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光伏-液氢跨区域利用的经济和减排效益分析
1
作者 郑玉华 周亚西 +1 位作者 胡杭健 段志祥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考虑中国光伏电解水制氢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氢能的运输方式,提出近距离配送气、液氢和远距离调运液氢的供应链方案。首先,从平准化成本和CO_(2)排放强度两个方面分析不同氢能供应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其次,考虑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运用... 考虑中国光伏电解水制氢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氢能的运输方式,提出近距离配送气、液氢和远距离调运液氢的供应链方案。首先,从平准化成本和CO_(2)排放强度两个方面分析不同氢能供应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其次,考虑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2030年和2050年不同供应链方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氢能配送距离小于400 km时,各省省内气氢的平准化成本低于省内液氢和外省调运液氢,但外省调运液氢普遍具有CO_(2)排放强度低的优势;在华中地区等太阳能资源差、光伏绿氢成本高的地区,外调液氢已具有成本优势。到2030年各省外调液氢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显现,尤其是华中、西南、华东地区;到2050年液氢的成本和环境优势将进一步突出,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应考虑布局省内液氢和外省调运液氢的供应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氢经济 可再生燃料 加氢站 液氢 二氧化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动时间窗和组合模型结合的中国LNG现货价格预测方法
2
作者 孙仁金 邓钰暄 +1 位作者 李慧慧 刘子越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8,共9页
近年来,中国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量和进口量持续攀升,成为最重要的天然气供给来源之一。由于LNG供给灵活、市场参与主体众多、在产业链中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科学准确预测LNG现货价格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降低市场风险。为此... 近年来,中国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量和进口量持续攀升,成为最重要的天然气供给来源之一。由于LNG供给灵活、市场参与主体众多、在产业链中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科学准确预测LNG现货价格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降低市场风险。为此,建立了基于滑动时间窗以及二次分解思想的变分模态分解(VMD)—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极限学习机模型(ELM)有机组合预测模型,并以内蒙古自治区的LNG价格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滑动时间窗可以有效提取LNG价格序列中用于分析建模的部分,将训练集数据进行分解、建模以及预测等环节,避免了待预测的LNG价格数据混入其中;同时可以在建模预测步骤完成后,舍弃最旧日期的LNG价格,将新一期的价格数据纳入其中,随时间推移有效把握数据规律,实现了模型的动态更新。(2)利用VMD对LNG价格进行初次分解,再通过CEEMDAN对VMD的残差序列展开二次分解,可以充分提取LNG价格的数据信息,以提高预测精度。(3)将二次模态分解LNG价格得到的分量模态序列分别带入ELM模型中预测,再将各价格分量预测结果加和集成得到LNG价格预测结果,可以显著提升价格预测的准确度。结论认为,该模型可以更好提取序列时频信息,有效规避了数据泄露问题,充分利用残差数据,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是LNG现货价格预测的可行方法与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时间窗 机器学习 二次分解 LNG 价格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成品油行业运行特点及2025年展望
3
作者 孙仁金 李慧慧 于楠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2024年国内成品油市场表现较疲软:全年炼油能力维持高位,行业平均开工率小幅跌落;原油加工量整体维持稳健,成品油产量小幅下滑;成品油出口同比下降,表观消费量由增转降,但煤油消费出现明显增长;独立炼厂汽柴油产销率高位震荡,成品油商... 2024年国内成品油市场表现较疲软:全年炼油能力维持高位,行业平均开工率小幅跌落;原油加工量整体维持稳健,成品油产量小幅下滑;成品油出口同比下降,表观消费量由增转降,但煤油消费出现明显增长;独立炼厂汽柴油产销率高位震荡,成品油商业库存整体下跌;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性下降,成品油批发价格震荡走低。多项成品油相关管理办法、制度出台,规范成品油市场运行,助力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推动成品油行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国内成品油行业管理更为规范,炼油产能继续维持高位,成品油产量或将达到峰值,表观消费量延续走低态势,市场供需压力仍存,国际原油价格将整体下移,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在67~77美元/桶和62~72美元/桶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 市场改革 能源监管 碳双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经济—策略框架的我国省级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研究
4
作者 朱潜挺 徐瑞 +2 位作者 张馨月 宋娜 吴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评估和界定区域对气候的适应性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论文在审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气候适应评价领域的薄弱环节;通过梳理现有的评价指标因子,构建了基于环境—经济—策略框架的我国...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评估和界定区域对气候的适应性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论文在审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气候适应评价领域的薄弱环节;通过梳理现有的评价指标因子,构建了基于环境—经济—策略框架的我国省级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权重法计算34个二级指标因子权重,得出了200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并将其划分为Ⅰ至Ⅳ级水平;最后,基于适应性结果排名综合分析了不同区域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气候适应性总体处于Ⅱ、Ⅲ级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省域的适应性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特征;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适应性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尤为突出,其他地区呈现西北—中部—东北低适应性的“V”字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性 PSR环境指标框架 CRITIC权重法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碳排放控制目标分解思路研究
5
作者 周丽 章姝 +1 位作者 王美涵 黄俊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40,共12页
基于中国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变的趋势分析,识别了转型中存在的机制协调、任务分解和基础条件等挑战,梳理了国内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解经验。基于中国“十五五”更适合采用全国碳强度控制目标,从公平性、透明度、成本有效性、数... 基于中国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变的趋势分析,识别了转型中存在的机制协调、任务分解和基础条件等挑战,梳理了国内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解经验。基于中国“十五五”更适合采用全国碳强度控制目标,从公平性、透明度、成本有效性、数据可获性、上下协调难度、目标完成风险度等角度,提出并对比了“十五五”时期碳排放控制目标地区分解的三种思路和实施方案,建议开展基于地方自主确定目标形式的“两上两下”的国家-地方双向磋商目标制定机制,并最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分解 国家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优化的京津冀产业共生空间化管理与效益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馨 吴明暄 +2 位作者 刘畅 钱媛 温宗国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6,共15页
深度挖掘产业共生系统的节能减排潜力,推进工业、城市多源固体废弃物跨行业、跨地区协同消纳利用,是解决以京津冀区域为代表的重工业及人口集聚区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前,科学设计匹配大区域废弃物产排空间特征的产业共生方... 深度挖掘产业共生系统的节能减排潜力,推进工业、城市多源固体废弃物跨行业、跨地区协同消纳利用,是解决以京津冀区域为代表的重工业及人口集聚区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前,科学设计匹配大区域废弃物产排空间特征的产业共生方案面临多源固体废弃物产排底数不清、共生路径不明、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困难三大挑战.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绘制多源固废产排特征空间图谱;在此基础上,引入复杂系统优化方法,构建多源固废跨行业、跨地区的共生利用方案;进而自底向上的模拟和评估共生利用方案的环境经济效益,识别重点共生区域、企业和技术,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共生空间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可复制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多源固体废弃物 产业共生 复杂系统优化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管网气量平衡机制:英国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金宏 冯连勇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4,共8页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随着管网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化程度需求的不断提高,管网气量平衡的难度显著提升,对管网安全平稳运行和高效输送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英国作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其管网气量平衡机制建设的实...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随着管网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化程度需求的不断提高,管网气量平衡的难度显著提升,对管网安全平稳运行和高效输送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英国作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其管网气量平衡机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为中国天然气管网气量平衡提供重要借鉴。为此,系统分析了英国管网气量平衡机制的发展历程、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从我国气量平衡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中国天然气管网气量平衡机制建立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英国管网气量平衡机制的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不断完善,很好地适应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运营环境;②英国管网系统通过明确气量平衡责任主体、建立保障制度体系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形成了以市场交易为主、强制调节为辅的气量平衡机制,保障了管网的气量平衡;③日间平衡交易市场作为核心机制,在英国管网气量平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认为:①天然气管网气量平衡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实现管网高效协同运行、理顺我国产运储销体系的重要举措;②中国天然气管网系统可借鉴英国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采用分区域多点气量平衡模式,构建分层递进的气量平衡处理方式,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和风险防控体系,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管网气量平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气量平衡 英国 市场化改革 管网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小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与世界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广蕊 曹哲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6,共11页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了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坚持服务导向,以明晰组织功能聚合多方力量;聚焦现代农业,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深化人力资本,培养农科研究生人才和乡土人才;突出综合价值,促进农村生态、组织与文化现代化。我国首创的科技小院实践与经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呈现世界价值,可以助力“全球南方”国家破解“粮食荒”,以科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人才缺”,以项目网络储备农村人才;破解“单一性”,推动农业农村综合发展。面向未来,我国科技小院将在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科技小院集群发展、增强国际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呈现进一步的拓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农业产业链 绿色农业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布局研究
9
作者 苏小宁 邱纪翔 +1 位作者 栾利民 梅应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6,共14页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并对考虑碳利用场景前后的CCUS最优源汇匹配路径和集群布局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CCUS的年捕集规模需达到513.33 Mt,与仅考虑咸水层封存、气田封存和CO_(2)强化石油开采为储碳方式的情景相比,考虑钢渣矿化利用和化学转化技术后,需要进行CCUS技术改造的碳源数量将从332个增加至434个,涉及碳汇数量从49个增加至276个,运输管道修建长度由21237.96 km增加至31473.33 km,部署CCUS在30年规划期内的总减排成本将从7604亿美元下降至5141亿美元,单位减排成本将从49.38美元/t CO_(2)减少至33.38美元/t CO_(2)。碳利用技术示范能够优化集群布局方案,发挥集群规模优势,降低布局成本,并有助于形成特色集群,其中苏-鲁集群、蒙-宁-陕-晋-冀集群是未来CCUS部署的重点区域,在环渤海湾集群、东北集群部署CCUS最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源汇匹配 集群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转型金融标准的国际实践及中国路径
10
作者 李慧慧 齐明 孙仁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8-439,共12页
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气候转型金融为高碳行业大规模融资提供支持。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正积极倡议并制定相关标准,而我国气候转型金融标准的制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基于国内外气候转型金融标准的实践,系统梳理了其在... 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气候转型金融为高碳行业大规模融资提供支持。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正积极倡议并制定相关标准,而我国气候转型金融标准的制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基于国内外气候转型金融标准的实践,系统梳理了其在方法选择、遵循原则、支持对象、覆盖行业及金融工具5个方面的经验,提出在构建多维度气候转型金融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从国家、地方、行业3个层面提出适配我国低碳发展需求的国家气候转型金融标准建议。最后,指出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的关键要素及实施建议,旨在减缓气候变化,推动“双碳”目标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转型金融 金融标准 公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政策组合对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作者 高瑀 赵晓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共16页
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在现有政策工具分类框架下,分析新能源城市示范政策、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这三种绿色转型政策两两共同实施对碳减排、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政策单独实... 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在现有政策工具分类框架下,分析新能源城市示范政策、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这三种绿色转型政策两两共同实施对碳减排、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政策单独实施和组合实施均能有效促进碳减排,但新能源城市政策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单独实施分别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是政策组合效果发挥的作用机制。政策组合具有协同效应,先实施新能源城市政策再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果相对最佳,先实施创新型城市政策有助于缓解另外两种政策对经济和就业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政策组合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主要集中在资源型城市。据此提出应结合实际、按需补齐绿色转型政策短板,优先出台技术研发支持、人才引进等创新政策,通过政策协同实现兼顾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经济增长 就业 “双碳”目标 绿色转型 政策组合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管理创新与挑战
12
作者 杨弦 罗钦芳 +1 位作者 李布 林志杰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强大的学习理解、多模态数据生成、自动化和自适应进化能力,给管理创新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和管理环境演变等多因素融合也为管理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强大的学习理解、多模态数据生成、自动化和自适应进化能力,给管理创新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和管理环境演变等多因素融合也为管理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并深入分析了GAI在新产品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精准营销和供应链管理四个方面的创新应用,最后提出了GAI在管理创新中遇到的内容质量风险、技术应用风险和发展制约因素等方面的挑战。研究内容有助于构建GAI在管理创新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推动GAI在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管理创新 风险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革命与中国能源经济安全保障探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维和 梅应丹 +2 位作者 吴丽丽 梁赟玲 赵晓丽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2,共9页
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能源革命伴生的能源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计量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能源结构变化影响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消费占全部能源... 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能源革命伴生的能源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计量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能源结构变化影响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比例每增加1%,能源价格将增加0.82%;煤炭消费占比每增加1%,能源价格将减少0.24%;技术取得进步、能源投资增长、市场化程度提高、能源效率提升有利于降低能源价格;整体上,中国能源革命不会对能源经济安全产生较大影响,能源价格上升幅度仍处于国民经济和能源消费可承受的范围内。研究针对性提出了中国能源革命进程中更好保障能源经济安全的建议:注重技术进步,深化能源市场改革,提高能源市场竞争程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减缓能源革命对能源价格的冲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能源经济安全 能源结构 能源价格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光伏终端利用的国际合作研究——基于技术经济特征及其转换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庆方 冯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188,共9页
光伏终端利用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国际合作的新兴领域。光伏终端利用的技术经济特征优势会在能源、经济、社会领域产生三个转换机制,即能源产业属性由资源主导向制造业主导转换、能源利用效果由污染自然环境向改善自然环境转换... 光伏终端利用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国际合作的新兴领域。光伏终端利用的技术经济特征优势会在能源、经济、社会领域产生三个转换机制,即能源产业属性由资源主导向制造业主导转换、能源利用效果由污染自然环境向改善自然环境转换、一些非流动性要素向流动性要素转换。借助转换功能,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和深化光伏终端利用国际合作,具有全面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治理条件、改变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被动状况以及改善世界能源格局等多层面积极意义。这一合作既具有良好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其战略定位、建立健全相应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终端利用 发展中国家 国际合作 转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能源转型风险识别与应对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来斌 王建良 +2 位作者 武颂凯 李孥 唐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7,共12页
能源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重要任务、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研究其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宏观价值。本文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对能源转型的本质要求,识别出以本质要求为出发点的能源... 能源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重要任务、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研究其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宏观价值。本文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对能源转型的本质要求,识别出以本质要求为出发点的能源转型风险,提出了相应风险的应对策略与保障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转型提出了“能源安全、环境友好、社会公平”三方面本质要求;我国能源转型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着煤炭行业安全、油气供给安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风险,在环境友好方面面临着低碳技术制约发展、新能源所需关键金属矿产供给安全风险,在社会公平方面面临着社会公平失调风险,还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最后从能源安全风险应对、环境友好风险应对、社会公平失调风险应对、金融风险应对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进而从短期优先实施、长期持续推行两个层面建立各类应对策略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油气进口 电力系统 低碳技术 金属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运行状况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跃 方瑞瑞 +1 位作者 苗玲 冯连勇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5-683,共9页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碳排放权交易将二氧化碳排放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建设碳市场是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促使减排任务在控排企业间转移,控排企业基于市场机制以成本最小化实现减排目标。对中国...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碳排放权交易将二氧化碳排放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建设碳市场是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促使减排任务在控排企业间转移,控排企业基于市场机制以成本最小化实现减排目标。对中国碳市场运行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分别从碳价、交易规模以及交易集中度等方面入手,考察了中国碳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当前碳价低和交易集中度高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中国碳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碳价 交易规模 交易集中度 碳配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孝成 窦克军 +1 位作者 王振中 潘勋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农林生物质发电可推动中国农村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革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并将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厘清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经济性是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广泛收集项目实际数据,利用基于净现值的经... 农林生物质发电可推动中国农村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革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并将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厘清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经济性是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广泛收集项目实际数据,利用基于净现值的经济性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合理利用小时数和成本构成。结果表明:在现有电价政策下,若要保障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合理收益,则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至少在7000 h以上;燃料成本是影响生物质发电成本的核心要素,当前燃料价格持续上涨,项目只有通过尽量多发电量来平衡成本;如果没有补贴支持,项目将无法承受巨额亏损而被迫停产,对产业和当地民生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经济性分析 利用小时数 燃料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石能源开采业净能源与环境经济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天航 钟化鑫 冯连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8,共9页
本文将中国化石能源开采业分为煤炭开采业和油气开采业,关注净能源生产、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中国化石能源开采业及其子行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013年后,化石能源开采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 本文将中国化石能源开采业分为煤炭开采业和油气开采业,关注净能源生产、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中国化石能源开采业及其子行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013年后,化石能源开采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后其净能源产量保持递增;(2)2013年后,化石能源开采业的污染物治理效果逐渐变好;(3)2005~2019年间,化石能源开采业的资本存量波动性上涨;(4)2005~2019年间,油气开采业的综合评价结果始终优于煤炭开采业。2016年后,化石能源开采业及其子行业的综合评价结果保持上升,我国化石能源开采业及其子行业正处于良性的发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石能源开采业 综合评价 净能源 经济效益 环境污染 能源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部门氢能需求量测算及供给结构路径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忻颖 唐旭 +2 位作者 许传博 王敏 马美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中国的能源系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工业部门由于其特有的对传统化石能源燃料和原料的依赖,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难减排的行业,氢能以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等优势为工业部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 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中国的能源系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工业部门由于其特有的对传统化石能源燃料和原料的依赖,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难减排的行业,氢能以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等优势为工业部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深度脱碳路线。为此,构建了3阶段模型框架,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重点行业氢能需求量,最后探讨了氢能供给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①工业部门用氢主要集中于钢铁、水泥、甲醇及合成氨等难以通过电气化实现脱碳的关键行业;②从需求侧来看,在参考情景、低渗透情景及高渗透情景下,2060年工业部门的氢能需求量分别为2509.1×10^(4)t、5037.8×10^(4)t、6865.7×10^(4)t;③从供给侧来看,氢能供给结构将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灰氢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绿氢;④随着绿氢的应用比例增高,预计在2020—2060年期间,氢能可累计替代煤炭41.7×10^(8)t标准煤、石油11.3×10^(8)t标准煤,累计碳减排贡献比例有望达16.7%。结论认为,中国工业部门减少化石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需要重点依托绿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部门 氢能需求 供给结构 能源替代 减排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与企业生产力:来自中国石化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梅应丹 邓雅芮 马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83-2589,共7页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石化企业数据,采用广义精确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层面实证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石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处在公告阶段(2011~2012年)和交易阶段(2013~2020年)的碳排放权...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石化企业数据,采用广义精确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层面实证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石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处在公告阶段(2011~2012年)和交易阶段(2013~2020年)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分别会提高和降低石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碳交易提高了石化企业融资难度且并未激发技术创新效应,但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三,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石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是短期的,因此中国碳市场从长期看有助于实现石化企业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全要素生产率 石化企业 双重差分模型 广义精确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