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中上侏罗统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常迈 刘震 +2 位作者 梁全胜 韩军 关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在构造背景、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阜东斜坡带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认为研究区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明显优于构造圈闭,并且岩性圈闭具有类型少,规模大,储层物性和盖层质量好,受单一沉积因素控制等特征.输导系统以砂... 在构造背景、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阜东斜坡带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认为研究区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明显优于构造圈闭,并且岩性圈闭具有类型少,规模大,储层物性和盖层质量好,受单一沉积因素控制等特征.输导系统以砂体单一输导系统和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为主,成藏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其中阜5井区岩性圈闭成藏条件最好,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东斜坡带 岩性圈闭 形成条件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概述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震 陈艳鹏 +3 位作者 赵阳 郝奇 许晓明 常迈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7,133,共8页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在大庆油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源控论"(20世纪60~70年代);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陆相断陷盆地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地质工作者在东营凹陷的勘探过程中总结的"环洼聚油"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对二连盆地的隐蔽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时提出的"互补性"特征(2003年)、"优势论"特征(2005年)以及"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新观点(2006年)。这一系列认识和新观点不仅在指导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以陆相生油为主线的石油地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分布规律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 “互补性”特征 “优势性”特征 多元控油-主元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61
3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张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方向。笔者把很难依据现有资料或地质理论判明圈闭和油气存在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可以按隐蔽油气藏判别的难度、隐蔽方式、油气... 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方向。笔者把很难依据现有资料或地质理论判明圈闭和油气存在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可以按隐蔽油气藏判别的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对其进行分类。“隐蔽油气藏”是勘探范畴的术语,是据圈闭的隐蔽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随着勘探技术和勘探理论的发展,隐蔽油气藏/圈闭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在勘探实践中,需要注意不能把岩性地层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与隐蔽油气藏等同起来,仅强调后两者的研究,某些特殊类型的油气藏的勘探容易被忽视。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目前仍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体,而隐蔽油气藏是各类以非构造为主的圈闭类型的一种通俗表达,也包含某些目前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的构造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岩性地层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演技术在低勘探程度区域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阜东斜坡带中上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韩军 梁全胜 +1 位作者 常迈 邬长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如何在低勘探程度的区域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以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中上侏罗统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和钻井资料都有限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反演技术,进行了岩性圈闭预测,并对所预测的圈闭进行含油气分析.通过研究,提出一条低勘探程度区域岩... 如何在低勘探程度的区域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以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中上侏罗统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和钻井资料都有限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反演技术,进行了岩性圈闭预测,并对所预测的圈闭进行含油气分析.通过研究,提出一条低勘探程度区域岩性油气藏勘探可行性较高的反演技术路线:首先采用以模拟退火技术为核心的反演方法对二维地震剖面进行波阻抗反演,在波阻抗剖面上识别岩性圈闭,然后针对有利岩性圈闭部位的地震测线进行吸收系数反演,利用岩性圈闭的吸收系数特征判断其含油气性,实现岩性油气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东斜坡 岩性油气藏 波阻抗反演 模拟退火技术 吸收系数反演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楠生 汪为孝 谢明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60-1769,共10页
根据实测的压力和镜质组反射率数据讨论了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认为异常压力并不是导致镜质组反射率受到抑制的唯一原因;沉积盆地中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原因除与有机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温度、... 根据实测的压力和镜质组反射率数据讨论了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认为异常压力并不是导致镜质组反射率受到抑制的唯一原因;沉积盆地中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原因除与有机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温度、压力等物理环境及其周围的流体性质、无机元素(矿物)的组成等化学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钻井异常高压带和正常压力带剖面密集取样进行的微量元素与镜质组反射率分析表明,偏酸性、低盐度的流体介质有利于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的增加;通过分析泥岩中的某些元素丰度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对应关系,初步确定钙、锰、锶、硼、钡、磷等元素对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有抑制作用,而铁、钴、锌、镍、铷等元素对有机质的热演化具有催化作用.本研究对于有机质成熟校正、油气资源评价和利用成熟度古温标恢复盆地热历史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微量元素 抑制/催化作用 异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数据体相干切片图像分析在复杂断块构造解释中的应用——以板桥油田构造解释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漆家福 陈玉昆 +1 位作者 陈洪涛 李建英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4期240-243,共4页
裂陷盆地中大量不同尺度的断裂构造的发育既是油气圈闭形成的有利条件,也为油田构造确证带来了难度。以板桥油田构造解释为例,讨论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相干切片图像在复杂断块构造解释中的应用;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剖面和相干切片图像的同时利... 裂陷盆地中大量不同尺度的断裂构造的发育既是油气圈闭形成的有利条件,也为油田构造确证带来了难度。以板桥油田构造解释为例,讨论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相干切片图像在复杂断块构造解释中的应用;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剖面和相干切片图像的同时利用,可以提高复杂断块区断层系统解释的可靠性和精细程度,提高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钻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体 相干切片 复杂断块 构造解释 板桥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