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返排液的界面性能及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秦文龙 黄甫丽盼 +3 位作者 乐雷 肖曾利 李冉 杨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5,共5页
为实现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返排液的重新利用,开展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破胶液的界面性能和驱油效果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温度为60℃的条件下,该类返排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达到0.001 9 m N/m。同时... 为实现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返排液的重新利用,开展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破胶液的界面性能和驱油效果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温度为60℃的条件下,该类返排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达到0.001 9 m N/m。同时提高温度和添加少量醇溶剂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界面活性,对Na Cl和Ca Cl2体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在(0.758~1.593)×10^-3μm^2天然岩心,相比单纯水驱,该类返排液平均驱油效率提高8.37%。该类返排液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能够有效降低注入压力,提高驱油效果,可作为驱油剂应用于低渗透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 驱油剂 界面性能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液滴形状影响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速计算模型 被引量:16
2
作者 潘杰 王武杰 +2 位作者 魏耀奇 陈军斌 王亮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判断气井是否积液同时优化气井配产,基于气流中液滴总表面自由能与气相总湍流动能相等的关系,建立了考虑液滴直径、液滴变形及变形对液滴表面自由能影响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速计算模型(以下简称新模型):基于椭球体假设,通过分析液滴变... 为了判断气井是否积液同时优化气井配产,基于气流中液滴总表面自由能与气相总湍流动能相等的关系,建立了考虑液滴直径、液滴变形及变形对液滴表面自由能影响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速计算模型(以下简称新模型):基于椭球体假设,通过分析液滴变形对液滴表面积及表面自由能的影响,建立起液滴最大迎风面直径的计算公式;考虑液滴变形对液滴所受曳力的影响,提出针对椭球形液滴的临界携液流速表达式;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内部流动的影响,将Brauer模型基于圆球体的曳力系数计算值增大20%作为变形椭球体的曳力系数;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提出液滴变形参数与临界韦伯数函数关系式,并将计算结果下调10%;采用考虑气井压力和温度影响的表面张力计算公式。将新模型与Turner模型、李闽模型、王毅忠模型、王志彬模型和熊钰模型进行对比,并在44口气井开展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气井的实际状况吻合最好。结论认为,新模型可用于对气井积液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井 井底积液 临界携液流速 液滴形状 变形参数 曳力系数 临界韦伯数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高盐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入井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文龙 李冉 +2 位作者 杨江 周逸凝 姬思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4,11,共4页
为满足高温、高盐油气藏生产作业的需要,研究了VES-HD复合型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在Ca Br2和Ca Cl2高密度盐水条件下的流变性能,并对影响其流变性能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VES-HD表面活性剂可在1.55 g/cm3Ca Br2和1.30 g/c... 为满足高温、高盐油气藏生产作业的需要,研究了VES-HD复合型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在Ca Br2和Ca Cl2高密度盐水条件下的流变性能,并对影响其流变性能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VES-HD表面活性剂可在1.55 g/cm3Ca Br2和1.30 g/cm3Ca Cl2超高密度盐水中形成黏弹性液体,该体系具有抗高剪切、对地层无伤害、易于降解等性能,150℃时该体系在两种盐水中的黏度仍可保持在60 m Pa·s以上。不同极性溶剂对该体系黏度有不同的影响,油和水可降低黏度,体系也可以兼容缓蚀剂。可作为新型的完井液、井下加重压裂液、作业液及砂控携液在油气田开发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入井液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幂律流体中岩屑颗粒沉降速度实验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晓峰 纪国栋 +3 位作者 冯松林 陈志学 李显义 曲从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钻井过程中,任何井型都需要钻井液有效携带岩屑上返,以保持井眼清洁;但由于岩屑颗粒与钻井液存在密度差,遇到接单根、停钻等工况,岩屑颗粒就会在钻井液中沉降。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岩屑沉降后会堆积在造斜和水平井段,形成岩屑床,造成... 钻井过程中,任何井型都需要钻井液有效携带岩屑上返,以保持井眼清洁;但由于岩屑颗粒与钻井液存在密度差,遇到接单根、停钻等工况,岩屑颗粒就会在钻井液中沉降。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岩屑沉降后会堆积在造斜和水平井段,形成岩屑床,造成恶性井下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岩屑颗粒在钻井液中的沉降规律十分重要。文中首先综述了不同形状、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在牛顿流体中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计算模型,分析了牛顿流体中固体颗粒雷诺数和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与研究固体颗粒在牛顿流体中沉降的相同方法,并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不同粒径岩屑颗粒在幂律流体中的沉降速度模型、颗粒雷诺数与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颗粒 沉降 幂律流体 阻力系数 沉降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