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烃中芳烃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燎 李俊 +5 位作者 高梦舒 刘东阳 张宇豪 赵亮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9-1926,共18页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精细化加工和节能降耗成为新趋势,“分子炼油”技术是炼油行业绿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石油烃中高效分离芳烃,为芳烃按需加工提供优质原料,是实现“分子炼油”理念的重要技术途径。详细介绍了芳烃与非芳烃...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精细化加工和节能降耗成为新趋势,“分子炼油”技术是炼油行业绿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石油烃中高效分离芳烃,为芳烃按需加工提供优质原料,是实现“分子炼油”理念的重要技术途径。详细介绍了芳烃与非芳烃及芳烃组分间分离技术研究现状,进一步总结了芳烃分离技术选型策略,并提出了芳烃分离低碳工业化主要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芳烃高值化利用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芳烃 混合物 分离 溶剂 分子炼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直接加氢改质及其沥青质超分子解缔反应的研究
2
作者 许顺年 冯晓 +5 位作者 史得军 孙志国 张宸玮 王刚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2-824,共13页
加氢处理是劣质重油提质升级的重要工艺,但是沥青质超分子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加氢改质的效果。因此,针对沥青质超分子三个主要层级结构(分子单元、纳米聚集体和团簇),提高其加氢解缔效率至关重要。本研究考察了原油直接加氢的反应性能及... 加氢处理是劣质重油提质升级的重要工艺,但是沥青质超分子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加氢改质的效果。因此,针对沥青质超分子三个主要层级结构(分子单元、纳米聚集体和团簇),提高其加氢解缔效率至关重要。本研究考察了原油直接加氢的反应性能及沥青质超分子层级结构的变化规律,旨在为提高石油中沥青质超分子解缔效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与重油加氢相比,原油直接加氢表现出更优异的改质性能,其中非烃化合物的脱除率超过70%,而沥青质的脱除率则超过80%。在原油加氢过程中,沥青质的表观结构尺寸从原先的2~4μm降低到2μm以下,且颗粒尺寸变得更加均匀。沥青质超分子的层级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超分子团簇的尺寸相比加氢前减少了50%以上,沥青质超分子中90%的非晶纳米聚集体被转化,而难以转化的似晶纳米聚集体的转化率也超过了70%。原油加氢处理降低了分子单元之间的空间屏蔽效应,使其形成了更紧密的次级结构。本研究探索了原油直接加氢改质的新方法,以提高沥青质超分子解缔性能,促进劣质原油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加氢 沥青质 聚合 解缔 层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属重油加氢改质与沥青质超分子缔合体解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宸玮 方东 +3 位作者 金翔 许顺年 张亚红 王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4-1372,共9页
沥青质缔合体是重油中的超分子结构,对其进行加氢解构是重质油改质的关键。将石蜡基华北重油和中间基巴士拉重油进行加氢改质反应,采用正庚烷对加氢改质前后的重油样品分离沥青质,考察沥青质似晶缔合体的加氢解构程度以及沥青质平均分... 沥青质缔合体是重油中的超分子结构,对其进行加氢解构是重质油改质的关键。将石蜡基华北重油和中间基巴士拉重油进行加氢改质反应,采用正庚烷对加氢改质前后的重油样品分离沥青质,考察沥青质似晶缔合体的加氢解构程度以及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受沥青质超分子结构转化性能的影响,华北重油中金属(Ni和V)、残炭、氮、硫等杂质脱除率分别比巴士拉重油低14.6、18.7、8.8和1.1百分点;受单元片层烷基侧链所形成的空间位阻的影响,华北重油沥青质似晶缔合体的转化率比巴士拉重油低8.34百分点;受单元片层中多环芳烃饱和与杂原子脱除效率的影响,加氢过程中华北重油沥青质缩合度的增幅比巴士拉重油高5.4百分点,因此华北重油次生沥青质中的杂质浓集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加氢 沥青质 解构 平均分子结构 超分子缔合体 杂质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颗粒流态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李舒月 王欢 +4 位作者 周少强 毛志宏 张永民 王军武 吴秀花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483,共18页
流化床技术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其中天然铀转化、直接还原炼铁、化学链燃烧等工业过程中使用的是颗粒密度在4.0 g/cm^(3)以上的重质颗粒,而传统化工、能源行业广泛使用的则是密度较小的轻质流化床颗粒。综述了重质颗粒流态化技术在工业中... 流化床技术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其中天然铀转化、直接还原炼铁、化学链燃烧等工业过程中使用的是颗粒密度在4.0 g/cm^(3)以上的重质颗粒,而传统化工、能源行业广泛使用的则是密度较小的轻质流化床颗粒。综述了重质颗粒流态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梳理了目前重质颗粒流态化基础的研究进展。已有的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均表明重质颗粒的流态化行为与低密度颗粒存在显著差异,且针对低密度颗粒的一些研究规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重质颗粒流化床。当前,对重质颗粒的流态化基础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在流域转变、传热传质特性、颗粒混合分级特性、反应过程强化技术等研究方面,与传统低密度颗粒流态化的基础研究相比,存在巨大的基础研究空白。最后结合相关工业过程的需要,重点讨论了近期应重点补充的重质颗粒流态化基础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天然铀转化 核化工 重质颗粒 流态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型苯基磺酸键合硅胶分离及高分辨质谱分析石油中不同形态含硫化合物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硕凡 刘雨轩 +5 位作者 吴建勋 王婧 朱悦 张未来 张亚和 史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3-773,共11页
建立一种基于银型苯基磺酸键合硅胶(Ag+-SCX)分离石油中不同形态含硫化合物的方法,分离得到的含硫化合物组分进行甲基化反应和高分辨质谱(HRMS)分析,得到不同形态含硫化合物分子组成。通过模型化合物证明该分离方法的可行性,硫醚类、噻... 建立一种基于银型苯基磺酸键合硅胶(Ag+-SCX)分离石油中不同形态含硫化合物的方法,分离得到的含硫化合物组分进行甲基化反应和高分辨质谱(HRMS)分析,得到不同形态含硫化合物分子组成。通过模型化合物证明该分离方法的可行性,硫醚类、噻吩类含硫化合物被有效分离。该方法对石油馏分、原油和二次加工油均有良好的适用性,并将其应用于一套原油及其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分离及分析,详细表征了不同形态含硫化合物在原油和各馏分段的分子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方法 高分辨质谱 硫醚 噻吩 分子组成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一步法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实验和反应路径研究
6
作者 党法璐 孙志国 +7 位作者 高照 王刚 陈政宇 张霖宙 连竞存 刘美佳 张忠东 刘超伟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85,共19页
首先通过中试实验获得大庆原油制低碳烯烃的反应规律及优选反应域;然后基于智慧炼化技术进行了分子动力学建模,模型包括原料组成、反应机理制定、反应网络生成、动力学及反应器型式。通过全局优化算法训练实验数据得到动力学参数,模型... 首先通过中试实验获得大庆原油制低碳烯烃的反应规律及优选反应域;然后基于智慧炼化技术进行了分子动力学建模,模型包括原料组成、反应机理制定、反应网络生成、动力学及反应器型式。通过全局优化算法训练实验数据得到动力学参数,模型在馏分产率、气体产率、液体产品烃族组成等方面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基本一致。利用模型剖析了优选实验条件下原油制低碳烯烃的分子转化路径,定量对比了理论上关键裂解主反应及副反应对低碳烯烃产率的影响,探索了消除副反应后理想情况下的产物分布情况。模型计算发现影响低碳烯烃生成的三个最关键裂解主反应路径为:烯烃中间裂解、烯烃裂解生成丙烯、丁烯及烷烃中间裂解反应;三种影响低碳烯烃产率的主要副反应为:氢转移、烯烃环化及烯烃叠合反应。利用模型对最优化实验点进行计算,模拟优化在消除所有副反应后,乙烯、丙烯及丁烯产率分别提升3.91、10.88及10.51个百分点,总低碳烯烃产率相对提高约45.5%(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炼化 石蜡基原油 催化裂解 动力学模型 模拟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加工分子管理平台热力学及分离单元模块开发
7
作者 高照 吴熙 +1 位作者 夏丹 张霖宙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12-3225,共14页
石油复杂分子体系的热力学及分离过程建模是实现炼化过程分子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基于平台化的建模思路,设计了热力学及分离单元模块的开发架构,建立了热力学基础函数库和分离单元模型库,实现了炼化过程复杂分子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计算... 石油复杂分子体系的热力学及分离过程建模是实现炼化过程分子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基于平台化的建模思路,设计了热力学及分离单元模块的开发架构,建立了热力学基础函数库和分离单元模型库,实现了炼化过程复杂分子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计算及典型分离过程建模。为了验证模型计算的正确性,首先基于实验数据和商用流程模拟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测试和对比,确认了热力学基础函数、平衡计算和闪蒸/蒸馏塔分离单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对分子层次柴油分离过程的机理计算,证明了所开发的平台可实现复杂分子体系的模拟,所开发的模块为石油复杂分子体系的分离过程模拟与优化提供了有效的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复杂分子体系 分子管理 热力学基础函数 分离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窄馏分分子结构的重油分子聚集行为介观尺度模拟研究
8
作者 关冬 秦康 张霖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8-1141,共14页
为研究重油的介观尺度分子聚集结构,有效补充实验中难以获取的重油分子聚集结构信息,应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以重油超临界溶剂萃取(SFEF)工艺为例,建立基于窄馏分平均分子结构的重油分子粗粒化结构模型。经介观尺度模拟得到SFEF... 为研究重油的介观尺度分子聚集结构,有效补充实验中难以获取的重油分子聚集结构信息,应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以重油超临界溶剂萃取(SFEF)工艺为例,建立基于窄馏分平均分子结构的重油分子粗粒化结构模型。经介观尺度模拟得到SFEF工艺原料、窄馏分及其在有机溶剂体系内的分子聚集结构,通过统计分子聚集结构中分子间的距离关系,得到分子聚集率和聚集体分子数等信息。结果表明,重油分子的聚集结构与实验规律及理论模型吻合,相比于四组分平均分子结构模型,该模拟体系实现了重油分子分散聚集结构的再现,为重油溶剂萃取等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重油超临界溶剂萃取 介观尺度模拟 分子聚集结构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馏分油分级分质加工中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俊 赵亮 +1 位作者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5-1080,共16页
解决传统燃料过剩、开发绿色高效低耗的油品加工技术是双碳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发展分子炼油理念下的变革性加工技术,实现从“馏分加工”到“组分加工”,是节能降耗、物尽其用的重要思路,其中组分的高效分离是实践分子炼油理念、实现精... 解决传统燃料过剩、开发绿色高效低耗的油品加工技术是双碳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发展分子炼油理念下的变革性加工技术,实现从“馏分加工”到“组分加工”,是节能降耗、物尽其用的重要思路,其中组分的高效分离是实践分子炼油理念、实现精细化加工的重中之重。详细介绍了我国各种馏分油的化学组成的分布规律以及现有溶剂萃取技术分离芳烃、烷烃和杂原子化合物等组分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各类油品由于组成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分离难点,旨在提出未来研究的切入点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馏分油 分离 溶剂萃取 芳烃 烷烃 杂原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组分高分辨质谱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17
10
作者 史权 董智勇 +2 位作者 张亚和 赵锁奇 徐春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6-248,共3页
A data processing combinati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steps for mass peaks identification of a coking gas oil was illustrated.Some representat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manual process.A program was performed to ... A data processing combinati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steps for mass peaks identification of a coking gas oil was illustrated.Some representat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manual process.A program was performed to search the various types with the same hetero-atoms(familes-class,NnSsOo)but different rings plus double bonds(R+DB)value(Z in CcH2c+ZNnOoSs),then,alkylation series of each types were revealed by multiplying each mass by 14.00000 in Kendrick mass scale.Finally,isotope groups of each identified peaks were picked up respectively.The method is appropriate to the data analysis of FT-ICR MS spectra with a poor mass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CR MS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data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的工程基础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徐春明 赵锁奇 +3 位作者 卢春喜 孙学文 许志明 鄂承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93-2400,共8页
利用自行开发的重质油超临界精密分离新方法对国内外多种重质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油超临界精细分离窄馏分的重要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溶解度(分离收率)的增加而变化,通过萃取可以使重质油中的重金属、沥青质等浓缩在萃取残渣中,而萃取... 利用自行开发的重质油超临界精密分离新方法对国内外多种重质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油超临界精细分离窄馏分的重要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溶解度(分离收率)的增加而变化,通过萃取可以使重质油中的重金属、沥青质等浓缩在萃取残渣中,而萃取馏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据此提出了'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为此在1kg.h-1及10kg.h-1连续式溶剂梯级分离实验装置上,以戊烷C5为溶剂,进行了大港减渣及辽河减渣的深度梯级分离脱除残渣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研究,考察了溶剂比、温度、压力等因素对脱残渣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工艺参数:萃取温度160~170℃,一、二段温差5~15℃;萃取压力4.0~5.0MPa;溶剂比4.0~4.5(质量比)。确定了合适的超临界回收条件:温度200~220℃,压力4.0~4.5MPa,可使溶剂和油得到有效的分离。根据萃取塔底所处的温度、压力条件及物料组成,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超临界条件下喷雾造粒技术,实现了硬沥青喷雾造粒并与萃取过程的耦合,并对硬沥青颗粒流化与输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的工业放大奠定了工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超临界 梯级分离 工程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在石油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12
作者 史权 赵锁奇 +1 位作者 徐春明 侯读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67-378,共12页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是一种具有超高质量分辨能力的质谱仪,在石油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00-1000u)内,其分辨率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种分辨能力可以精确地确定由C、H、S、N、O以及它们主要同位素所...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是一种具有超高质量分辨能力的质谱仪,在石油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00-1000u)内,其分辨率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种分辨能力可以精确地确定由C、H、S、N、O以及它们主要同位素所组成的各种元素组合,真正从分子元素组成层次上研究石油组成。电喷雾(ESI)电离源可以从高浓度复杂烃类基质中选择性地电离石油组分中微量的杂原子极性化合物,ESI与FT—ICRMS相结合已经成为重质油非烃化合物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FT-ICRMS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石油组分的电离化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综述了近期利用FT-ICRMS对石油组成取得的新认识,以及该仪器手段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油田化学、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尽管在重质油组成定量分析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FT-ICRMS无疑将成为石油化学研究和石油工业生产过程的重要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高分辨 质谱 FT-ICR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胶质结构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大喜 赵玉玲 +2 位作者 潘月秋 刘然冰 高金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0-694,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对石油胶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石油胶质单层结构SG、双层结构DG和三层结构TG的优化构型和分子间作用能。结果表明,石油胶质的稠环芳烃和脂环部分大体为平面结构,支链部分也伸展在平面上。分子中稠环、脂环和侧链中... 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对石油胶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石油胶质单层结构SG、双层结构DG和三层结构TG的优化构型和分子间作用能。结果表明,石油胶质的稠环芳烃和脂环部分大体为平面结构,支链部分也伸展在平面上。分子中稠环、脂环和侧链中的C—C键长均分别比单独苯环、脂肪环和烷烃的C—C键短。侧链中的C—C键比芳环和脂环的C—C键弱,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优先裂解。重叠形成DG和TG后,键长、键角和电荷略有变化。胶质分子的极性基团间存在氢键作用,DG和TG分子间的作用能分别为-22.841 6 kJ/mol和-43.845 5 kJ/mol。双层胶质DG和三层胶质TG结构的体积较大,难以扩散到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胶质 结构性质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石油焦共气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桂英 孙国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8-442,共5页
在内径为50mm,高约95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上对生物质与石油焦共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气化模式、石油焦添加比例、添加方式、粒径大小及气化温度对气化效果及焦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焦可以起到催化裂解生物质焦油的作用。随着... 在内径为50mm,高约95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上对生物质与石油焦共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气化模式、石油焦添加比例、添加方式、粒径大小及气化温度对气化效果及焦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焦可以起到催化裂解生物质焦油的作用。随着氧气的体积分数从2%增加到15%时,气体的热值从5.35M J/m3降低到2.98M J/m3。在气化温度为700℃时,四种氧气含量下生物质单独气化时焦油产率平均值为6.4%,气体热值为4.31M J/m3;生物质和石油焦混合气化时焦油产率平均值为2.9%,气体热值为5.19M J/m3。石油焦的最佳添加比例为1∶1。生物质和石油焦不混掺焦油的产率最大,混掺其次,石油焦提前加入效果最好。随着添加石油焦粒径的增大,石油焦对生物质气化焦油的裂解率逐渐降低。在两种气化模式下,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焦油的产率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分生物质 石油焦 双流化床 解耦共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芳烃组分中未知化合物——三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亚和 廖晶 +4 位作者 卢鸿 任丽敏 郭绍辉 徐春明 史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6-1030,共5页
将大气压光电离(APPI)、电喷雾(ESI)、实时直接分析(DART)多种电离源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联用对石油芳烃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的精确质量,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AD)技术,经分析并与文献标准物... 将大气压光电离(APPI)、电喷雾(ESI)、实时直接分析(DART)多种电离源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联用对石油芳烃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的精确质量,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AD)技术,经分析并与文献标准物质谱图比对,推断未知物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TDTBPP),并研究了其在不同大气压电离源中的电离特性。APPI谱图中主要为[M+H]^+峰,同时存在M.^+峰。ESI谱图中主要为[M+Na]^+(不加甲酸)或[M+NH4]^+峰(加甲酸)。DART谱图中主要为[M+NH4]^+峰,而EI谱图中基峰为m/z 57(叔丁基),次强峰为[M-CH3]^+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2 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 大气压光电离(APPI) 电喷雾(ESI) 实时直接分析(DART)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馏分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用Y型分子筛—钛硅氧化物复合载体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强 周亚松 +1 位作者 温世昌 徐春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8-45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CO2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制备了钛硅复合氧化物(CTS)载体基质材料。以不同方法将Y型分子筛与CTS混合制得Y/CTS复合载体,以Ni、W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了加氢处理催化剂。考察了Y型分子筛与CTS的复合方...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CO2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制备了钛硅复合氧化物(CTS)载体基质材料。以不同方法将Y型分子筛与CTS混合制得Y/CTS复合载体,以Ni、W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了加氢处理催化剂。考察了Y型分子筛与CTS的复合方式及加入量对催化剂加氢精制性能的影响,进而研究了P改性对Y/CTS结构及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型分子筛的加入提高了CTS复合氧化物的酸性和比表面积,适当的分子筛加入量没有破坏CTS原有的结构。当Y型分子筛的加入量大于20%,Y/CTS的总酸量高于CTS,尤其是B酸量提高幅度较大,B酸强度也明显增加;Y/CTS载体中加入P以后,载体的总酸量增加,L酸的比例提高。以胜利焦化蜡油为原料,对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Y型分子筛的加入以及P对Y/CTS的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复合氧化物 Y型分子筛 焦化蜡油 加氢精制 催化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对生物质气化中焦油裂解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柳宇 许桂英 +2 位作者 宋健斐 吴桂英 孙国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94-2498,共5页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ducing tar yield in biomass gasification,effects of petroleum coke on tar cracking during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of lees were examined.The influences of petroleum coke feeding mo...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ducing tar yield in biomass gasification,effects of petroleum coke on tar cracking during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of lees were examined.The influences of petroleum coke feeding mode and particle size,water content in lees were tested in an electrically heated fixed bed tubular reactor at 700℃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Results show that the petroleum coke obviously affects the tar cracking in biomass gasification.Entering petroleum coke before lees into the reactor and using small petroleum coke particles are favorable for the tar cracking.The water content in lees also promotes the tar cracking and the yields of H2 and CO,however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s of CH4.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gasification process of high water content biomass and petroleum c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生物质 酒糟 石油焦 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油的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性质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勐 赵锁奇 +1 位作者 孙学文 许志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102,共7页
以中东减压渣油(MEVR)、加拿大油砂沥青(VTB)、辽河稠油减压渣油(LHVR)、委内瑞拉常压渣油(VAR)及减压渣油(VVR)等5种重油为原料,利用溶剂沉淀法制备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采用元素组成、GPC、1H-NMR、13C-NMR、XRD、SEM等分析方法和手... 以中东减压渣油(MEVR)、加拿大油砂沥青(VTB)、辽河稠油减压渣油(LHVR)、委内瑞拉常压渣油(VAR)及减压渣油(VVR)等5种重油为原料,利用溶剂沉淀法制备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采用元素组成、GPC、1H-NMR、13C-NMR、XRD、SEM等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沥青质性质评价以考察其差异性。结果表明:5种重油的C5沥青质、C7沥青质在含量、分子结构、平均结构单元数目、分子大小、微观结构形态等方面差异明显;沥青质芳碳率在0.47~0.54之间,VTB、LHVR沥青质中参与有序堆积结构的芳香碳较少,而MEVR,VAR,VVR沥青质中该部分芳香碳则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沥青质 正戊烷 正庚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稳定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关冬 张霖宙 +1 位作者 赵锁奇 徐春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13-4624,共12页
重质油的稳定性关乎其开采、储运及加工过程安全。准确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对重质油生产及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重质油稳定性的经验判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理论层面建立重质油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将提高重质油稳定性的预... 重质油的稳定性关乎其开采、储运及加工过程安全。准确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对重质油生产及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重质油稳定性的经验判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理论层面建立重质油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将提高重质油稳定性的预测准确度,本文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模拟了不同重质油体系分子的微观聚集态。模拟结果表明,重质油体系的沥青质聚集率与胶体不稳定指数(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判定结果吻合,验证了模拟体系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DPD模拟结果对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的稳定性判定图用于重油稳定的快速判定。提出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有望用于实际工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稳定性 石油 分子模拟 介尺度 耗散粒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上甲基化-碘化钾改性硅胶还原法分离石油样品中芳香类含硫化合物
20
作者 吴建勋 李硕凡 +3 位作者 程海洋 张未来 张亚和 史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4-790,共7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层析柱上甲基化-碘化钾改性硅胶还原法分离石油芳香类含硫化合物的新方法。通过填充担载了六氟锑酸银的硅藻土制备固相萃取柱,实现含硫化合物的快速甲基化和对甲基锍盐的富集;再通过碘化钾改性硅胶对芳香类甲基锍盐... 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层析柱上甲基化-碘化钾改性硅胶还原法分离石油芳香类含硫化合物的新方法。通过填充担载了六氟锑酸银的硅藻土制备固相萃取柱,实现含硫化合物的快速甲基化和对甲基锍盐的富集;再通过碘化钾改性硅胶对芳香类甲基锍盐进行快速还原,最终得到高纯度的芳香类含硫化合物。利用模型化合物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柴油和原油样品,并结合气相色谱串联硫化学发光检测器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分离组分进行分析。模型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包含屏蔽型结构在内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回收率可达95%以上。石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不同类型芳香类含硫化合物的高纯度分离,且操作简单、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化合物 分离 柱上甲基化 改性硅胶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