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闪点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焕维 俞英 +2 位作者 景冬莲 商杰 黄海燕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针对原油这类结构组成复杂、差异性大、可燃的复杂混合体系,选取各地区共计101种原油的恩氏蒸馏温度、20℃密度、20℃粘度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原油闪点预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输入变量进行降维,除去恩氏蒸馏系列数据中的信息冗余,... 针对原油这类结构组成复杂、差异性大、可燃的复杂混合体系,选取各地区共计101种原油的恩氏蒸馏温度、20℃密度、20℃粘度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原油闪点预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输入变量进行降维,除去恩氏蒸馏系列数据中的信息冗余,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三种方法建模,并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与稳定性均为最优,绝对误差期望为2.94℃,相对误差期望为3.45%,BP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稳定性不如ML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闪点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采出液硫化氢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玲玲 袁长忠 +3 位作者 张守献 潘永强 俞英 黄海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92-297,共6页
高含硫化氢油井采出液面临一次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而硫化氢的空气氧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现有生产流程改动和影响较小,是井口硫化氢预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空气氧化硫化氢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采出液相界面处,硫化... 高含硫化氢油井采出液面临一次处理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而硫化氢的空气氧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现有生产流程改动和影响较小,是井口硫化氢预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空气氧化硫化氢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采出液相界面处,硫化氢解离为HS^(-)离子,在液膜(或液相主体)内HS^(-)与溶解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了压力、温度、含水率、硫化氢浓度、氧气浓度等反应条件对表面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建立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为:■,为井口硫化氢的空气高效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并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和阶梯模拟计算的方法,计算出一定实验条件下,距离空气进气口不同位置的硫化氢转化率,为工业上空气氧化脱硫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液 硫化氢 空气氧化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燃液体闪点预测模型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景冬莲 俞英 +1 位作者 商杰 黄海燕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闪点(FP)是易燃液体及其分类标准的重要划分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的确定将影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运输、使用、防火及危险品公示等各方面。为弥补实验测定的不足,借助模型预测来计算闪点具有重要... 闪点(FP)是易燃液体及其分类标准的重要划分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的确定将影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运输、使用、防火及危险品公示等各方面。为弥补实验测定的不足,借助模型预测来计算闪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易燃液体闪点的估算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经验关联计算,基团贡献法计算和基于分子结构的模型预测,并讨论了三类方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经验关联计算形式上简单,并且易于从实验数据中构建,一般与沸点相关联,使用数学回归或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获得。基团贡献法(GCM)是假设分子的性质是构成分子的所有基团贡献的函数,通过分子官能团贡献对闪点建立线性或非线性模型。基于分子结构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的建立与精度关键在于分子描述符的计算与筛选、模型建立的不同方法。近年来,鉴于各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将QSPR与其他预测模型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研究闪点与分子结构的相关性,是闪点预测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也为易燃液体混合物闪点的预测模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燃液体 闪点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电解硫化氢新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增 俞英 +1 位作者 商杰 黄海燕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6,31,共6页
在间接电解硫化氢(H 2S)新体系中,采用EDTA-Fe(Ⅲ)吸收液对H 2S进行吸收处理,将反应后的吸收液进行电解再生。考察了吸收剂质量分数、H 2S摩尔分数、吸收液pH值对脱硫速率的影响、不同电极对电解再生反应的影响及阴阳极再生过程中的电... 在间接电解硫化氢(H 2S)新体系中,采用EDTA-Fe(Ⅲ)吸收液对H 2S进行吸收处理,将反应后的吸收液进行电解再生。考察了吸收剂质量分数、H 2S摩尔分数、吸收液pH值对脱硫速率的影响、不同电极对电解再生反应的影响及阴阳极再生过程中的电流效率。结果表明:在吸收阶段,H 2S含量及吸收液pH值的升高使脱硫速率加快;在电解阶段,EDTA-Fe(Ⅱ)在电解电势大于-0.2 V时,氧化电流随电极电势增加快速上升,在石墨电极的电解再生体系下,阳极反应EDTA-Fe(Ⅱ)氧化为EDTA-Fe(Ⅲ)的电流效率随电极电势增加而增加,阴极为高纯度氢气。新体系兼有湿法吸收对H 2S的高吸收率,同时在吸收液再生时回收了氢资源,具有H 2S污染处理及高资源回收率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2S 间接电解 氢气 脱硫速率 电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