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完备数据集的邻域容差互信息选择集成分类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丽红 董红瑶 +2 位作者 刘文杰 李宝霖 代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针对不完备混合信息系统的分类问题,结合粒计算中的邻域容差关系和互信息理论,定义邻域容差互信息的概念,并利用集成学习的思想,提出不完备数据集的邻域容差互信息选择集成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缺失属性得到信息粒,划分粒层构建粒空... 针对不完备混合信息系统的分类问题,结合粒计算中的邻域容差关系和互信息理论,定义邻域容差互信息的概念,并利用集成学习的思想,提出不完备数据集的邻域容差互信息选择集成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缺失属性得到信息粒,划分粒层构建粒空间,在不同的粒层上使用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分类器的集成算法,构建新的基分类器;然后,根据每个信息粒的缺失属性计算出关于类属性的邻域容差互信息,来衡量各个信息粒的重要度,并根据基分类器预测准确率以及邻域容差互信息重新定义基分类器权重;最后,根据预测样本对基分类器加权集成预测分类结果,并与传统的集成分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对于部分不完备混合型数据集,新提出的集成分类算法能有效提升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备混合信息系统 邻域容差互信息 集成学习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积网络研究综述
2
作者 代琪 刘建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5-1990,共26页
和积网络(SPNs)是一种基于有根有向无环图的深度概率图模型.除了叶节点外,其余节点由求和节点或求积节点组成.和积网络与概率图模型密切相关,但是,和积网络计算过程仅涉及简单的网络多项式求和运算和求积运算,且能够实现精确和近似推理... 和积网络(SPNs)是一种基于有根有向无环图的深度概率图模型.除了叶节点外,其余节点由求和节点或求积节点组成.和积网络与概率图模型密切相关,但是,和积网络计算过程仅涉及简单的网络多项式求和运算和求积运算,且能够实现精确和近似推理.与经典的概率图模型相比,和积网络可以从训练数据中构建易于推理的模型.此外,和积网络也可以作为类似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使用.本文主要从和积网络的基本原理、理论研究、学习技术、变体模型及各领域具体应用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概述和积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和积网络理论的研究现状.其次,概述了和积网络的几类变体模型,并总结了和积网络学习技术中的参数学习和结构学习方面的学习算法.除此之外,本文还从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医学研究等特定应用领域概述了基于和积网络的应用模型.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基础对和积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积网络 SPNs的学习技术 概率图模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值函数和策略梯度的深度强化学习综述 被引量:151
3
作者 刘建伟 高峰 罗雄麟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6-1438,共33页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深度强化学习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深度强化学习能够解决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直接从原始像素中学习如何玩视频游戏和针对机器人问题学习控制策略,深度强化学习通过不断优...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深度强化学习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深度强化学习能够解决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直接从原始像素中学习如何玩视频游戏和针对机器人问题学习控制策略,深度强化学习通过不断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一个对视觉世界有更高层次理解的自治系统.其中,基于值函数和策略梯度的深度强化学习是核心的基础方法和研究重点.该文对这两类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包括用到的求解算法和网络结构.首先,本文概述了基于值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包括开山鼻祖深度Q网络和基于深度Q网络的各种改进方法.然后介绍了策略梯度的概念和常见算法,并概述了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信赖域策略优化和异步优势行动者-评论家这三种基于策略梯度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及相应的一些改进方法.接着概述了深度强化学习前沿成果阿尔法狗和阿尔法元,并分析了后者和该文概述的两种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的联系.最后对深度强化学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深度强化学习 值函数 策略梯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测量可靠性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有偏估计方法 被引量:43
4
作者 岳元龙 左信 罗雄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3-1852,共10页
为了提高测量数据可靠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过程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有偏估计能够减小最小二乘无偏估计方差的思想,提出采用多传感器有偏估计数据融合改善测量数据可靠性的方法.首先,基于岭估计提出了有偏测量过程,并给出... 为了提高测量数据可靠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过程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有偏估计能够减小最小二乘无偏估计方差的思想,提出采用多传感器有偏估计数据融合改善测量数据可靠性的方法.首先,基于岭估计提出了有偏测量过程,并给出了测量数据可靠性定量表示方法,同时证明了有偏测量可靠度优于无偏测量可靠度.其次,提出了多传感器有偏估计数据融合方法,证明了现有集中式与分布式无偏估计数据融合之间的等价性.最后,证明了多传感器有偏估计数据融合收敛于无偏估计数据融合.实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可靠性 数据融合 有偏估计 岭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批归一化及其相关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5
作者 刘建伟 赵会丹 +1 位作者 罗雄麟 许鋆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0-1120,共31页
深度学习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并都取得了明显优于早期机器学习算法的效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训练数据逐渐趋于大数据集,深度神经网络不断趋于大型化,导致训练越来越困难,速度和精度都有待提升... 深度学习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并都取得了明显优于早期机器学习算法的效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训练数据逐渐趋于大数据集,深度神经网络不断趋于大型化,导致训练越来越困难,速度和精度都有待提升.2013年,Ioffe等指出训练深度神经网络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中间协变量迁移(Internal covariate shift),使网络训练过程对参数初值敏感、收敛速度变慢,并提出了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BN)方法,以减少中间协变量迁移问题,加快神经网络训练过程收敛速度.目前很多网络都将BN作为一种加速网络训练的重要手段,鉴于BN的应用价值,本文系统综述了BN及其相关算法的研究进展.首先对BN的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BN虽然简单实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依赖于小批量数据集的大小、训练和推理过程对数据处理方式不同等,于是很多学者相继提出了BN的各种相关结构与算法,本文对这些结构和算法的原理、优势和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然后对BN在各个神经网络领域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且对其他常用于提升神经网络训练性能的手段进行了归纳.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BN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归一化 白化 中间协变量迁移 随机梯度下降 归一化传播 批量重归一化 逐步归纳批量归一化 层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深度学习综述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建伟 丁熙浩 罗雄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1-1614,共14页
在多模态深度学习发展前期总结当前多模态深度学习,发现在不同多模态组合和学习目标下,多模态深度学习实现过程中的共有问题,并对共有问题进行分类,叙述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具体来说,从涉及自然语言、视觉、听觉的多模态学习中考虑了... 在多模态深度学习发展前期总结当前多模态深度学习,发现在不同多模态组合和学习目标下,多模态深度学习实现过程中的共有问题,并对共有问题进行分类,叙述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具体来说,从涉及自然语言、视觉、听觉的多模态学习中考虑了语言翻译、事件探测、信息描述、情绪识别、声音识别和合成以及多媒体检索等方面研究,将多模态深度学习实现过程中的共有问题分为模态表示、模态传译、模态融合和模态对齐四类,并对各类问题进行子分类和论述,同时列举了为解决各类问题产生的神经网络模型。最后论述了实际多模态系统、多模态深度学习研究中常用的数据集和评判标准,并展望了多模态深度学习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深度学习 多神经网络 多模态表示 多模态传译 多模态融合 多模态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记忆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建伟 王园方 罗雄麟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49-1589,共41页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它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有序列依赖关系的预测问题时,需要利用之前学习到的信息进行记忆.在一般的神经网络模型中,数据经过多个神经元节点传输会损失很多关键的...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它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有序列依赖关系的预测问题时,需要利用之前学习到的信息进行记忆.在一般的神经网络模型中,数据经过多个神经元节点传输会损失很多关键的信息,因此需要具有记忆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记忆网络.本文首先介绍了记忆网络的基础模型,包括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神经图灵机(NTM)、记忆神经网络(MN)和变送器(Transformer).其中,RNN和LSTM是通过隐单元对前一时刻信息的处理来记忆信息,NTM和NM是通过使用外部存储器来进行记忆,而变送器使用注意力机制来选择性记忆.本文对这些模型进了对比,并分析了各个记忆方法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根据基础模型的不同,本文对常见的记忆网络模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类和总结,包括其模型结构和算法.接着介绍了记忆网络在不同领域和场景下的应用,最后对记忆网络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记忆网络 神经图灵机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偏卡尔曼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岳元龙 陈亚南 +1 位作者 孙钦 左信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6,共5页
推导出偏参数为矩阵形式的有偏卡尔曼滤波(BKF)的完整迭代过程,该算法在均方误差条件下优于卡尔曼滤波(KF),可以进一步提高估计的精度。将BKF与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中的扩维融合和序贯式融合相结合,推导出多传感器扩维有偏卡尔曼滤波和多... 推导出偏参数为矩阵形式的有偏卡尔曼滤波(BKF)的完整迭代过程,该算法在均方误差条件下优于卡尔曼滤波(KF),可以进一步提高估计的精度。将BKF与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中的扩维融合和序贯式融合相结合,推导出多传感器扩维有偏卡尔曼滤波和多传感器序贯有偏卡尔曼滤波算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多传感器序贯BKF融合在均方误差条件下优于扩维BKF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均方误差条件下,多传感器扩维BKF融合和序贯BKF融合优于扩维KF融合和序贯KF融合,序贯BKF融合优于扩维BKF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 数据融合 有偏估计 多传感器融合 序贯融合 扩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稀疏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建伟 崔立鹏 罗雄麟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09-1337,共29页
由于生物信息学、心理学诊断、计算语言与语音学、计算机视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中处理高维和超高维数据的需求不断涌现,迫切需要研究具有变量选择和特征降维功能的回归和分类模型,所以以Lasso、自适应Lasso和ela... 由于生物信息学、心理学诊断、计算语言与语音学、计算机视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中处理高维和超高维数据的需求不断涌现,迫切需要研究具有变量选择和特征降维功能的回归和分类模型,所以以Lasso、自适应Lasso和elastic net等为代表的稀疏模型近年来在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流行.然而,这些稀疏模型没有考虑变量中存在的组结构、重叠组结构、双层稀疏结构、多层稀疏结构、树结构和图结构等结构化信息.结构稀疏模型考虑了这些结构先验信息,改善了模型对特征选择的结果和稀疏模型在相应结构稀疏化数据背景下的统计特性.结构稀疏化模型是当前稀疏学习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几年来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文中对主流的结构稀疏模型,如组结构稀疏模型、结构稀疏字典学习、双层结构稀疏模型、树结构稀疏模型和图结构稀疏模型进行了总结,对结构稀疏模型目标函数中包含非可微、非凸和不可分离变量的结构稀疏模型目标函数近似转换为可微、凸和可分离变量的近似目标函数的技术如控制-受控不等式(Majority-Minority,MM),Nesterov双目标函数近似方法,一阶泰勒展开和二阶泰勒展开技术,对求解结构稀疏化模型近似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如最小角回归算法、组最小角回归算法(Group Least Angle Regression,Group LARS)、块坐标下降算法(block coordinate descent algorithm)、分块坐标梯度下降算法(block coordinate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局部坐标下降算法(local coordinate descent algorithm)、谱投影梯度法(Spectral Projected Gradient algorithm)、主动集算法(active set algrithm)和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结构稀疏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化模型 结构稀疏化模型 组结构稀疏模型 多层稀疏结构模型 树结构稀疏化模型 图结构稀疏化模型 结构稀疏字典 结构稀疏码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典型关联性分析相关特征提取与核逻辑斯蒂回归域自适应学习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建伟 孙正康 +1 位作者 刘泽宇 罗雄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08-2915,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核典型关联性分析提取源域目标域最大相关特征,使用核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域自适应学习的算法,该算法称为KCCA-DAML(Kernel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该算法基于特征集关联...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核典型关联性分析提取源域目标域最大相关特征,使用核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域自适应学习的算法,该算法称为KCCA-DAML(Kernel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该算法基于特征集关联性分析,有效的减小源域和目标域的概率分布差异性,利用提取的最大相关特征通过核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学习.实验比较源域数据上核逻辑斯蒂学习模型、目标域上核逻辑斯蒂学习模型、源域和目标域上核逻辑斯蒂学习模型和KCCA-DAML模型,结果显示KCCA-DAML在真实数据集上成功的实现了跨域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自适应 概率分布差异 相关分析 核逻辑斯蒂回归 正则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稀疏模型及其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建伟 崔立鹏 罗雄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6,共16页
结构稀疏模型在统计学、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结构稀疏模型主要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引入会导致组稀疏效果的罚函数来实现特征组结构选择。有趣的是一些组稀疏模型不仅能实现特征组选择,而且同时能够实现组内的特征... 结构稀疏模型在统计学、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结构稀疏模型主要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引入会导致组稀疏效果的罚函数来实现特征组结构选择。有趣的是一些组稀疏模型不仅能实现特征组选择,而且同时能够实现组内的特征选择。根据使用的罚函数的类型,结构稀疏模型主要分为组套索模型和非凸罚组稀疏模型两大类。系统地总结了重要的组结构稀疏模型,分析了各种组结构稀疏模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归纳比较了各种组结构稀疏模型的统计特性(例如模型选择一致性、参数估计一致性和oracle性质)和组结构稀疏模型的求解算法。当前,结构套索模型主要包括普通组套索模型、L∞,1组套索模型、重叠组套索模型、树组套索模型、多输出树组套索模型、混合组套索模型、自适应组套索模型、逻辑斯蒂组套索模型和贝叶斯组套索模型。非凸罚组稀疏模型包括组SCAD罚模型、组桥模型和组MC罚模型等。求解组稀疏模型的算法有组最小角回归算法、块坐标下降(上升)算法、活动集算法、内点算法、投影梯度算法、谱投影梯度算法、轮换方向乘子算法和块坐标梯度下降算法等,结合组稀疏模型对这些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使用上述优化方法前,通常需要对目标函数进行预处理,将不平滑的、非凸的、块坐标不可分离的组稀疏模型的目标函数向平滑、凸、块坐标可分离的方向进行转化,这一步常利用的技巧有变分不等式、Nesterov的平滑近似技巧、局部一阶泰勒展开近似、局部二次近似、对偶范数和对偶函数等。接着给出了最新提出的一些组稀疏模型,如关于广义加模型的组套索模型、复合组桥模型、平方根组套索模型和关于Tobit模型的组套索模型等。最后,对组稀疏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 组稀疏 罚函数 组套索 特征组选择 组内特征选择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图模型的表示理论综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建伟 黎海恩 +1 位作者 周佳佳 罗雄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9-1226,共8页
概率图模型结合概率论与图论的知识,利用图结构表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近年已成为不确定性推理的研究热点.随着概率图模型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不同的任务和应用环境对概率图模型的表示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新要求.本文总结出近年... 概率图模型结合概率论与图论的知识,利用图结构表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近年已成为不确定性推理的研究热点.随着概率图模型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不同的任务和应用环境对概率图模型的表示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新要求.本文总结出近年来提出的多种概率图模型的表示理论.最后指出概率图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图模型 连续化 非齐次化 贝叶斯逻辑 马尔可夫逻辑 非参数化 矩阵正态图模型 COPULA函数 混合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方程对称的分布参数系统稳态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萍 丁卯 +1 位作者 左信 罗雄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63-2170,共8页
应用对称群理论中经典对称,以无穷小生成元为分析工具,考虑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问题已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利用微分方程对称实现分布参数系统稳态控制的方法.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的对称,借助其和无穷小生成元之间的关系,研究给出符... 应用对称群理论中经典对称,以无穷小生成元为分析工具,考虑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问题已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利用微分方程对称实现分布参数系统稳态控制的方法.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的对称,借助其和无穷小生成元之间的关系,研究给出符合控制目标稳态要求的分布参数系统边界控制条件.针对两个例子,说明了利用微分方程对称实现分布参数系统稳态控制的过程,设计了边界控制条件,进行了仿真说明.相较基于经典对称获得分布参数系统无穷小生成元的过程,利用微分方程对称,避免了空间延拓过程,并可能获得与其不同的无穷小生成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系统 稳态控制 边界控制 对称 无穷小生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火焰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宝昌 张丁元 程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9期168-171,共4页
针对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取了判别火焰稳定性的特征量,以提取的特征量作为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分析燃烧图像的隶属度... 针对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取了判别火焰稳定性的特征量,以提取的特征量作为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分析燃烧图像的隶属度,给出判别标准对燃烧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将在线算法与离线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线算法比离线算法的准确率提高了5.3%,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实现燃烧状态自动监测,保障锅炉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火焰稳定性判别 在线模糊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比色测温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宝昌 张丁元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基于CCD图像测温的准确性,针对波长的选取对温度计算结果产生的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CCD光谱特性及其三基色代表性波长的改进比色测温方法。利用三基色中两两基色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三个温度解,最后利用三个温度解之间的... 为了提高基于CCD图像测温的准确性,针对波长的选取对温度计算结果产生的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CCD光谱特性及其三基色代表性波长的改进比色测温方法。利用三基色中两两基色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三个温度解,最后利用三个温度解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优化,得出最优温度解。改进方法不仅避免了由于选取波长带来的测温误差,而且得到的计算值更加接近真实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比色算法较传统方法的测温误差减少了1.16%,提高了比色测温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温度测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系统结构分解的评价准则和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锋 袁未未 罗雄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619,共14页
化工过程作为高维大系统往往存在内部耦合,且通常某些部分内部耦合严重,而与其余部分耦合作用较小。高维大系统可以根据内部耦合强弱划分子系统,并以分块的方式进行块分散控制。随着维数增加,可能的子系统划分方式迅速增加。为了解决大... 化工过程作为高维大系统往往存在内部耦合,且通常某些部分内部耦合严重,而与其余部分耦合作用较小。高维大系统可以根据内部耦合强弱划分子系统,并以分块的方式进行块分散控制。随着维数增加,可能的子系统划分方式迅速增加。为了解决大系统子系统划分和控制系统结构设计问题,本文以结构矩阵作为大系统子系统划分和变量配对的数学描述,提出了大系统简易度和可控度的概念,并以简易度和可控度的加权和作为大系统子系统划分的综合评价准则。依据该准则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大系统子系统划分搜索方法,逐步增加子系统分块维数,迭代搜索大系统子系统划分,以尽可能小的分块维数实现相对能量增益阵对应的子系统分块行元素和尽可能接近于1,最终挑选出较为合理的大系统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方案。最后以两个典型大系统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系统 关联分析 子系统 块分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控制约束边界效应与解决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洋 许鋆 罗雄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2-1932,共11页
约束预测控制(Constrain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CMPC)中,因约束的存在,优化过程中最优控制作用可能会在可行域的边界取值,也就是说会有一个或多个变量饱和,即约束边界效应.而过程控制中操纵变量饱和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对此,首先... 约束预测控制(Constrain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CMPC)中,因约束的存在,优化过程中最优控制作用可能会在可行域的边界取值,也就是说会有一个或多个变量饱和,即约束边界效应.而过程控制中操纵变量饱和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对此,首先基于稳态模型,对期望值位于可行域内时最优解必在期望值处达到给出证明;同时证明了期望值在可行域外时最优解可转化为期望值到可行域的投影.其次,针对变量在动态及稳态过程中饱和的情况提出了改善控制性能的措施—调整目标函数;终端约束的加入,为预测控制系统稳定性提供了保障.通过对包含约束的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并说明了对目标函数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约束边界效应 投影 目标函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过程非方瘦系统的串级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锋 袁未未 罗雄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33-2843,共11页
化工过程一般为多变量系统,其中输出变量个数多于输入变量个数的非方多变量系统称为瘦系统,现有的非方系统控制结构设计一般采用方形化处理方法,只能形成一个输入变量与一个输出变量配对的单回路控制,要么作为工艺控制指标的重要变量不... 化工过程一般为多变量系统,其中输出变量个数多于输入变量个数的非方多变量系统称为瘦系统,现有的非方系统控制结构设计一般采用方形化处理方法,只能形成一个输入变量与一个输出变量配对的单回路控制,要么作为工艺控制指标的重要变量不能成为被控变量,要么次要变量未纳入反馈控制,无法满足控制要求。本文介绍了非方系统的平均频域相对增益阵,对瘦系统进行了变量配对分析,提出了一种瘦系统串级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在不添加输入变量的同时有效利用了所有的输出变量反馈,使系统反馈信息更完备,构造了重要变量与次要变量结合的串级控制系统。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瘦系统的串级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得到合理的变量配对,而且系统控制性能良好,尤其在进行干扰抑制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快速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控制 过程系统 多变量系统 瘦系统 关联分析 变量配对 串级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级控制对过程预测控制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雄麟 叶松涛 +1 位作者 许锋 许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7-424,共8页
化工过程控制中普遍设置以流量控制为副回路的串级控制来实现对温度、液位和成分等被控变量的控制。预测控制的操作变量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流量,其控制作用的实现要靠底层的流量控制回路。本文针对由于现场串级控制结构不允许改变,流量副... 化工过程控制中普遍设置以流量控制为副回路的串级控制来实现对温度、液位和成分等被控变量的控制。预测控制的操作变量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流量,其控制作用的实现要靠底层的流量控制回路。本文针对由于现场串级控制结构不允许改变,流量副回路只能接收温度等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其给定值,造成上层预测控制的操作变量无法直接下载到流量控制回路的问题,分别提出了一种将上层优化输出通过一阶惯性滤波作用于主回路控制器和一种将串级控制中流量对主被控变量的传递函数嵌入预测控制模型的实施方案,通过Shell标准重油分馏塔的控制问题进行仿真实验证明了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理论上构思简单,实际中易于实现,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控制 预测控制 串级控制 副回路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检测负载有功电流的一种APF无源性控制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银锋 梁志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80-86,共7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uler Lagrange-EL)模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无源性控制中将对负载谐波电流的跟踪转换为对系统电源电流的控制,降低了控制器的跟踪难度。针对已有的APF无源性控制文献在设计系统电源电流期望...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uler Lagrange-EL)模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无源性控制中将对负载谐波电流的跟踪转换为对系统电源电流的控制,降低了控制器的跟踪难度。针对已有的APF无源性控制文献在设计系统电源电流期望平衡点时需要提取负载有功电流,指出负载有功电流只是APF直流侧电压闭环的一个前馈信号,提出一种改进的无需检测负载有功电流的基于EL模型的APF无源性控制方法,在降低控制器算法复杂程度的同时去掉负载有功电流提取算法中数字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LPF)带来的延时。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欧拉-拉格朗日模型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无源控制 负载有功电流检测 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