的准确刻画。含噪数据测试表明,提出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全波形反演 变差分系数 变网格正演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协模拟的叠前地震随机反演方法
11
作者 曹亚梅 周辉 +2 位作者 于波 张元高 戴世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无论是迭代类随机反演还是线性贝叶斯随机反演,一般采用序贯类随机模拟表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序贯类方法大多依赖变差函数或训练图像描述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逐点计算模拟结果,因此并行实现困难、计算效率低。为此,将一种条件化快... 无论是迭代类随机反演还是线性贝叶斯随机反演,一般采用序贯类随机模拟表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序贯类方法大多依赖变差函数或训练图像描述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逐点计算模拟结果,因此并行实现困难、计算效率低。为此,将一种条件化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模拟引入线性反演框架,提出基于空间协模拟的叠前地震随机反演方法。首先,在贝叶斯框架下整合地震数据和测井低频信息,获得弹性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然后,根据FFT⁃MA算法生成概率场,以测井数据为条件数据对贝叶斯后验应用概率场协同模拟,从而获得井震数据约束的叠前弹性参数高分辨率随机反演结果。该方法无需迭代更新模型参数,能极大地提高随机反演的计算效率。最后,由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测试方法的效果。模型试算表明,所提方法在高分辨率储层预测及计算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方法,可稳定、准确地描述小尺度储层特征。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高分辨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契合良好,提高了随机反演在薄储层定量表征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质统计学 FFT⁃MA算法 随机反演 协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8
12
作者 黄捍东 罗群 +1 位作者 付艳 王保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4-698,共5页
在地震相模型控制下,通过原始数据将各个单一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联合反演问题,可降低反演在描述参数几何形态时的单个反演问题的自由度,从本质上提高地球物理反演的效果。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非线性随机反演算法,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 在地震相模型控制下,通过原始数据将各个单一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联合反演问题,可降低反演在描述参数几何形态时的单个反演问题的自由度,从本质上提高地球物理反演的效果。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非线性随机反演算法,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胜利、中原油田等地区的储层预测中,应用本文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可靠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随机反演 地震相 沉积相 地震数据 测井数据 复杂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狄帮让 熊金良 +3 位作者 岳英 魏建新 薛广建 顾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8,共6页
面元大小与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关系研究,是三维高分辨率资料采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减小面元不仅提高横向空间分辨率,还能提高纵向时间分辨率,是在课题研究和实际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争论问题。本文结合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设计了... 面元大小与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关系研究,是三维高分辨率资料采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减小面元不仅提高横向空间分辨率,还能提高纵向时间分辨率,是在课题研究和实际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争论问题。本文结合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设计了两个抽象化的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研究CMP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于平缓地层,面元大小不影响地震成像的纵向分辨率;对于倾斜地层,应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减小面元可以有限地提高横向分辨率;在不同前提条件下,应优化选择不同大小的面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P面元 地震物理模拟 地震成像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薄层和薄互层砂体厚度估算的复合地震属性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延光 李皓 +3 位作者 李国发 刘立彬 曹国明 张会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60,10,共9页
振幅和频率是两种最基本的地震属性,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一般使用这两种地震属性对地层厚度进行估算。然而,这两种地震属性与地层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降低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精度。另外,支撑这两个参数与砂体厚度之间函数关... 振幅和频率是两种最基本的地震属性,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一般使用这两种地震属性对地层厚度进行估算。然而,这两种地震属性与地层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降低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精度。另外,支撑这两个参数与砂体厚度之间函数关系的理论模型是单砂体楔形模型,因此当将这种关系应用于薄互层模型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估算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由振幅和频率构成的复合地震属性。首先,以模型作为实验,分析单砂体楔形模型的砂体厚度估算精度;然后,分析双楔形砂体叠置模型,估算砂体累计厚度;最后,利用实际地震数据估算薄互层砂体累计厚度。结果表明:该复合地震属性不仅提高了薄层情况下单砂体厚度的估算精度,也可定量预测薄互层情况下砂体累积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楔形模型 薄互层 砂体厚度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叠前多波联合反演弹性模量方法 被引量:20
15
作者 侯栋甲 刘洋 +2 位作者 胡国庆 魏修成 陈天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1264,共14页
AVO反演可以获得地层岩性和流体信息,而叠前反演问题都是高维的和非适定的,因此获得可靠稳定的解对叠前反演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纵波和转换波联合反演密度比和模量比的方法.鉴于剪切模量比、体积模量比可以更好地... AVO反演可以获得地层岩性和流体信息,而叠前反演问题都是高维的和非适定的,因此获得可靠稳定的解对叠前反演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纵波和转换波联合反演密度比和模量比的方法.鉴于剪切模量比、体积模量比可以更好地指示油气,基于岩石物理中速度比与模量比之间的关系,将此关系式代入Zoeppritz方程的近似形式Aki-Richards公式中,得到与模量比有关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联合纵波和转换波,利用最小二乘准则构建目标函数,最终反演出密度比、剪切模量比、体积模量比三个参数.在反演过程中引入贝叶斯理论,假定先验信息服从高斯分布,待求参数服从改进的Cauchy分布,并去除待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测试,并与常规的单独利用纵波数据来反演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联合反演稳定性更好、精度更高、抗噪音能力更强,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转换波 密度比 模量比 AVO 联合反演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数据断层检测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杨午阳 杨佳润 +3 位作者 陈双全 匡丽琴 王恩利 周春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8-697,I0007,共11页
断层解释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断层的自动、快速识别成为机器学习方法在地球物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断层智能识别还存在着模型训练难度大以及实际资料预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提出一... 断层解释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断层的自动、快速识别成为机器学习方法在地球物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断层智能识别还存在着模型训练难度大以及实际资料预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数据断层检测方法,即在网络结构中结合U-Net和残差模块Res-50,构建了新的网络——ResU-Net。ResU-Net利用1×1×1卷积核处理特征图像通道数,在减少网络时间复杂度的同时,在原有U-Net基础上扩展了网络的深度,有效提高了网络的运算效率和学习能力,可快速、准确地识别断层。通过合成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证明ResU-Net具有更小的时间复杂度,并且通过设置合适的网络输入、数据扩充和重叠边界加权处理,解决了实际数据体不规则情况下的断层检测等问题。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ResU-Net训练模型抗噪能力强,泛化能力强,预测的断层准确性高、连续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检测 U-Net 残差模块 机器学习 资料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TTI介质中旋转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17
作者 严红勇 刘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54-1365,共12页
以Carcione黏弹各向异性理论为基础,给出了适用于黏弹性具有任意倾斜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介质(黏弹TTI介质)的二维三分量一阶速度-应力方程,采用旋转交错网格任意偶数阶精度有限差分格式求解该方程,并推导出了二维黏弹TTI介质完全匹配层(... 以Carcione黏弹各向异性理论为基础,给出了适用于黏弹性具有任意倾斜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介质(黏弹TTI介质)的二维三分量一阶速度-应力方程,采用旋转交错网格任意偶数阶精度有限差分格式求解该方程,并推导出了二维黏弹TTI介质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公式和相应的旋转交错网格任意偶数阶精度有限差分格式,实现了该类介质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精度高,边界吸收效果好,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波场快照和合成记录;并且波场快照和合成记录能较好地反映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和黏弹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 各向异性 旋转交错网格 有限差分 完全匹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勘探中小尺度非均匀性的描述及长波长理论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乃川 王尚旭 +1 位作者 董春晖 郭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85-2401,共17页
地球物理成像解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地震波传播时其本身受到地质体中小尺度非均匀性的影响,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备受关注.据此,本文首先从统计意义上的表示形式来描述小尺度非均匀性,给出一种拓展了小尺度非均匀性择优取向... 地球物理成像解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地震波传播时其本身受到地质体中小尺度非均匀性的影响,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备受关注.据此,本文首先从统计意义上的表示形式来描述小尺度非均匀性,给出一种拓展了小尺度非均匀性择优取向的随机介质建模新方法,重点阐述了建模过程中对误差处理的重要性.其次讨论了地震波在水平层状介质中传播时的长波长理论,并指出对该理论的适用条件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且还基于1D随机层状介质,从局部各向异性因子曲线的角度对长波长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密度及泊松比扰动对曲线形态的影响.最后,从对1D和2D随机介质进行数值模拟的角度重点研究长波长理论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地震记录的特点,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文中也计算了1D随机介质在不同平均化长度下,通过长波长理论得到的等效介质的理论走时(走时的计算是在弱各向异性假设条件下完成的),并给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度非均匀性 自相关函数 长波长理论 各向异性 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参数对纵波能量衰减影响的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尹志恒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张征 张四海 吴满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8-734,753,共8页
基于Hudson理论制作了具有不同裂缝密度、不同裂缝张开度和不同裂缝延伸度的三组物理模型,使用超声波透射法采集了三组模型的纵波振幅数据。文中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与Hudson理论结果,并利用频谱比法计算了三组模型的品质因子,通过分... 基于Hudson理论制作了具有不同裂缝密度、不同裂缝张开度和不同裂缝延伸度的三组物理模型,使用超声波透射法采集了三组模型的纵波振幅数据。文中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与Hudson理论结果,并利用频谱比法计算了三组模型的品质因子,通过分析纵波振幅和品质因子的变化判断不同模型的衰减特性,得出以下认识:①随着裂缝密度的增大,总体上实测纵波振幅呈幅度很小的下降趋势,并显示出较强的振幅方位各向异性,且实验结果与Hudson理论结果类似,因此应用Hudson理论研究裂缝密度较准确。②随着裂缝延伸度的增大,总体上实测纵波振幅呈现增大趋势,且在X和Z方向振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Hudson理论结果的纵波振幅呈幅度很小的单调下降趋势,Hudson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异说明Hudson理论对于裂缝延伸度的预测存在问题。③随着裂缝张开度的增大,实测纵波振幅变化明显,实测结果的纵波振幅变化幅度远大于Hud-son理论结果,说明Hudson理论公式低估了裂缝张开度对地震波能量的影响。④速度各向异性和衰减各向异性随不同裂缝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裂缝张开度对各向异性的影响最为明显,衰减各向异性的数值要比速度各向异性的数值大一个数量级以上,表明衰减各向异性对裂缝参数的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密度 裂缝张开度 裂缝延伸度 物理模型 速度各向异性 衰减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Q值各向异性识别裂缝走向 被引量:14
20
作者 尹志恒 魏建新 +3 位作者 狄帮让 李向阳 孙文博 齐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3,500+328,共5页
本文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方法研究定向排列的裂缝对模型Q值的影响,并找出Q值与地震裂缝走向的关系。物理模型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环氧树脂层,第三层为混合材料,是各向同性介质层;第二层为胶木层,模拟定向排列的垂直裂缝层,是HTI介质层。将... 本文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方法研究定向排列的裂缝对模型Q值的影响,并找出Q值与地震裂缝走向的关系。物理模型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环氧树脂层,第三层为混合材料,是各向同性介质层;第二层为胶木层,模拟定向排列的垂直裂缝层,是HTI介质层。将物理模型置于水槽中,使用脉冲测量的方法得到物理模拟的三条不同方向测线的二维地面地震数据。对提取的叠前CDP道集数据,使用基于经典的频谱比方法提出的QVO(品质因子Q值随炮检距变化)方法来计算模型目的层位的品质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垂直裂缝层的品质因子Q值随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其中Q最大值方向平行于裂缝走向,最小值方向垂直于裂缝走向,据此可推断裂缝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I介质 频谱比方法 品质因子 各向异性 裂缝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