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交流输电线路交叉或并行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
1
作者 孙银娟 姜子涛 +5 位作者 刘曼 王九震 邵治翠 樊学华 陈更生 刘冠一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埋地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埋地管道的交流腐蚀。了解输电线路对管道的干扰规律,掌握输电线路与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就可以从选线阶段合理设计,避免或者减小管道运行期间可能受到的干扰问题。通过数...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埋地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埋地管道的交流腐蚀。了解输电线路对管道的干扰规律,掌握输电线路与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就可以从选线阶段合理设计,避免或者减小管道运行期间可能受到的干扰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交流输电线路对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计算模型,计算研究了交流输电线路三相布置方式及相间距对管道的干扰规律,并确定了典型的输电线路等级和不同交叉角度下输电线路与管道的临界距离。结果表明:三相为水平布置时管道干扰电压最大,管道干扰电压随相间距线性增加;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高,需要的临界距离越大;输电线路与管道交叉角度越小,需要的临界距离越大,根据输电等级和输电线路长度的不同,交叉角度限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临界距离图谱和安全评价方法,简化了临界距离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干扰 交叉 并行 输电线路 管道 电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流动环路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博会 宋素合 +6 位作者 易成高 雍宇 李文庆 丁麟 柳扬 宋尚飞 宫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7-1363,共17页
作为水合物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水合物环路实验研究因其能够模拟管输体系中的水合物生成、流动及堵塞规律,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介绍了法国Archimede环路、法国IFP-Lyre环路、美国Exxon Mobil环路、美国塔尔萨大学FAL环路... 作为水合物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水合物环路实验研究因其能够模拟管输体系中的水合物生成、流动及堵塞规律,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介绍了法国Archimede环路、法国IFP-Lyre环路、美国Exxon Mobil环路、美国塔尔萨大学FAL环路、澳大利亚Hytra环路、挪威NTNU环路、挪威SINTEF环路、挪威Petreco A/S高压轮形环路、中国科学院GIEC水合物实验环路、中国CUPB化工实验环路和中国CUPB储运实验环路11条国内外水合物实验环路的主要设计参数和实验工艺流程等基本概况。从流动体系水合物生成研究、水合物浆液流动特性研究、水合物堵管机理及风险控制研究、水合物颗粒聚并及粒径分布研究等4个方面,总结了基于水合物环路实验所获得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成果。为未来更具功能特色的水合物实验环路的搭建提供了设计思路和参考意见。并指出后续深入开展水合物环路实验研究,应将宏观实验数据分析与微观测试手段相结合,优化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以揭示水合物相关基础研究的本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流动环路 浆液 堵管风险 颗粒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掺混石脑油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鸿英 冯凯 +2 位作者 马晨波 陈朝辉 张劲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8,共8页
掺稀输送是常用的重油降黏管输方法,在重油中加入轻质低黏的油品可以有效降低重油的黏度,但大量掺稀后由于组成的改变,油品体系中的胶体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出现油品不相容,产生沥青质絮凝、沉淀等问题。在某重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轻质低黏... 掺稀输送是常用的重油降黏管输方法,在重油中加入轻质低黏的油品可以有效降低重油的黏度,但大量掺稀后由于组成的改变,油品体系中的胶体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出现油品不相容,产生沥青质絮凝、沉淀等问题。在某重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轻质低黏的石脑油,通过对沥青质显微观察等实验,考察了重油掺稀后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所用的重油中掺入5%~50%的石脑油后,当掺入稀油的比例使得油品体系的胶体不稳定指数大于0.9时,随着石脑油掺入量的增加,所观察到的沉积物增多,且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沉积物颗粒有逐渐增加、沥青质颗粒聚集体有逐渐变大的趋势,说明随着稀油掺入比例的增加,混合油体系中的沥青质絮凝析出现象加剧,混合油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掺稀 胶体稳定性 沥青质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昊 张浩楠 +4 位作者 吴圣思 吴江桥 张振永 刘啸奔 张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线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本质安全,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种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CSA Z662、PRCI-CRES、EXXON MOBIL),并对其参数选取范围性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模型预测值和96组全尺寸管道... 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线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本质安全,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种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CSA Z662、PRCI-CRES、EXXON MOBIL),并对其参数选取范围性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模型预测值和96组全尺寸管道及宽板拉伸试验数据的差异,对各拉伸应变容量模型在不同钢级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并使用90%置信上限倒数法计算了模型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由于CSA Z662模型断裂韧性取值上限过小,导致其对于中、高钢级管线的预测值过于保守;EXXON MOBIL和PRCI-CRES模型更为完善,二者预测结果相似,并与试验结果较为相符。针对EXXON MOBIL和PRCI-CRES模型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可以明显改善模型预测结果,可将非保守预测值最大误差控制在约30%范围内,从而有效满足较为保守的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管线基于应变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焊缝 拉伸应变容量模型 本质安全 全尺寸试验 宽板试验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位置对埋地管道干扰影响规律
5
作者 郭艳伟 文陈鼎 +3 位作者 鲍俊涛 陈玉宝 杨树斌 姜子涛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140,共11页
高铁与管道交叉并行时,其供电系统会对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管道腐蚀甚至击穿防腐蚀层。由于列车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管道上的交流干扰是不断变化的,这给干扰缓解的设计带来了困难。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列车位置对管道的影响... 高铁与管道交叉并行时,其供电系统会对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管道腐蚀甚至击穿防腐蚀层。由于列车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管道上的交流干扰是不断变化的,这给干扰缓解的设计带来了困难。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列车位置对管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管道上的交流干扰主要由铁轨内的电流产生,由于大量电流从铁轨泄漏到大地,产生“电流不平衡”。(2)列车从TPSS至AT2的运行过程中,交流电压峰值出现在各AT段的起点、终点和中间。(3)由于交叉点的存在,以及CW,AF,轨道之间的“位置不平衡”,交流电压峰值也会出现在交叉点处。(4)管道上的交流干扰随铁轨泄漏电阻增大而减小,这是因为随着铁轨泄漏电阻增大,铁轨泄漏到大地的电流减少。对北京地区一条实际输气管道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现场实测的管道交流电压与计算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交流干扰 数值模拟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向荷载和外压影响的非黏结柔性管道骨架层失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严飞 刘昊 +5 位作者 曹静 孙伟栋 覃雯琪 阎宇峰 何明畅 宗优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3,共9页
非黏结柔性管道骨架层由不锈钢材料互锁缠绕而成,主要用于抵抗外压防止软管发生压溃失效。骨架层失效是柔性软管故障的最大风险,骨架层失效模式主要分为压溃失效和拉伸失效。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且考虑几何大变形、材料非线性、接触... 非黏结柔性管道骨架层由不锈钢材料互锁缠绕而成,主要用于抵抗外压防止软管发生压溃失效。骨架层失效是柔性软管故障的最大风险,骨架层失效模式主要分为压溃失效和拉伸失效。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且考虑几何大变形、材料非线性、接触和摩擦等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对"S"型骨架层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单外压作用下的压溃失效分析和单一轴向拉力作用下的拉伸失效分析,而后开展轴向拉力和外压载荷组合作用下骨架层压溃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轴向拉力会一定程度上降低骨架层压溃承载力,相关结论可以为柔性软管结构设计和完整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结柔性管道 骨架层 轴向极限承载力 压溃失效 压溃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DHA的X80管道应变失效可靠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啸奔 房茂立 +3 位作者 郑倩 王亮 杨悦 顾晓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地质断层是长输油气管道的主要地质灾害威胁,断层灾害条件下管道会由于过大的应变而失效。现有基于应变设计的确定性分析方法相对保守,无法考虑管道结构、管周土壤和地震断层位移的多重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管道几何尺寸... 地质断层是长输油气管道的主要地质灾害威胁,断层灾害条件下管道会由于过大的应变而失效。现有基于应变设计的确定性分析方法相对保守,无法考虑管道结构、管周土壤和地震断层位移的多重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管道几何尺寸、管土相互作用,以及断层位移不确定性的可靠性分析方法。采用管道设计应变数据库,建立管道设计应变与各影响参数间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获得基于应变的断层错位下管道极限状态方程。通过Monte-Carlo模拟,计算得到特定断层位移下考虑管道尺寸参数、管土作用参数、内压等参数不确定性的管道失效概率。基于断层位移概率危险性分析流程(PFDHA),对断层位移的不确定性进行考量,得到各断层位移在不同服役期下的发生概率。结合既得的管道条件失效概率,基于全概率计算公式可得管道在该服役期内的失效概率。以管道穿越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的新粤浙X80管道为例开展分析,获取了该管道在服役10年、20年、30年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新粤浙X80管道服役20年内满足CSA Z662规定的目标可靠性要求;服役年限大于20年后,该穿越段管道失效概率将超越最大允许的失效概率,需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管道 可靠性计算 断层位移概率危险性分析 服役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蜡和防聚剂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及流动特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史博会 雍宇 +5 位作者 柳杨 李墨竹 丁麟 吕晓方 吴海浩 宫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82-2191,共10页
研究含蜡和防聚剂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及流动特性,对于在深水含蜡油气田实施水合物浆液输送技术、解决海底管道多相混输流动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压水合物环路开展的蜡晶存在与否,对含防聚剂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及流... 研究含蜡和防聚剂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及流动特性,对于在深水含蜡油气田实施水合物浆液输送技术、解决海底管道多相混输流动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压水合物环路开展的蜡晶存在与否,对含防聚剂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及流动影响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所获得的实验温度、压力、水合物生成体积分数、流量和压降等宏观参数变化,同时结合颗粒录影显微仪(PVM)、颗粒粒度分析仪(FBRM)等微观数据分析,研究了蜡晶对含防聚剂的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及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无蜡体系,含蜡体系中蜡晶会在防聚剂的作用下吸附在油水界面,减小气水成核反应表面积,增大水合物生成传质阻力,从而抑制水合物生成成核,延长水合物生成诱导期,并使水合物生成量降低;蜡晶与水滴之间团聚物的形成,促进了其与水合物颗粒间的聚并,浆液体系黏度增加,流动性显著下降。含蜡和防聚剂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及流动涉及学科复杂,未来仍需基于已获得的蜡与水合物相关独立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蜡与水合物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成核 浆液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对浆液流动稳定性影响综述 被引量:17
9
作者 丁麟 史博会 +4 位作者 吕晓方 柳杨 阮超宇 宋尚飞 宫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18-3128,共11页
目前在海底混输管道的水合物风险控制策略中,允许水合物在管道内的生成,以液固浆液流动的形式对海底油气产物进行输送。其中主要通过控制浆液中水合物的生成量和聚集程度,来实现对海底集输管线的流动安全保障。液固浆液流动具有相当复... 目前在海底混输管道的水合物风险控制策略中,允许水合物在管道内的生成,以液固浆液流动的形式对海底油气产物进行输送。其中主要通过控制浆液中水合物的生成量和聚集程度,来实现对海底集输管线的流动安全保障。液固浆液流动具有相当复杂的流动特性,固相颗粒的引入对于流体的流动特性影响很大。本文分别综述了拟单相流动体系和气液多相流动体系中水合物颗粒对于管输体系流动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水合物对混输管道堵管特性的影响。着重讨论了水合物在管道壁面的生长和沉积特性、水合物与气液流型的耦合关系以及不同体系中水合物的堵管机理。此外,对软件模拟在水合物生成及浆液流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最后,根据对相关研究结果的总结,指出水合物在壁面生长沉积的微观特性和定量表述、颗粒不同分散形式的临界流速、不同气液流型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特性和颗粒行为等是今后水合物相关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和明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浆料 流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玉川 史博会 +4 位作者 李文庆 柳杨 宋尚飞 丁麟 宫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6-1743,共18页
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作为低液量抑制剂,其可应用于深水流动保障风险控制水合物冻堵问题,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动力学抑制剂的可承受最大过冷度和对诱导时间的延长这两个评价指标,同时梳理了动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 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作为低液量抑制剂,其可应用于深水流动保障风险控制水合物冻堵问题,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动力学抑制剂的可承受最大过冷度和对诱导时间的延长这两个评价指标,同时梳理了动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生成及分解过程影响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可承受最大过冷度越大、延长诱导时间程度越强的动力学抑制剂,抑制水合物生成并保障流动安全的可靠性越高;动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生成与分解过程存在复杂的影响规律。本文将其对气体消耗速率、气体消耗量和形态,分解温度、时间和分解速率,"记忆效应"等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总结了动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的影响机理,特别是提出了化学型动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吸附抑制机理的概念示意图。最后,给出了未来深入开展动力学抑制剂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动力学抑制剂 成核 生长分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浆液非牛顿特性与黏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玉川 史博会 +5 位作者 李文庆 黄芳飞 吕晓方 柳扬 吴海浩 宫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82-2696,共15页
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及非牛顿特性是水合物流动安全保障的重要参数,其研究对于水合物风险控制技术以及深水油气管线输送的安全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用于水合物生成、黏度及非牛顿特性研究的流变仪类型以及在流变仪内进行水合物... 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及非牛顿特性是水合物流动安全保障的重要参数,其研究对于水合物风险控制技术以及深水油气管线输送的安全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用于水合物生成、黏度及非牛顿特性研究的流变仪类型以及在流变仪内进行水合物生成的实验材料;总结了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对水合物生成过程中黏度的影响规律,梳理分析了水合物浆液黏度定量表征模型;从剪切稀释性、触变性、屈服特性以及黏弹性4个方面总结了水合物浆液非牛顿特性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水合物浆液黏度及非牛顿特性研究存在较强的体系依赖性,构建的水合物浆液黏度模型所考虑的因素各异、普适性不高。最后,本文给出了今后在流变仪内开展水合物实验及模型研究的方向和建议:水合物微观结构参数和浆液流变参数的耦合研究;综合考虑水合物浆液非牛顿特性的黏度预测模型;水合物浆液黏度及非牛顿特性和水合物堵管理论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成核 黏度 非牛顿特性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daFlow和Fluent的冲蚀临界速率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昝林峰 孙小喆 +4 位作者 李晓平 洪炳沅 李彦博 杨静 宫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81,共6页
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会携带泥砂等固体杂质。气体携砂在管道中流动时,速度过大会对弯头等关键部件产生冲击,从而造成冲蚀,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基于LedaFlow的API RP 14E冲蚀临界速率预测模型对页岩气管道携砂能... 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会携带泥砂等固体杂质。气体携砂在管道中流动时,速度过大会对弯头等关键部件产生冲击,从而造成冲蚀,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基于LedaFlow的API RP 14E冲蚀临界速率预测模型对页岩气管道携砂能力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管道直径、压力、流量对冲蚀临界速率的影响,并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计算出冲蚀临界速率对应的管壁最大冲蚀损失量,从而给出冲蚀临界速率和管壁最大年冲蚀损失量的关系式,既弥补了LedaFlow无法计算出管壁冲蚀损失的问题,也简化了Fluent的复杂计算过程,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气固冲蚀 临界速率 LedaFlow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抑制剂与乙二醇协同作用下甲烷水合物再生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隋金昊 王智 +6 位作者 梁璇玑 张烜玮 朱羽墨 宋尚飞 史博会 宫敬 LOU Xia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73-5380,共8页
在500mL的高压反应釜中,实验研究了乙二醇(MEG)与动力学抑制剂PEO-co-VCap-1在细砂存在下对甲烷水合物再生成过程的协同抑制作用。实验过程中,控制MEG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5%,PEO-co-VCap-1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5%,形成4种的抑制剂配伍组... 在500mL的高压反应釜中,实验研究了乙二醇(MEG)与动力学抑制剂PEO-co-VCap-1在细砂存在下对甲烷水合物再生成过程的协同抑制作用。实验过程中,控制MEG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5%,PEO-co-VCap-1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5%,形成4种的抑制剂配伍组合,进行了12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EO-co-VCap-1在单独作用时,可以延缓水合物的成核阶段,但可能导致水合物在生长阶段短时间内大量生成的灾难性生长现象。其与MEG复配可在延缓水合物成核的同时,有效减少灾难性增长现象的出现,降低油气管输的堵管风险。当MEG质量分数为5%、PEO-co-VCap-1质量分数为0.5%时,协同抑制效应极为明显,可将甲烷水合物诱导期延长至2800min以上。MEG同PEO-co-VCap-1的协同抑制效果与提高温度的抑制作用相似。这一发现表明,如果在使用PEO-co-VCap-1的同时使用MEG等良好的增效剂,有助于动力学抑制剂用于更高的过冷度环境,为高效解决高过冷条件下油气生产中的水合物防控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热力学 动力学 协同 成核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磺酸钠作用下Ⅰ型水合物的生成热力学与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逸伟 刘智琪 +4 位作者 孙强 刘爱贤 杨兰英 宫敬 郭绪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68-181,共14页
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来提升水合物的生成速度和转化率是提高水合物技术经济价值的主要方法。因为泡沫过多不利于生产,低起泡性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在水合物技术领域具有很好应用的潜力。本文根据对含PSS体系的水合物生成热力学研究,提... 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来提升水合物的生成速度和转化率是提高水合物技术经济价值的主要方法。因为泡沫过多不利于生产,低起泡性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在水合物技术领域具有很好应用的潜力。本文根据对含PSS体系的水合物生成热力学研究,提出了乙烯-PSS溶液体系的热力学模型以定量描述PSS对水合物的热力学影响,该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水合物的热力学临界生成压力:平均相对误差为1.1%,最大相对误差为3.8%。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在PSS存在的情况下,PSS初始浓度和热力学推动力对Ⅰ型水合物的生成速度、最终转化率(水合物生成结束时的转化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SS对Ⅰ型水合物的热力学负面影响很小。PSS使水合物的最终转化率由59.6%±1.9%提升到80%以上,并使水合物的生成速度显著提升。当PSS初始浓度或压力低于特定值时,提高PSS初始浓度或压力可有效提升水合物的生成速度和最终转化率;但PSS初始浓度或压力高于特定值时,提高PSS初始浓度或压力对水合物生成速度和最终转化率的提升效果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动力学 相平衡 热力学 模型 聚苯乙烯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田节能降本增效的干管互通式管网设计新思路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凡华 何卓 +2 位作者 李晓平 王子辉 刘瑞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102,共8页
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开发已经由早期的单井位部署模式改变为近期的多井井丛式部署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该气田的煤层气集输系统,针对当前煤层气集输系统存在的“三高”(能耗高、投资高、设备闲置率高)问题,综合考虑系统开发和运行两个阶段... 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开发已经由早期的单井位部署模式改变为近期的多井井丛式部署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该气田的煤层气集输系统,针对当前煤层气集输系统存在的“三高”(能耗高、投资高、设备闲置率高)问题,综合考虑系统开发和运行两个阶段的需求,建立了相应的经济效益计算模型与优化模型,结合经济技术分析与软件数值模拟,提出了“干管互通式管网”的新设计理念——在不同区块间建立铺设连通管线,使设备互为备用,有效地降低了设备闲置率。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干管互通式管网设计新理念,可以实现采气系统的互通、互联,增加管网的灵活性,进而有效提升站场平均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能耗,提高经济效益;②该理念在沁水盆地某区块4×108 m3/a产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表明,系统投资降低了20%,站场的平均负荷率提升了30%,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10%,运行能耗降低了20%,收益增加2000余万元。结论认为,该设计思路对今后煤层气田新区块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集输管网 优化 能耗 投资 干管互通 低耗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供暖季天然气负荷与气温关系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旭 王志强 +3 位作者 马军 韩路 赵晓理 宫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8,共7页
气温是影响供暖季天然气负荷的关键因素。基于河北省地区供暖季日用气量及气温的历史数据,比较了日用气量与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相关程度,建立一元及二元回归方程,能够实现对没有较大政策变化下的供暖季的用气量预测,分析... 气温是影响供暖季天然气负荷的关键因素。基于河北省地区供暖季日用气量及气温的历史数据,比较了日用气量与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相关程度,建立一元及二元回归方程,能够实现对没有较大政策变化下的供暖季的用气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预测的误差较小。同时考虑了气温累积效应对供暖季用气量的影响,根据日气温的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气温累积效应系数对温度进行修正,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分析供暖季天然气负荷与气温的关系,为更准确地预测天然气负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负荷 气温 回归分析 气温累积效应 供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冻土区融沉变形管段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燊 刘啸奔 +3 位作者 李睿 李博 陈朋超 张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14,共9页
目前工业界采用人工识别的方法,对整条管线的惯性检测单元(IMU)应变检测数据进行逐段识别的做法存在耗时多、识别效率不高以及判断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鉴于此,通过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提出了弯曲变形危险管段智能识别方法,实现了对冻土区... 目前工业界采用人工识别的方法,对整条管线的惯性检测单元(IMU)应变检测数据进行逐段识别的做法存在耗时多、识别效率不高以及判断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鉴于此,通过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提出了弯曲变形危险管段智能识别方法,实现了对冻土区融沉变形管段的智能识别。首先统计了漠大一线冻土区管线中弯曲应变值超过0.125%的管段,包括弯头段、凹陷段和融沉导致的弯曲变形段等,使用1阶数字低通滤波法降低IMU应变检测数据中的噪声干扰,然后结合几何/漏磁检测数据截取IMU应变检测数据中不同管段类型的样本数据,从中提取了11种典型数据特征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种特征值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建立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识别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管段类型的长度特征是影响模型分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测试集中决策树模型出现了过拟合,识别准确率大幅下降,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该识别方法为管线完整性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U 弯曲应变 冻胀融沉 机器学习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