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于轶星 王震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6,共4页
松辽盆地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致密砂岩储层中虽已经发现了油气藏,但该区的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却存在众多疑问,尤其是油气充注时间和期次,更是关系到青山口组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的关键问题。文中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流体包裹... 松辽盆地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致密砂岩储层中虽已经发现了油气藏,但该区的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却存在众多疑问,尤其是油气充注时间和期次,更是关系到青山口组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的关键问题。文中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流体包裹体综合测试分析技术,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内流体包裹体的分布特征和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等,对该区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内有2次油气充注,分别在78 Ma和68 Ma,对应的地质时期为四方台组沉积期—明水组沉积期。嫩江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为青山口组油气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明水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得圈闭最终定型。研究区内青山口组烃源岩在四方台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期开始进入生烃门限,目前已进入油气成熟阶段。针对腰英台青山口组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期次的综合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青山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昌德东CO_2气藏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2
2
作者 魏立春 鲁雪松 +1 位作者 宋岩 柳少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80,共7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天然气成因、气藏特征、断裂及火山岩相等研究,探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昌德东地区CO2为幔源成因,烃类气为油型气与无机烃类气混合成因;芳深9井—芳深...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天然气成因、气藏特征、断裂及火山岩相等研究,探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昌德东地区CO2为幔源成因,烃类气为油型气与无机烃类气混合成因;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为CO2气藏,芳深6井—芳深7井区属高含CO2气藏,二者是两个互不连通的气藏系统。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的差异以及运移过程中天然气的重力分异作用是导致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和芳深6井—芳深7井区气藏中CO2含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藏 天然气成因 形成机制 成藏模式 重力分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储层孔隙演化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成林 杜业波 张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2,51,共3页
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周缘前陆盆地和白垩纪至第四纪的晚期前陆冲断演化阶段,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使其储层演化与前陆构造特征密切相关.不同前陆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差异,决定了其储集砂体类型的差异和成岩作用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原生孔... 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周缘前陆盆地和白垩纪至第四纪的晚期前陆冲断演化阶段,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使其储层演化与前陆构造特征密切相关.不同前陆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差异,决定了其储集砂体类型的差异和成岩作用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该区发育有4个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储层类型为孔隙-裂缝型,以溶蚀孔和裂缝为主,见少量原生残余孔;前渊凹陷带储层类型为溶孔-裂缝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基本消失;前缘斜坡带储层类型为孔隙型,主要以残余原生孔及次生孔为主;前隆带储层类型为孔隙型,主要以原生孔及溶蚀扩大孔组成的混合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须家河组 储层演化模式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